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瀋戰役紀念館
位於遼寧省錦州市凌河區的紀念館
遼瀋戰役紀念館位於遼寧省錦州市凌河區,成立於1959年1月,其前身是遼寧省地誌博物館籌備處錦州辦事處、錦州歷史文物陳列館,設在錦州老城區古塔腳下的大廣濟寺古建築內,即現在的錦州市博物館院內。
1963年10月,基本陳列完成並開放。“文化大革命”初期被迫閉館,“九一三事件“后被撤銷。1978年得到恢復,修改陳列后重新開放。同年10月葉劍英元帥題寫了館名,各項工作漸入正軌。1985年4月中央批複修建新館。新館選址位於市中心遼瀋戰役革命烈士紀念塔北側,於1988年10月31日落成開放。
2001年遼寧省委省政府決定對遼瀋戰役紀念館進行全面的除陳改造工作,2004年11月2日竣工並重新對外開放。根據中央和省市委的指示精神,2008年3月1日起,紀念館率先實行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2016年12月,入選《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
2016年12月,入選《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
2017年12月,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名單。
2020年2月,為了向全國醫護工作者表示深深的敬意,遼瀋戰役紀念館自恢復運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全國醫護工作者實行免費開放。
3月26日,遼瀋戰役紀念館舉行恢復開放儀式,當日起恢復開放並實行觀眾實名制預約免費參觀。
1953年5月,遼西省地誌博物館籌備處成立。
遼瀋戰役紀念館
1956年4月4日,遼瀋戰役革命烈士紀念塔正式動工。1956年12月,遼寧省文化局指示:遼寧省地誌博物館籌備處錦州辦事處由遼寧省文化局划轉錦州市,根據藏品情況,命名為錦州歷史文物陳列館,以遼瀋戰役為中心開展工作。
1957年10月1日,錦州歷史文物陳列館開館,設在古塔腳下大廣濟寺古建築群內。其中,遼瀋戰役陳列室里陳列的有我軍的動員令、告指戰員書、號召、捷報和立功證明書,有毛澤東獎章、朱德獎章、東北解放紀念章,各英雄團、連和“塔山英雄團”等獎旗。
1957年11月2日,舉行遼瀋戰役革命烈士紀念塔揭幕典禮。塔身前面是由朱德總司令親筆題寫的“遼瀋戰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2個鎏金大字。
1958年10月6日,錦州市人民委員會文化科向中共錦州市委宣傳部呈送《關於錦州歷史文物陳列館改為遼瀋戰役紀念館的報告》【(58)錦文字第40號】。
1958年12月24日,錦州市文化處向中共錦州市委宣傳部呈送《關於錦州歷史文物陳列館組織機構變革的請示》【(58)錦文字第48號】,建議將現錦州歷史文物陳列館改為遼瀋戰役紀念館,並建立錦州市地誌博物館籌備處,其組織領導對內統一,對外保持兩個名義。
1958年12月30日,錦州市文化處將經黨委批示同意的《關於錦州歷史文物陳列館組織機構變革的請示》【(58)錦文字第49號文件】,轉發給錦州歷史文物陳列館,指示可即遵照執行。
1959年1月,遼瀋戰役紀念館正式成立,館舍設在大廣濟寺內。遼瀋戰役史陳列對外展出。
1963年9月,為紀念遼瀋戰役勝利15周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林彪元帥為遼瀋戰役紀念館題寫館名。
遼瀋戰役紀念館
1972年4月16日,錦州市革命委員會指示:撤銷遼瀋戰役紀念館,工作併入錦州市圖書館,改名為錦州市圖書博物館。
1974年4月21日,遼瀋戰役紀念館從錦州市圖書博物館分出,改名為錦州市博物館。
1974年6月26日,錦州市民政局、錦州市文化局聯合向錦州市革命委員會行文,請求恢復遼瀋戰役紀念館單位建制。
1977年9月,錦州市文化局指示恢復遼瀋戰役紀念館建制,與錦州市博物館合署辦公,設立一個領導機構統一領導。
1978年,遼瀋戰役紀念館副館長楊美瑩等人赴北京,通過羅榮桓元帥的夫人林月琴同志轉請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中央軍委副主席的葉劍英同志為遼瀋戰役紀念館題寫館名。
遼瀋戰役紀念館題詞
1978年10月23日,葉劍英元帥欣然為遼瀋戰役紀念館題寫了館名。
1979年,遼寧省人民政府擬修建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后根據中共中央批複緩建。
1983年8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書記陳雲同志和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書記黃克誠同志召集當年在東北工作過的老同志以及《遼瀋決戰》一書的編輯人員,就編寫此書的指導思想、結構、內容和編輯方法等做出更加詳盡的指導,並對如何辦好遼瀋戰役紀念館做了重要指示。
1984年7月29日,中共錦州市委、市政府聯合向中共遼寧省委、省政府呈送《關於呈請修建遼瀋戰役紀念館的報告》。
1984年10月10日,中共遼寧省委、省政府、瀋陽軍區聯合向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呈送《關於在錦州修建遼瀋戰役紀念館的請示》。
遼瀋戰役紀念館
1985年7月11日,在錦州召開了遼瀋戰役紀念館籌建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決定組建籌建工作領導小組,中共中央委員、瀋陽軍區政委劉振華任組長。
1985年9月7日,錦州市編製委員會下發《關於成立遼瀋戰役紀念館及定編的批複》(錦編髮[1985]83號),遼瀋戰役紀念館從錦州市博物館分出,成為獨立單位並定編。
1985年11月29日,經中共錦州市委第32次常委會研究決定,遼瀋戰役紀念館晉陞為縣團級單位。【(錦編髮[1985]102號)《關於遼瀋戰役紀念館晉陞為縣團級單位的批複》】。
1985年12月12日,遼瀋戰役紀念館籌建工作領導小組第二次工作會議在錦州召開。討論了建館委員會組成的建議名單,審議了新館初步設計方案。
1986年4月8日,中共中央組織部、解放軍總政治部發出 《關於遼瀋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任命建館委員會主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伍修權,副主任:中顧委委員、中央軍委副秘書長洪學智,中顧委委員張秀山,中顧委委員賀晉年,中顧委委員、中共遼寧省顧問委員會主任郭峰,常務副主任:中共中央委員、瀋陽軍區政委劉振華。委員(按姓氏筆劃為序):萬毅、王玉清、王首道、方強、左琨、劉震、劉雲沼、劉仲藜、李中權、李運昌、宋平、陳雷、林一山、周峻山、張序登、胡奇才、段蘇權、袁昇平、高克、高揚、梁必業、程子華、曾克林、戴念慈。
遼瀋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合影
1986年7月8日,遼瀋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錦州北山賓館開幕。會議批准了戴念慈主持修訂的遼瀋戰役紀念館設計方案。
伍修權同志參加奠基儀式
1986年10月7日,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正式破土動工。
1986年11月24日,《攻克錦州》全景畫創作會議在錦州召開,成立了全景畫創作小組。由魯迅美術學院教授宋惠民擔任組長,組員有許榮初、高泉、關琦銘、孫浩、王鐵牛、李恩源、楊克山、付大力。會議討論了全景畫創作的工作計劃。
1987年6月15日,遼瀋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錦州北山賓館召開,會議聽取了建館辦公室工作進展情況和工程預算彙報,審查了陳列樣稿和《攻克錦州》全景畫油畫草圖。
《攻克錦州》全景畫繪製中
1988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彭真為遼瀋戰役紀念館題詞: “為解放東北而犧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遼瀋戰役紀念館落成典禮
1988年10月31日,上午9時28分,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落成典禮隆重舉行。中共中央委員、北京軍區政委、建館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劉振華主持典禮儀式,中顧委常委、建館委員會主任伍修權代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表示祝賀。中顧委常委、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建館委員會委員程子華,中共遼寧省委副書記、省長李長春到會並講話。
1988年10月31日下午,經伍修權同志提議決定成立遼瀋戰役紀念館管理委員會。隨即,召開了遼瀋戰役紀念館管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決定由中顧委委員、中共遼寧省顧問委員會主任郭峰任名譽主任,中共遼寧省委副書記、省長李長春任主任。
遼瀋戰役革命烈士紀念塔和遼瀋戰役紀念館
1989年3月24日,錦州市民政局下發(錦民字[1989]9號)《關於“遼瀋戰役烈士陵園”歸屬“遼瀋戰役紀念館”管理的通知》。
1989年10月,攻克錦州全景畫館全面完工,對外開放。
1991年11月2日,舉行朱瑞將軍雕像紀念碑揭幕儀式。中共中央委員、原建館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北京軍區原政委劉振華為雕像揭幕。原中顧委常委、建館委員會主任伍修權題寫了碑名。
1993年11月2日,東北解放烈士紀念碑廊在遼瀋戰役紀念塔前廣場兩側建成,花崗岩牆體上鐫刻著在東北三年解放戰爭中犧牲的49522位烈士的名字。伍修權同志題寫了碑名。
1993年底,遼瀋戰役紀念館管理委員會圓滿完成了歷史使命,正式撤銷。
1997年4月14日,錦州市機構編製委員會辦公室下發(錦編辦發[1997]13號)《關於調整遼瀋戰役紀念館隸屬關係的通知》,通知內容為:新組建的遼瀋戰役紀念館為市政府直屬的縣級事業單位。
遼瀋戰役紀念館園區改造工程正式啟動
2002年9月18日,遼瀋戰役紀念館改陳改造工作領導小組成立。
2002年11月5日,遼瀋戰役紀念館撤展,停止對外開放。
2003年7月15日,遼瀋戰役紀念館園區改造工程正式啟動。
陳改造工程竣工暨開館慶典
2005年8月16日,遼瀋戰役紀念館在牤牛屯舉行原東北野戰軍錦州前線指揮所舊址復原改造工程竣工儀式。
2008年2月29日,遼瀋戰役紀念館正式對外免費開放。
2008年10月12日,遼瀋戰役紀念館舉行遼瀋戰役配水池戰鬥遺址修復工程竣工典禮。
遼瀋戰役革命烈士紀念塔
朱瑞將軍是東北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員,1948年在遼瀋戰役攻打義縣戰鬥中犧牲,是我軍在解放戰爭時期犧牲的最高將領。
朱瑞將軍
烈士墓位於遼瀋戰役革命烈士紀念塔東側60米處,在西側的是梁士英墓、在東側的是張士毅墓。梁士英、張士毅是在遼瀋戰役中犧牲的兩位著名烈士。兩位烈士墓的建築形式完全相同,為花崗岩結構,長3.2米、寬2.4米、高0.7米。北立墓碑,記述烈士生平及貢獻。墓地呈扇形,周圍環以蒼松。梁士英墓為衣冠冢,張士毅墓為屍骨墓。
東北解放烈士紀念碑廊
領導人題詞
遼瀋戰役是20世紀中期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的第一個戰役。
遼瀋戰役紀念館序廳
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制定的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舉行遼瀋戰役的戰略決策等一系列方針,是取得遼瀋戰役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東北人民解放軍不斷發展壯大,英勇奮戰,為遼瀋戰役勝利建立了卓越功勛。東北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開展土地改革、生產支前與愛國民主運動,為遼瀋戰役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為遼瀋戰役勝利暨東北解放而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其功名同山河長在,與日月同輝。
遼瀋戰役紀念館戰史館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的52天,是東北解放戰爭取得戰略決戰勝利的決定時期。東北人民解放軍根據中共中央軍委關於遼瀋戰役的作戰方針,率先在東北戰場發起遼瀋戰役,揭開全國解放戰爭戰略決戰三大戰役的序幕。經過攻克錦州,和平解放長春;舉行遼西會戰,圍殲國民黨軍西進兵團;攻佔瀋陽、營口,解放東北全境三個階段,殲滅國民黨軍47萬餘人,取得遼瀋戰役的偉大勝利。
遼瀋戰役紀念館支前館
遼瀋戰役紀念館英烈館
中國第一幅全景畫------《攻克錦州》全景畫。它是我國美術史上前所未有的藝術巨作,已躋身於世界大型全景畫的行列。
《攻克錦州》全景畫館
《攻克錦州》全景畫館為圓柱形密閉堡壘式建築,直徑42.24米,高28米。建築結構堅固,造型莊重大方。從基礎到28米高的筒身及18根轉角處大壁柱,全部用鋼筋混凝土築成,基礎座於強風化岩以下,抗震設計按8度烈度設防。屋頂採用中心鋼筒分別連接18榀小方剛架和18榀雙玻鋼屋架大跨度鋼結構,屋頂採用陽極處理防鏽鋁板瓦防水。外牆全部鑲貼最耐久的建築材料----灰白色、粗打花崗岩板。牆頂端的女兒牆,均做成城牆式的堆疊垛口,以表現這個館的軍事鬥爭的特點。圓形觀眾看台設在中心部位,可容納150人。通往看台的通道,是螺旋式樓梯,內側為台階梯,外側為坡道,可供老年人和殘疾人輪椅行走,是無障礙建築的重要特點。樓梯兩側牆面鑲著灰白色錦磚,地面是條形防滑地板。館內設有通風、空氣調解設備和自動控制的噴灑滅火及煙感防火自動報警設備。攻克錦州全景畫,畫面長122.22米,高16.1米,總面積1968平方米,重量達4噸。
攻克錦州全景畫以巨幅的環行畫面,將觀眾包圍在看台上。這是全景畫不同於一般繪畫形式的一個特點。看台距離畫面13米,這個距離使觀眾無法辨別地麵塑行中的形象和畫布中的形象之間的差別,併產生廣闊的視野,從而使全景畫獲得更好的視覺效果。所有的繪畫都有邊緣,是一幅幅獨立存在的,使觀眾清醒地意識到這是一幅畫。而攻克錦州全景畫的巨大環行畫面首尾相接,邊緣被多種方法巧妙地遮住,和地麵塑形結合在一起。這就使觀眾覺得面對的不是一幅畫,而是一個有廣闊空間的真實的景觀。這是全景畫重要的藝術手段,也是全景畫獨特的藝術魅力之所在。
《攻克錦州》全景畫
《攻克錦州》全景畫
錦州是東北與關內聯繫的咽喉,戰略地位極其重要。1948年9月7日,中央軍委指示東北野戰軍,要確立 打前所未有的大殲滅戰的決心,集中主力攻克錦州,把敵人封閉在東北境內加以各個殲滅。東北野戰軍貫徹執行中央軍委的作戰方針,針對蔣介石“死守待援”的戰略企圖,採取“攻錦打援”的戰略部署,集中主力25萬大軍圍攻錦州。畫的北面,表現的是我軍北突擊集團第2、第3縱隊及第6縱隊17師、炮縱主力是封鎖敵軍機場,攻打合成燃料廠,攻克配水池、亮甲山、突破北面城垣等戰鬥場面,突出描繪了爆破英雄梁士英捨身炸碉堡,趙興元率戰士浴血奮戰,搗毀敵人“第二凡爾登”,尖刀排長李世貴率先登上城垣,黃德福在炮火、濃 煙中,高舉紅旗屹立如山,董來扶駕駛“功臣號”坦克向敵人陣地衝鋒的英雄形象和壯烈情景。眾多的支前群眾冒著槍林彈雨抬擔架、救護傷員。
《攻克錦州》全景畫
全景畫館是一項綜合性的巨大工程,建築藝術,地麵塑型製作藝術,高度寫實的油畫藝術以及配置合理的燈光、音響,才會產生完整的全景畫藝術效果。攻克錦州全景畫具備了和世界上大型全景畫同等規模的巨大篇幅,同時結合著高水平的建築藝術、繪畫藝術、塑型藝術和燈光、音響等現代技術。在總體設計中綜合著現代技術和多種藝術的互相協調和互相補充。參加創作的軍隊和地方的各方面專家、藝術家、技術人員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責任感經過3年的通力合作,反覆試驗,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改進提高,終於使攻克錦州全景畫館順利建成。從而填補了我國博物館事業和美術事業的一項空白。
遼瀋戰役紀念館基本陳列的主題是“決戰決勝” 。
遼瀋戰役紀念館
根據建築結構的特點和每個館的特性,一層為序廳和戰史館,下一層為支前館,下二層為英烈館,最後沿著螺旋式坡道盤旋而上為全景畫館。整個展覽面積為4912.92平方米,展線長度768.92米(不含序廳),展品1460餘件。
遼瀋戰役紀念館南大門--勝利之門
2017年12月,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名單。
劉亞樓上將在解放戰爭用的子彈袋
劉亞樓,東北軍區參謀長兼東北野戰軍參謀長。此望遠鏡是在他解放戰爭時期使用的。錦州戰役時,曾用此鏡觀察錦州城內敵情。劉亞樓稱自己有四件寶:手槍、望遠鏡、指北針、批文件包。十年動亂,“四寶”上交。落實政策后,只要迴文件包和望遠鏡。1978年1月,劉亞樓的夫人翟雲英將此望遠鏡贈給本館。
程遠茂在塔山戰鬥中榮獲的毛澤東獎章
程遠茂,4縱28團2連指導員。在塔山阻擊戰中,他率領一個排豎守鐵路橋頭陣地;戰鬥中發揚了死打硬拼,寸土不丟的精神,反覆與敵拼搏並用政治思想工作,鼓動士氣,從早到晚擊退敵十餘次進攻,完成了任務。戰後榮獲毛澤東獎章。並被命名為“塔山英雄”稱號。程遠茂共立過9大功。1950年出席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此章由本人保存,1958年12月蹭給本館。
蘇軍授予周保中的紅旗勳章
周保中是東北抗日聯軍軍長,第二路軍總指揮,後退入蘇聯,任國際旅旅長。在中蘇邊境進行抗日鬥爭時,蘇軍授予這枚紅旗勳章。抗戰勝利后,隨蘇軍回到東北。任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吉林軍區司令等職。1986年由周保中的夫人王一知將此文物蹭給本館。
張紹柯烈士使用的照相機
張紹柯是東北電影製片廠一位出色的攝影師。1948年9月隨東北野戰軍奔襲北寧線,在完成拍攝義縣戰鬥后,在向錦州前進的途中,不幸中流彈犧牲。他用此相機拍攝了許多解放戰鬥場面,並參與拍攝紀錄片《民主東北》,對宣傳、鼓舞和記錄我軍解放東北的工作做出了很大貢獻。1959年8月其夫人楊雲將此相機蹭給本館。
趙興元在解放戰爭時期使用的羅盤儀
這件羅盤儀是3縱20團1營長——趙興元在錦州戰鬥中用過的。1948年10月,趙興元率領一營攻打錦北敵防守工事配水池,敵人自稱配水池是“第二個凡爾登”,他帶領同志們死打硬拼。血戰8小時,打退敵人30多次反撲,終於攻佔了配水池。戰後,該營受到了師通令嘉獎。趙興元立過6次大功,兩次特功,1950年出席全國英雄代表會議。1963年9月他將羅盤儀贈給本館。
藏品數量19,915(件套)。
珍貴文物 300(件 套)。
2020年5月13日,入選國家文物局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名錄。
2020年12月21日,經中國博物館協定級評估,入選第四批國家二級博物館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