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96條詞條名為張庄村的結果 展開

張庄村

河南省蘭考縣東壩頭鄉張庄村

張庄村位於九曲黃河的最後一彎東4公里處,隸屬於蘭考縣東壩頭鄉由13個村民組,4個自然村組成。分別是官莊村、張庄村、馮庄村、軍李寨等村;共計711戶,2963人,黨員53人,村幹部7人,總耕地面積4800畝,其中,黃河灘區2800畝;村委設在張庄村。

張庄村曾是蘭考縣最大的風口,沙丘遍布,土地貧瘠,收成低下,人們生活困難。60年代初,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在這裡查風口治理風沙;深入基層,問計於民,受村民魏鐸彬翻淤固墳的啟示,創造了“貼膏藥”(翻淤壓沙)“扎針”(種植槐樹)的治沙辦法。從群眾實踐中總結出了“造林固沙,百年大計;育草封沙,當年見效;翻淤壓沙,立竿見影,三管齊下才能根治風沙的三條治沙經驗,並在此召開現場會,向全縣推廣,這裡自然就成了蘭考縣治理“三害”的一線指揮部,縣委書記的聯繫點。經過全縣干群的多年努力,蘭考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9年7月28日,張庄村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地理環境


習近平看望張庄村民
習近平看望張庄村民
張庄村地處蘭考縣城西北12.5公里處,東壩頭鄉鄉政府東4公里,西距官莊村1公里,東距小張村1公里,北距馮庄村0.5公里,位處壩頭到爪營公路的轉彎處,共計710戶,2960人,黨員53人,村幹部7人,總耕地面積4800畝,其中,黃河灘區2800畝;村委設在張庄村。

經濟


庄庄村圖冊
庄庄村圖冊
張庄村位於黃河大堤東岸,是蘭考縣沙害最嚴重的地方,村西有個50畝的大沙丘,傳說是明朝時的一個驛站。因風沙肆虐、車馬難行,路過這裡的文官要下轎、武官要下馬,故名“下馬台”。
在這裡,焦裕祿找到了防治風沙的良策,並首先取得了成功。在這裡,彷彿能感受到焦裕祿的呼吸。
1963年3月,焦裕祿為查風口追風源,尋找治沙辦法來到了張庄村。村民魏鐸彬告訴焦裕祿,以前他母親的墳每年冬春季節都會被狂風刮開個口子露出棺材,後來,他從半米深的地下挖出淤泥把墳蓋住,狂風再也刮不開墳墓了。
蘭考四面紅旗紀念館
蘭考四面紅旗紀念館
誰也沒有料到,魏鐸彬的這些話竟給了焦裕祿啟發。為取得治沙經驗,蘭考縣委採取了先搞試點、由點到面、全面鋪開的方法,最後形成了翻淤壓沙、刺槐固沙的一整套治沙做法,這就是有名的“貼膏藥扎針”,並最終成就了蘭考成功治住風沙的輝煌。
張庄村人在戰勝自然災害后,開始了脫貧路上的征程。
從2001年起,就是國家級貧困村。
2014年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張庄村,先是慰問貧困戶,走進村民家看望,接著與鄉幹部、村幹部、村民代表進行座談。
座談會上,我們村‘兩委’向總書記鄭重承諾,我們有信心作出新的成績,保證在3年內摘掉貧困村帽子。”
夢裡張庄
夢裡張庄
張庄村有發展養殖業的基礎。這裡的很多村民,20年前就開始小規模養雞,在這方面有一定的經驗。近年,該村鼓勵村民向銀行貸款發展養殖業。兩年來,80多戶村民共從銀行貸款400多萬元,養殖事業發展得紅紅火火。
脫貧攻堅,產業發展是關鍵,村“兩委”緊緊抓住產業發展的“牛鼻子”,發展蓮藕種植100畝、水產養殖300畝、現代農業240畝。此外,張庄村還建了80座大棚,種植了優質品種的哈密瓜和甜瓜,村民們可以在家門口實現就業。作為養殖大村,張庄村每天產生的有機肥數量巨大,村“兩委”決定通過“四議兩公開”,利用扶持資金建一個有機肥處理廠。同時,轉包土地100多畝,建設一個雜果採摘園。這兩個項目,在美化生活環境的同時,增加了張庄村的集體收入,讓張庄村基層組織建設更有活力。
2014年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調研張庄村回去的路上談起了,在福建任福州市委書記時,填《念奴嬌·追思焦裕祿》詞一首,登載福建日報上,並要求黨員幹部要以焦裕祿為鏡子,發揚焦裕祿書記“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五種精神,開展好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到張庄村參觀學習的人更是絡繹不絕,為張庄村發展旅遊帶來了更大的機遇。
焦林紀念園
焦林紀念園
張庄村以此為契機,在精準扶貧的引導下,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利用六、七戶閑置荒涼的院落,進行精心設計,突出鄉村特色,成立了鄉村游項目,經營起“夢裡張庄”的旅遊模式,開展得有聲有色。村內不少人家蓋起了樓房,多數鄉親對院落和房子進行了改造,無論是新建或改造,充分突出鄉村特色,一家一戶,村味濃郁,形態各異,農家小院十分别致,古色古氣。祖祖輩背使用的土地鍋灶,換成了液化氣,多年的旱廁所進行了改造。街面乾淨衛生,有人專門負責打掃清理。

近期狀況

村西的“夢裡張庄採摘園”佔地130多畝,園內百花盛開,五彩繽紛,有粉紅的杏花,雪白的梨花,鮮艷通紅的桃花還有櫻桃,葡萄,大棗,更有片片的經濟作物與各類瓜果,草莓、紅薯、花生,甘蔗,向日葵等等,還有各類蔬菜,既有大棚栽培反季節的,有還時令生長的。不僅能讓人一飽眼福,還能感受到親手採摘的樂趣,更能領略到園內的美景,欣賞到異樣的濃郁風情與獨特的田園風光。
焦裕祿精神體驗教育基地
焦裕祿精神體驗教育基地
“蘭考縣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學用示範基地”,占面積100多畝,以現代化的手段進行管理和生產,品種多樣,全用大棚覆蓋,採取季節與反季相結合的手段,以生產優質蔬菜和瓜類農副產品為主。現反季種植的蜜瓜,長勢喜人,大部分已開始結瓜,花開一片,生機盎然。在的北邊是箇舊日的打麥場,有多個圓形、長形和方形的麥秸垛立在場邊,彷彿能感受到麥秸稈的芳香。
焦裕祿精神體驗教育基地,佔地120多畝,進入大門映入眼帘的是焦裕祿帶領翻淤壓沙的巨型雕塑。再往裡便是展現蘭考“四面紅旗”和張庄除“三害”的場面。從不同的側面展現除“三害”的特點,將當年蘭考的風沙、鹽鹼、洪澇,展現於世人,以秦寨的決心,雙楊樹的道路、韓村的精神,趙垛樓的幹勁,張庄的治沙經驗“貼上膏藥,紮上針”等,多個側面彰顯了“蘭考人民多奇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精神面貌。讓來參觀與觀光旅遊的人們既有感慨,又受教育,還能領略到“夢裡張庄”不斷發展變化的魅力,詮釋了弘揚焦裕祿精神重大的歷史意義和深遠的現實意義。
2015年張庄村被國家旅遊局定為紅色旅遊扶貧重點村。
2017年3月全村與蘭考同時脫貧,向小康邁進。
2018年,全村人均純收入從2014年的4900元增加到11600元,村集體收入從零增長到40餘萬元。鄉村面貌年年改善,隨著農業規模化經營的開展和引進企業的入駐,村裡用工機會和崗位逐漸增多,同時引發了返鄉創業成熱潮,並使張庄品牌越來越響。

獲得榮譽


2015年張庄村被國家旅遊局定為紅色旅遊扶貧重點村。
2017年11月,張庄村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
2019年7月28日,張庄村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2020年3月31日,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公示為“全國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