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新小學

作新小學

作新小學創辦於1911年,校址設在白馬頭的“葉家宗祠”,迄今已100多年了。50年代曾改名為“城南區第四中心小學”,文革期稱為“梅江小學”,後來才正式定名為“作新小學”,並於1995年被評為梅江區一級學校,2001年被評為梅州市一級學校。是首批省教育廳授予的“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創辦歷程


作新小學創辦於1911年,校址設在白馬頭的“葉家宗祠”,以解決附近村民子女的就學問題,迄今已90多年了。

辦學條件


學校現在佔地面積為1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794平方米,有四棟各具特色的教學大樓,47個教學班,2690多名學生,建有包括網路室、多媒體電教室和電子閱覽室在內的各學科功能室33個。
作新小學的領導班子是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結構合理、團結合作、學習型、創新型的隊伍,以青年教師為主要力量的教師隊伍,他們有理想、有熱情,勤勤懇懇蓓蕾,兢兢業業樹棟樑。在120位任職教師中,大專學歷以上的有79人,本科學歷的有32人,有小學高級教師職稱的有70多位,獲得過全國、省、市區各種榮譽稱號的有40多人。

辦學特色


1、德育立校。學校堅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構造了社會、家庭、學校為一體的德育網路。整合社會教育資源,發揮家長的作用,以少先隊活動為主要陣地,結合學生實際,開展以“八個小”為載體的德育主題教育活動,把德育工作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之中,使德育工作“看得見、摸得著”,加強了德育的實效性。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校贏得了榮譽。
2、科研興校。學校先後承擔了一個國家級、三個省級科研實驗課題,並取得階段性成果。《學生創新學習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驗》中期成果獲全國一等獎。《信息技術條件下,如何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努力創新的研究與實驗》等2項 成果分獲第四和第五屆廣東省人民政府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另1項獲廣東教育科研所黃華獎,2項獲2007廣東教育十五課題優秀成果獎,2項分獲梅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科研成果二、三等獎;學校教師製作的多媒體教學軟體共有近50項獲得國家、省、市級的獎勵獲獎等級和數量均居梅州市之首,論文及各科優質課共有100多人次獲得國家、省、市、區的獎勵。2003年7月,我校被省教廳評為首批“廣東省現代化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3、質量強校。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因此,學校以“質量強校”為指導思想,制定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包括《作新小學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管理方案》,保證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有序進行。近年來,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在梅江區教育局舉行的期末教學質量抽檢中,我校的教學質量名列全區的前茅。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在深得社會各界、特別是學生和家長的好評。
4、特色創名校。近年來,學校在信息技術教育、小發明創造、數學樂園、小記者、美術、體育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活動特色,各個特色學習興趣小組在各級各類競賽中的成績均居梅州市、梅江區之首。

辦學成效


幾十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學校在各級黨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在眾多愛國愛鄉的華僑、鄉賢和社會賢達的鼎力支持下,不斷地發展壯大,特別是建區20年來,學校更是發展迅速:佔地面積由1988年的6780平方米增加到現在的1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由2476平方米增加到8794平方米。學生人數由700多人增加到2690多人(47個教學班)。教師數由30多人增加到120人,學歷達標率由80%上升到100%,其中本科人數有32人佔25%,具備小學高級教師職稱的有70多位,獲得過全國、省、市區各種榮譽稱號的有40多人。設施設備總值由20多萬增加到150多萬,各學科功能室33個,籃球場、足球場、羽毛球場和多樣化快樂體育活動中心各一個,優美的校園環境,濃郁的文化氛圍,給學生們個性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學校逐步發展成梅州城區規模最大、辦學成效顯著的一所小學。
學校連年被梅江區委、區人民政府評為“文明單位”,連續5年被梅州市教育局評為“中小學電腦製作比賽最佳組織獎”。近年,教師撰寫的論文、課件、優質課及各類指導競賽獲國家、省、市級獎勵達500多人次。教育科研方面,學校完成的實驗課題1項獲全國一等獎,2項獲得廣東省人民政府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1項獲得廣東省教育科研成果黃華獎,2項獲得2007廣東教育十五課題優秀成果獎,另2項分獲梅州市二、三等獎。學生在信息技術、小發明、數學奧林匹克、作文、美術、體育等方面競賽中,獲得國家、省、市、區級獎的共400多人次。學校足球隊曾連續二年獲得“市長杯”冠軍,參加廣東省少兒足球賽榮獲U-11冠軍,U-13亞軍。2007年學校被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科技廳授予“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集體”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