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洞

新疆錫克沁千佛洞

錫克沁千佛洞,又稱“七個星明屋”,在焉耆縣城西南30公里處。“明屋”維吾爾語是千間房的意思,如今這裡只剩一處唐代寺院遺址,是原來的“伽藍(佛寺)”之一。錫克沁千佛洞遺址包括南大寺、北大寺,以及離寺院不遠的千佛洞石窟群三部分。

概況


考古工作者在南大寺、北大寺發現不少泥塑佛頭。南大寺出土的佛頭細眉高鼻,面龐圓好,有犍陀羅風格,是6-7世紀的作品;北大寺的佛頭帶彩繪,柳眉方臉,表現出東方審美情趣,估計是8-9世紀的塑像。錫克沁千佛洞遺址緊靠公路,大寺遺址中部低凹處有一股清泉向路北流去。

壁畫


錫克沁千佛洞壁畫的窟址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縣城西南約30公里處。為唐代寺院遺址,亦稱“七格星明屋”。
在東南部有建築90餘所,發現有壁畫和塑像。西北方約半公里處有石窟12個,窟內有唐代形式藻井麒麟形象寫實,壁畫已大部毀壞,唯l、2窟尚壁畫殘存。圖中人物意態生動,景緻優美,筆法流暢而蒼勁,有南宋人遺規;其章法結構又頗受北宋和金代畫法的影響,並且具有文人畫的某些特色。人物衣紋勾描嫻熟,花卉竹石線條洗鍊,尤其梅花、竹石作為單幅畫面的出現,在前代壁畫中極為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