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96條詞條名為張庄村的結果 展開

張庄村

山西省長治市郊區馬廠鎮下轄村

張庄村地處長治市北郊區長北工業小區,長榆公路、鄭太、長邯鐵路縱貫南北,交通便利。全村總人口820戶,3021人,總耕地面積2440畝。2010年上繳國家稅金12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80餘萬元,人均純收入6100元。張庄村黨總支下設4個支部、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65人;全村共分6個村民小組,村民代表53人。連續獲得長治市市級“文明村”光榮稱號。

村情概況


張庄村
張庄村
“兩委”班子成員文化素質高,工作能力強,團結合作,銳意進取,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制定了嚴格的述職述廉、民主評議制度和黨風廉政責任制,積極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和“五個好”黨建目標,充分發揮黨總支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堅持精神文明常抓不懈,全村中老年人不分春夏秋冬自發開展秧歌、舞蹈、健身操等文體活動,並多次參加區、鎮組織的各項文藝匯演,農曆正月十五組織全村群眾近千人開展“慶元宵”文藝活動,宣傳黨的富民政策。積極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活動,建立了“王金紅農具館”。展出了其個人收藏的280多件瀕臨絕跡的各種農具和生活用品,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國源遠流長的農耕文化和農業歷史原貌,使人們切身感受到上黨大地農耕文明的博大精深和農業生產的科學發展,受到很大的廉政教育。
長治市潤通選煤公司投資1000餘萬元,在我村新建年選洗精煤120萬噸的選煤廠,現已試車投產成功。寶泰水泥廠掛靠長治市水泥集團投資1800多萬元新上一條 3.2米X13米的高精細水泥生產線,現已完成投資金額1300萬元,2011年4月試生產。

歷史沿革


張庄位於山西省長治市郊區馬廠鎮,它不是一個普通的小村莊,在歷史的長河中它留下了自己的腳印,一代代的學者和社會人士都曾經在此大放光芒,筆者跟隨前人的腳步也來到了這裡。
張庄歷史源遠流長,地處太行山,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歷來是兵家的必爭之地,一直飽受戰爭之苦,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帝國主義侵入華北,張庄的宿命在劫難逃,百姓飽嘗地主、軍閥的欺壓的同時,又遭受日軍的蹂躪。
1945年張庄解放,1946年以前屬於潞城縣五區,1952年區撤銷,1954年長治和潞城合併,取名潞安縣,於是那時候就叫潞安縣張庄村。1957年成立小鄉(四五個村一個鄉)1958年設立了晉東南地區,隨著黃碾東風人民公社成立,1959年長治和潞安縣分開,張庄屬於長治市東風人民公社。1983年撤掉了人民公社,直接改為鄉,更名為馬廠鄉。現在有22個村子, 2002年鄉改為鎮,為馬廠鎮(撤鄉並鎮),現在為馬廠鎮張庄村。

村容村貌


(1)村容整潔,人多地少。初入張庄,首先映入眼前的就是他寬廣的馬路和路旁整齊的房屋,道路清潔乾淨,主道兩旁有很多的商店、門面,從一個村莊的角度看,它是富有的。全村現有農戶800餘戶,3000餘人,2440畝土地,人均0.5畝,整體呈現的是人多地少的局面,張庄村現在的3千多人其實是由幾個村合併而來的,1999年發生了特大雨洪,壩上的村民都被強制遷移到了張庄,並在其周圍生活,張庄三分之一的人都是壩上遷移下的農民。
(2)交通便利,充滿活力。張庄村地處長治市北郊長北工業小區,長榆公路,鄭太,長邯鐵路縱貫南北,有著得天獨厚的鐵路優勢,從村莊到長北火車站走路也只要20分鐘。還有公交車通過,幾分鐘一趟。從村莊到長治市有直達的公交車,不到半個小時的車程,平均每20分鐘就有一趟。這裡人口的流動性較大,村莊內部充滿活力。

歷史淵源


張庄的聞名,還要歸功於一位美國作家——韓丁, 1948年執教於中國北方大學的韓丁,以觀察員的身份隨學校土改工作隊來到張庄,親身參加了張庄的土地改革運動。他與張庄人民朝夕相處,同吃同住同勞動,記錄下了張庄村土改的大量詳實資料,寫就了著名的《翻身——中國一個村莊的革命紀實》一書。韓丁視張庄為“第二故鄉”,張庄人視韓丁為親人,彼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幾十年來,韓丁來張庄三十多次,幫助張庄發展農業機械化,推廣農業先進技術。1987年,由韓丁提供經費,張庄村原黨總支書記王金紅赴美參觀了美國的農業化機械耕作。在韓丁的支助下,當時張庄村的農業機械化在全市乃至全省都起到了示範作用。韓丁也先後受到了中央領導人的接見,還稱其為“一位中國人的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