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萬曆朝鮮戰爭的結果 展開

萬曆朝鮮戰爭

1592年—1598年朝鮮半島的戰爭

萬曆朝鮮之役,中國稱之為“壬辰戰爭”。日本稱之為“文祿、慶長之役”,是1592至1598年(明神宗萬曆二十年至萬曆二十六年;日本文祿元年至慶長3年)間,由於日本豐臣政權入侵朝鮮、覬覦明帝國而引起的東亞區域性戰爭。

是役明廷因宗藩關係軍援朝鮮,雙方交手明軍佔據優勢,但因兵員較日本較少,曾經陷入膠著,後期明朝聯軍在陸上和海上擊敗日本,加上1598年9月日本關白豐臣秀吉逝世,日軍已無戰意,殘部撤出朝鮮。

目錄

簡介


壬辰戰爭
壬辰戰爭
壬辰戰爭,即16世紀末中日朝三國之間的一場國際戰爭(1592——1598年)。日本稱其為“文祿、慶長之役”,朝鮮稱其為“壬辰、丁酉衛國戰爭”,明朝稱之為“萬曆朝鮮之役”。這場戰爭是由於日本統治者豐臣秀吉兩次出兵侵略朝鮮,並妄圖以朝鮮為跳板進而征服中國、稱霸亞洲的擴張主義政策引起的。戰爭時斷時續長達七年之久,最後以中朝聯軍的勝利而告終。
背景
有明一代,中朝兩國一直友好相處,使臣往來頻繁。當時,中國向朝鮮輸出絹、布、藥材等物品,還特別允許朝鮮購買明朝嚴禁販賣的硝黃、火藥和牛角。朝鮮則向中國輸出耕牛、馬匹、紙張和薴布。政治上的友好關係和經濟上的相互援助,促進了兩國間的文化交流。朝鮮在中國活字印刷術的彩響下,於15世紀初首先創造了銅活字印刷術,這一技術後來傳到中國。16世紀80年代,在日本列島,中部尾張國織田信長被刺死,部下大將豐臣秀吉(1536-1598年)繼續其統一事業,進行了四次大規模的戰爭,基本結束了戰國林立的局面,使戰國以來延續百年的分裂局面重獲一統。豐臣秀吉以武力統一全國后,執掌了整個日本的軍政大權,為了滿足國內封建主和商人貪財牟利的慾望以及他自己驟然膨脹的野心,便開始了對外擴張。他乘朝鮮李氏王朝耽於黨爭內訌,朝綱紊亂,決定通過武力先侵佔朝鮮,然後征服中國,進而稱霸亞洲。當時,朝鮮正處於李氏王朝時期,政治上確實已經十分腐敗,官僚營私舞弊,特別是統治階級內部的黨派之爭,即一派是世襲的官僚貴族,稱為勛舊派;另一派是地方中小地主出身的受過書院教育的新官僚,稱為士林派。兩派各自結黨爭權,互相傾軋,一大批人被殺戳流放,政變不斷,弄得民不聊生,國力大衰。整個朝鮮武備鬆弛,統治者重文輕武,“人不知兵二百餘年”,全國300多郡縣大多數沒有城防。這恰好給日本提供了一個極好的侵略機會。明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初,日本最高當政者冪府大將軍豐臣秀吉借口朝鮮拒絕攻明,悍然派兵入侵朝鮮。朝鮮壬辰(壬辰年)衛國戰爭開始。經過
壬辰戰爭
壬辰戰爭
1592年(壬辰年)4月發兵15萬餘人,大舉入侵朝鮮。日本侵略軍於13日在釜山登陸后,長驅直入,兩月間相繼攻佔開城、京城(今漢城)、西京(今平壤)。朝鮮大片國土陷入敵手。國王宣祖李在愛國朝臣和軍民抗倭熱潮的推動下,退至中朝邊境的義州(今新義州),繼續募兵抗倭,同時要求中國援助。明朝廷鑒於豐臣秀吉不僅要征服朝鮮,還將侵略中國,遂決定援朝抗倭。同年秋,派遣以陳璘總兵李如松為副將的5萬餘大軍赴朝抗倭。翌年1月,朝鮮愛國官兵在明軍的支援協同下,一舉收復西京、開城,直指京城。用游擊戰術切斷敵人供應線,同時展開海陸兩路反攻。朝鮮名將李舜臣指揮的朝鮮水軍龜船隊,在玉浦、唐項浦、泗川、閑山島、釜山等海域連創倭軍,掌握了制海權。廣大民眾競相奮起,打擊敵人,迫使侵略軍官兵疲憊,潰不成軍。日將小西行長率殘部南逃至釜山沿海一帶。朝鮮人民在“滅倭救國”的旗幟下,很快形成強大的義兵運動,對抗倭救國作出了重大貢獻。日本侵略軍處境十分狼狽,遂於1593年8月被迫接受“議和”,但實際上仍準備再犯,談判拖延3年,未能達成協議。1597年2月,豐臣秀吉又出兵14萬人入侵朝鮮,東西兩路並進,連佔要塞。中國又動員川、陝、浙、薊、遼等地步兵及福建、吳淞水師等,再次出兵援朝,同年9月,朝中聯軍在稷山、青山等地重創日軍,迫其退守尉山、泗川、順天。1598年初,明軍分道向釜山進兵,展開了援朝逐倭決戰。朝中聯軍全力進,連戰連捷,朝中軍民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促使日軍內部矛盾加劇,士氣消沉,軍力大衰,再次要求停戰議和,撤離朝鮮。同年8月,豐臣秀吉因侵朝戰爭失敗積鬱而死。其部將德川家康遵其遺命於10月下令撤軍。11月19日,日本侵略軍萬餘官兵乘500餘艘艦船行至露梁海域,遭朝中聯合艦隊致命打擊,日本海軍幾乎全部被殲。一代名將李舜臣和鄧子龍壯烈犧牲。長達7年之久的朝鮮壬辰衛國戰爭,以朝中人民的勝利而結束。影響對明王朝的影響歷時七年之久的戰爭,不僅消耗了明朝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還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激化了階級矛盾;此外,嚴重削弱了明朝的軍事實力,誘發了南方播州楊應龍叛亂,為努兒哈赤迅速崛起與統一女真提供了有利條件。經過壬辰一役,明王朝陷入了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之中,戰後不到五十年即告滅亡。對朝鮮的影響作為主戰場的朝鮮,不僅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導致朝鮮出現了人口銳減、土地荒蕪、百業蕭條的局面,還進而加重了人民負擔;早已開始的朝鮮黨爭在戰爭中不僅沒有停止,反而因與王位繼承問題糾纏在一起而日趨激化,朝鮮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進一步加劇;此外,壬辰戰爭還嚴重削弱了朝鮮的軍事實力,致使朝鮮面臨建州女真的威脅時而一籌莫展,出現了嚴重的邊患。對日本的影響戰爭不僅加重了日本人民的負擔,激起了人民的反戰運動,而且還沉重打擊了豐臣氏嫡系部隊,削弱了豐臣氏政權的統治基礎,給了德川家康以取而代之的良機;此外,由於戰爭斷絕了日本同中國和朝鮮的貿易關係,日本不得不轉而尋求新的貿易對象,從而促進了日本同東南亞各國及一些西方國家的交往。對東亞國際關係所造成的巨大影響戰爭中明朝對朝鮮的救援不僅使源遠流長的中朝關係更為密切與鞏固,而且使朝鮮在後金崛起后的複雜形勢中表現出了鮮明的親明傾向;同時,壬辰戰爭不僅打斷了中日雙方的民間貿易,而且使明朝對日本一直懷有很深的戒心,終明之世兩國再也未能恢復邦交,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近代;此外,壬辰戰爭也惡化了朝日關係,戰後雙方雖然歷盡曲折最終恢復了邦交,但戰爭的陰影一直籠罩在朝鮮人民的心間,並且在此後二三百年的時間裡時隱時現地影響著兩國關係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