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庚

清朝將領

李徠長庚(1751-1807)字西岩,福建同安人,是乾隆三十六年武進士,授藍翎侍衛。

人物關係


人物簡介


李長庚(1751—1807)字西岩,福建同安人。乾隆三十六年武進士,授藍翎侍衛。出為浙江衢州營都司,累遷樂清協副將。五十二年,署福建海壇鎮總兵。鄰海有盜,誤指所轄界,坐褫職。罄家財募鄉勇,捕獲巨盜,起用,補海壇游擊,遷銅山參將。自乾隆季年,安南內亂,招瀕海亡命劫內洋,以濟餉為患,粵東土盜鳳尾、水澳兩幫附之,遂益肆擾。五十九年,夷艇始犯福建三澎,長庚擊走之。
李長庚
李長庚
嘉慶二年,遷澎湖協副將,擢浙江定海鎮總兵。三年,迭擊洋匪於衢港及普陀。四年,鳳尾幫引夷艇入溫州洋,敗之,賜花翎。五年夏,夷艇合水澳、鳳尾百餘艘萃於浙洋,逼台州。巡撫阮元奏以長庚總統三鎮水師擊之,會師海門。賊泊松門山下相持,颶風大作,覆溺幾盡,其泊岸及附敗舟者皆就俘,獲安南偽侯倫貴利等四總兵,磔之,以敕印擲還其國。是年,擢福建水師提督,尋調浙江。安南烏艚船百餘號,總兵十二人,分前中后三隊,所獲四總兵,其後隊也。未幾,安南新阮內附,受封守約束,艇匪無所巢穴。其在閩者,皆為漳盜蔡牽所並,有艇百餘,粵盜朱濆亦得數十艘。牽,同安人,姦猾善用眾,既得夷艇,凡水澳、鳳尾諸黨悉歸之,遂猖獗。阮元與長庚議夷艇高大,水師戰艦不能制,乃集捐十餘萬金付長庚,赴閩造大艦三十,名曰霆船,鑄大炮四百餘配之。連敗牽等於海上,軍威大振。
八年,牽竄定海,進香普陀山,長庚掩至,牽僅以身免,窮追至閩洋,賊船糧盡帆壞,偽乞降於總督玉德,遣興泉永道慶徠赴三沙招撫,玉德遽檄浙師收港,牽得以其間修船揚帆去。浙師追擊於三沙及溫州,毀其船六。牽畏霆船,賄閩商造大艇,高於霆船,出洋以被劫報,牽得之,渡橫洋,劫台灣米以餉朱濆,遂與之合。九年夏,連舟八十餘入閩,戕總兵胡振聲,詔治閩將不援罪,長庚總統兩省水師。秋,牽、濆共犯浙,長庚合諸鎮兵擊之於定海北洋,沖賊為二,自當牽,急擊,逐至盡山。牽以大艇得遁,委敗朱濆,濆怒,於是復分。十年夏,調福建提督。牽聞長庚至,遂竄浙,追敗之青龍港,又敗之於台州斗米洋。復調浙江提督。
李長庚
李長庚
十一年正月,牽合百餘艘犯台灣,結土匪萬餘攻府城,自號鎮海王,沉舟鹿耳門阻援兵。長庚至,不得入,諜知南汕、北汕、大港門可通小舟,遣總兵許松年、副將王得祿繞道入,攻洲仔尾,連敗之。二月,松年登洲仔尾,焚其藔,牽反救,長庚遣兵出南汕,與松年夾擊,大敗之。牽無去路,困守北汕。會風潮驟漲,沉舟漂起,乃奪鹿耳門逸去,詔奪花翎、頂戴。四月,蔡牽、朱濆同犯福寧外洋,擊敗之,追至台州斗米洋,擒其黨李按等。長庚疏言:“蔡逆未能殲擒者,實由兵船不得力,接濟未斷絕所致。臣所乘之船,較各鎮為最大,及逼近牽船,尚低五六尺。曾與三鎮總兵原預支養廉,捐造大船十五號,而督臣以造船需數月之久,借帑四五萬之多,不肯具奏。且海賊無兩年不修之船,亦無一年不壞之槓料。桅柁折則船為虛器,風篷爛則寸步難行。乃逆賊在鹿耳門竄出,僅餘船三十,篷朽硝缺;一回閩地,裝篷燂洗,煥然一新,糧葯充足,賊何日可滅?”詔逮治玉德,以阿林保代。既至福建,諸文武吏以未協剿、未斷岸奸接濟、懼得罪,交譖長庚。阿林保密劾其逗留,章三上,詔密詢浙江巡撫清安泰。清安泰疏言:“長庚熟海島形勢、風雲沙線,每戰自持柁,老於操舟者不及。兩年在軍,過門不入。以捐造船械,傾其家貲。所俘獲盡以賞功,士爭效死。八月中戰漁山,圍攻蔡逆,火器瓦石雨下,身受多創,將士傷百四十人,鏖戰不退。賊中語:‘不畏千萬兵,只畏李長庚。’實水師諸將之冠。”且備陳海戰之難,非兩省合力不能成功狀。時同戰諸鎮,亦交章言長庚實非逗留。仁宗震怒,切責阿林保,謂:“朕若輕信其言,豈不自失良將?嗣後剿賊專倚長庚,儻阿林保從中掣肘,玉德即前車之鑒!”並飭造大同安梭船三十,未成以前,先雇商船備剿。長庚聞之,益感奮。是年秋,擊賊於漁山,受傷,事聞,復還翎頂。
十二年春,擊敗牽於粵洋大星嶼。十一月,又擊敗於閩洋浮鷹山。十二月,遂偕福建提督張見升追牽入澳,窮其所向,至黑水洋。牽僅存三艇,皆百戰之寇,以死拒。長庚自以火攻船掛其艇尾,欲躍登,忽炮中喉,移時而殞。時戰艦數十倍於賊,見升庸懦,遙見總統船亂,遽退,牽乃遁入安南外洋。上震悼,褒恤,初擬俟寇平錫以伯爵,乃追封三等壯烈伯,謚忠毅,於原籍建專祠。
李長庚
李長庚
長庚治軍嚴,信賞必罰,自偏裨下至隊長水手,耳目心志如一,人人皆可用。與阮元同心整厲水師,數建功,為玉德所忌。及阿林保之至閩也,置酒款長庚,謂曰:“大海捕魚,何時入網?海外事無左證,公但斬一酋,以牽首報,我飛章告捷,以餘賊歸善後辦理。公受上賞,我亦邀次功,孰與窮年冒風濤僥倖萬一哉?”長庚謝曰:“吾何能為此?久視海船如廬舍,誓與賊同死,不與同生!”阿林保不懌。既屢劾不得逞,則飛檄趣戰。長庚緘所落齒寄其妻,志以身殉國。既歿,詔部將王得祿、邱良功嗣任,勉以同心敵愾,為長庚雪仇。二人遵其部勒,卒滅蔡牽,竟全功焉。
長庚無子,養同姓子李廷鈺為嗣,襲伯爵,授二等侍衛,文武雙全,善畫蘭花,多有著書。道光中,出為南昌副將,累擢浙江提督。因病不能巡洋,奪職家居。咸豐初,治本籍團練,迭克廈門、金島、仙游,授福建提督。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和關天培通力合作,痛擊英軍,系民族英雄。尋以誤報軍情解任,仍會辦團練。十一年,卒,孫經寶襲爵。

人物背景


李長庚,字超人,號西岩。福建省翔安區馬巷鎮后濱村人。生於1751年,(乾隆十五年)逝世於1808年(嘉慶十二年)。1771年考取武進士。授藍翎侍衛。歷任浙江衢州都司,累升提標游擊,太平參將,樂清副將;澎湖協副將,福建海壇鎮總兵;浙江定海鎮總兵;福建水師提督;浙江提督;總統閩浙水師。
1808年,在追捕海盜蔡牽時,身先士卒,不幸中炮身亡。嘉慶帝加恩追封三等壯烈伯。著子孫後代世襲伯爵十六次,完后給予恩騎尉罔替。欽賜祭葬,賜謚"忠毅"。
乾徠隆六十年,安南海盜屢侵擾我沿海地帶。李長庚以小船出擊,沉著指揮,海盜船大,長庚把八所小船連在一起,大大提高戰鬥力,終把安南盜趕走。嘉慶三年,"鳳尾幫"引安南海盜進入浙江,共百餘船。長更率領水師追擊至溫州沉其一船。守備許松年等三船被困,成長庚返回救援,一舉追擊到廣東甲子洋。遇蔡牽,再擊之。總督玉德,巡撫阮元奏給朝廷。朝廷下旨賞戴花翎。嘉慶五年六月,安南海盜七十多船入侵浙江,巡撫阮元奏請朝廷,由長庚總統閩浙水師出擊。長庚指揮若定,經激戰數日,繳安南四總兵印,抓偽侯爵倫貴利,即處桀刑,又抓獲安南王,告誡后擲還。從此安南海盜不敢再入侵我領海。
其子,李廷鈺,襲伯爵,繼承父志。跟隨湖廣總督林則徐禁煙,1841年率潮州鎮親兵(時任潮州鎮總兵)418人,駐守虎門威遠炮台。與英國侵略軍浴血奮戰。被譽為鴉片戰爭名將。
李長庚
李長庚
李長庚生於"康乾盛世",成長於乾隆末年。到了嘉慶年間,清政府慢慢出現海盜和內亂。當時,東南沿海地帶,以海盜蔡牽為首的,還有"鳳尾幫","水澳幫"大小海盜百來號。特別是他們勾結安南海盜,搶我商船,擾亂沿海居民。更甚者是蔡牽自稱"海大王"枉想佔據台灣,分裂祖國。都被李長庚粉碎了。安南再也不敢入侵。蔡牽的海皇帝夢也破碎了。李長庚功不可沒!
李長庚是個不可多得的將領,在保衛我國東南海疆,讓千家萬戶不受海盜侵擾,身家性命安全是有很大貢獻的。然而,他必竟是漢族人。一直受到阿林保和玉德的嫉妒。幾次上折誣陷誹謗他,也想借海盜之手,殺害他。蔡牽被長庚打得走投無路時,詐降?或者明是詐降,實是阿林保和玉德受賄,放走大盜?清庭滿族官員的腐敗可見一斑。難怪"忠毅公"最後臨出征前把落齒和家書一起寄給夫人,表白了戰死疆場的決心。和後來的林則徐一樣,好人反遭迫害!但是,這就是歷史!

驅定海海盜


李長庚
李長庚
嘉慶五年三月,海盜蔡牽竄擾定海,進香普陀。恰恰霆船掩至,萬眾齊呼,千弩併發,蔡牽沒有設防,損失了好多兵將,解纜逃遁。長庚傳令追擊,乘風破浪,晝夜飛馳。追到閩洋,望見蔡賊艦隊,只離三五里遠近,四百尊大炮,齊開炮,連環不絕的轟擊,只打得賊船蓬穿桅折。蔡牽忙拿了十萬銀兩,找到閩浙總督玉德乞降。玉德立派興泉兵備道慶徠赴三沙海口招撫。蔡牽道:"果許我降,請先調開浙師,李提台踞在上風,行止很為不便。"慶徠回稟玉總督。玉德立下大令,殤長庚收港勿出。於是功敗垂成,蔡牽遂得從容遁去。李長庚三戰三勝,只奪得賊船六所而已。收兵回浙,談起戰事,不勝扼腕。阮元撫台再三勸解,長庚慨然道:"長庚受恩深重,七尺微軀,早已置之度外,賊不死我,我必死賊。只是這回縱放了他,又不知要費掉國家幾許錢糧,喪掉兵士幾許性命呢!"過不多月,驚報傳來,果然說蔡牽協同粵盜朱濆,共八十幾所船,入犯閩洋。玉制台殤浙江總兵胡振聲率水師二十四所迎擊,卻被蔡牽一把火,燒得全軍覆沒。長庚聞報,跺腳不已。
忽報聖旨下,慌忙擺香案迎接,那欽差站在上面,宣讀道:"奉上諭,浙江提督李長庚,忠勇性成,忘身殉國。在軍兩載,過門不入,又以捐造船械傾其家資。所有俘獲,盡以賞功,故士爭效死。且身先士卒,屢冒扈險。三月剿賊閩洋,圍攻蔡逆,火器瓦石雨下,身受多創,鏖戰不退。故賊中有`不畏千萬兵,只畏李長庚`之語,實為水師諸將冠。李長庚著授為水師總統,所有閩浙水師,使歸節制。欽此。"送過欽使,闔城文武都來叩賀。
一時阮撫台也到,一見面就道:"我不賀你為總統,深喜朝廷得一員大將也。"長庚謙稱"不敢"。阮撫台笑道:"不必過謙,水軍各鎮中,你不敢當大將,誰還敢當大將?"長庚道:"大帥不知,官越高,責越重,忌的的的人越多,以後事情,辦下去正不知怎樣呢。"阮撫台道:"老哥素有幹略,現在大權在握,得心應手,正好大大施展一番。要是官高膽怯,一味的怕事,殊有負朝廷恩意了。"長庚道:"大帥教訓的是,長庚也不敢怕事,只憑著一顆赤心,全身實力,報答朝廷是了。"
阮撫台去后,長庚就發下文書,觴閩浙各鎮水師,晝夜操練,聽候調遣。一時定出計劃,令溫州海壇二鎮為左右翼,跟隨本軍,專剿蔡逆;金門,黃岩,定海,台灣諸鎮,各守本港,矣總統追賊至境,出師策應。部署才定,忽報蔡牽,朱濆連檣入寇,已經進了定海洋麵。長庚傳令本部各艦,屯糧洗炮,連夜就要出港。此令一下,水軍各將弁,頓時忙亂起來,裝糧架炮,色色妥辦。
李長庚,字西岩,福建同安人。乾隆三十六年武進士,授藍翎侍衛。出為衢州營都司,累遷樂清協副將。五十二年,署福建海壇鎮總兵。鄰還有盜,誤指所轄界,坐削職。罄家財募鄉勇,捕獲巨盜,起用,補海壇游擊,遷銅山參將。自乾隆季年,安南內亂,招頻海亡命劫內洋,以濟餉為患,粵東土盜鳳尾,水澳兩幫附之,遂益肆擾。五十九年,夷艇始犯福建三澎,長庚擊走之。
李長庚
李長庚
嘉慶二年,遷澎湖協副將,提浙江定海鎮總兵。三年,迭擊洋匪於衢港及普陀。四年,鳳尾幫引夷艇入溫州洋,敗之,賜花翎。五年夏,夷艇合水澳,鳳尾百餘所萃於浙洋,逼台州。巡撫阮元奏以長庚總統三鎮水師擊之,會師海門。賊泊松門山下相持,颶風大作,覆溺幾盡,其泊岸及附敗舟者皆就俘,獲安南偽侯倫貴利等四總兵,傑之,以敕印擲還其國。是年,提福建水師提督,尋調浙江。安南烏艚船百餘號,總兵十二人,分前後三隊,所獲四總兵,其後隊也。
未幾,安南新阮內附,受封守約束,艇匪無所巢穴。其在閩者,皆為漳盜蔡牽所並,有艇百餘,粵盜朱濆亦得數十艇。牽,同安人,姦猾善用眾,既得夷艇,凡水澳,鳳尾諸黨悉歸之,遂猖獗。阮元與長庚議夷艇高大,水師戰艦不能制,仍集捐十餘萬金付長庚,赴閩造大艦三十,名霆船,鑄大炮四百餘配之。連敗牽等於海上,軍威大振。
八年,牽竄定海,進香普陀山,長庚掩至,牽僅以身免,窮追至閩洋,賊船糧盡帆壞,偽乞降於總督玉德,譴興泉永道慶徠赴三沙招撫,玉德遽檄浙師收港,牽得以其間修船揚帆去。浙師追擊於三沙及溫州,毀其船六。牽畏霆船,賄閩商造大艇,高於霆船,出洋以被劫報,牽得之,渡橫洋,劫台灣米以餉朱濆,遂與之合。
九年夏,連宗八十餘入閩,戕總兵胡振聲,詔治閩將不援罪,長庚總統兩省水師。秋,牽,濆共犯浙,長庚合諸鎮兵擊之於定海北洋,沖賊為二,自當牽,急擊,逐至盡山。牽以大艇得遁,委敗朱濆,濆怒,於是復分。十年夏,調福建提督。牽聞長庚至,遂竄浙,追敗至台州斗米洋,擒其黨李按等。

攻打鎮海王


十一年正月,牽合百餘艘犯台灣,結土匪萬餘攻府城,自號鎮海王,沉舟鹿耳門阻援兵。長庚至,不得入,諜知南汕,北汕,大港,門可通小舟,遣總兵許松年,副將王得祿繞道入,攻洲子尾,連敗之。二月,松年登洲仔尾,焚其竂,牽反救,長庚遣兵出南汕,與松年夾擊,大敗之。牽無去路,困守北汕。會風潮聚漲,沉舟漂起,乃奪鹿耳門逸去,詔奪花翎,頂戴。四月,蔡牽,朱濆同犯福寧外洋,擊敗之,追至台州斗米洋,擒其黨李按等。
李長庚
李長庚
長庚疏言:"蔡逆未能殲擒者,實由兵船不得力,接濟未斷絕所致。臣所乘之船,較各鎮為大,及逼近牽船,尚低五六尺。曾與三鎮總兵願予支養廉,捐造大船十五號,而督臣以造船需數月之久,借帑四五萬之多,不肯具奏。且海賊無兩年不修之船,亦無一年不壞之材料。桅柁折則船為虛器,風蓬爛則寸步難行。乃逆賊在鹿耳門竄出,僅余船三十,蓬朽硝缺;一回閩地,裝蓬燀洗,煥然一新,糧葯充足,賊何日可滅?"詔逮治玉德,以阿林保代,既至福建,諸文武吏以未協剿,未斷岸奸接濟,懼得罪,交讒長庚。阿林保密頦其逗留,章三上,詔密詢浙江巡撫清安泰。清安泰疏言:"長庚熟海島形勢,風雲沙線,每戰自持柁,老於操舟者不及。兩年在軍,過門不入。以捐造船械,傾其家貲。所俘獲盡以賞功,士爭效死。八月中戰漁山,圍攻蔡逆,火器瓦石雨下,身受多創,將士傷百四十人,鏖戰不退。賊中語:'不畏千萬兵,只畏李長庚。'實水師諸將冠。"且備陳海戰之難,非兩省合力不能成功狀。時同戰諸鎮,亦交章言長庚實非逗留。仁宗震怒,切責阿林保,謂:"朕若輕信其言,豈不自失良將?嗣後剿賊專裿長庚,儻阿林保從中制肘,玉德即前車之鑒!"並觴造大同安梭船三十,未成以前,先雇商船備剿。長庚聞之,益感奮。是年秋,擊賊於漁山,受傷,事聞,復還翎定頂。
十二年春,擊敗牽於粵洋大星嶼。十一月,又擊敗於閩洋浮鷹山。十二月,遂偕福建提督張見升追牽入澳,窮其所向,至黑水洋。牽僅存三艇,皆百戰之寇,以死拒。長庚自以火攻船掛其艇尾,欲躍登,忽炮中喉,移時而殞。時戰艦數十倍於賊,見生庸儒,遙見總統船亂,遽退,牽乃遁入安南外洋。上震悼,褒恤,初擬佚寇平錫以伯爵,乃追封三等壯烈伯,謚忠毅,於原籍建專祠。

嚴於治軍


李長庚
李長庚
長庚治軍嚴,信賞必罰,自偏裨下至隊長水手,耳目心志如一,人人皆可用。與阮員同心整厲水師,數建功。為玉德所忌。及阿林保之至閩也,置酒款長庚,謂曰:"大海捕魚,何時入網?海外事無左證,公但斬一酋,一牽首報,我飛章告捷,一餘賊歸善後辦理。公受上賞,我亦邀次功,孰與窮年冒風濤饒幸萬一哉?"長庚謝曰:"吾何能為此?久視海船如廬舍,誓與賊同死,不與同生!"阿林保不懌,既屢欬不得逞,則飛檄趣戰。長庚緘所落齒寄其妻,志以身殉國。既歿,詔部將王得祿,邱良功嗣任,勉以同心敵愾,為長庚雪仇。二人遵其部勒,卒滅蔡牽,竟全功焉。
長庚無子,養同姓子廷鈺為嗣,襲伯爵,授二等侍衛。道光中,出為南昌副將,累提浙江提督。因病不能巡洋,奪職家居。咸豐初,治本籍團練,迭克廈門,金島,仙游,授福建提督。尋以誤報軍情解任,仍會辦團練。十一年,卒,孫李維實襲爵。

犧牲情況


進士出身的李長庚於1797年(嘉慶二年)奉旨接替魏成名,於台灣地區擔任澎湖水師協副將。
而隸屬台灣鎮之下的此官職職等為正二品,是台灣清治時期的這階段,扼守台灣海峽的重要武將,並統帥兩標水營,數千名水師兵勇。翌年升任浙江定海總兵,之後累功晉陞至浙江提督。1808年,他與海盜蔡牽之船戰中陣亡。

囑諭祭文


在李長庚今年恰逢為國犧牲二百周年之際受村裡老人協會之囑寫了以下紀念會文:
忠毅公李長庚是清朝中後期傑出的水師將領。被列入中國歷代名將百人譜。忠毅公少時聰敏好學,孝敬父母。剛入學就在書桌上寫下"天生我材必有用"七個大字自勉,並為之發憤苦讀。時值外夷,海盜猖獗,民不聊生。他"棄文從武"勤學武功,立志報國。最終成為有膽有略的文武全材。
李長庚
李長庚
忠毅公二十歲考取武進士,從此經歷了三十多年的行武生崖。為了保家護國,幾次捐出家財,招募鄉勇,購買戰船和武器,同外夷(安南海盜)和海盜展開殊死搏鬥。海盜中流傳"不畏千萬兵,只畏李長庚"。在海上,海盜只要看見李長庚的戰旗,就聞風喪膽!
忠毅公在任福建提督,浙江水師提督,總統閩浙水師時,把安南海盜趕出國門;把夢想分裂祖國,割據台灣的蔡牽打敗,收復台灣,統一祖國領土;沉重打擊海盜勢力。
他性格忠直,戰跡輝煌,軍事指揮才能卓越,也引來兩任滿人上司的嫉妒。他們受賄放走海盜。前任總督玉德剛被罷官,後任總督阿林保一上任就向皇帝告黑狀,想加害忠毅公。終於在1808年,追捕蔡牽時,不幸中炮壯烈犧牲!
今天,在忠毅公逝世二百周年之際,我們紀念他,學習他。學習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公而忘私;學習他不畏強暴,不和腐敗分子,官僚主義同流合污;學習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學習他為了保衛海防,統一祖國,奮不顧身的精神;學習他從小就胸懷大志,刻苦學習,報效國家的精神。忠毅公雖然離開我們二百年了,但是,他的好品德是超越時代和國界的。英雄的偉大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永遠值得敬仰和懷念的!

幾個傳說


在清朝乾隆年間,同安縣泉州府所轄。李長庚年輕時經常和同伴往返於泉州做生意。適逢泉州設"雷台"比武。泉州是個古城,大部分的人們來自北方諸省,從晉朝的"衣冠南渡"經唐宋各路精英,隱名埋姓。是個藏龍卧虎之地。早年,五祖拳白鶴拳,少林拳等林林總總。高手雲集。那知李長庚初生牛犢不怕虎,技高膽大,跳上"雷台"連連得勝。最後拔得頭籌。幾天來氣得泉州那些老拳師嗷嗷大叫,那來的"楞頭青"敢在這裡撒野!好傢夥,各路人等,糾集了一批打手,想殺殺李長庚的威風。要知道,這一打就不是那麼簡單了。好在李長庚有勇有謀,早也做了準備。身邊一班兄弟,不敢戀戰,強龍不壓地頭蛇,到得晉江邊,早有船隻在那裡接應。一個個順著竹桿跳上船隻,揚帆回同安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