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米大橋

位於贛江水道之上

生米大橋(Shengmi Bridge)是中國江西省南昌市境內連接西湖區與紅谷灘區的過江通道,位於贛江水道之上,是南昌市中南部城市主幹道的重要構成部分之一。

生米大橋於2003年12月28日動工興建;於2006年2月9日橋面全線貫通;於2006年4月30日通車運營。

生米大橋東起沿江南大道,上跨贛江水道,西至豐和南大道;線路全長3880米,主橋長606米;橋面為雙向八車道城市主幹道,設計速度為60千米/小時。

建設歷程


2006年4月30日生米大橋通車運營。
2003年8月,生米大橋規劃出台;9月11日,生米大橋橋型方案敲定;11月27日,生米大橋初步設計方案獲得江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複;12月28日,生米大橋動工興建。
2004年9月6日,生米大橋完成首跨橋面箱梁砼澆築工程;9月28日,生米大橋完成樁基建設工程。
2005年8月31日,生米大橋完成主橋鋼管拱首節合龍工程;10月22日,生米大橋完成主橋副孔合龍工程。
2006年2月9日,生米大橋橋面全線貫通; 4月30日,生米大橋竣工,並通車運營;7月31日,生米大橋通過工程竣工質量驗收。

地理位置


生米大橋位於南昌市外環快速路上,在南昌大橋上游約4公里處,跨越贛江,是連接南昌、昌北城的主要橋樑。大橋東起南隔堤,西至新建縣生米鄉東亮山,處於現有南昌大橋上游的5.3公里處。距下游朝陽大橋約3.5千米;該橋東起西湖區沿江南大道與昌南大道立交,上跨贛江水道,西至紅谷灘區匯入祥雲大道后,止於三清山大道與豐和南大道交匯立交。途經該橋的路線為昌南大道、祥雲大道。
生米大橋
生米大橋

結構功能


南昌生米大橋是特大鋼結構拱橋,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拱形橋之一。它也是世界上首座完全採用焊接工藝連接的大型拱橋(除合攏介面採用栓接外),現場焊接焊縫總長度達4萬多米,接近南昌市內環高架路的總長度。生米大橋像澳大利亞悉尼的海灣大橋一樣具有旅遊觀光的功能。為連接320、105、316國道以及昌樟高速公路,兼有城市外環快速功能的幹線公路的特大型橋樑。
生米大橋全長3062米,主橋全長606米,主橋面凈寬39.0米,雙向六車道加非機動車道。由於其毗鄰生米鎮,故名生米大橋。
生米大橋氣勢雄偉、線條流暢、比例協調、主塔高聳挺拔,並以它高超的技術和優美的造型成為南昌市的新景觀和標誌性建築。大橋的車行道並非由拱拖起,而是由拱懸吊的,屬於斜拉索、懸索、拱橋為一體的橋樑結構。車行道左右兩邊的拱幾乎在頂點相交,由鋼箱梁和27根水平索連接。引道與濱江大道立交後接南隔堤,西引道豐和大道後接生米大道,主線全長約3.88公里。其中大橋長約3062米(含主橋、副橋和引橋),引道長818米。

設備設施


● 交通監控
2006年8月,生米大橋裝設治安監控系統和交通雷達測速系統,對生米大橋以及沿線水域、娛樂場所進行監控。
截至2007年3月,生米大橋啟用電視治安監控系統和交通雷達測速系統,對橋面違規車輛進行抓拍記錄。
2018年10月22日起,生米大橋啟用超載超重監控系統。
● 燈光照明
截至2006年4月,生米大橋裝設12米高雙火等臂路燈190盞,35米高桿燈72盞,12米路燈間隔40米對稱,每盞路燈在快車道側採用400瓦高壓鈉燈光源,在人行道側採用250瓦高壓鈉燈。

運營情況


票價票制

2012年3月1日起,江西省交通運輸廳對所屬12個普通公路收費站點停止收費,生米大橋包含其中,全橋路段免費通過。

通行事項

2018年10月22日起,生米大橋車輛限重55噸,限重時間為全天候。

主體工程


整體布局

生米大橋分別由水上主橋、東西兩岸引橋、拱圈、拱肋及各立交匝道組成,主橋路段呈東南至西北方向布置。

建築設計

建設一座標誌性的建築,打造一個獨特性的景觀,需要一套精心構想的橋樑設計方案。來自國內7家設計單位選送了14個方案,參加招標角逐,最後兩家3個方案浮出水面。孰優孰劣,棄誰取誰?讓全體市民來決定。
2003年9月,南昌市政公用投資控股集團生米大橋建設項目辦在南昌八一廣場舉辦“生米大橋橋型設計方案徵詢意見會”,發出5000份徵求意見表,廣泛聽取社會各界人士及廣大市民的意見和建議,最後根據大多數市民的投票選擇,確定採用上海林同炎李國豪土建工程諮詢有限公司和同濟大學橋樑設計分院設計的主跨為二孔228米的鋼管拱橋。大橋設計富有創意,不僅外觀宏偉富有美感韻律,而且寓意深遠。主橋兩跨凌空而起的冰灰色鋼管拱恰似鯤鵬展翅,南昌在騰飛。這種連續特大鋼管拱橋,居全國首位。
生米大橋
生米大橋
設計上,從圖紙到施工為追求精益求精,先後修改了33處。大橋兩邊拱的橫樑上錨固12根606米的系桿(每邊6根)。其長度為世界第二索。它們猶如弓箭上的弦,承擔鋼管拱的巨大推力,使大橋更加穩定。經專家風洞抗震試驗,證明鋼管拱能經受12級抗風能力。
主橋追求精美,附屬設施也十分考究。隨著工程進度的加快,生米大橋建設項目管理部門在八一廣場舉行“亮化景觀工程市民意見展示會”,展示了大橋綠化、亮化、欄桿、路燈、橋頭堡等十大景觀工程設計方案。儘管一直下著大雨,但阻擋不了熱情的市民參與建設南昌的腳步,大家踴躍投票,共收集到市民建議1300多條。生米大橋兩邊的鋼鏤空欄桿大氣雅緻,橋中心路燈像一對空中翱翔的飛鳥,與主橋高聳的兩跨鋼管拱相映成趣,顯得十分和諧壯美,矗立兩端的四個橋頭堡,呈六邊寶塔型,現代歐式風格,典雅高貴。每處設計,每項施工,無不凝聚著建設者的心血和智慧。

設計特點

生米大橋主橋上部結構採用鋼管混凝土系桿拱,結構採用剛拱柔梁系桿結構。主跨橋面以上為鋼管混凝土拱肋,橋面以下為鋼筋混凝土拱肋,鋼管桁架拱肋與混凝土拱肋交界處採用錨固螺栓與預應力筋結合的連接方式。吊杆採用毒性鋼絲鐓頭錨呈品吊杆,型號為HV,ZM7-109,外包雙層PE防護,分別錨與主拱肋的下綴板及橫樑下緣。系桿鋼絲採用成品鋼索,在拱肋兩端錨固,位於人行道下方,橫樑頂面。橫樑為預應力混凝土橫樑。橋面車行道板為鋼筋混凝土槽形板。

創新技術

生米大橋建設過程中一道道難題的解決,一項項技術的攻關,得益於大橋全體建設者的創新精神。從橋墩的建造,到大型龍門吊的應用、鋼管拱的架設,生米大橋為自主創新撐起了一個巨大的舞台!整個建設過程,創下四項全國第一、一項世界第二,填補了一項省內空白。
主橋鋼管拱採用大型龍門式吊裝施工為國內第一例。傳統方法為纜索分段吊裝。一共要分成20多片吊裝,吊裝工期長,成本高,且纜索柔性較大,不好固定,空中焊接難度大,質量不易保證。採用大龍門吊裝,每拱只需分兩段吊裝,8次便可吊裝完畢。為了確認這一工藝的可行性,先後召開了多次專家論證會,並且邀請方秦漢、范立礎兩位國家工程院院士進行現場論證。兩位專家認為:“最新的方式建設這個橋,第一感覺是大塊機起吊,不是搬運起吊,這種箱梁方法,創意新穎,工藝先進,符合橋樑大節段吊裝施工的發展趨勢。”但要實現這一方案,首先要把上千噸萬能桿件拼裝成高68米,跨度為42米,自重346噸,吊重260噸的大龍門吊。其次是解決好鋼管拱空中的精確對接問題。因鋼管拱剛性大,空中對接準確性要求極高,最難的是掌握好拱頂標高和線形。2005年8月31日,首節鋼管拱在隆隆的禮炮聲中順利合攏,所有難題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沒有豐富的施工經驗和過硬的操作技能,這種從未接觸過的技術難關是邁不過去的。工期比纜索吊施工整整縮短一半,安全係數高,且節省資金,外觀質量好。
工程建設中不斷創造著新的奇迹。水下承台大型單壁鋼套箱施工居全國第一,東副橋預應力箱梁的施工,採用了國內最長的移動模架造橋機整體澆注。主橋採用自應力平衡試驗,檢測主橋5400噸樁基承載力,填補了江西無法檢測1500噸以上樁基承載力的空白。
巍巍矗立的生米大橋,一個個創新之舉,書寫下生米大橋濃墨重彩的華章。一項項記錄的刷新,鑄就了江西橋樑史上一座座的豐碑。

主要參數

主橋採用75+228+288+75米中承式鋼管砼系桿拱橋型,計算行車速度60公里/小時,橋面凈寬以及引道寬度為35米,概算總投資6.04億元。建成后的南昌生米大橋屬於特大橋,跨江橋樑(推薦橋位)橋長2234米(含主橋、副橋和引橋)。大橋主要技術指標評估認為:橋面寬應增加0.5米,評估后的橋面寬為35米,雙向八車道;設計車速60公里/小時;設計洪小頻率為300年一遇;通航標準為內河III——(3)級;荷載等級為汽車一超20級,掛車——120,人群荷載3.5KN/平方米。項目建設資金擬申請交通部補助和地方自籌20994萬元,約佔總投資的35%,國內銀行貸款38896萬元,約佔65%,且已經獲得國家開發銀行相應的資金承諾文件。

設計參數

生米大橋主橋全長606米,採用(75+228+228+75)米跨徑布置,主跨矢跨比1/4.5,邊主跨矢跨比1/8.5。主拱拱肋高4.6米,肋寬2.6米;邊拱拱肋高5.0米,拱肋寬3.0米。橫樑全寬39米,吊點之間距離35米。系桿共12束,每束張拉力為7660千牛,安全係數取2.2。吊杆間距6米,全橋共設56對吊杆。主橋共設5個橋墩,其中主墩承台尺寸為(55.6x14.2x4.5)米,混凝土總方量為3377.6立方米,鋼筋總重187.466噸。
技術標準
道路等級城市主幹道
設計速度60千米/小時
車道設置雙向八車道
荷載標準城-A、人群:3.5千牛/平方米(設計);汽車—超20級、掛—120級(驗算)
縱坡係數2%
通航標準III(3)級航道,凈空寬60米,凈高10米
遇洪頻率1次/300年(黃海高程)
抗震等級基本烈度:VI度;按VII速度設防

施工過程


生米大橋建設管理項目辦本著“一絲不苟抓質量”的精神,推行“業主管理,企業保證,設計指導,監理把關、政府監督”五級質量管理和保證體系,嚴格執行“政府宏觀管理,項目法人負責制”的建設管理體制,參照國際通行的“FIDIC”條款進行管理,充分授權給監理單位。建設過程中,監理單位充分執行“四控、二管、一協調”(質量控制、安全控制、進度控制、費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組織協調)的職能。為使監理工作程序化、規範化、科學化,大橋監理單位江西中昌工程諮詢監理有限公司制定了包括質量手冊、監理規劃、質量規劃、施工細則等監理工作規範性文件達200萬字,足有一尺多厚。
南昌市政公用投資控股集團法人代表,時刻惦記著生米大橋的建設,在南昌水、氣、車三大動脈運行壓力特別大的情況下,每月至少要召開一次調度會,就工程的進度、建設資金、質量安全等問題現場辦公,使上千個問題迎刃而解。每當工程出現重大問題時,市委、市政府領導總是及時趕到施工現場,為大家排憂解難,使大橋建設進展順利。
質量是生米大橋的生命。大橋建設者在每一天的工作中落實著科學、精細、規範的管理理念,從而建成了這座優良率達到96%以上,合格率達100%的生米大橋。實現安全事故零紀錄。達到了大橋建設投資最少、質量最好、成本最低、建設最快的最佳效果。

旅遊觀光


生米大橋將觀光平台安在巨弓般的拱肋頂端,不但使觀光高度更高,而且需要遊客沿拱肋的“斜坡”走300多級台階步行觀光,增加了觀光性、趣味性和運動性。遊客乘坐高速觀光電梯直達50米高的大橋橋面,沿大橋拱肋人行道拾級而上,在“巨弓”背上大約攀登280米,登上100米高的拱肋頂端,站在籃球場大小的觀光平台中眺望,贛江美景盡收眼底。由於生米大橋位於南昌2011年舉辦的城運會會址的中軸線上,因此,鑲嵌在生米大橋拱肋上的“桂冠”--拱肋頂部觀光平台,是鳥瞰城運會主體育場——南昌國體中心的最佳景點。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生米大橋拱圈
生米大橋是當時贛江上最大規模的城市橋樑,在當時建設中遇到許多技術問題需要解決,為此許多開展了科研與創新工作,如:
1、河床數模分析及水工模型試驗驗證研究。
2、橋樑抗風、抗震分析研究。
3、自平衡法試樁試驗與樁基施工工藝研究。
4、鋼管和混凝土連接處結構三維模型分析與吊杆節點尺寸模型試驗驗證研究。
5、吊杆抗疲勞試驗與系桿抗老化試驗研究。
6、主橋施工過程的工程式控制制與檢驗。
7、大跨徑移動模架造橋機技術設計與施工工藝研究。
8、大型龍門架設鋼管拱安裝設計與施工工藝研究。
9、橋面鋪裝材料和施工工藝研究。

榮譽表彰

項目名稱所獲獎項
南昌生米大橋2006年度江西省優質建設工程獎“杜鵑花獎”

價值意義


夕陽下的生米大橋

生米大橋是江西省的重點工程,是南昌市外環快速道上的跨越贛江,連接南昌市區與昌北城的重要通道,是當時贛江上規模最大的城市橋,該橋的建設對拉大南昌市的城市框架,促進南昌地區的經濟繁榮具有重要的意義。(《世界橋樑》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