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根腐病

白朮根腐病

白朮根腐病為白朮生產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產區發生較普遍,嚴重發生年份產量損失可達50%以上,並使產品質量明顯下降。

危害癥狀


白朮根腐病為維管束系統性病害。白朮受害后,病株細根首先呈黃褐色,隨即變褐色而乾癟,以後蔓延到粗根和肉質根莖。病菌也可直接侵入主根,主根感染后,維管束變褐,繼續向莖桿蔓延,使整個維管束系統發生褐色病變,呈現黑褐色下陷腐爛斑。後期根莖全部變海綿狀黑褐色干腐,皮層和木質部脫離,僅殘留木質纖維及碎屑。根莖發病後,養分運輸受阻,地上部枝葉萎蔫。檢視根莖和主莖橫切面可見維管束呈明顯褐色圈。最後,白朮葉片全部脫落而成光桿,病株易從土壤中拔起。

發生特點


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亞門尖孢鐮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Fusarium oxysporum Schl.侵染所致,也有報道稱其為多種鐮刀菌複合侵染所致。病菌以菌絲體在種苗、土壤和病殘體中越冬,成為翌年病害的初侵染來源。病菌藉助風雨、地下害蟲、農事操作等傳播危害,通過蟲傷、機械傷等傷口侵入,也可直接侵入。種栽貯藏過程中受熱使幼苗抗病力下降,是病害發生的主要原因。土壤淹水、黏重或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造成根系發育不良,以及由線蟲和地下害蟲危害產生傷口后易發病。生產中後期如遇連續陰雨以後轉晴,氣溫升高,則病害發生重。在日平均氣溫16~17℃時便開始發病,最適溫度是22~28℃。在浙江常年於4月中下旬開始發病,6~8月為發病盛期,8月以後逐漸減輕。發病期間雨量多、相對濕度大是病害蔓延的重要條件,蠐螬等地下害蟲及根結線蟲危害會加劇白朮根腐病的發生。

防治方法


①選育抗病品種。以矮桿闊葉型品種抗性較好。②合理輪作。與禾本科等作物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③提高種栽質量。貯藏期間防止種栽堆積發熱或失水乾癟;挑選無病健壯種栽用於生產。④合理選地。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種植。⑤避免根部損傷。中耕宜淺,以免傷根,並及時防治地下害蟲。⑥種栽消毒。栽種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栽10~15分鐘,撈出晾乾后栽種。⑦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拔除中心病株,並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70%甲托可濕性粉劑500~1 000倍液等澆灌病穴及周圍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