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井鎮

河南省許昌市建安區轄鎮

靈井鎮,隸屬於河南省許昌市建安區,地處建安區西部,東與河街鄉接壤,南接棋澗鄉,西與禹州市褚河鄉相連,北鄰桂村鄉。區域面積70.58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68224人。

明、清至民國元年(1912年),分屬逮村保、由郭保、興源保、土城保、靈井保。1949年,分屬七區(靈井區)、八區(根澗區)。1984年,公社改為鄉。2001年,撤鄉建鎮。截至2020年6月,靈井鎮下轄10個社區和19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明、清至民國元年(1912年),分屬逮村保、由郭保、興源保、土城保、靈井保。
民國三十年(1941年),分屬靈井鎮、泉店鎮。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靈井鎮、泉店鎮合併為靈泉鎮。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解放,屬許昌縣靈井區。
1949年,分屬七區(靈井區)、八區(根澗區)。
1958年,成立靈井公社。
1961年,恢復靈井區。
1965年,復稱靈井公社。
1966年,改名紅旗公社。
靈井鎮
靈井鎮
1968年,恢復原名。
1984年,公社改為鄉。
2001年,撤鄉建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靈井鎮轄靈南、靈北、灣魯、李井、史堂、小庄楊、崗王、陳庄、郭店、寨楊、霍庄、小宮、泉店、大前王、紙張、韋莊、郝庄、易劉、興源鋪、楊堂、曹王、貟庄、大鄭、李庄、劉庄、大慕庄、小慕庄、老關趙、韓庄29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23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靈井鎮下轄10個社區和1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靈南北大街與東大街交叉口西北角。
靈北社區灣魯村韋莊村
靈南社區小庄楊村郝庄村
李井社區崗王村易劉村
史堂社區陳庄村興元鋪村
泉店社區郭店村楊堂村
曹王社區寨楊村貟庄村
李庄社區霍庄村大鄭村
劉庄社區小宮村小慕庄村
大慕庄社區大牆王村老關趙村
韓庄社區紙張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靈井鎮地處建安區西部,東與河街鄉接壤,南接棋澗鄉,西與禹州市褚河鄉相連,北鄰桂村鄉。區域面積70.5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靈井鎮地處淺山丘陵與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境內北部、西北部有靈崗、狼岔崗等崗地,占鎮域總面積的45%;西部為嵩山余脈,東部為黃淮沖積平原。境內最高點位於小宮村,海拔118.16米;最低點位於前廟村,海拔96米。
靈井鎮
靈井鎮
水文
靈井鎮境內河道屬淮河流域,流域面積67平方米。白沙東乾渠橫貫全境,自泉店西入境至韓庄東出境,境內長13.1千米。
自然資源
靈井鎮境內礦藏資源主要有煤炭、磁鐵礦等。探明煤炭儲量1.5億噸,可采儲量為0.9億噸,目前有開發公司1家,年設計生產能力120萬噸,配備有生產能力90萬噸的洗煤廠。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靈井鎮轄區總人口590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5000人,城鎮化率40%;另有流動人口500人。總人口中,男性29500人,佔50%;女性29500人,佔50%。14歲以下18500人,佔31.3%; 15~64歲32500人,佔55.2%;65歲以上8000人,佔13.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55400人,佔93.9%;回族3600人,佔6.1%;2011年,人口出生率1.2‰,人口死亡率0.5‰,人口自然增長率0.7‰。
2017年,靈井鎮常住人口56291人。
截至2018年末,靈井鎮戶籍人口68224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靈井鎮財政收入預算安排為1985萬元,實際完成5462萬元,較上年凈增收1863萬元。工商稅收完成5366.1萬元。其中國稅完成2984.1萬元,地稅完成2382萬元,農業稅完成24萬元,其他收入完成71.9萬元。人均財政收入925.8元,比上年增長51%。農民人均純收入7200元。
2018年,靈井鎮有工業企業96個,其中規模以上1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28個。
農業
靈井鎮有農業耕地總面積6.9萬畝,人均1.2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1.1億元,比上年增長4%。糧食作物以小麥、大豆、玉米為主。2011年,小麥種植面積5.8萬畝,產量27167噸;大豆種植面積7410畝,產量1103噸;玉米種植面積4.9萬畝,產量21423噸。經濟作物以油料作物為主。2011年,花生種植面積7230畝,產量1814噸;油菜種植面積0.5萬畝,產量689噸。
靈井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存欄34618頭,出欄65748頭;肉牛存欄12007頭,出欄2188頭;羊存欄22821隻,出欄22136隻;家禽存欄256015羽,上年家禽457384羽。2011年,畜牧業總產值4500萬元。2011年末,林木覆蓋率14%;小雜果62畝,每畝產值1.2萬元。2011年,農業機械8000餘(台)輛。
工業
靈井鎮工業已形成以檔發加工與煤炭開採、精深加工、運銷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工業總產值22億元,比上年增長28%。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家,職工5000餘人,實現工業增加值7億元,比上年增長23%,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78%。
商業
2011年末,靈井鎮有商業網點26個,包括營業面積4500平方米的靈井時代廣場、營業面積2000餘平方米的永勝量販等大型零售企業。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8億元,比上年增長20%;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500萬元,比上年增長24%。2011年,出口總額297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3%。主要產品涉及假髮、原煤、精煤、商用混凝土等。
金融
2011年末,靈井鎮有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許昌縣信用社等開設的金融網點5家,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3億元,比上年增長23%;各項貸款餘額2.1億元,比上年增長32%。
靈井鎮
靈井鎮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靈井鎮有幼兒園10所,在園幼兒800餘人,專任教師74人;小學10所,在校生6500人,專任教師36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1650人,專任教師13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主要學校有靈井一中,是鎮域內九年一貫制學校,佔地面積4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3500平方米,現有30個教學班(含小學部)。有教職工103人,其中省級骨幹教師3名,許昌市名教師1名,市級骨幹教師15名,縣級骨幹教師20多名;副高級教師6名,一級教師51名。
2011年,靈井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10萬元,比上年增長20%。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靈井鎮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29個。各類圖書室33個,建築面積2350平方米,藏書5.1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230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興源鋪村興元春民間劇團,業餘演員30人,年演出20餘場次;郭店文藝演出團有專兼職演員20餘人,年演出120餘場次,演出收入60萬元。
2011年末,靈井鎮有學校體育場11個,2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
2011年末,靈井鎮有靈井廣播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0.3萬戶,入戶率2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靈井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0個。公立衛生機構床位70張,平均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2張。專業衛生人員125名,其中執業醫生90人,註冊護士22人,平均每千人擁有專業衛生人員2.10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0000人次,住院手術260台次,出院病人1190人次。
2011年,靈井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8%,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6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末,靈井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戶,人數15人;醫療救助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600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1350戶,2400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42人。有敬老院2家,床位110張。全年接受社會捐款2.5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8500人,參保率95%。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靈井鎮有郵政所2個,代辦所30個,投遞單程總長度90千米,鄉村通郵率100%;電信服務網點30個,固定電話用戶0.5萬戶,電話普及率30%,行動電話用戶1.8萬戶;寬頻接入用戶0.2萬戶。
● 給排水
2011年末,靈井鎮鎮區有自來水廠2座,深水井3眼,年供水30萬立方米。鎮區主要道路兩側鋪有管道1.2萬米。
● 供電
2011年末,靈井鎮鎮區有變電站1個,2000年建成,供電量2400千瓦時。
靈井鎮
靈井鎮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靈井鎮鎮區有花壇50個,綠化面積650平方米。

交通


靈井鎮境內有永登高速公路過境,雙向4車道,向東通往商丘永城市渦北鎮,向西通往鄭州登封市唐庄鄉,有郭店高速服務區。237省道境內長14.2千米,向東通往禹州市順店鎮,向西通往鄢陵縣只樂鄉。縣道靈根公路、靈桂公路縱貫境內。2005年建成靈井公路站,日發送客車60班次,日均客運量1200人次。

文化


地名由來
北宋太平興國年間所砌自流泉眼,不涸不溢,灌溉數百畝良田,被譽為“靈泉古井”,故村名“靈井”。
靈井鎮
靈井鎮
文物古迹
● 靈井遺址
靈井遺址位於靈井街西北角。一九六五年,古人類學家周國興先生髮現了靈井遺址並認為它是“中石器時代”的代表遺址。靈井遺址是國內首次發掘的以泉水為中心,包括湖相、漫灘相(濕地)堆積物為背景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是人類狩獵、肢解動物、加工獸皮、石器、骨器的工作營地。
● 小宮清真觀
小宮清真觀(又名小樂宮)位小宮村東北,佔地1.7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是許昌縣僅有的三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其歷史演變過程以及建築藝術都具有較高的歷史和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