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96條詞條名為張庄村的結果 展開

張庄村

河南省新野縣前高廟鄉張庄村

徠張庄村位於新野縣城東15公里處,鄉政府駐地。南鄰張劉營行政村,北鄰張樓行政村,東依老龍溝,西與溧河鋪鎮后棚村接壤。南北長1.5公里,東西長1.6公里,總面積2.8平方公里。

概況


張庄行政村轄前高廟、后高廟、張庄3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張庄村。1958年屬溧河公社王棗莊大隊。1975年為龍潭公社張庄大隊。1984年屬前高廟鄉為張庄行政村。
2007年,張庄行政村有3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350戶,1458人。其中,男706人,女752人。均為漢族。總人口中,小學以下文化程度佔15%,初中文化程度佔7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佔10%。有王、羅、張、周4個姓氏。
張庄村位於老龍溝西岸,地勢較高。東西有新野至龍潭柏油路,南北有2003年新修的漢王路,交通便利。全村全部屬於崗地粘土地。動物資源有豬、牛、羊、雞、鴨、魚等。植物資源有竹子,蘆葦、蒲公英、車前草、徠蒺藜等。

村名由來


張庄,原住有周、毛、劉三姓,故原名周毛劉。明嘉靖年間,張姓今唐河縣郭灘鄉西張庄遷此定居。后毛、劉乏嗣,易名張庄。
前、后高廟,相傳為漢代聚落,原名野柏崗。明初王姓由山西洪洞縣遷入。後於村內高土台上建祖師廟,改稱高廟,傳至七世時,二門北遷千米,另建新村,分稱前、后高廟。羅姓,明朝正德年間自今溧河鋪鄉吳堂村羅庄南遷10里,定居於此,後分居於前、后高廟,其中另一支又南遷10裡外的今前高廟鄉河北村羅庄。

經濟發展


土改后,農村經濟得到發展。1958年,土地歸集體所有后,生產力受到束縛。1978年,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后,土地使用權歸農戶,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村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93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980萬元,其中工業產值32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023元。2007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3494萬元,其中農業產值112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36元。

祖師廟觀


位於鄉政府駐地,東臨唐河,南臨湖北,為兩省四縣周邊之要地。廟觀興建於唐代,重修於明萬曆14年,已有500年歷史。1980年重建。1998年,南陽市政府批准為宗教活動場所,並把每年的農曆三月三日定為廟會。2003年廟內有真武大帝漢白玉雕像等百餘尊。由於此地交通便利,自然風景優美,遊人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