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醉八仙拳的結果 展開

醉八仙拳

中國傳統拳術象形類拳種之一

醉八仙拳是以道家的八仙為名,模仿八仙各飲酒醉態而形成的傳統拳術。屬象形類拳種之一。腿走八卦、醉眼朦朧、跌跌撞撞、搖搖擺擺;實際上形醉意不醉,拳醉心不醉,有其獨特的手眼身法步。

拳術介紹


由基本功、配套、套路、功力等組成。其中包括:踢打、擒拿等地上技術,又有纏鎖、摔跌等地面技術,故又被認為是“地趟拳”的一種。“醉八仙”,是模擬呂洞賓、鐵拐李、張果老、韓湘子漢鍾離曹國舅、何仙姑、藍采和八位道家仙長形姿為特色,動作名稱人物特點創編。如:
呂洞賓——醉酒提壺力千斤
呂洞賓,酒醉仙。背上兒,雙飛劍。披手披腳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兩手如矢,也須要直利牽拳。反後步,要身偏,偏時要閉陰囊現。從上劈下,石壓山巔。
鐵拐李——旋爭膝撞醉還真
鐵拐李,酒醉仙。倒戴的,金剛圈。左投右撞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黃鶯磕耳,也須要,腳管肩先。腳兒彎,好勾臁,勾時鄭重人後面。翻身進步,身倒腳掀。
漢鍾離——醉步抱埕兜心頂
漢鍾離,酒醉仙子。胡蘆兒,肩上安。讓來讓去,得方便方便。雖則是玉山頹樣,也須要躲影神仙。膝兒起,撇兩邊,起時最忌方便方便方便。牽前踏步,帶飛推肩。
醉八仙拳[拳術]
醉八仙拳[拳術]
張果佬——醉酒拋杯踢連環
張果老,酒醉仙。拿的是,鐵栗片,拿來拿去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金絲纏洗,也須要,骨反筋偏。身窈窕,採摘堅,采時離託人前面。拿拳拿掌,後手緊拈。
韓湘子——擒腕擎胸醉吹簫
韓湘子,酒醉仙。竹筒兒,手內拈,重敲輕打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里裹外裹,也須要,插掌填拳。魚鼓兒,咚咚填,打時誰知掃陰現。去時躲影,來若翩遷。
藍采和——單提敬酒攔腰破
藍采和,酒醉仙。兜的是,花籃艷,上勾下挽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蜻蜒點水,也須要,搬開爭先。眼兒緊,望下邊,望時只怕腿尖現。挽拳挽腳,里進填拳。
曹國舅——仙人敬酒鎖喉扣
曹國舅,酒醉仙。手兒里,拂塵翩。直臂橫肘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身步齊進,也須臂
八仙過海圖
八仙過海圖
膊渾堅。頂肘開,頓肘填,坐時誰知身坐連。臀肘右下,左臂身旋。
何仙姑——彈腰獻酒醉盪步
何仙姑,酒醉仙。鐵爪籬,懷中見,上爪下爪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鸞顛鳳倒也須要,側進身偏。指上爪勝鐵鞭,爪時誰知血痕見。長伸短縮,通臂如猿。
醉八仙拳假託八仙之名,將八卦五行之拳理蘊藏其中:
呂洞賓屬乾,屬金,性剛為劈掛勁,養肺
鐵拐李屬兌,屬金,同
何仙姑屬坤,屬土,性溫為渾元勁,養脾
曹國舅屬艮,屬土,同
張果老屬震,屬木,性韌為纏絲勁,養肝
藍采和屬巽,屬木,同
韓湘子屬坎,屬水,性柔為化勁,養腎
漢鍾離屬離,屬火,性烈為透勁,養心
“醉八仙”作為中華武術的一隻奇葩,有著較為悠久的歷史,在民間也廣為流傳,既有實用價值,又有很高的藝術性,唐、宋、明時期的一些故事、詩詞、曲藝中經常提及,尤其是明代著名的武將戚繼光所著的《拳經拳法備要》中重點提及了“醉八仙”。

傳人

唐朝:李白
北宋:武松
南宋:辛棄疾
武松
武松
明代:武玄
清朝:傅青主
清朝:吳成光
清朝:蘇燦、黃飛鴻
近代:李思遠、霍元甲
當代:劉一霖、李小龍、成龍

拳法介紹

拳源於易,“醉八仙”內容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分刀、槍、劍、棍、拳五個內容,拳法套路:有簡八式,即八個動作組成是醉八仙的入門拳法,也是醉八仙的基礎拳法,老少皆可練習,根據五行生剋編創而成,有很高的養生價值。由此八式,分別各演變八式,即八八六十四式。手法有點、抓、劈、插、刁拿、扣;身法有撞、擠、靠;腿法有勾、掛、盤、剪、提、蹬、彈、纏、掃、戮;步法有滑、叉、蓋、跳等。其跌扑滾翻的內容有“翻身”、“烏龍絞柱”、“鯉魚打挺”、“搶背”、“盤腿跌”、“前、后滾翻”等等。
醉拳在發展過程中,吸取了“地趟拳”的技法,從而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點。其拳經要決曰:“地龍真經利在底攻,全身卧地強固精明,伸可成曲停亦能行,屈如伏虎伸比騰龍,行停無跡伸曲潛蹤,身堅如鐵法密如繩,翻猛虎豹轉疾雛鷹,倒分前後左右分明”。
醉八仙拳功法

基礎知識


關節、要害
(一)關節
1、頸椎2、肩關節3、肘關節4、腕關節5、指關節6、膝關節7、踝關節。
(二)要害:
1、頭部2、喉部3、胸部4、肋部5、腹部6、腰部7、襠部。
8、麻筋:(1)手部麻筋(2)臂部麻筋(3)肩部麻筋(4)頸部麻筋(5)腰部麻筋。
二、手型、步型
(一)手型
1、拳:四平拳、豹形拳、端杯拳。
2、掌:蛇形掌、龍形掌。
3、爪:分虎爪、鶴爪等。
醉八仙拳基本套路圖
醉八仙拳基本套路圖
4、勾:五指捏攏屈腕,用於擊肋、襠及擄腿。5、指:端杯指。
(二)步型
1、弓步2、馬步3、仆步4、虛步5、跪步:6、歇步:7、坐盤。
三、敬酒勢(格鬥勢)
醉八仙基本功
一、拳法(一)鞭拳(二)崩拳(三)劈拳(四)勾拳(五)肘法:分擺肘、砸肘、挑肘、頂肘。
二、腿法(一)彈踢(二)截踢(三)刀踢(四)寸踢(五)勾踢(六)旋風腿(七)膝法:分沖膝、刺膝、跪膝。
三、步法
(一)醉步(二)墊步(三)躍步(四)叉步(五)蓋步(六)跳步。
四、倒功
(一)醉步倒(二)前倒(三)后倒(四)前撲(五)前滾翻(六)后滾翻(七)搶背(八)猴行。
五、摔技
(一)手摔(二)腰摔(三)腿摔(四)肩摔(五)主動倒地。
六、地術:擒拿鎖纏等。
醉八仙功力器材
成龍
成龍
(一)指功:1、抓石鎖(壇)2、抓繩、3、四步抓。(二)腿功:1、踢沙袋2、踢樁3、過樁
(三)腰功:1、綳腰2、轉杯3、翻杯
口訣
第一節:漢鍾離,酒醉仙。胡蘆兒,肩上安。讓來讓去,得他便。雖則是玉山頹樣,也須要躲影神仙。膝兒起,撇兩邊,起時最忌身手便。牽前踏步,帶飛推肩。
第二節:呂洞賓,酒醉仙。背上兒,雙飛劍。披手披腳,隨他便。雖則是兩手如矢,也須要直利牽拳。反後步,要身偏,偏時要閉陰囊現。從上劈下,石壓山巔。
第三節:韓湘子,酒醉仙。竹筒兒,手內拈,重敲輕打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里裹外裹,也須要,插掌填拳。魚鼓兒,咚咚填,打時誰知掃陰現。去時躲影,來若翩遷。
第四節:曹國舅,酒醉仙。手兒里,拂塵翩。直臂橫肘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身步齊進,也須臂膊渾堅。頂肘開,頓肘填,坐時誰知身坐連。臀肘右下,左臂身旋。
第五節:何仙姑,酒醉仙。鐵爪籬,懷中見,上爪下爪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鸞顛鳳倒也須要,側進身偏。指上爪勝鐵鞭,爪時誰知血痕見。長伸短縮,通臂如猿。
第六節:藍采和,酒醉仙。兜的是,花籃艷,上勾下挽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蜻蜒點水,也須要,搬開爭先。眼兒緊,望下邊,望時只怕腿尖現。挽拳挽腳,里進填拳。
第七節:張果老,酒醉仙。拿的是,鐵栗片,拿來拿去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金絲纏洗,也須要,骨反筋偏。身窈窕,採摘堅,采時離託人前面。拿拳拿掌,後手緊拈。
第八節:鐵拐李,酒醉仙。倒戴的,金剛圈。左投右撞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黃鶯磕耳,也須要,腳管肩先。腳兒彎,好勾臁,勾時鄭重人後面。翻身進步,身倒腳掀。
歌訣及解釋
戚繼光《拳經拳法備要》中“醉八仙”歌訣
醉者,醉也,號八仙。頭頸兒,曾觸北周巔,兩肩誰敢與周旋。臀膊兒,鐵樣堅;手肘兒,如雷電。拳似抵柱,掌為風煙。膝兒起,將人掀;腳兒勾,將人損。披削爪掌,肩頭當先。身范兒,如狂如顛;步趨兒,東址西牽,好叫人難留戀。八洞仙跡,打成個錦冠顧天。
第一節:漢鍾離,酒醉仙。胡蘆兒,肩上安。讓來讓去,得他便。雖則是玉山頹樣,也須要躲影神仙。膝兒起,撇兩邊,起時最忌身手便。牽前踏步,帶飛推肩。
第二節:呂洞賓,酒醉仙。背上兒,雙飛劍。披手披腳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兩手如矢,也須要直利牽拳。反後步,要身偏,偏時要閉***現。從上劈下,石壓山巔。
第三節:韓湘子,酒醉仙。竹筒兒,手內拈,重敲輕打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里裹外裹,也須要,插掌填拳。魚鼓兒,咚咚填,打時誰知掃陰現。去時躲影,來若翩遷。
第四節:曹國舅,酒醉仙。手兒里,拂塵翩。直臂橫肘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身步齊進,也須臂膊渾堅。頂肘開,頓肘填,坐時誰知身坐連。臀肘右下,左臂身旋。
第五節:何仙姑,酒醉仙。鐵爪籬,懷中見,上爪下爪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鸞顛鳳倒也須要,側進身偏。指上爪勝鐵鞭,爪時誰知血痕見。長伸短縮,通臂如猿。
第六節:藍采和,酒醉仙。兜的是,花籃艷,上勾下挽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蜻蜒點水,也須要,搬開爭先。眼兒緊,望下邊,望時只怕腿尖現。挽拳挽腳,里進填拳。
第七節:張果老,酒醉仙。拿的是,鐵栗片,拿來拿去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金絲纏洗,也須要,骨反筋偏。身窈窕,採摘堅,采時離託人前面。拿拳拿掌,後手緊拈。
醉八仙拳[拳術]
醉八仙拳[拳術]
第八節:鐵拐李,酒醉仙。倒戴的,金剛圈。左投右撞隨他便,隨他便。雖則是,黃鶯磕耳,也須要,腳管肩先。腳兒彎,好勾臁,勾時鄭重人後面。翻身進步,身倒腳掀。
醉八仙拳口訣
第一式~第三式:開式,飲酒,醉酒;第四式~第七式:呂洞賓斜插寶劍醉跌岳陽樓;第八式~第九式:張果老倒騎毛驢摔在高橋上;第十式~第十一式:鐵拐李葫蘆系腰間離拐即倒;第十二式:曹國舅雲陽見板左右顛倒顛;第十三式~第十四式:何仙姑亂睡象牙床左右攪反;第十五式:漢鍾離手使陰陽寶扇左右扇;第十六式:
這是以《醉八仙拳歌》訣中的攻防招法精心提煉出來,作為修鍊攻防手法之用。醉拳的攻防招法,手法、身法、步法,都有其獨特之處。為適應醉拳的手法、身法、步法的醉態懵懂之中的不守自守,不攻自攻的攻防功夫藝境,故提出了五首單獨操練打手之內容。到底醉拳單獨操練打手之內容如何?還是看醉拳練打歌訣五首中的具體內容方能知道。
【原文】
任他左右手打來,我便手上加手跨步里盤,
分腋一推一便肩窩心穴臉,三掌兩鋤劈推聳。
挨身按肘趕進,右步左拿右劈纏掌二便掌,
抑順鋤劈掀又推,定教來人連跌,束手無計滾跌在地。
左進轉身照前用,周圍踏步分膺推三樣,
妙手裡外兩盤一齊栽。一破一打,手到成功,跌人如蝶飛。
闡釋:
張拍板,乃張果老手拿鐵栗板的雙手之“右推勾,順拿劈,拿劈沖捺復劈沖;左托閃,虎抱仰撲順剮,虎抱推胸”的左右各三手之簡稱。稱此為“三樣妙手”。可有“裡外兩盤”之相互為用。里盤,即中盤;外盤,乃套步法搶外打法,此經稱“外盤”。亦應有“邊盤”,方為三盤法全矣。到底此手法妙在哪裡?請看歌訣的論述。
任對方左右手打來,我便進右步起右手點攔其右手腕里側,左手上攔其右肘彎里側,分右手推其胸,可反背掌擊其右腮,或俯肩靠擊。如對手右手下勾,左拳順纏擊我喉部而來,我便縮身卸右步,右手下壓其左肘,左手環繞上擊其面;左手回落一下壓其左手腕,右手上擊其面腮;右手回落擄壓其左肘,左手劈擊其胸。復雙手雙掌虎撲推其胸,此乃三掌兩鋤劈推聳的用法。
如對方卸步縮身欲化解,則我進右步挨身左手按其右手趕進,右手逆纏掌劈擊其胸。對方欲左手裡裹破解。我便左手反繞逆纏反拿其左手腕,右手外勾壓其肘彎,左手上進擊面。左手回落披擊其左肘彎,通懷直步右進肩擊,右手回擄其左小臂,左手填拳擊胸,右手填拳,復雙手抑順一上一下連掀帶劈,復又雙掌虎撲推沖。這樣連續施手用招,定教來人滾跌在地,無可變換化解了。
任對手左右手打來,我進左步起手點攔搶外,左手壓其右肘,右手上擊其面,一樣接手入招,亦可根據對方前後左右閃化,皆可分心推打,皆裡外入盤,上下鋤劈,左右勾劈沖打,招法妙在裡外兩盤齊入手,上下鋤劈任意施,分心雙掌虎撲推勢雄猛,三樣施出,無不可打,無不能打,無時不打。
二、還勾挽拜兩著拜掌同一訣
【原文】
任他兩手打來凶搶,我便插步左手鞭拳右手捷。
拜掌趕進還勾右披,勾連撩披右鞭左梗拜填掌。
更加挽拜披,鞭披硬填拜,跌得來人早直躺。
左進轉身照前用,周圍跨步鞭梗拜掌,
還挽兩招拜掌秘訣一樣講,一破一打,加法跌人直捷。
闡釋:
還勾手,外上行或外披砸,而變回勾手法,這一變化名為“還勾”。即出手如銼,回手如勾之全過程。挽拜,挽為挽回,拜為拜出,拜起拜落,正面用拳掌上打下打的方法。如拜掌填拳,拜掌就是落下拍掌之勢。填拳就是中直平拳。挽拜手,就是披手加正掌的手法。而此題是說明還勾手和挽拜手兩個招法的“拜掌”是同一個要訣。究竟“還勾手”和“挽拜手”的配合運使的“拜掌”之秘訣在哪裡?還是看歌訣所述,方知其精義。
任憑對方兩手打來兇猛,欲搶我中門奪勢以求勝。我便右轉身進左步走外門左手鞭披對手左臂,跨右步右手直拳擊其左腮,右手還勾其左臂,左手拜掌趕進劈擊其胸,復還勾其左腕,右手披揭其臉面。右手還勾其左臂,左手撩披連以右鞭手擊其頸面,接以右拜填掌擊胸。右手回挽其左臂,左手拜出披擊其胸。再疾以右手鞭披其面,左手硬進拜掌填拳擊胸。一氣呵成的還勾、挽拜的數手連擊,跌得來人早已直躺在地了。
左轉身進右步走外門的盤式照前法而用,一樣有效。就是四面皆可施以跨步鞭披,還勾、直拳、拜掌的連擊打法以制勝。還勾手、挽拜手的入手法不一樣,然拜掌填拳的秘訣確是一樣的講究。拜掌作為還勾手法、挽拜手法的後續連擊手段是一樣的。而拜掌的用法,有拜掌直進擊法還勾手之用;有直拳上擊復下落變掌擊胸;又有拜掌擊胸復上起直拳擊面;有拜掌用披揭;有拜掌用填拳,等等。總之,拜掌手法具備一起一落之一破一打的雙重效用。我將拜掌理解為就是“壓打”的法式。運用拜掌再加上其它手法的配合,乃跌人較快捷的法式,是真傳秘訣的內容。
三、葯葫蘆分裡外肩上滾
【原文】
任憑他兩手先不手先。我便邁步進身撥托,
分手拱進外肩一拋掀,復刺拋掀,丟胸抑帶靠。
雙手砍壓,使里肩復刺梗壓,抑順雙鞭橫打靠。
共計十下在其間。
右進轉身照前練,周圍粘身射身掀,
葯葫蘆全憑滾在裡外分肩,此乃是八仙拳內一仙頂秘傳,
若能練就其中深妙秘,反撥正插果捷全。
闡釋:
此葯葫蘆乃借喻“雙肩之內勁左右前後騰挪法”的。攻防手法不同,肩乃手法之根,則內勁在肩內的左右前後起落亦不相同。前有“八面肩頭”的用法之論,亦可並同觀之,彼言肩之外形,此喻肩中內勁,兩者並參齊用,可得“葯葫蘆分裡外肩上滾”之真傳秘訣了。
為何分裡外肩?外肩者,掀拋之用,倒后肩也,背後靠法自用外肩;里肩者,砍壓直壓,俯肩靠者,則用里肩。
此訣是說手法有拋掀、直壓的區別,則同時也就有肩法的里用、外用之分了。但何時用外肩?何時用里肩?就要看歌訣中是如何道出此中精義的了。這樣才能得其真傳秘訣了。下面就對歌訣進行闡釋。
雙方較技,只要我“意在人先”,就不在乎他先出手的佔不佔先機了。我便可順勢左進邁步進身撥托化解了。至於如何進身撥托化解?可連肩帶膀縮身掀起,亦可分手拱進,外肩法掀起一拋的化解,復用刺擊拋掀化解,右進轉身亦可照前法運使。應付四周各方面來敵,皆可碾步射身撥托拋掀,這全憑勁勢在雙肩的左右裡外騰挪來完成的,此用肩的勁勢之裡外的分法,乃是八仙拳內第一仙漢鍾離“肩上懸葫蘆”的頂真秘傳之訣言。若能練招法攻防懂得用肩的勁勢的裡外騰挪,得其精妙者,是為深得此秘訣之妙用了。那一切攻防手法的反撥正插或正撥倒插之互變互用,果然就快捷而全面了。所謂全面,就是“八面肩頭”功夫的全面掌握運使自如了。
四、披揭雙砍連雄打
【原文】
任憑他手來不來,我便左鞭右劈進揭懷。
撩披揭撩復披揭,收手雙手砍揭開,
撩砍壓一勾連橫打帶靠,一連二十四下內安排。
左進轉身照前練。周圍單披雙披抑順隨披揭,
雙披揭兩樣加緊一連開。打遍場中,人人滾跌難擺。
此是揣摩影化披揭雙砍頂緊應手用,練就緊密雄捷拳中魁。
闡釋:
此乃專論“披揭、雙砍”連雄打的歌訣。披揭者:就是“披手蹉身披到底,反掌撩陰高揭起”的手法。還有“連肩帶肘往前推,後手加推;連披帶劈耳門邊;壓倒還須肘吐尖”等,都是披揭手法。所謂“手、肘、肩,相應半身之力的落者為披,起者為揭。雙砍者:砍法,披、劈、砍,三種手法近似,但有區別,披者側入之法式;劈者,正落下擊之勢;砍者,正側斜直皆可為砍。披、劈之勁勢長;砍者之勁勢短而硬。雙砍,即雙手砍法,或左右連續而用,皆可謂之雙砍,如“外上打”手法就是雙砍法式。內家拳法中用“斫”字,其意與“砍”字相同,斫法亦可參照了。連雄打,此乃指披揭、雙砍的手法以“顧即打,打即顧”的顧打用法而言的。雄者,剛發也;雌者,柔化也。故曰:連雄打者,連續剛發之勢也。充分的體現了“顧即打,打即顧,發手便是處”的“披揭、雙砍”連續擊打的妙處。此條應與“破打雙捷披揭雙砍一連打”條的內容相互對照、比較觀之,則各有其妙。然此披揭雙砍連雄打又妙在何處呢?觀歌訣所談之精義,便可知之。下面闡釋歌訣內容:
雙方對陣較技,任憑對方擊我,還是固勢防守,對我來說都算不了什麼。左進轉身照前練,此句中一個“練”字,就說明此二十四下內安排,是練法,非是用法說。包括前面“五套雙破打一連發”的內容,皆是練法的小套路,但這些短小套路乃是“實手招法”的套路,與表演的套路有區別。一般這樣“實用手法”的套路,屬於“內場架”,外門的人是輕易看不到的。因其“技戰術”含量非常高,幾乎沒有表演的內容在其中。故只有秘傳真訣的弟子才能得到師父親自口傳身授。得此傳授,還要經師父親自“喂手,盤較”,一一拆解試演清楚明白,每手法的“起、承、轉、合”之細節,勁道、運勢、變化之秘訣要點,。自己練之方能體認真切,在此基礎上“喂手”,喂手成熟則開始“盤較”,盤較精熟,方可謂能動手較技,再在“招熟、懂勁、階及神明、終至無上境”的幾層境界中升華。明此方知練拳。當今之習練傳統拳術攻防之道者,可捫心自問,自己學的是外場架?還是內場架?是內場架者,師父是否一一拆解試演清楚了?勁道、運勢、變化之秘訣要點,口傳否?得秘訣口傳者,師父“喂手”了嗎?得“喂手”者,師父與你“盤較”了嗎?得“盤較”者,你是“形拳”的招熟了嗎?已達形拳招熟了,你是“氣拳”的懂勁了嗎?已達氣拳懂勁了,你是“神拳”的神明藝境、寂感遂通,具備神化之功了嗎?有此八個問題的自問,是者,功成藝就,則拳道合一,自然超凡入聖境了;不是,那就看停留在何層境地了,自己也就知道自己有多少攻防本事了。自己可以依法循序而修了。所謂“投明師,訪高友”者,此也。順便論之,就此打住,書歸正傳,還是闡釋歌訣精義為要。
就是周圍四面來之敵,皆可進身單披雙披,單砍雙砍連續而用,一定要順勢披揭砍撩隨機應變而施。雙砍披揭兩樣手法交互使用緊密連開,這樣披揭雙砍連雄打法,可打遍場中無對手,人人逢之必然滾跌難於擺脫失敗的下場,此正是“硬打硬進沒遮攔”之精法的描述。此是揣摩“仙人躲影”境界,化出“披揭雙砍頂緊應用手”的法式,如能將“披揭雙砍頂緊應用手”的法式,練就成“仙人躲影”的境界而用之,便是“雄打捷快”的速戰速決之拳中魁首了。
這樣看來,披揭雙砍連雄打的法式,在此五首歌訣中,還佔有獨特之位置。這就是為什麼“五套雙破一連發”中,將“破打雙捷披揭雙砍一連打”放在首位,這就耐人尋味了。
技擊特點
趙文卓
趙文卓
似醉非醉,似醒非醒,萬人皆醉我獨醒,以醉態迷惑對方,曲中求直,柔中有剛。以“醉非醉、拳無拳、心非心、意無意,無拳之中是真意”為其宗旨,做到醉中藏法,招招似醉,形醉意不醉,步醉心不醉。“醉八仙”的動作要求欲左先右、進先退,忽左忽右,行蹤飄忽不定,身形如狂似癲,步法東扯西牽,拳法剛柔相濟。“醉八仙”在戰術上,講究真真假假、虛虛實實。
另外傳說八仙分別代表著男、女、老、少、富、貴、貧、賤,即寓醉八仙拳法老少皆宜,有教無類。有較好的格鬥價值和養生健身功效。練習“醉八仙拳”既可鍛煉身體,培養意志,又可陶冶人們的性情,提高藝術修養,所以千百年來一直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醉拳由於摸擬醉者形態,把地趟拳中的滾翻技法溶於拳法和腿法。至今其流行地區極廣,四川、陝西、山東、河北、北京、上海和江淮一帶均有流傳。
動作分解
一、勸酒換杯式
動作分解:
1.兩腳並步站立,兩手五指併攏,直臂貼靠於兩大腿外側,目視正前方。
2.承上式,右腳向右側橫邁出一步,上身向前向右前移,右手做持杯狀隨之向右前方伸做勸酒狀,左手自然按於腰間,隨右手行。
3.上動不停,重心繼續向右前方移,同時右手運用寸勁猛地前擊,目斜視右前方。
4.上動不停,左腳向右前方搶進一步,身體右後轉,右手收回體前,左手經體前由右手中接杯猛然前擊,目隨杯行。
5.身體向左轉,右腳向左前方蓋一步,隨即左腳向左後方后移半步,身體左後仰。同時左手回收於胸前,橫肘,右手由左手上方猛前擊,目視右手。
技擊意義:
“勸酒換杯式”是以勸酒式為試探手,進擊對方面部或胸部,如果對方不用招來擋架,接應,就送肩長臂打擊;若應,即對方用左手來格擋我右拳,我則以右手順勢抓握住對方左手腕,然後突然擰身轉體,右手牽拉,同時左手攢拳由下向上擊打對方的咽喉或鬥口(中脘部)。此時若對方用右手架住我左手,我可突然鬆開握住對方左腕的右手,並迅速用力衝擊或貫擊對方耳門或下頗。
要領說明:
1.“持杯手”又稱“端杯手”,是醉拳中的主要手型之一。“持杯手”:中指、無名指,小指卷屈握緊,拇指和食指張開略屈,形成蟹鉗狀。“持杯手”以點拳為主,其中包括點、擊,掐,闖,壓,格,帶,纏等法。
2.“寸勁”就是當拳擊至近對方身體一兩寸處.實用爆發力擊打對方,此勁只發於一瞬間。
3.“蓋步”即一腳前蓋於另一腳之前,兩腿成交叉勢。
二,浪步抹胸式
動作分解:
1.兩腳並步站立,雙手五指併攏,直臂貼靠於兩大腿外側,目視前方。
1.承上式,身體向右前傾.右腳向左前方浪半步,體後仰,同時右手向右下方反插,小臂內旋,肘微曲,掌心向右外側四指向前下方。左手向上外旋抬起,豎肘,掌心向左後方,目藐視前方。
3.上動不停,左腳上前一步,隨即右腳向後退半步,同時,右手小臂外旋,手心向里成抱式,左腕外擰,四指微屈朝上,掌心向前,呈欲握狀,目視左。
技擊意義:
醉八仙拳劇照
醉八仙拳劇照
“浪步抹胸式”是我方被動出擊的招法。當對方從前面用雙手抓住我雙肩后拉時,我可順對方摔拉之勁,急沖兩步,穩住重心。在浪步的同時以我右手從對方肋肘之下方反插至其腰后,翻手摟腰,然後以左手掌撐其下頜使勁向上猛推.右手隨之往回摟其腰,使對方的重心后倒而跌翻。
要領說明:
1.“浪步”也稱“踉蹌步”,要求使腳步隨著上身的前傾後仰,左歪右倒而前後左右移動,用身法帶動步法。
2.眼法,醉拳中的眼法有六種,即視、瞧,瞟,藐,痴,乜。“藐”就是用眼斜著看,其中包含著藐視的意思。
三,庚子腿
動作分解:
1.兩腳並步站立,雙手五指併攏,直臂貼靠於兩大腿外側,目視前方。
2.左腳向前上一步,同時左掌由下向上、向前劈擊,目左前視。
3.承上式,右掌由右體外側向上.向左前揮擊,同時右腳由右側向左,上擺里合,經體前至左側前上方,左掌迎擊右腿。
4.上動不停,右腿繼續下壓落地,頭向右後方轉動,左手臂伸直向上,掌心向後,四指向上,右拳護於襠前,目視右後方(圖13)。
5.右腳微前移,體向後仰,左手屈臂向右前下壓至右肩前,掌心朝右,右手攢鳳眼拳從左肘彎下方反拳出擊,目仰視右後方(圖14)。
6.上式稍停,重心前移,上身猛前俯,左腳上前與右腳併攏下蹲,左掌不動,右拳由右後上方隨體向前,向下弧行至右腳尖前支撐地面,拳面著地,拳眼斜向腳尖,目視正前方地面。
7.上動稍停,左腿猛向後上方蹬出,右腳同時反蹬地面伸直,增加左腿的反作用力。
技擊意義:
“庚子腿”又名“無影腿”,為“醉八仙”拳法中的主要腿法。此腿系主攻法,當對方用虛招以左引手探我時,我即以左手由上向下劈打其左引手,同時右拳在前,右腿在後,以里合腿擊其面門。若對方退步閃過,我里合腿落空,其必乘隙前撲,此時我可收回右拳擊打其面門,隨即身體迅速前俯,左腿借用右腿伸直的反作用力,猛向後蹬擊對方腹部。
要領說明:
1.“鳳眼拳”在使用時拇指與食指相抵,虎口成扁平狀,力點達於食指的第二指節,放與收的速度都很快,一般用來擊打對方的頭部、面部和胸部。
2.“里合腿”在前踢時要借擺盪的慣性迅速用力使腿向上踢起,身體的轉動也必須和腿的后擺協調一致。經面部向里迴環時,要有意識地使腿的內收肌很快地收縮,這樣才有里合的力量。在身體轉動時,支撐腿的腳不可移動,使腳尖始終朝向正前方。

運用


醉八仙綜合格鬥中的運用
綜合格鬥,又稱綜合武術,英文“MixedMartialArts”,簡稱MMA。是一種可以讓練習各種格鬥技的選手參加,不管你是練泰拳踢拳、散打、空手道、拳擊、法國踢打術、跆拳道、截拳道巴西柔術柔道桑搏、摔跤的都可以參加。綜合格鬥的是把各種格鬥技綜合在一起,形成綜合的模式。
其技術主要包括:一、踢打技:如拳、腿、肘、膝等直接打擊技術;二、摔技:如扭倒技、潛抱技、投技、擒拿等;三、地面技:包括地面打擊技和地面纏鎖技。“醉八仙拳”在吸收了“地趟拳”技術后豐富了地面攻擊技術,包括較為實用的飛身技術(貴妃倒、連環踢等)地面翻跌,擒拿絞殺等。還包括醉八仙特有的攻擊技術如:醉步虛擊、鐵頭、醉步跌等等。在世界武術文化的衝擊下,不少拳種紛紛被突如其來的MMA擊敗,而醉八仙全面的技術和豐富的文化,不但很好的適應了時代的變遷,更體現了獨有的魅力和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