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鶴鎮

雲鶴鎮

徠雲鶴鎮位於鶴慶縣壩子中央,是鶴慶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信息的中心。地勢呈西高東低之勢,東鄰草海鎮的太平村,南接金墩鄉和邑村、草海鎮的田屯村,西靠草海鎮的安樂和新峰村,北連草海鎮的新民和羅偉邑村。

地理位置


雲鶴鎮也是茶馬古道上的文化重鎮。南隔大理129公里,北距麗江42公里,距麗江飛機場僅14公里,大麗公路貫穿全境,已於2007年開工建設的大麗鐵路從城旁田陌間穿越而過。雲鶴鎮區位優勢日趨凸現,結束了“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境況,一躍而成為大理、麗江、迪慶、西藏之間來往的黃金通道。

概況


雲鶴鎮
雲鶴鎮
雲鶴鎮位於鶴慶縣北部。縣政府駐地,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信息中心。面積20平方千米,全縣總人口281888人。轄東升、倉河2個社區,菜園、秀邑、新生邑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東升巷,距麗江市48千米,距麗江飛機場16千米。地處鶴慶壩子中央,海撥2197米。大(理)麗(江)公路過境。景點有文廟大殿、雲鶴樓古建築物,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紀念碑。

沿革


宋代以前,本縣無城池。宋大理國時期,在今官廂一帶築有十城,是最早的縣城,元末傾圮。明嘉靖中期,在土城南筑新城,歷經明、清、民國至今,均以此為縣城,未有變更。清康熙年間,縣城劃分為南廂、北廂2圖,下轄10鋪中的龍街鋪、安南鋪、來和鋪、州前鋪、州后鋪、安邊鋪6鋪。清末為中區。民國2年(1913),實行區團保制,縣城屬中區。民國23年(1934),改區團保製為區、鄉(鎮)、閭、鄰制,屬第一區的慶安鎮和威遠鎮,下設44閭、215鄰。民國29年(1940),撤區擴大鄉鎮,縣城設鎮始稱雲鶴鎮,下轄12保、97甲。1949年7月1日鶴慶解放,縣城為雲鶴區,后合併第一區,下轄六個街。1956年又單設城關鎮。1958年屬城郊公社。1961年調整公社規模,又稱城鎮公社,下轄4個街,1963年成立城關鎮人民委員會。1968年成立城關鎮革命委員會,取代鎮人民委員會。1981年恢復城關鎮人民政府,下設4個街道居委會。1984年更名雲鶴鎮,下設倉河、東升兩個街道辦事處、4個街居委會。1997年,面積0.8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東升、倉河2個行政村。2000年,將城郊鄉的菜園、新生邑、秀邑3個行政村劃歸雲鶴鎮。2003年末,總面積8.3平方千米,轄東升、倉河2個社區和菜園、秀邑、新生邑3個行政村,總人口21251人,其中白族13176人。

人口民族


雲鶴鎮
雲鶴鎮
全縣總人口281888人,其中男141396人,佔總人口的50.02%,女140492人,佔總人口的49.84%;少數民族193560人,佔總人口68.63%,其中白族167282人,彝族15716人,苗族1503人,傈僳族5570人,納西族957人,其他民族2532人。

經濟發展


雲鶴鎮三個村村民充分利用各村與縣城緊緊相連的便利條件,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非公經濟和第三產業。
種植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科學種田是贏得豐收的前提條件。農作物大春以水稻為主,除此之外還有少部分的包穀、雜糧,小春以大麥、蠶豆為主,還有少部分的小麥。
雲鶴鎮積極開展高致病性禽流感、豬藍耳病為重點的動物疫情疫病防治,對可疑病例進行及時處理和監控。大力發展畜牧業,生豬養殖已形成規模,並成為了支撐雲鶴鎮農村經濟收入的主要產業之一。2006年出欄生豬達15670頭。其它的雞、鴨、牛、馬、羊、魚養殖也有了一定發展。
除徠一般性的經營方式外,集文化、教育、娛樂、健身為一體的服務行業正在雲鶴鎮興起,服務業的經營方式和領域得到進一步拓寬,規模檔次得到提高,農民的非農業收入比重不斷增大。

資源環境


一、花卉資源
雲鶴鎮
雲鶴鎮
雲鶴鎮花卉栽培的主要有大雪素小雪素蓮瓣素等“家家栽培,戶戶養植”的普通蘭花,除此之外,還有比較名貴的劍陽蝶、黃金海岸等174種蘭花。雲鶴鎮得天獨厚的氣候和清潔舒適的環境非常適合嬌貴蘭花的生長,蘭花“庭院經濟”成為了雲鶴鎮經濟和環境雙贏的最大亮點,如今,已形成了“家家養蘭、戶戶蘭香”的景象,被譽為“大雪素之鄉”,蘭花已經遠銷到四川、台灣、東南亞等地,成為支撐雲鶴鎮經濟發展和人民富裕的綠色支柱產業,可謂是“蘭香塘清民富裕”。二、森林資源
2006年森林資源總量達8193畝,封山育林8193畝,退耕還林234.6畝,義務植樹6萬株,建設沼氣池16口。
三、特產資源
雲鶴鎮主要特產有銅器製品、石材製品等手工藝品,臘製品以“火腿、豬肝胙、水糕、香腸、風乾裡脊、吹肝”等傳統食品為主,以西龍潭酒廠(金盛祥公司)生產的“鶴慶乾酒”系列遠銷省內外。
四、旅遊資源
麗江1996年地震后恢復重建的雲鶴鎮,在縣城規劃與建設中注重與民族文化內涵的結合,突出白族民居建築特色,使現代建築材料和地方建築工藝有機結合,保持了古樸典雅、錯落有致、畫棟雕梁的白族民居建築風格,鶴陽路、南大街、府門街、金菩提商業街,把白族傳統庭院內部建築藝術的十大主要特徵(白牆、淡墨畫、格扇門、青瓦、封火、馬頭牆、束腰、瓦貓、青石板、照壁)全部搬到了立面,即“青瓦白牆水墨畫、門樓照壁雕花窗”,成為了雲南省小城鎮建設中的典範。奇秀天成的“黃龍潭”、“西龍潭”,碧水浩淼,古木參天,水映峰巒,是旅遊靚點。鎮內還完好保護了雲鶴樓、大成殿、武聖廟、魁星閣等一批省、州級文物建築和白族建築精華。
五、動物資源
雲鶴鎮三村養殖主要以生豬養殖為主,基本上以形成規模。2006年出欄生豬15670頭、存欄8161頭、肉產量1345噸。其它的雞、鴨、牛、馬、羊、魚養殖也有了一定發展,2006年牛出欄118頭、存欄131、肉產量12噸;馬出欄10頭、存欄88頭、肉產量1噸;驢存欄4頭;騾出欄8頭、存欄20頭、產肉量0.8噸;羊出欄358頭、存欄201頭、產肉量9噸;雞出欄19850隻、存欄9588隻、產肉量32噸;鴨出欄800隻、存欄800隻,肉產量1噸;禽蛋產量67噸。

特色產業


雲鶴鎮
雲鶴鎮
雲鶴鎮積極開展特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增收,使廣大村民從傳統的種植包穀、水稻等傳統意義上的農民,轉變成為養蠶能手、養豬能手、銅器(石器)匠人、飯店老闆、運輸專業戶。
新生邑村成為雲鶴鎮的蠶桑養殖基地,已種植蠶桑1032畝,約佔總耕地面積的25%;秀邑村成為雲鶴鎮銅器、石材之鄉,共有140戶275人從事銅器加工,大量的銅器製品遠銷西藏、青海、印度、泥泊爾等地,實現年銷售收入760萬元。還有187戶249人從事石材加工。2006年投資10萬元建起的秀邑石材加工廠,佔地20畝,經營戶22戶,實現就業72人,產值280萬元,村集體年經濟收入1.2萬元。菜園村是雲鶴鎮農民從事服務業最多的一個村,70%以上的農戶在闖市場搞經營,參加到養殖、運輸、加工、銷售蔬菜等經營活動中。三個村還大力發展生豬養殖業、大牲畜養殖、蘭花養植等種養植(殖)業,大部分的青壯年則多數在政府引導下或自行組織外出務工。

科教文衛


雲鶴鎮2000年有3所學校(雲鶴鎮初級中學、雲鶴鎮中心小學、雲鶴鎮幼兒園),2006年縣鎮兩級根據學校分佈現狀進行了資源整合,鶴慶一中初中部擴招,將雲鶴初級中學併入鶴慶一中初中部,雲鶴幼兒園搬遷到原雲鶴中學校址,雲鶴幼兒園原有校舍併入雲鶴小學。雲鶴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是全縣的排頭兵,雲鶴小學獲得了“雲南省文明單位”、“雲南省文明學校”、“雲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一級示範學校”等榮譽,雲鶴中學連續8年中考上線率和高分率名列全縣前茅。
雲鶴鎮兩個社區、三個村委會依託老年人協會,共成立了12支業餘文藝演出隊,重大節日、傳統節日開展各種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城區老年人晨練晚跳促進社區文化,日月廣場、縣文化館、縣老年活動中心成為了雲鶴鎮社區文化活動的主要場所。傳統文化還有洞經樂隊,保留有明代大理人樓桂先生創作的《大洞真經》18個曲目。傳統的龍燈、獅燈、跑神馬、白鶴麒麟等群眾文化活動,是民間祥和、喜慶的娛樂項目。
雲鶴鎮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2006年縣醫院、菜園衛生室的搬遷新建和新生邑衛生室的建設,使雲鶴鎮的醫療服務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雲鶴鎮境內有鶴慶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縣疾控中心、縣血防站、縣計生服務站、大理州白求恩外科醫院(私立醫院)等縣級醫療機構,菜園、秀邑、新生邑村還設有鄉村衛生室,為群眾看病提供了便利。2006年在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程中,雲鶴鎮參合人數13928人,參合率達93.28%,參合戶數4434戶,參合率達94.56%。

社會保障


一、雲鶴鎮積極鼓勵非公企業、個體工商戶、自由擇業人員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雲鶴鎮
雲鶴鎮
二、雲鶴鎮接收企業離退休人員進行社會化管理,共接收社會化管理人員548人。三、雲鶴鎮認真辦理再就業優惠證,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提供優惠政策。
四、雲鶴鎮對轄區內零就業家庭和三村失地農民情況進行了調查,進一步掌握基層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狀況。
五、雲鶴鎮對城鎮低保進行“動態管理”,2007年有918戶1519人享受了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發放資金103452元。
六、雲鶴鎮開展農村低保提標擴面工作,2007年在2006年的基礎上增加了112戶348人,2007年有134戶418人享受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月發放資金12540元。
七、雲鶴鎮關注弱勢群體,積極發展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和慈善事業,加大對下崗職工、農民工、貧困戶、殘疾人等弱勢群體和低收入人群的幫扶力度。
八、雲鶴鎮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007年有4434戶13928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九、雲鶴鎮對城鎮居民大病醫療進行救助。
十、雲鶴鎮搬遷了敬老院,在鎮政府辦公大樓搬遷新建過程中,將雲鶴鎮敬老院搬遷到原鎮政府辦公大樓,並對原辦公大樓進行必要的裝修改造,並配備了電視,添加了桌椅,現有9位孤寡老人入住敬老院。

風景名勝


黃龍潭
黃龍潭
黃龍潭
鶴慶黃龍潭位於鶴慶古城西南螺峰山腳下的黃龍潭景區(包括黃龍潭、朝霞寺),是省級黃龍潭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份。該景區距縣城2公里,是著名的鶴陽八景之一:“螺峰野色”。黃龍潭分為上、中、下三潭相串。
位於螺峰山上的朝霞寺,建於明成化十年。寺有四剎(上聖庵、霞清宮、觀音閣、娘娘廟),現只有霞清宮存在,其它三剎已毀。俗傳唐南詔保和年間,贊陀屈哆聖僧來開闢鶴慶時,在石寶山面壁10年,座禪期滿后,架霞氣彩橋於東西山之巔,後人為紀念聖僧,修廟崇祀,取名朝霞寺。
雲鶴樓
雲鶴樓
雲鶴樓
雲鶴樓原名安豐樓,又名鐘鼓樓,是鶴慶縣城內跨正街而建的閣樓式建築物,始建於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后毀於明末兵燹,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重建。道光初年又焚於火,道光乙未年(公元1835年)重建。光緒二十三年三月(公元1897年)因東門街失火,殃及安豐樓第三次被焚,燒成一片焦土。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由邑紳丁彥、丁泰、丁槐三兄弟捐資重建,改名為雲鶴樓,蓋取“雲中白鶴”之意。雲鶴樓至今已有490多年歷史,從最後一次重建算起,也有103年。樓為我國傳統的木結構樓閣式建築,明三暗四層,高19.4米,東西長18.6米,南北寬14米,通道拱門長16米。樓跨南北通道,東西要衝,屹立於雲鶴鎮中心,斗拱交錯,飛閣流丹,其實莊嚴宏偉。拱門背面橫書“民安物阜”四字,南面書“文武通達”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