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顥程頤墓位於洛陽市南約25公里的伊川縣城城西,是被後世稱為“二程”的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北宋理學的奠基人——程灝、程頤兄弟及其父程珣的墓地。
程顥程頤墓
墓地包括程墓和程祠兩部分,前為祠廟,後為墓冢。祠由門樓、廂房及大殿等組成,另有明清時代的石碑數十方。墓冢前有墓碑、供案及石羊、石馬等,四周有墳牆回護。墓、祠一帶古樹參天,烘托出肅穆幽靜的氣氛。
程顥程頤墓
兩程故里現存的古迹中,一是“兩程故里”石坊,二是兩程祠。石坊在程村東一公里處,是
明英宗天順六年(1462公元年)敕建,上書“聖旨”,下書“兩程故里”,當路矗立,蔚為壯觀。明清時期官吏到此,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步行而過,以尊旨敬程。兩程祠自明代宗時期修建以來,歷代都有修復。其中人為破壞最嚴重的是明末戰亂,
李自成一部將於少魯在此放了一把大火。正因為此,當地程氏流傳下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司馬不通婚,程於不結親。因為程氏和司馬氏同出一族,故不能通婚;於家和程家有歷史怨仇,所以不能結親。兩程祠第二次遭人為破壞是文化大革命時期,其中最令人痛惜的是將24箱《兩程全書》木刻版付之一炬,如今只有數本存世,還是有心人當時悄悄珍藏才得以流傳下來的。此外,隨著時光流逝,兩程祠也寫滿了歷史滄桑,並由當初五節大院,存留到如今欞星門、誠敬門、道學堂三進院落,而著書樓、啟賢堂等則不復存在。來到兩程祠,看到欞星門三個大字時,讓人未進大門先生敬意。據程傳石介紹,古時傳說天上的
文星即欞星,大門坊額上刻寫此名,足以體現後人對兩程曠
程顥程頤墓
世大儒的尊重之情。封建時代,欞星門每年只有二月、八月舉行大典祭祀兩程之日,或者皇帝和欽差大臣前來祭祀時才開中門。穿過第二道門坊誠敬門,就來到了道學堂。這裡是祭祀兩程的正殿,入門便看到兩程的塑像和牌位,上掛
宋理宗敕封的“理學亢宗”匾額,以及康熙欽賜的“學達性天”匾額。東西兩邊分別懸掛著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書寫的“伊洛淵源”和“希蹤顏孟”兩塊匾額。兩程塑像中,哥哥程顥黑髮黑須,弟弟程頤白髮白須。傳說程顥“生而知之”,不費吹灰之力就滿腹經綸,而程頤是“學而知之”,刻苦讀書,學白了頭髮,故才有了淵博的學識。其實,程顥雖然是哥哥,但死時才54歲,故黑髮黑須;弟弟程頤死時75歲,當然白髮白須。如此傳說無非是告訴後人,不論具有什麼樣的天資,只要刻苦努力,終能獲得大學問成就大事業。
程顥(1032-1085) 、程頤(1033-1107)兄弟都是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是北宋理學的奠基人,世稱二程。二程墓為程顥、程頤及其父程珣的墓地。包括程墓和程祠二部分,前為祠廟,後為墓冢。祠由門樓、廂房及大殿等組成,另有明清時代的石碑數十方。墓冢前有墓碑、供案及石羊、石馬等,四周有墳牆回護。墓、祠一帶古樹參天,烘托出肅穆幽靜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