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牧羊

樂歌

這是一首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學堂樂歌。產生於民國初年,在二三十年代廣為流傳。

70年代初期新加坡粵語歌后麗莎(黃煥嬋)將此曲的粵語版《春殘夢斷時》(1974年收錄於個人專輯《春滿多口街》)以及《負心漢》(1975年收錄於個人專輯《分飛燕》)演繹,使得此曲在兩廣地區以及海內外華人世界頗具名氣。

關於作者


作詞:蔣蔭棠(一說)
作曲:田錫侯
蘇武牧羊
蘇武牧羊
版本一:《蘇武牧羊》究竟是一首古曲,還是今人所作?多少年未得澄清。一般人均將此曲誤認為古曲。1931年,陳世榮先生率先在《瀋陽文史資料》第一輯發表了《蘇武牧羊歌與蔣蔭棠先生》一文,揭開了《蘇武牧羊》作者之謎。
為了進一步核實這個問題,最近我們特地走訪了陳世榮先生的同窗沈延毅老先生。沈老是著名書法家,曾任遼寧省文史館長,已有八十高齡了。當我們說明來意之後,老先生就熱情而詳盡地向我們講述了這首歌曲創作的始末。
沈老說:“大約是1916年或1917年,我十五、十六歲時,在家鄉蓋平縣讀書,那時蓋州一帶流行一種驢皮影戲,其中有一種“悲調”,在演出中用各種樂器演奏,調子悲悲切切,學生們非常愛聽。當時學校的音樂老師叫田錫侯,他根據學生們的要求,以‘悲調’為素材編出一首曲子,學生們用笛、簫、二胡、揚琴風琴等樂器高高興興地演奏起來。學生們並不以此為滿足,還想用這個調子編出歌子演唱。有個叫傅寶山的同學,吹一手好簫,他和幾個同學去找教國文的蔣蔭棠先生,蔣先生就根據田先生編的曲子,填了‘蘇武牧羊’的詞,題名為《蘇武歌》,又稱《蘇武留胡》,傳唱出去以後,一般都叫《蘇武牧羊》。”說著說著,沈老先生由吟誦歌詞而興緻勃勃地唱了起來。對照社會上流傳的歌詞,我們校正了其中的幾個字,如“大節不虧”、“共服漢德威”處,沈老則唱作“大節定不稍虧”、“共服漢之德威”,他說當年蔣先生就是這樣填的詞。
那麼,這首歌又是怎麼風行全國的呢?沈老回憶說:“此歌編出之後,曾在課堂上教唱,一時風行全校,學生們競相傳抄。放暑假時,外地同學(有的住在瀋陽)把它帶回各自家鄉,幾經傳抄,此歌便不脛而走,漸漸遍及全國。這首歌上至官宦學者,下至凡夫俗子,甚至妓女小販、和尚道士,各階層人全愛唱,可謂雅谷共賞、深入人心。”說到這裡,沈老無限感慨地說:“這首歌儘管到處傳唱,卻無人知道他的作者是誰。記得偽滿初年,我的兩位同學劉話民和傅寶山,為此專門寫了篇文章,題為《蘇武歌與蔣蔭棠先生》,發表在當時的《盛京日報》上。”
版本二:對於名曲《蘇武牧羊》的詞作問題,有另一派人認為作詞者應當的是翁曾坤先生。
翁先生祖籍山東蓬萊,1888年與吳佩孚同場中秀才,名列第一。後來跟美國博士學習英語、數學、物理等。1906年,經蔡元培先生的推薦,受吉林參謀處之聘,到該處謀略科任職,併兼吉林測繪學堂數學教師,後來奉命赴外興安嶺測繪國界、地圖。苦戰三年,足跡踏遍林海雪原,沙俄邊吏多次偷移界碑,他多次提出嚴正抵抗,沙俄邊吏隨將其擄去被囚。他持中華民族氣節於不辱,忠貞不屈,義憤填膺!回憶蘇武當年在北海牧羊,心存漢社稷之鐵石堅心。初寫《蘇武牧羊》一詞,藉以自勉。原詞如下:
蘇武留胡節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守十九年。渴飲雪,飢吞氈,牧羊北海邊。心存漢社稷,旄落猶未還。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夜坐塞上,時聽笳聲入耳痛心酸。
轉眼北風吹,群雁漢關飛。白髮娘,盼兒歸,紅妝守空幃。三更同入夢,兩地誰夢誰?任海枯石爛,大節總不虧。寧叫匈奴,驚心碎膽,共服漢德威。
后經交涉回國至原籍。1912年,經美國博士推薦,受煙台益文學館(今煙台二中)之聘,到此任教。1922年,吳佩孚遍尋才學過人的同鄉、同學翁曾坤,尋找到后,立即請去相見。同年,翁在妻子去世后,離開煙台益文學館,去洛陽某公署參謀處任教官。
1923年,吳佩孚五十壽辰,屬下要為其做壽,吳以國家內憂外患而不肯,翁先生很贊同並提出:內部割據,外要共管,休養生息,富國強民為上。而當時巡閱使曹琨陰謀當總統,便極力主張做壽。由於吳為曹之部下,不得已。當時,就有人獻上“壽歌”一首,阿諛奉承,俗氣十足。吳一氣之下,撕個粉碎!並讓翁考慮歌的問題,翁先生即將在被囚所寫的《蘇武牧羊》作整一下,交給吳。吳讀後,備極讚賞!認為歌詞深具愛國意義,即令軍樂隊譜曲。由於歌曲低沉、悲壯,很好地反映了歌詞的內容,加上吳佩孚的大力推介,《蘇武牧羊》很快唱遍全國,並一直流傳。
歌詞寄託了當時人們的愛國情懷,也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為了捍衛祖國和民族的氣節而勇於犧牲自我,堪稱愛國歌曲的典範。
翁曾坤交詞給吳佩孚時,談到了自己被囚廟街及《蘇武牧羊》的創作經過。吳佩孚深受感動,當即草書一聯贈之:“觀天地生物氣象,學聖賢克己工夫。”

歌曲內容


歌曲內容取自古代歷史故事:漢武帝時,中郎將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因不屈於匈奴貴族的威脅利誘而受盡折磨,匈奴使其牧羊19年,歷盡艱辛,終不辱節。此曲借用古代題材,寄託了當時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精神。歌詞為長短句,分上、下闋,語言精鍊,樸實生動,突出了愛國主義思想情感。除第一句引子外,上、下闋曲調相同。中間出現轉調,強調了堅定誠摯的愛國決心。此曲以通俗的內容、流暢古樸的旋律,表達了深沉悲壯的思想感情。
《蘇武牧羊》
蘇武留胡節不辱。
雪地又冰天,
窮愁十九年,
渴飲雪,
飢吞氈,
牧羊北海邊。
心存漢社稷,
旄落猶未還。
歷盡難中難,
心如鐵石堅,
夜坐塞上時有笳聲,
入耳痛心酸。
轉眼北風吹,
雁群漢關飛。
白髮娘,
望兒歸,
紅妝守空幃,
三更同入夢,
兩地誰夢誰?
任海枯石爛,
大節不稍虧,
終教匈奴心驚膽碎,
拱服漢德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