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根腐病
白朮根腐病
白朮根腐病為維管束系統性病害。白朮受害后,病株細根首先呈黃褐色,隨即變褐色而乾癟,以後蔓延到粗根和肉質根莖。病菌也可直接侵入主根,主根感染后,維管束變褐,繼續向莖桿蔓延,使整個維管束系統發生褐色病變,呈現黑褐色下陷腐爛斑。後期根莖全部變海綿狀黑褐色干腐,皮層和木質部脫離,僅殘留木質纖維及碎屑。根莖發病後,養分運輸受阻,地上部枝葉萎蔫。檢視根莖和主莖橫切面可見維管束呈明顯褐色圈。最後,白朮葉片全部脫落而成光桿,病株易從土壤中拔起。
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亞門尖孢鐮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Fusarium oxysporum Schl.侵染所致,也有報道稱其為多種鐮刀菌複合侵染所致。病菌以菌絲體在種苗、土壤和病殘體中越冬,成為翌年病害的初侵染來源。病菌藉助風雨、地下害蟲、農事操作等傳播危害,通過蟲傷、機械傷等傷口侵入,也可直接侵入。種栽貯藏過程中受熱使幼苗抗病力下降,是病害發生的主要原因。土壤淹水、黏重或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造成根系發育不良,以及由線蟲和地下害蟲危害產生傷口后易發病。生產中後期如遇連續陰雨以後轉晴,氣溫升高,則病害發生重。在日平均氣溫16~17℃時便開始發病,最適溫度是22~28℃。在浙江常年於4月中下旬開始發病,6~8月為發病盛期,8月以後逐漸減輕。發病期間雨量多、相對濕度大是病害蔓延的重要條件,蠐螬等地下害蟲及根結線蟲危害會加劇白朮根腐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