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寶良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

祝寶良,男,漢族,山東膠南人,畢業於路易斯維爾大學,碩士學歷,現任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研究員,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祝寶良
祝寶良
1987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獲碩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94~1995年,在日本國際東亞經濟研究中心做訪問研究員,師從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經濟系傑瑞德·阿達姆斯教授,進行計量經濟模型的研製和比較工作。
2000~2003年,任中國駐歐盟使團經濟組組長、一等秘書
2005~2011年任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
2012~2018年任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
現任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

個人作品


作品名稱
世界經濟展望
《通貨膨脹研究——分析與模型》
《中國經濟增長潛力和經濟周期研究》

主要成就


承擔多個國內外研究項目,獲國家重大科技進步獎一次,環境保護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一次,發改委優秀研究成果二等獎三次、三等獎三次。在國內核心期刊和重要報刊上發表文章350餘篇,出版《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定量分析》等專著三本,合著多部。多次參加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的研究工作,連續多年參加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報告的起草工作。

個人觀點


制約經濟增長的不利因素
一是工業企業經營困難。2012年以來,勞動力成本融資成本較高,環境保護壓力加大,企業生產和經營成本上升。部分行業面臨“去庫存化”和“去產能化”雙重壓力,進入前所未有的轉型升級陣痛期。工業企業效益出現較大幅度下滑,2012年1至10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0.5%,增幅同比減緩25個百分點。部分企業出現虧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額同比增長60%多。
二是局部地區金融風險顯現。企業經營困難使企業資金鏈比較緊張,商業銀行出於對自身資產的擔心,加大了向企業和地方政府催債強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劇社會資金鏈壓力。企業在產能過剩背景下缺乏投資慾望,慎貸現象也較為普遍。
三是製造業缺乏新增長點。前幾年,我國鋼鐵、有色、建材、化工、造船、光伏等產業投資增加較多,形成的產能已進入釋放期。隨著世界經濟放緩和我國實施房地產調控,這些行業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雖然高新技術產業和部分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增速有所加快,但總體上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尚無法替代傳統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

獲得榮譽


時間具體獎項獲獎作品
1991國家“七五”科技攻關重大成果獎《宏觀經濟多部門價格模型》
1997國家發改委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