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龍橋鎮的結果 展開

龍橋鎮

四川成都市新都區龍橋鎮

龍橋鎮(現已撤銷併入新繁街道)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區以北10公里,新都城區以西13公里,距成都外環高速公路1.7公里,省道成彭公路、成彭高速公路縱貫全境。交通順暢,具有明顯區位優勢。鎮域東西寬2.85公里,南北長8.1公里,龍橋鎮幅員面積2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945畝,轄5個社區居委會、4個村,總人口30712人(2017年)。

2019年12月24日,經四川省政府批准,撤銷龍橋鎮、新繁鎮徠,設立新繁街道。將原龍橋鎮、原新繁鎮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新繁街道。新繁街道辦事處駐繁清路413號。

鎮情簡介


史料記載,龍橋在漢之蜀時既有建署,是成都平原北門重要的蠶絲集散地,被譽為蜀都名鎮。自然環境優越。龍橋處於毗河的上游,新都的母親河毗河穿越鎮境達6公里。2002年12月16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和亞洲野生動物保護基金會在龍橋鎮薛家船風景名勝區內建立了“四川龍橋黑熊救護中心”,中心佔地200餘畝,救護中心有130個員工,主要來自外國籍專家及國內外志願者。黑熊救護中心自成立以來,共救護168頭黑熊。中心內現有黑熊154頭,是亞洲最大的黑熊救護中心。基礎設施完善。龍橋鎮水、電、氣、路、信息五網完善。鎮內有日供水5000T的水廠1座,110KV變電站,35KV變電站各1座是新都區最早的雙迴路雙電源供電鎮之一氣,是成都市建設小康路的發源地,是最早實現村村通柏油小康路的鄉鎮,實現了村村通有線電視,村村通信息網。

歷史文化


龍橋鎮歷史悠久,中外馳名。據《成都古今記》及大批遺址、遺物考證,漢之蜀時即有建署,並為蠶絲貿易集散地。龍橋人傑地靈,是近代思想家吳虞故里。

經濟建設


龍橋鎮經濟發達,2010年被授予“中國童裝名鎮”稱號。全鎮登記企業有737家,2006年完成工商稅收2273萬,其中:國稅1637萬元,地稅636萬元;完成總產值17.18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5.59億元;實現利潤5917萬;實現增加值5.71億元。
2006年全鎮實有規模企業9家,實現產值6.405億元,實現銷售收入5.3534億元,實現稅收1190萬元,占入庫工商稅收的52.4%。
主要支柱產業:
家徠具:全鎮共有傢具企業202家,有繁清、列維士、創新、杏田、好迪、三葉等知名企業,是著名的傢具之鄉。西部傢具產業園區作為成都市的重點工程,在新都區境內共規劃六平方公里,龍橋鎮約佔4平方公里,占整個園區的66.7%。共涉及二個村、一個社區(瑞雲社區、杏桂村、青橋村),園區內涉及搬遷戶1585戶,4936人,房屋458702.8平方米。為解決這些拆遷農戶的安置,我鎮規劃了佔地450餘畝(其中:青橋村300畝、瑞雲社區150畝)的聚居點,建設方式採取區委、區政府確定的“六統一”進行自建。
機械:全鎮共有機械企業21家,其中:銀河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亞洲最大的活塞缸套生產基地,該項目投資0.196億元,有員工1800餘人。川龍有限公司生產的農機系列:小四輪拖拉機、埋草機、旋耕機等產品遠銷南亞各國、地區。
服裝:全鎮共有服裝企業56家。2006年11月,省童裝專業分會在龍橋鎮授牌,並被省經委授予“四川省童裝特色鎮”的稱號;其中:佳之熠服裝城共有54家童裝企業,佔地約300畝,已正式投入生產的有36家;在建企業10餘家。目前龍橋利用已申報成功省童裝專業鎮和特色鎮的良好機遇,將龍橋打造成西南地區乃至全國的童裝特色鎮品牌。
中藥材、農副產品加工及倉儲物流:該項目已被成都市列入重點農業產業化項目。該項目投資5億多元,佔地500畝,項目建成將帶動10000人就業,實現土地流轉3000畝以上,為新都區帶來工商稅收2000萬元以上;2006年被市農委列為成都市重大農業產業化項目。
全鎮失地農民及安置情況:龍橋鎮全年引導性培訓3200人,職業技能培訓350人,全鎮實現農村勞務輸出轉移7000餘人,勞務收入2600萬元,失地農民和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新增轉移1000餘人。

交通狀況


龍橋鎮位於成都外北,南距成都市區15公里,東距新都12公里,北距新繁鎮7公里。距外環高速0.5公里,距北延線1公里,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30分鐘車程,距成都火車北站11公里。龍橋鎮西與郫縣團結鎮接壤,北連新繁鎮,東鄰斑竹園鎮,南接大豐鎮,成彭高速、成彭公路等穿越鎮域,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條件便捷。

獲得榮譽


龍橋鎮先後獲得“成都市文明鎮”、“成都市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鎮”、“成都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鎮”、“成都市無邪教鎮”、“成都市衛生集鎮”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