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西湖公園

嶽麓山風景名勝區的三級景區

長沙西湖公園(又名咸嘉湖公園、西湖公園)位於長沙市河西城區的中心腹地,屬嶽麓山風景名勝區的三級景區。長沙西湖文化園南與嶽麓山山水相連,西、北與龍王港風光帶唇齒相依、東與湘江濱水區隔路相鄰,東北角與王陵公園兩兩相望,西南角和規劃中的石佳嶺公園相連。南臨楓林路,西北以龍王堤為界,東至濱湖路,地塊呈扇形,規劃總面積約130公頃。

歷史沿革


長沙西湖公園
長沙西湖公園
2014年12月底,長沙西湖文化園正式開園。
歷經兩年多建設,長沙西湖文化園將於26日開園。園內11個景點除了創意文化街正在籌備招商、尚不能開門迎客,其餘景點都已經裝扮完畢。西湖文化園屬長沙嶽麓山風景名勝區八大景區之一的咸嘉湖景區,南臨楓林路、北至咸嘉湖路,總用地面積約2220.8畝,其中湖面面積約1087畝。
2014年12月26日,長沙居民又將多一個休閑觀光的好去處。歷經兩年多建設,長沙市西湖文化園景觀基本成型,計劃26日開園。園區建議遊客乘坐地鐵前往,開車的遊客從楓林路主入口進。
繞湖走一圈需1小時40分鐘。
西湖文化園在2012年動工,屬長沙嶽麓山風景名勝區八大景區之一的咸嘉湖景區,南臨楓林路、北至咸嘉湖路,總用地面積約2220.8畝,其中湖面面積約為1087畝。
1087畝湖面是什麼概念?25日下午,記者試著繞湖走了一圈,花了1個小時40分鐘,出了一身汗。
馬上就開園了,西湖文化園裡隨處可見到工人給景觀掃尾,有的在平整草皮,有的在給花卉擺造型……
雖說還沒到開園的時間,西湖文化園裡已經有零零散散的遊客在逛。景區保安說,這些來“嘗鮮”的都是附近的居民,“西湖文化園是邊建設邊開放,沒有限制遊客入園。”
共有11處景點,10處已完成
園區設計了包括龍王港風景帶、創意街區、牛形山森林氧吧在內的11處景點,26日開園時,除了西北邊的創意文化街正在籌備招商、尚不能開門迎客,其餘景點都已經裝扮完畢。
“現在是冬天,草皮和樹木還不能顯現出最美的樣子。”長沙河西城投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等到春天景色會大不一樣。”
可帶望遠鏡欣賞白鷺
若沒有足夠的時間繞湖一圈,湖面靠東的一座洲可不能錯過,洲上灌木蔥蔥,還有數只白鷺在灌木叢中或停棲或展翅。
這群白鷺的出現還有一段故事。白鷺是候鳥,以往每年飛往南方過冬時都會在洲上經停,後來西湖漁場水質變差后便不再光臨。直到前段時間湖南農業大學的老師和學生們想方設法招引,一面在島上設置供白鷺棲息和進食的籠舍和竹排,一面在島四周製造人工生態浮島吸引白鷺來叼食魚蝦,用盡辦法才把白鷺留了下來。
“不光留了下來,好像都不肯走了。”長沙河西城投公司相關負責人說,他建議感興趣的遊客可自帶望遠鏡,可以更近地欣賞白鷺美貌。

園內風景


長沙西湖公園
長沙西湖公園
長沙西湖公園(原名咸嘉湖)充分利用長沙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和嶽麓山特有的人文自然景觀優勢,形成以展示和表現長沙歷史文化的休閑娛樂、旅遊服務為主的集商務、旅遊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城市公園。整個文化體系以湖面為中心形成嶽麓文化展示區、遊船文化展示區、水鄉風情文化、西湖天地、書院文化、湘楚遺韻、歷史名人展示、文化廣場以及環湖文化景觀帶等文化區域,各文化節點通過中心湖面、步行系統等形成公園完整的文化景觀體系。
公園規劃在功能上強調休閑—娛樂—生活為一體的公園特色,以西湖為生態景觀核心,以嶽麓山綠化為生態屏障,形成“一帶、一園、五區”的整體空間結構,吸引和聚合城市人氣。
更多閱讀材料:
咸嘉湖是湘江水系在長沙面積較大的湖泊之一,面積約2700餘畝,後來慢慢地變成了嶽麓漁場,原名韓家湖,因明初洪武年間韓姓在此置業而得名。
當時湖堤破敗,當地人韓炳幸重修湖堤,使“楊柳亭嘉蔭蓊然,行旅稱便”。民國初年,教育家胡文典在此創辦咸嘉小學,韓家湖遂改稱咸嘉湖。
依據國務院批准的《嶽麓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的要求,確定咸嘉湖景區所在區域為三級景區範圍。

主要景點


龍王港風光帶,龍王塔,竹影蟬鳴,藝術廣場,熱情沙灘,創意秀場,西湖漁港,七彩花田,生態濕地,牛形山森林氧吧。
創意街區(創意文化街,暫未開放)
長沙西湖公園
長沙西湖公園
2014年10月31日,湖南最長創意文化街——長沙西湖文化園創意文化街,全面完成主體工程建設。長沙城投集團河西投資公司工程部副部長舒均利透露,主體建築完工後,將加緊內部裝修和綠化建設,計劃2015年正式對外開放
創意文化街位於西湖文化園西北側的龍王港附近,將來是一條功能齊全的步行街。“創意文化街為兩層建築,供遊客進行藝術展覽和文化交流。”舒均利透露,創意街內的建築,多為一層到兩層,採用坡屋頂形式,與龍王港大堤相協調。靠湖一邊有遊艇碼頭、水中棧道,街內有7萬平方米的創意廳和上萬平方米的秀廣場,內設休閑、餐飲、購物、酒吧、電影院、書吧、劇院、創意辦公室等場所。
長沙西湖公園
長沙西湖公園
據介紹,創意文化街長達1.2公里,將滿足遊客旅遊和購物的需要。

旅遊交通


地鐵

2014年4月29日,長沙地鐵2號線開通了,二號線也成了長沙的一道景點,五一期間許多長沙市民都到地鐵遊玩了一番。
還有許多市民乘坐二號線到地鐵沿線景點遊玩,如橘子洲、嶽麓山、沙灣公園曉園公園等。特別是橘子洲站,乘坐地鐵二號線的遊客可以說是人滿為患,不得不限行。
地鐵2號線旁的西湖公園,剛剛開園,所以遊客有限,等到西湖公園創意文化街建成,也會迎來一個遊客高峰。地鐵二號線西湖公園站共設計有4個出口,這4個出口都在楓林路的北面,截至9月開通了4號和2號出口,這兩個出口往東或者往西走都可以走到湖邊。1號和3號出口為預留出口,1號出口連接過街地下通道,方便行人過馬路。
延伸閱讀:地鐵西湖公園站介紹
位於楓林一路與白雲路交匯處西北規劃的西湖公園南大門附近,車站呈東西走向布置。目前有2號、4號出入口;2號出入口:楓林一路與白雲路交匯處的西北角處4號出入口:位於在建的西湖公園內1號、3號都是預留出入口;周邊配套:西湖文化園將建20餘個景點,還有長達800米的創意文化街,是不是很期待呢?將來,這個站點會是個熱門點哦。周邊的共和世家等小區很好地享受了地鐵的便利。註:可換乘的公交線路:3路、6路、12路、18路、63路、301路、309路、312路、314路、315路、325路、355路、902路、908區間線。
西湖公園站首末車時間光達站梅溪湖西站
首班車6:356:32
末班車23:1323:15
發車間隔5分鐘

公交

3路、6路、12路、18路、63路、301路、309路、312路、314路、315路、325路、355路、902路、908區間線到省人防辦東下;還可以乘坐102路、203路、213路、228路、317路、367路到英才園下,步行進入公園。

自駕

開車來的也不用擔心,西湖文化園配套有地下車庫,可供2400台車停放,車行主出入口在楓林路上。西湖文化園三面臨楓林路、濱湖路和咸嘉湖路,每一面都設置了至少一個人行入口,其中楓林路人行入口在楓林路與龍王港交界處、望麓橋橋頭,咸嘉湖路人行入口在連接咸嘉湖路的跨龍王港步行橋,濱湖路上人行入口有三個,都比較好找。

交流影響


西湖之水

2014年12月21日中午,記者隨舒均利繞湖一周。沿途看到白鷺雲集的無名島,專供遊船靠岸的遊船碼頭,還有漁家小屋、兒童遊樂園和沙灘。位於西湖公園東北面的沙灘,長約200餘米,寬約10餘米,總面積達2000餘平方米。
西湖的水從哪裡來?“很多人認為西湖的水來自龍王港,其實西湖的水來自嶽麓山。”舒均利帶記者到西湖東南角的識水灣說,識水灣凈水池達100多畝,通過管道先把嶽麓山的水收集到凈水池凈化,然後再進入西湖。

疑難解答

長沙“西湖文化園”為何備受關注?
城市公共空間與產業運營的關係;風景名勝區與項目建設的關係;泄洪通道與水景觀利用的關係;漁民外遷與就地安置就業的關係。
長沙“西湖文化園”如何一波三折?
開發商、政府、市民輪番上場,房地產開發商“慧眼識珠”,2007年12月,長沙市國土局拍賣了西湖文化園開發項目一塊637.5畝的土地。某房地產開發商“慧眼識珠”,看中了這塊地處長沙大河西門戶的山水寶地,拍下土地準備用於商品房開發。
長沙西湖公園
長沙西湖公園
不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市政府決定還湖於民。聽說咸嘉湖景區600餘畝土地已被開發商“圈”走,市民坐不住了,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心愿。經過多次現場調研、會議研討,在尊重長沙市民意願的基礎上,經過慎重研究,長沙市政府決定:終止咸嘉湖景區600餘畝土地的出讓合同,收回已決定出讓的土地並將咸嘉湖景區建成“一個讓長沙市民滿意的文化公園”。
規劃方案全球招標
最佳方案重獎30萬元
長沙西湖公園
長沙西湖公園
2008年,長沙市政府向全球公開招標規劃設計方案,在《嶽麓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咸嘉湖景區(西湖文化園)詳細規劃設計方案》徵集活動中,還湖的土地被納入了公園建設規劃。西湖文化園規劃範圍東至河西嶽麓區牛形山東部山腳、咸嘉湖東岸,南至319國道,西、北以龍王港為界。面積為1.67平方公里,合2566畝。在文化園設計方案出爐后,還將進行評獎,其中一等獎30萬元、二等獎20萬元。
花落誰家?
“遊憩中國網”運營機構北京興宇中科規劃設計院聯合其他兩家設機構組成項目組,以“水墨蜃影”打造長沙市中央遊憩區。項目詳情請看“遊憩中國網”策劃案例解讀《“水墨蜃影”打造長沙中央遊憩區》。2012年,長沙西湖文化園再起波瀾。4月7日早,長沙市城鄉規劃局官方網站上出現一則《嶽麓區西湖文化園控規擬調整公示》公告,擬調整北部和東部地塊部分項目,理由是“為促進西湖文化園公園建設,解決融資困難修改規劃”。而此舉引發市民的大規模反對,天涯上一篇《請關注河西西湖文化園的建設,強烈斥責長沙的城市規劃》的帖文引發熱議,認為建設費此舉對於大大破壞了嶽麓山風景區的景觀,同時政府相關部門出爾反爾,提高180倍容積率有假借公共利益行開發商業地產開發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