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商調
清商調
清商調是中國古代清商樂的宮調體系名稱。清商樂是一種中國傳統音樂。它是晉室南遷之後,舊有的相和歌和由南方地區民歌發展起來的“吳聲”、“西曲”相結合的產物,是相和歌的直接繼續和發展。魏、晉、隋、唐時代的清商樂,多用清、平、瑟3調,總稱為清商調。它與漢代相和調有傳承關係,名異而實同,故亦稱清商三調或相和三調。三調之稱,實際上是以三調為主,間亦旁及他調。
《樂府詩集》卷二十六小序解釋相和歌辭說:“其後晉荀又采舊辭施用於世,謂之清商三調歌詩,即沈約所謂‘因弦管金石造歌以被之’者也。《唐書·樂志》曰:‘平調、清調、瑟調,皆周房中曲之遺聲,漢世謂之三調。又有楚調、側調。楚調者,漢房中樂也。高帝樂楚聲,故房中樂皆楚聲也。側調者,生於楚調,與前三調總謂之相和調’。”
今見相和三調的史料多附見於文學著作,特別是有關詩詞集的著錄。
如《樂府詩集》的小序與編目等。古代入樂詩歌為便於依聲填詞,常按音樂的韻律分類纂集,既便於填詞,亦便於異詞同曲之歌的演唱。這種分類編排的方法,在樂調失傳之後,仍可得見它們在音樂形式上的大概情況,但清調、平調、瑟調的確切宮調結構仍屬一個研究課題,迄今為止,尚無結論。
論及相和三調宮調體系情況的史料,原出《魏書·樂志》北魏孝文帝神龜二年(519)的“陳仲儒奏議”,多經翻刻轉引而有版本歧異。經過校勘的可信引文如下:“又依琴五調調聲之法,以均樂器(以七弦琴為準,用來為清商樂的管、弦樂器調音)。其瑟調以宮為主,清調以商為主,平調以角為主。五調各以一聲為主。然後錯采眾聲以交飾之,方如錦繡。”據此,對於清商三調的宮調探討,今人多著眼於琴調研究。
《新唐書·禮樂志》說:“唯琴工猶傳楚漢舊聲及清調蔡邕五弄、楚調四弄,謂之九弄。”清商調保存於琴調之中,此說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