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朱煥章的結果 展開

朱煥章

夕陽紅義務指路隊創始人

朱煥章,男,漢族。出生於1930年4月8日。祖籍遼寧省錦州市松山新區巧鳥街道(原凌海市巧鳥鄉二十里鋪)。

個人履歷


朱煥章同志青年時代
朱煥章同志青年時代
1951年畢業於錦州師範,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擔任錦州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長、錦州市第五中學書記兼校長、錦州市教育科研所所長等職。1990年退休,於2002年組建“夕陽紅義務指路隊”,獲得省市多項榮譽。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04年被選為錦州市黨代會代表。錦州市慈善總會常務理事。錦州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報告團委員。

人物生平


1930年4月8日出生於遼寧省錦州市松山新區巧鳥街道(原凌海市巧鳥鄉二十里鋪)。
1938年入錦州市二十里鋪小學。
1942年考取錦州市女兒河優級小學。
1944年考取錦州第一國高。
1948年考取錦州師範。
1951年參加工作,任錦縣石山中學教師。
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3年任錦州市第三中學團委書記。
1955年任錦州市第五中學教導主任。
1956年任錦州市第五中學黨支部副書記。
1958年任錦州市古塔區小學聯合黨支部書記。
1959年任錦州市第一中學黨支部書記。
1960年任錦州市委宣傳部幹事。
1964年任錦州市第五中學黨支部書記兼校長。
1974年任錦州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長。
1983年患腦血栓,主動辭去行政領導職務。
1984年任錦州市教育科研所所長。
1989年退休前調入錦州市工讀學校。
1990年退休。
1991年任錦州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報告團委員。
2002年組建“夕陽紅義務指路隊”,於錦州火車站為外地群眾指路8年。
2004年被選為錦州市黨代會代表。
朱煥章同志近照
朱煥章同志近照
2010年任錦州市慈善總會常務理事。

成就及榮譽


2001年獲錦州市公民道德建設模範。
2002年獲錦州市奉獻社會十佳先進個人。
2003年獲遼寧省學習雷鋒標兵。
2003年獲錦州市優秀共產黨員。
2004年獲錦州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
2007年獲錦州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
2007年獲錦州市共產黨員先鋒崗服務群眾先鋒。
2009年獲錦州市十大楷模。
2010年獲錦州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
等等。

夕陽紅義務指路隊


在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錦州,提起夕陽紅義務指路隊無人不知,這是一支由二十一位中老年志願組成的義務指路服務隊伍,成立五年的時間裡,已義務指路一萬多人次,接待觀光者十萬人余次,其中隊員親自護送的就有500餘人次。他們博大的愛心,象一股和煦的春風吹綠了錦城,曾得到他們幫助的人,寫下了熱情洋溢的留言:“老年人在風中站立,播下文明的種子,必將紅遍整個社會”、“時下市場經濟,義務指路更有含義”等等。各種媒體多次通過報紙、電台、電視台宣傳報道他們的事迹,各級黨政部門授予指路隊及指路隊發起人即隊長朱煥章多項榮譽稱號。
難中獲救 立志指路
朱煥章,1930年生人,現年76歲。做為義務指路隊的發起人,他有著一段難忘的生死經歷朱煥章同志五十年代初,去內蒙外調,途中迷路,險些喪命,后受一位內蒙老人熱心指點、幫助,在沙漠中順利找到目的地並完成外調任務。內蒙老人指路牽人心的行動,令他終生難忘。從那時起,義務指路、回報社會的想法從他心裡生成。
朱煥章同志90年底退休,91年清明節前後,他邁出義務指路的第一步——認路,93年一所民辦學校成立,聘他去學校工作,他又利用業餘時間繼續認路。98年從學校回來繼續系統考察錦州街路。街路拓寬了、延長了,新街道增加好幾個,過去的居委會改名為社區。新增許多居民小區、公交車線路增加了,街道派出所多數搬入新地點,幾乎路路通車,大型市場商店不斷出現,新樓群與日俱增,124個小衚衕找不到了,平房、簡易房少了,城市變化的步伐太大、太快了。面對形勢的發展,同時問路難,也成了社會問題,他抓緊時間整理指路資料,把它派上用場。
2002年4月朱煥章同志整理出指路資料,抄在廢舊錶格紙上夾在繩上,懸掛街頭開始指路,以後又改抄在舊掛歷上,在街頭宣傳。6月份凌河區錦鐵街道黨委領導高度重視,大力支持,親自發動社區的共產黨員、社區骨幹組建了第一個指路隊,就是現在的“夕陽紅”義務指路隊。
風雨無阻 指路為民
指路隊現在有隊員16人,平均年齡64歲。他們中有10名共產黨員,有多名社區骨幹,對社區工作熟悉,熱心公益服務工作,對錦州環境相當熟悉。指路隊以“為他人解難”為宗旨,以“熱情、真誠、指准、說清”為工作原則,以“讓他人滿意”為工作目標,以“服務他人、快樂自己”為口號,堅持排班輪流上崗,每天上午上崗。平時在火車站、長途客運東站為指路點,市內有展銷會廟會、運動會時,他們也去光彩市場、古塔公園、評劇院、文化宮、運動場等地遊動指路。攜帶夕陽紅義務指路隊隊旗,用手推車運去六塊展板及支架,邊展覽邊介紹,回答問路人提出的問題。
朱煥章同志和他的義務指路隊員們每天一早從家出來,這些人有的家住的很遠,自費乘公交車、步行、騎自行車,來到站前指路地點,每天往返十幾公里,還要頂著烈日、冒著嚴寒為人們指路,卻從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指路中看到那些行動不便、又攜帶笨重物品的老弱病殘群眾,他們就親自送到公交車站點,並送上車。他們把為問路人解難當作自己應盡的義務,自己可享受的快樂。一個從外地來錦州做一家廣告公司的業務員,過去對錦州一無所知,正焦急萬分之時,發現指路隊一套80多頁的指路資料,如獲至寶,借去全部複印,再三表示謝意,並說這回我去哪裡心中都有數了,因為時間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錢。
作為指路隊的隊長朱煥章同志在義務指路過程中深深體會到指路不是簡單的坐門等客,也不是一問一答的簡單對話,它體現著毛澤東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是學習和弘揚雷鋒精神的實際行動,是踐行“三個代表”的具體體現,肩負著為改革開放的錦州接待八方來客的光榮使命。因此,他要求指路隊員,對問路人要尊重有禮、相敬如賓,尤其對老弱病殘、行動不便要專車送站,特殊情況特殊服務。他們多次發現在站前尋找廁所不得其門而入的現象,無論是誰,他們都告訴,特別是老人有前列腺炎和便秘,平就主動告訴他不要去候車室,那裡憑當日乘車票入內,沒票進不去,反而耽誤時間。他們帶他乘電梯去購物廣場或餐廳中的公廁,之後送他下來。對方問他們:“要多少錢?”,他們說:“一分也不要!我們是專門為大家免費服務的。”他們以微薄之力,幫助群眾做點小事,換來了群眾對黨、對國家的熱愛。
他們都是默默無聞的英雄
在指路隊員中,很多都是年老多病,然而能夠加入指路隊,為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們都從心裡往外高興。年近70的高聖春老人,是原錦鐵分局退休黨員、工程師。兩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老人聽到了夕陽紅義務指路隊隊長朱煥章和隊員們的先進事迹,高老被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打動了。回到家裡,心潮難以平靜,他想這些隊員們都和自己的年齡相仿,有的比自己還要大好幾歲,人退休了,思想不能退休,人生追求不能停止。經過一番思想鬥爭,老人作出一個決定:放棄舒適的晚年生活,報名參加夕陽紅義務指路隊。高老一生工作嚴謹,做事認真。他常說:“既然加入到這支隊伍中來了,就不能患得患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干就要把事情干好。工作中,他認真惴摩路人心理,克服一切困難,千方百計為他人服好務。”他那種“一指到底”的全以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指路精神,受到社會的廣泛讚譽。
7月中旬的一天,天氣很炎熱,兩名大學生模樣的女孩,匆匆忙忙跑到高老面前,說是市內某高校的學生,放暑假了她們倆要回鐵嶺,剛才準備買票的過程中,不小心把學生證弄丟了,問有人拾到沒有。高老說沒有發現。望著兩人焦急的樣子,高老急忙想辦法幫助她們。首先去問檢票口值班的同志,他說沒有發現。接著又到問事處去打聽,均說沒有撿到學生證。高老又找到值班室的同志讓他給廣播一下。清晰的聲音從播音室里傳出,過了大約5分鐘,一位中年男子將拾到的學生證送到兩名學生手中。望著失而復得的學生證,兩名學生感激萬分。高老讓她倆趕緊去買票。到這裡事情本該結束了,但沒過一會兒,倆人又跑了回來說買票的隊伍都排成了長龍,兩人擠到窗口,後面排隊的旅客馬上喊起來要她們排隊,售票員見此情形說什麼也不賣給她們票。沒辦法只好又來向高老求助。眼看離發車時間了越來越近了,高老二話沒說,又帶著倆人來到售票處。到了那裡,高老首先跟排隊的旅客做解釋工作,取得了大多數人的諒解;接著又向售票員亮明自己的身份,說明事情的原由。得到了售票員的認可,很快就把票賣給了她們。由於到了學生放暑的時間,人特別多,高老怕再次出現人多,擠不過去誤事的現象,他又護送倆人一路擠到檢票口,直到看著她們檢完票為止。望著倆人遠去的身影,老人家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象這樣完全徹底,熱心助人的感人事,在高聖春老人身上不知發生過多少次。
去年春天的一個上午,一名由四川來的女同志向高聖春老人問路,濃重的四川口音很難聽懂,經過再三了解才問明她是由錦州下車后再去北票市某鄉某村,不知該怎麼走,更不知到哪裡下車,聽她說話口音和人交流困難,於是,高老就讓她在指路點等候一下,自己去客運站詢問車次。當問明情況后,返回來向這位女同志交待一下,又幫助她提起重重的六個大包,買票、檢票、送上車、並向司機和乘務員交待了這位女同志下車的地點,請二位特殊關照一下。然後,才走下車。這位女同志流露出了感激的目光,和高老揮手告別。車上的乘客交口稱讚,紛紛說:“老人家真不簡單,把指路工作都做到家了。”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高老和他的指路隊員們堅守著自己的諾言,一路前行,如今他已被大家推舉為錦鐵街道夕陽紅義務指路隊副隊長,現在,他幹勁更足了,用高老的話說:“要讓大家體會到我們是一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戰鬥隊,是一支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不要缺少的隊伍,更要讓家鄉人和外地人體會到錦州人的文明素養和帶給大家的和諧、溫暖和親情。”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在高老人生的夕陽路上,灑下了滿天的彩霞。
金良是名失業黨員,在指路隊員當中,今年45歲,他上有老,下有小,是家中的頂樑柱,他有一顆金子般的心靈,在蹬神牛養家糊口的同時,不忘為社會奉獻愛心,每逢周四下午,他都會準時地出現在火車站站前,勤勤懇懇,扶老攜幼,他把不知道站點的乘客送上車,把迷路的老人、孩子送回家,把外地旅客送到親戚家……。一天,金良在站前接待了三位從哈爾濱來的老年婦女,他們詢問到筆架山的站點,金良邊送她們去車站,邊向她們介紹錦州的風景名勝和筆架山的由來,三個人沒想到剛一到錦州就遇到這樣的好心人,特別是聽說金良是義務指路隊的隊員時,更是欽佩不已,她們都說錦州人的素質真高,並熱情邀請金良當她們的嚮導,吃住全包,還給他發勞務費,被金良婉言謝絕了。也有一些人對金良參加義務指路隊很不理解,覺得他是吃飽了撐的,或者是想出名,每每聽到這些,金良總是一笑了之,從不為自己辯解。由於表現突出,他被大家推選為指路隊副隊長,如今,他義務指路的勁頭更足了。
2007年春節前夕,原錦鐵街道解放社夕陽紅義務指路隊副隊長、74歲的李永基老人因病去逝。送行那天,鄰居們都懷著悲痛和崇敬的心情,走出家門送老人最後一程。李永基退休前是鐵路的一名工殘人員,雙腿靠安裝的假肢行走。子女多為下崗職工,老伴無工作單位,生活上十分拮据。物質上的貧困並沒有使他喪失精神上的追求,自1982年錦州車站退休后,為社會做了很多工作,曾在鐵路老年門球隊擔任錦鐵地區門球理事、副裁判長,經常組織老年門球比賽,2002年6月加入夕陽紅義務指路隊。因表現突出,2005年初被推選為指路隊副隊長。在指路隊工作的四年時間裡,他對待指路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苟,風雨無阻,大多數隊員都輪流上崗,而他卻天天到崗,每天早來晚走。天氣不好時,他認可不吃飯也要提前趕到指路站點,為這事老伴不知和他生了多少氣。每當這時,他總是憨厚一笑,繼續堅持,因為在他心中,為他人義務指路體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為此付出全部的心血也在所不惜。除了日常指路,他還主動搜集新線路,聽說哪裡新開通公交車了,就馬上就去踩點,摸清路線,記下中途站點。烈士陵園紀念館開館后,他就弄到了烈士陵園紀念館圖片,供遊人查看。
一位從西安來專程參觀遼瀋戰役紀念館的旅客,詢問參觀路線,因當時紀念館正在維修,不對外開放,李永基將情況告訴他后,為了安慰客人,他把自己積累的圖片、文字資料全部拿給他看,並向他詳細介紹了全景畫館。這位旅客感動地說:“我雖然沒看到遼瀋戰役紀念館,我卻看到了遼西人民的心!”
非典時期,為了避免傳播疫情,指路隊停止了指路活動,組織少數人深入古塔、凌河兩區20個街道107個社區繪製街道、社區平面圖,李永基主動請求分擔3個街道21個社區的繪製任務。他每天騎著自行車,每個社區平均要去上三趟。趕上雨季時,他沒有雨具,途中挨雨淋是經常的事,有時腳滑摔跤弄一身泥。一次去北大營社區繪圖的途中,李永基還摔了跟頭,。經過努力,他與同伴們用6個月時間將兩個區的街道、社區平面圖繪製成功。
四年來,李永基老人為了指路,犧牲了很多。在參加指路隊的第二年,他老伴的胳膊不慎骨折,什麼家務活都不能幹了,他每天在家幹完全部家務活後繼續堅持上崗指路。不久岳父病重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前去護理。為了此事,李永基內心進行了激烈的思想鬥爭,去護理就要中斷指路,不去又心存愧疚,然而為了在有生之年實現自己為人民服務的願望,經再三考慮,做出了放棄護理岳父的決定,沒有因此耽誤一天指路,直至第二年清明節去世,都沒有與老人見上一面。李永基老人對家鄉這片熱土懷著深深的眷戀之情,去年國慶節期間,已卧病在床的李老還在兒子的攙扶下,執意參加了萬人看錦城活動,看著鄉的巨大變化,老人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李老病床上,情系指路隊,就在他臨終前一個月,還要求老伴扶他到指路站點去,看一看曾經並肩戰鬥,親如兄弟的指路隊隊員們,摸一摸指路隊那面鮮紅的旗幟,聽一聽隊友們講述指路中發生的新鮮事。這在常人來講,再簡單不過的事情,然而對於這位病入膏肓的老人,卻成了自己終生的憾事。
加入中國共產黨一直是李永基老人的人生理想,在指路隊工作期間,老人向錦鐵街道解放社區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並積極向黨支部彙報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情況,前年,李老不幸患上了骨髓癌,就在他在身患重病,預感將不久於人世的時候,他向夕陽紅義務指路隊黨小組提出:我的身體不太好,恐怕以後不能再為黨做貢獻了,組織上就不要考慮我的入黨問題了。錦鐵街道黨委和凌河區委組織部得知這一情況后,經認真研究,決定打破常規,派工作人員專程到患病卧床的71歲老人李永基家中進行組織談話,履行組織程序,吸收李永基入黨,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夙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四年義務指路的道路上,處處留下李永基老人無私奉獻,熱心助人的閃光足跡,體現出一名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情懷。臨去逝的前幾天,他還囑咐家人,自己悄悄地走,不要打擾錦鐵街道黨委、解放社區黨支部和義務指路隊,怕影響大家的工作。多麼平凡而又令人敬仰的老人,對人無所求,給人留下的卻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將永遠激勵和鼓舞那些富有愛心的人們,去完成他未盡的事業。
張春然,71歲,一名老黨員。她的老伴身體多病,她自己也心肌供血不足,時常頭暈。她加入指路隊后,家裡人非常擔心她的安全問題,不讓老人去指路,可老人不聽。19歲的小孫女無奈找到街道領導,希望通過組織勸奶奶不要去指路。出於為老人的安全考慮,街道領導作了老人的思想工作。儘管老人最終同意退出指路隊,但她說,不能繼續為人民指路,這是她今生最大的遺憾.
馬德新,79歲,原是一名高中的地理老師。退休后在地名辦工作了十幾年。朱煥章老人最初產生指路的想法時曾找到馬老,他當即給朱老一本《錦州市志---地理篇》。後來朱老邀請他加入指路隊,他非常爽快地答應了,而當時朱老並不知道馬德新老人先前因騎車摔倒,留下了騎車頭暈的毛病。
何桂英,46歲,企業下崗人員。為了維持生計,她早晚在路邊賣牛奶。看到朱老帶領的指路隊每天去站前指路,她深受感動,決心加入指路隊為他人服務。在指路隊中,她自願擔負起後勤工作。展板壞了,她主動粘補;為了裝展片,她回家找出布片縫製兜子;她還自己花錢買來洗漱用具供大家使用。
把指路精神發揚光大
在義務指路的五年的時間裡,指路隊員們演繹了一幕幕感人的真情故事。何桂英徒步送來錦義縣婦女到汽車站點,感動得對方要掏錢買雪糕,她婉言拒絕。朱平見一對80歲的老夫妻趕火車,走路非常吃力,她就趕上前幫助拿東西,並攙扶著把他們送上車……他們用真情的雨露滋潤著來錦的八方父老。人們交口稱讚,社會各界給予了極大的肯定。錦州市委市政府先後兩次授予夕陽紅義務指路隊“老有所為奉獻社會十佳先進集體”、“創建文明城市先進集體”,隊長朱煥章被遼寧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遼寧省學雷鋒標兵,市委、市政府授予他“錦州市老有所為奉獻社會十佳先進個人”、“錦州市公民道德建設模範”,凌河區委區政府授予他“凌河區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個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們獲得了人民和政府給予的鮮花和掌聲.
提起義務指路的最大收穫,隊員們說:為人民做了一點工作就受到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我們深受鼓舞和感動。我們決心把指路隊進一步發展壯大,長期堅持下去,為錦州文明建設做出新的貢獻!把學習雷鋒、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體現出時代的特點,把“夕陽紅”義務指路隊建成反映錦州人精神,道德風貌的陣地和亮點。
義務指路
義務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