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醫

漢語詞語

神醫,漢語詞語,拼音:shényī,出處:《列子·力命》,用法:褒義,賓語。

引證解釋


醫術精妙的人。
《列子·力命》:“季梁得疾,七日大漸……﹝醫﹞盧氏曰:‘汝疾不由天,亦不由人,亦不由鬼;稟生受形,既有制之者矣,亦有知之者矣,藥石其如汝何?’季梁曰:‘神醫也。’重貺遣之。”
唐元稹《陽城驛》詩:“神醫不言術,人瘼曾暗瘳。”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五回:“姓華,名佗,字元化。真當世之神醫也。”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五回:此臂伸舒如故,並無痛矣。先生真神醫也!

神醫名錄


針灸之祖———黃帝傳說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領袖。現存《內經》即系託名黃帝與歧伯、雷公等討論醫學的著作。此書對針刺的記載和論述特別詳細。
脈學倡導者———扁鵲姓秦,名越人,戰國渤海郡鄭(今河北任丘)人。太子屍厥已死,而治之復生;齊桓侯未病,而知其後五日不起,名聞天下。《史記·戰國策》推崇其為脈學倡導者。
外科之祖———華佗又名旉,字元化,後漢末沛國(今安徽亳州)人。尤擅外科,對“腸胃積聚”等病,飲麻沸散,須臾便知醉,腸洗浣,縫腹摩膏,施行腹部手術。
醫聖———據史料記載,萬密齋(1499—1582),為湖北羅田縣大河岸人,是中國明代著名醫家。萬密齋原為廩生,科場不得志后,決心學醫。萬密齋一生以“醫藥濟世”,且醫術高超,因此深受當地百姓愛戴。清初被康熙皇帝封為“醫聖”。
醫聖———張仲景名機,漢末南陽郡(今河南南陽)人。相傳曾任長沙太守,當時傷寒流行,病死者甚多。他的著作《傷寒雜病論》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對祖國醫學的發展有重大貢獻。
預防醫學的倡導者———葛洪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晉朝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著有《肘後備急方》,書中最早記載一些傳染病如天花、恙蟲病癥候及診治。“天行發斑瘡”是世界上最早有關天花的記載。
藥王———孫思邈唐朝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曾治癒唐太宗皇太後頭痛病,宮廷要留他做御醫,他謊稱采“長生不老葯”獻給皇上,偷跑了。監視他的人謊報採藥時摔死,太宗封他為藥王
兒科之祖———錢乙字仲陽,北宋鄆州(今山東東平)人。著《小兒葯證直訣》,以臟腑病理學說立論,根據其虛實寒熱而立法處方,比較系統地作出了辨證論治的範例。
法醫之祖———宋慈宋朝福建人。所著《洗冤集錄》,是世界上最早的法醫文著。
葯聖———李時珍字東壁,號頻湖,明朝蘄州(今湖北蘄春)人。長期上山採藥,深入民間,參考歷代醫書800餘種,經27年艱苦勞動,著成《本草綱目》,所載藥物共1758種。
醫宗金鑒》總修官———吳謙字文吉,清朝安徽歙縣人。乾隆時為太醫院院判。《醫宗金鑒》是清代御制欽定的一部綜合性醫書,全書90卷,是我國綜合性中醫醫書最完善簡要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