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趙村

山西省平遙縣中都鄉轄村

2012年梁趙村,山西省平遙縣中都鄉轄村,距平遙古城西南方向7.5公里,位於中都鄉的最南處,與西胡村,侯冀,岳壁接壤。本村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等為主,基本上能達到自給自足。全村人口達到3600餘人,是僅次於東達蒲的“中都鄉第二大村”。

政治


梁趙村支部村委會由六人組成,黨支部2人,村委會4人,並有婦女主任,治保主任,會計等一班子的工作人員。大家各司其職,是一個有凝聚力的大集體。近年來,大多數村民不再滿足於從黃土地上取得的收入,逐漸發展起了小型的養殖業,還有一些青壯年在忙完農活之餘到一些企業中去工作,更有頭腦活絡的村民在城裡做起了買賣,農村經濟一派和諧繁榮。

代表人物


宋聚奎
宋聚奎(1847-?)梁趙村人。幼好讀書,因家境貧寒,棄學入蔚泰厚票號。光緒初年,湖南分號被一饒姓人倒下疲帳甚大,官司告到省府,然雖有責飭,仍未收回。平遙總號便派宋赴湘追討。面對眾皆束手狀況,宋道:"饒某神通廣大,如想在湖南要回款項,誠恐難乎其難,非到兩江總督衙門去要不能成事。"眾人聽了,甚為贊成。公推其為首領,赴兩江總督衙門上訴。前後達七年之久,終告成功。從此甚為總號青睞,聲名大振。后調往漢口,總領南省業務。
光緒二十一年(1895),宋在號中人力股已達九厘,位居副經理之職。時蔚泰厚盛京(今瀋陽)分號趙某放出疲帳20萬兩,難以收回,嚇得連平遙也不敢回。總號又調其赴盛京收結帳款。宋因身體狀況不好,恐怕難以勝任。拒絕前往又感對不起東家。正在此時,其昌德總經理宋聚源(聚奎之兄)正好巡視分號到達漢口。徵求意見時,其兄道:"號事為重,應盡之忠,不及顧身"。到盛京后,宋不避艱難,多方交涉,使疲帳很快收回。時慈禧太后欲創辦票號,便密遣鐵路總辦馮莘篘找宋,讓其出任總經理。宋以有病難以勝任為由,未予應允。光緒二十二年(1896)帶盛京分號趙某回到平遙時,總號為收回疲帳搭台唱戲,予以慶祝。后因病辭號回家靜休。
光緒三十二年(1906),四川官辦浚川源銀號經理喬世傑、四川省布政使許涵度、川邊大臣趙爾豐等,籌集白銀26萬兩開辦寶豐隆票號。喬世傑請其出任總經理,宋以體弱為由推辭。喬與宋為莫逆之交,直言道:"我們所請者,不獨因兄才高,且為老練",懇請宋成全。宋應允后,招進夥友300餘人。對有才能的人,宋不惜大股重聘。在全國各地設庄16處,西南地區遠達雅安、康定、西藏拉薩等地。業務多來自官方,生意量大,盛極一時。宣統二年(1910),清算大帳時,除撇疲帳外,每股開紅利銀2600餘兩,在當時初帳而能開利的票號僅此一號。
程玉英,女,1920年生,梁趙村人。祖父程遵濂,晉商巨賈,並因興學助教有功,誥授學政銜。但不幸父親程福榮沾染吸毒嗜好,家道中落,以至生活無著。10歲時拜晉劇藝人“說書紅”(高文翰)為徒,工鬚生。13歲時,隨師進京演出,為應急救場,在《忠報國》中飾李艷妃,一炮打響,遂改攻青衣。16歲時,在師傅的幫助下,對晉劇老藝人中原有的“那一咦呀嗨”行腔進行大膽改革,創造單用一個“嗨”字的“嗨嗨腔”,並使之在晉劇唱腔中正式定型和程式化,成為獨樹一幟的程派聲腔體系特徵。30年代初,隨師在太谷錦梨園與蓋天紅、三兒生、毛毛旦、秋富生、丁果仙等同台演戲,以《武家坡》、《火焰駒》、《雙官誥》、《女中孝》、《清風亭》等風靡劇壇。30年代末,又與丁果仙等人進京聯銜演出,受到馬連良大師的指點,演藝大進,被北平觀眾譽為“山西兩個女戲王”。之後,因戰亂輟演。
1949年,受平遙縣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擁戴,出任本縣群眾劇團團長。1953年,又隨團榮調到榆次專署,任專署晉劇團團長。1955年,赴京參加全國戲劇演員第一期講學班,向梅蘭芳學習《宇宙鋒》,特別是通過程硯秋示範演出《鎖麟囊》,對青衣行當的“手眼身法步”,更加理解深刻。從此之後翻身做主的程玉英不僅視藝術如生命,孜孜追求文化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潛心研究劇中人物形像的塑造。而且還把帶好團、演好戲,當作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唯一宗旨。率團走遍山西全省乃至北京、河北、內蒙、江蘇、福建及東北三省地區,皆以嚴謹的颱風、鮮明的人物形像和高亢激越、節奏明快、舒展流暢的“嗨嗨腔”博得觀眾稱讚和受到戲劇界專家的好評。《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晚報》等,多次刊載專家的評論文章。其中,著名戲評家翁偶虹曾稱:“程玉英的程腔,大可與程硯秋的程腔並列媲美。”為此,在三晉大地上,至今還有“寧肯跑的丟了鞋(讀音孩),不要誤了程玉英的嗨嗨嗨”和“寧肯跑得厥煞(累死),也不要誤了程玉英的哭嚓(指悲劇)”等美傳。與此同時,也受到各級黨政組織的高度重視,先後授予“全國先進文化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和“省勞動模範”等光榮稱號,並被推選為省政協委員,中國戲劇協會理事、省戲劇協會副主席等。
1983年,雖已年過花甲,仍不負眾望,出任晉中藝校校長,以寶刀不老,松柏常青的拼搏精神,繼續為晉劇藝壇培養了大批新秀。1984年,文化部、省文化廳及地委、行署聯合為其頒發“紀念程玉英舞台生涯50周年”榮譽證書並贈送了“晉劇瑰玉,藝壇精英”匾額。同年,《中國藝術家辭典》以“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稱號刊載其辭條。截至1996年,為其錄製的晉劇唱片音像有《教子》、《秦香蓮》、《火焰駒》、《情探》、《女中孝》、《鮫綃帕》等數十部。著述有《程玉英劇目選》及《程玉英舞台生活五十年》等。更為可喜的是程派藝術現已傳宗三代,枝葉繁茂,繼續獨佔晉劇青衣行當之鰲頭,其代表人物有王艾艾、王萬梅(1988年梅花獎得主)、侯玉蘭、杜美麗等。一代新秀栗桂蓮,也已立雪程門,開始學習和繼承程派藝術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