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歌的結構
現代詩歌的結構
《現代詩歌的結構》是2010年譯林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原作者是德國作家弗里德里希,由李雙志譯。
這部經典著作揭示了現代詩歌超個人、超國家、超越數十年時間的徵候。“現代”指的是自波德萊爾以來的一整個時期,“結構”指的是一種有機構造,是詩歌創作中的一種具有典型性的共同之處。胡戈·弗里德里希的批評意識、充滿智慧的想象以及分析性的語言力量,是風格研究和作品闡釋領域內的典範。
胡戈·弗里德里希(1904-1978) 德國著名羅曼語語文學家,弗賴堡大學教授。他致力於研究經典文學,著作等身,《現代詩歌的結構》堪稱現代詩歌研究的里程碑式作品。他又是一位出色的演說家,善於在課堂上以細膩的語言與深入淺出的表達來打動聽眾。另著有《法國小說的三位大師:司湯達、巴爾扎克、福樓拜》(1939)、《<神曲>中的法的形而上學》(1941)、((蒙田》(1948)、《義大利抒情詩諸時代》(1964)、《論翻譯藝術》(1965)等。
目錄
第一版序言
第九版序言
一 展望與回顧
對當代詩歌的展望;不諧和音與反常性
否定性範疇
18世紀的理論先驅:盧梭和狄德羅
諾瓦利斯論未來的詩歌
法國的浪漫主義
關於怪誕與碎片的理論
二 波德萊爾
現代性的詩人
去個人化
集中與對形式的意識;抒情詩和數學
末世感和現代性
醜陋的美學
“刻意挑釁的貴族式消遣”
遭毀棄的基督教
空洞的理想狀態
語言魔術
創新性幻想
分解與扭曲
抽象和阿拉貝斯克
三 蘭波
引論
方向迷失
通靈者信函(空洞的超驗性,刻意的反常性,不諧和的“音樂”)
打破傳統
現代性與城市詩歌
對基督教遺傳強迫症的反叛:《她獄一季》
虛構的自我;去人性化
邊界的打破
《醉舟》
被摧毀的現實
醜陋的強度
感性非現實
專制性幻想
《彩圖集》
穿插技巧
抽象詩歌
獨白式詩歌
運動動力和語言魔術
結論
四 馬拉美
引論
對三首詩歌的闡釋:《怪女》《(馬拉美夫人的)扇子》《從匆匆而過的……》
風格發展
去人性化
對愛情和死亡的去人性化
作為反抗、工作和遊戲的抒情詩
虛無與形式
對未曾言說者的言說;若干風格手段
臨近沉默
晦暗;與貢戈拉的比較
暗示性的、不可理解的詩作
本體論模式a對現實的背離
本體論模式b理想狀態、絕對、虛無
本體論模式c虛無與語言
《她用潔白的指尖》(闡釋示例)
具有本體論意義的不諧和音
玄秘、魔術與語言魔術
純詩
專制性幻想、抽象和“絕對目光”
與語言獨處
五 20世紀的歐洲抒情詩
方法說明
“智識的節日”與“智識的崩潰”
20世紀的西班牙抒情詩
對抒情詩的兩種反思:阿波利奈爾和加西亞·洛爾卡
不對等的風格和“新語言”
再論新語言
限定助詞的不確定性功能
阿波羅而不是狄俄尼索斯
與現代性和文學遺產的雙重關係
去人性化
孤獨與恐懼
晦暗、“隱逸派”、翁加雷蒂
語言魔術和暗示
保羅瓦萊里
豪爾赫紀廉
非邏輯性詩歌
加西亞洛爾卡,《夢遊羅曼采》
荒誕;“幽默主義”
現實
艾略特
聖瓊佩斯
專制性幻想
專制性幻想造成的影響
穿插技巧和隱喻
概括性結語
附錄一 20世紀詩歌選譯
阿波利奈爾:《地區》(節選)
艾呂雅:《戀人》《你的嘴有金色的唇》《愛之春》《遼遠》《存在》
聖瓊佩斯:《流亡》(節選)
普雷維:《與天使的搏鬥》
希梅內斯:《致我的靈魂》《白月亮》《看守》
……
現代抒情大事年表
後記
參考文獻
人名及關鍵名詞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