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山河

位於江蘇南京市浦口區的河流

一 簡單介紹


朱家山河是南京浦口區內一條連接長江的重要河流.,也是滁河一條重要的泄洪通道。
朱家山河蜿蜒在南京江北崗地,總長18公里,河面寬20米。如果說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秦淮河是南京的母親河,那麼朱家山河就是東門南門和浦口人的母親河。
朱家山河開始於張堡黑紮營的北城圩古溝。經板橋、花旗營,行進后不久路過江北老山東麓,繼而穿朱家山嶺繼續前行,朱家山河此段最為險峻壯觀,風景秀麗,林木茂密,怪石嶙峋高聳。上下落差三四十米,氣勢不凡,自此連通黑水河,到了泰山廟,平山和東門古鎮黑橋附近做近九十度轉彎順著南京浦口明城牆自南門一路東去在老江口流入長江。

二 歷史脈絡


朱家山河在明代以前,是兩條互不相通河流,一條為黑水河也被稱做黑水泉在朱家山嶺東南,流向揚子江,另一條河連接滁河是朱家山嶺西北的北城圩古溝,中間被石堅土硬的朱家山嶺阻隔,兩條河隔山相望不能通連。自明代開始到清代400年間不斷挖掘,其原因主要是朱家山嶺南北的滁河,北城圩古溝和和黑水河沿岸多是豐腴的良田,有眾多人口,農業發達以東門南門古鎮為中心的浦口明城商業繁榮,大碼頭港航運繁忙是重要的物資中轉集散地和手工業中心,自然而然的成為南京的重要門戶。但這一地區,海拔較低,地勢低洼,飽受洪澇之苦,每當滁河泛濫,洪水來襲,一片汪洋都不見,百姓流離失所,農民辛苦一年種下的農作物往往顆粒無收,商業和手工業也遭受重創,經濟元氣大傷,所以自明皇帝朱元璋修建浦口城開始,一直計劃解決此地洪澇之害,由於朱家山嶺阻隔,北城圩古溝和黑水河無法溝通,洪水之害始終不能徹底解決。自明代至清代幾百年間,斷斷續續有多次開挖朱家山河的工程,但終因石堅土硬,工程艱巨,技術落後,一直不能成功使兩河貫通,直至清朝吳長慶將軍——就是現今浦口東門古鎮吳武狀公祠祭拜的先賢,駐軍此地后,狀況才有轉機。
吳長慶將軍駐軍浦口東門古鎮后,啟用軍中士兵和河工一起參與朱家山河的開挖,日以繼夜挖河不停,每當遇到巨大石塊阻攔,就用炸藥爆破清除障礙,炸藥的使用提高了效率,加快了挖河進度。
在吳長慶將軍和他的後任左宗棠張謇等人的不懈努力之下終於將朱家山劈開挖穿,特別是後來擔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的左宗棠,不僅增派手下得力部將和大量士兵加入河工隊伍,還將軍中善於使用炸藥爆破的技術人員派駐下去,加快了劈山開河工程的進度,在資金缺乏的時候,甚至不惜挪用南洋水師幾百萬兩白銀軍費以支持挖河工程的順利進行。付出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艱辛的勞動之後,阻攔北城圩河,黑河的朱家山終於被挖穿。(1884光緒十年)北城圩河,黑河得以連接成一條新的完整的朱家山河,滁河又有了一條通往長江快捷的泄洪通道,根治了肆虐南京江北幾百年的洪澇。
朱家山河的開通也讓滁河長江之間多了一條重要的航運通道,糧食,布匹,食鹽,鐵器農具各種物資南來北往,形成了以浦口明城東門大碼頭為中心的商品集散地,浦口明城東南門的商業也隨之繁榮,各種店鋪林立,茶館酒店書場旅社客棧騾馬店,手工作坊廟宇應有盡有。促進了南京江北地區經濟的發展。
正如浦口志書所說的那樣,明代以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年間,官府曾開朱家山河,希圖切朱家山嶺,西北引滁河,東通長江,既可泄洪,又可救旱,然均以朱家山河石骨堅硬而功虧一簣。
此工告成,(朱家山河)去水之害得水之利,捍衛淮揚億萬生靈,化災區為腴壤。從此江南北禾稻遍野,於漕運民食大有裨補。當地百姓代代受惠,造福一方。
朱家山河因其工程艱巨,歷時之久,耗資之多,回報豐厚惠及民生在當時有
較大影響,“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清政府表彰朱家山河工程有功官員,撥款劃地在浦口明城東門古鎮左所後街96號,朱家山山尾河邊,建吳武狀公祠
以彰顯當年淮軍首領吳長慶將軍治理朱家山河的業績。

三 現在地位


朱家山河開通到今天已近130年,作為一項關乎民生重要的水利工程,其深遠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在滁河泛濫時,快速巨大的泄洪能力是南京江北乃至安徽來安,全椒滁州,和縣安全的保障,所以清代以後多次疏浚,民國時期揚子江北岸南移,國民政府開掘,浚深東門到老江口段延伸了朱家山河。當代也多次對朱家山河疏浚,加深,拓寬,加高加固河堤,並對朱家山河適時維護,裁彎取直提高了朱家山河的行洪能力。
朱家山河這條浦口人的母親河,這條幾代人呵護有加的河流,2013年的狀態卻不容樂觀,由於城市化的發展,工業污水污染嚴重,生活污水不經處理直接排放,致使朱家山河多處成為牛奶河,泡沫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