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雜岩

東海雜岩

東海雜岩是江蘇省地質礦產局區調隊1986年命名,範圍是東海縣房山—牛山剖面、陳集—陳棧剖面及山東省贛榆縣演馬廠—敦尚剖面。

正文


地層名稱:東海雜岩
地層名稱(英文): Donghai Complex
階代碼: Ar3-Pt1
地區代碼: 24

命名:


江蘇省地質礦產局區調隊1986年命名。命名地點為東海縣房山—牛山剖面、陳集—陳棧剖面及山東省贛榆縣演馬廠—敦尚剖面。

沿革:


1922年劉季辰調查蘇北東海磷礦,把朐山地區出露的片麻岩系歸屬太古宙泰山系,其上的片岩系,則歸元古宙五台系。1924年劉季辰和趙汝鈞進一步命名為朐山片麻岩系和雲台山結晶片岩。1936年張祖還將朐山的片麻岩和片麻狀花崗岩命名為朐山系,並認為是由火成岩變質而成,屬太古宙,把雲台山片岩命名為雲台系。1947年趙家驤確定朐山是一個向西北倒轉背斜層的西南傾沒端,最老地層是太古宙片麻岩,被元古宙雲台片岩系包圍。1956年華東地質局304隊將錦屏山一帶變質地層分為下部朐山系,上部雲台系,兩者均相當震旦系①華東地質局304隊,1956,東海錦屏山磷礦最終勘探報告。。1958年張秋生把朐山地區的混合片麻岩、混合花崗岩和含磷岩系一起命名為朐山系,相當滹沱系。 1962 年《中國的前寒武系》一書把皖北淮河流域的前震旦系自下而上分為朐山組、含磷組和雲台組。同年《華北磷礦地質》一書則劃分為元古宙朐山群和新元古代雲台群。1963年《江蘇省地質圖》把徐州地區最老的地層稱太古宙泰山群,分為下部洙邊組,上部坪上組。1965年1:20萬連雲港幅地質圖基本沿用《中國的前寒武系》的劃分方案,歸屬前震旦紀。1969年1:20萬新沂幅地質圖把圖內的變質地層分為下部的泰山群洙邊組和上部雲台組。1971年1:20萬贛榆幅地質礦產圖把最古老的地層稱為太古宙膠東岩群,分為下部洙邊岩組,上部坪上岩組。1978年《華東地區區域地層表》對膠南東海的變質地層沿用膠東群之名,亦分為下部洙邊組,上部坪上組,時代為太古宙至古元古代;而連雲港地區則沿用前震旦紀朐山組之名。1984 年《江蘇省及上海市區域地質志》對蘇北變質岩仍沿用上述膠東群的劃分方案。1982—1986年江蘇區調隊與江蘇地質局第6地質隊共同對蘇北變質岩進行了專題研究,不再採用膠東群或膠南群之名,新建了新太古代東海群,並自下而上分為演馬廠組、阿湖組、墩上組及朐山組②。此後,宗淳虎等③以及孫競雄(1988)均沿用東海群之名。此次編典,鑒於東海群與大別山雜岩基本相當,故稱之為東海雜岩,不劃分組。

特徵:


出露於郯廬大斷裂新沂—宿遷縣段以東,連雲港市邵店—宿遷縣桑墟斷裂以北的東海縣至贛榆縣一帶,片麻理呈北東走向。按岩石組合和原岩性質,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主要是一套淺色長英質片麻岩系,主要岩性是黑雲斜長片麻岩、黑雲二長片麻岩、角閃斜長片麻岩、白雲母斜長片麻岩、二雲鈉長片麻岩、雲母二長片麻岩、均質混合岩、混合花崗岩、眼球狀混合岩、變斑狀混合岩、條痕條帶狀混合岩,夾斜長角閃岩、角閃黑雲片岩、磷灰石黑雲片岩、含輝石角閃斜長片麻岩、榴輝岩及變超基性岩。另一部分為錶殼岩,岩性主要是雲母石英片岩淺粒岩、二雲鉀長變粒岩、二雲鈉長變粒岩、十字白雲片岩、夕線十字白雲片岩、白雲夕線片岩、鐵英岩磁鐵變粒岩、藍晶石英岩、藍晶白雲母石英片岩、綠泥片岩、透輝石英岩及大理岩。這些錶殼岩並不構成穩定的有序地層單元,它們常呈夾層或殘留層、殘留體出現於上述的淺色長英質片麻岩中。長英質片麻岩的成分相當於中酸性火成岩,但它們是混合成因還是變質岩漿岩尚有不同認識。錶殼岩相當於中酸性凝灰質、泥質、泥砂質和碳酸鹽質的碎屑岩。東海雜岩主要構成緊密同斜相似式斜卧褶皺。主體變質相屬低角閃岩相,部分達高角閃岩相。長英質片麻岩中鋯石U-Pb法表面年齡為2210Ma(江蘇區調隊,1985)。又因東海雜岩與大別山雜岩相當,故認為其形成時代為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在東海縣朐山下元古界海州群下部的錦屏組不整合覆於東海雜岩之上。

備考:


東海雜岩如同大別山雜岩一樣,沒有標誌層,有關圖幅和論文中劃分的組,岩石組合大同小異,除了夾層在不同的地區有所差別外,主體岩石難於區分。今後尚需加強野外原岩的鑒別和同位素年代學研究。華東地質局304隊,1956,東海錦屏山磷礦最終勘探報告。江蘇區調隊,1986,蘇北前震旦地質——蘇北變質岩專題研究報告。宗淳虎等,1987,蘇北前震旦紀東海群變質岩系變質構造及原岩建造,江蘇地質,第4期。
編撰者: 劉國惠
作者1: 江蘇省及上海市區域地層表編寫組
年份1: 1978
系名: 太古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