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湎
詞語
沉湎,漢語辭彙。
拼音:chén miǎn,
釋義:沉溺,耽於。比喻潛心於某事物或處於某種境界或思維活動中,深深迷戀著,無法自拔。多形容陷入不良的生活習慣難以自拔,表達消極的感情色彩。
錯誤寫法:沉緬,沉偭。
沉溺、沉迷。
3、唐 陸龜蒙 《村夜二篇之二》:“上誦周孔書,沉湎至酣藉。”
6、明 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三十六卷》:因見父母日夕沉湎,時常規諫,蔡指揮那裡肯依。
《尚書·酒誥》有如下規定:“飲惟祀”(只有祭祀的時候才可以飲酒);“無彝祀”(不要經常飲酒,平常少飲酒,以節約糧食,只有在有病的時候才宜飲酒『好奇怪這規定,跟現代醫學相悖--筆者大鬍子老張注』);“執群飲”(禁止民眾聚眾飲酒);“禁沉湎”(禁止飲酒過度)。周朝對此的規定更詳細,:進門不脫鞋,邊喝酒邊聊天是為“禮”;脫鞋席地再喝,是為“宴”;能喝者喝不能喝者不喝是為“漚”『要是不能喝者喝那就是嘔吐的嘔了--筆者大鬍子老張注』;大家一起喝,是為“沉”;喝得出不了門,是為“湎”。君子可以“禮宴漚”但不可“沉湎”,也就是說前三種說法符合禮節,后兩者是喝酒時應該嚴格禁止的。
是沉湎不是沉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