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又棖
申又棖
申又棖(Shen Youcheng)(1901~1978),1901年6月13日誕生於山西省高平縣,1978年4月22日在北京逝世。著名數學家,北京大學教授。主要從事複變函數的插值理論、微分方程、數學教育的研究。1922—1926年在南開大學學習。1931—1934年在哈佛大學數學系攻讀博士學位。1935年應邀到北大工作。在哈佛大學期間,申又棖師從著名數學家J.L.Walsh教授,研究的課題是用多項式級數或有理函數級數表示一般的解析函數。在此期間,申又棖在插值理論方面的研究的到了很高的評價,回國后,他在插值理論及其應用方面又作出了許多新的貢獻。
申又棖,數學家、數學教育家。是在新中國建立微分方程學科研究的創始人之一。從事函數論及微分方程的研究。主要成就涉及複變函數的插值理論。
申又棖,1901年6月13日生於山西高平鼓樓。原名申祖佑,曾用名申幼聲。後來由父親改名為申又棖,其寓意是:在春秋戰國時孔夫子的七十二個得意門生中有一位是山西人,名叫申又棖。父親申聲之,母親李氏;夫人余嘉傲,生於1904年9月13日,曾任天津河北女子師範學院體育教師。長女申荔旋,次女申藹旋,子申同健。
1901年6月13日 出生於山西省高平鼓樓。
1922年8月-1926年7月 在天津南開大學學習。
1926年8月-1927年7月 在天津南開中學任教。
1927年8月-1931年7月 在天津南開大學任教。
1931年8月-1934年7月 在美國哈佛大學攻讀數學博士。
1934年8月-1935年7月 在天津南開大學任教。
1935年8月-1945年 在西南聯合大學任教。
1946年-1978年 在北京大學任教。
1922至1926年在南開大學學習,一年級時是化學系學生,因對數學感興趣,從二年級開始轉到數學系學習;畢業後於1926至1927年期間在南開中學教書;申又棖於1927至1931年期間為南開大學助教;接著,於1931至1934年去哈佛大學數學系攻讀博士學位,並在1935年得博士學位;1934至1935年在南開大學教書;
1935年應江澤涵教授的邀請,到北京大學數學系教書。抗日戰爭爆發后,隨校共赴國難到昆明,是西南聯大的教授。1945年抗戰勝利后,隨北京大學師生回到北平。在1947 至1949年期間,申又棖是北京大學數學系的代理系主任。1951 年他應邀去瀋陽東北工學院數學系訪問和工作。在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馬寅初校長點名調申又棖教授回北大執教,並於1953年出任微分方程教研室首屆主任,直到1978年4月22日逝世。
申又棖的一生經歷了78個春秋,正逢中國歷史多變的動蕩時期,從封建的滿清皇朝到軍閥混戰到中華民國,從抗日救亡運動到解放戰爭,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到社會主義的建設,從“文化大革命”的動亂到“四人幫”的覆滅,其中先生的許多喜怒哀樂猶如空中煙雲俱往矣,惟傾心的事業及其獻身精神將有傳於世。
一)Shen, Yu-cheng. Thesis, Harvard University 1936年
二) Shen, Yu-cheng. Interpolation to certain analytic functions by rational functions 1946年
三)Shen Yu-cheng. Interpolation to some calsses of analytic functions by rational functions with pre-assigned poles 1947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在黨中央的號召下,當時知識分子全面學習蘇聯,把《理論聯繫實際》作為重要的學術標準,而且認真探索新路。當時數學界從蘇聯的經驗中看到,微分方程和概率統計是數學聯繫實際的兩大觸角。這樣,在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后,北京大學先後於1953年和1955年設立了微分方程教研室和概率論教研室,並由系主任段學復邀請申又棖教授和許寶騄教授分別出任教研室主任。
其時,申又棖教授原來的研究方向是複變函數的插值理論,也涉及一些由微分方程定義的特殊函數。在解放前,他已經有意於對數學物理方程(或一些特殊的微分方程)的研究,曾打算研究空氣動力學中超音速機翼的振動問題。這次被任命為微分方程教研室主任,他不辱使命,致力於教書育人的工作。
他在其職,謀其事,為教研室的發展而操勞。首先是幫助年輕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為此教研室從1953年開始同時舉辦了兩個讀書班:常微分方程方面攻讀俄文版的斯捷潘諾夫的《微分方程教程》,而偏微分方程方面則是俄文版的吉洪諾夫的《數學物理方程》。這是大學本科二三年級的兩本教科書,但當時對一些“提前畢業”的年輕助教而言,其中也有難點。例如,微分方程的解關於初值的可微性定理包含著不易理解的分析推導;又如,數理方程的波動理論涉及並不簡單的物理概念,等等。申先生對我們的問題總是耐心聽取,並且一起討論,幫助解決。當不能立刻解答時,他就把問題帶回家,在精心準備以後,再向我們作詳細的講解。這裡不單是問題的解答,通常還帶著學習方法的啟示。
1)申又棖教授在東北工學院教書期間(1950至1951學年)曾去哈爾濱訪問。也許是地理位置的關係,哈爾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最早有俄文書店的城市。申又棖喜歡逛那裡的書店,在一次偶然的瀏覽中發現了有兩本使他愛不釋手的俄文書。一本是B.涅梅茨基和B.斯捷潘諾夫的《微分方程定性理論》,另一本是索伯列夫的《泛函分析》,它們對當時的中國數學界還是陌生的著作。申又棖購買回瀋陽后,就組織朋友把它們分別譯成中文出版。後來,這兩個中譯本在國內成了流行的讀物。事實上,申又棖教授非常重視數學新分支的萌芽。
2)1954年申又棖教授受國家教育部的委託,在北京大學舉辦了面向全國的暑期講習班,為各地高等院校培訓常微分方程和數學物理方程基礎課的師資。常微分方程和數理方程的課程大綱分別由申又棖教授和吳新謀教授主持制定。這在中國數學界屬於最早的暑期講習班之一。聽講者十分踴躍,擠滿了北京大學第一教學樓的大教室,其中既有風華正茂的年輕人,也有白髮蒼蒼的老教師,在炎熱的夏天他們求知若渴。主講者除資深教授申又棖、吳新謀和彭桓武外,還有年輕講師谷超豪和葉彥謙等,他們也都懷著光榮的使命感,為國家培養急需的教學人才而不遺餘力,其實當時的蘇聯教材剛引進新中國,他們也是邊學邊講。教員與學員齊心合力,學習氣氛非常濃厚,講習班是名符其實,達到了預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