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白蹄
苦白蹄
苦白蹄,中藥名。為多孔菌科真菌藥用擬層孔菌Fomitopsis officinalis(Vill.ex Fr.)Bond.et Sing.的子實體。分佈於華北及黑龍江、吉林、四川、雲南、西藏等地。具有止咳平喘,祛風除濕,消腫止痛,利尿,解蛇毒之功效。常用於咳嗽,哮喘,慢性風濕性關節炎,胃痛,咽喉腫痛,牙周炎,尿路結石,水腫,毒蛇咬傷。
子實體。
味甘、苦,性溫。
歸肺、胃、肝、腎經。
止咳平喘,祛風除濕,消腫止痛,利尿,解蛇毒。
咳嗽,哮喘,慢性風濕性關節炎,胃痛,咽喉腫痛,牙周炎,尿路結石,水腫,毒蛇咬傷。
內服:煎湯,3-6g;或研末。外用:適量,研末醋調敷。
不宜過量服用。過量可引起傘菌酸中毒。
夏、秋採收,切去粗糙外皮,曬乾,磨碎。
子實體多年生。木質,蹄形、球形至鐘形,側生無柄,(5-13)cm×(4-19)cm,厚5-18cm。蓋面白色至灰白色,常有一層薄薄的絨氈層,后漸脫落至光滑,有污白色至土黃色的污斑,老熟后呈淡灰黑色,表面變粗糙,出現不規則的龜裂;蓋緣鈍,全緣。管口面白色;管口圓形,管壁較厚,每1mm間4個,老熟后或干后管口面呈污灰色至淡灰黑色;菌管多層,每層厚約1cm,初期白色,後期漸成淡黃色。菌肉灰白色,幼時近肉質,軟而脆,老熟后成白堊質或乾酪質,易碎,味甚苦。孢子卵圓形,光滑,無色,(4-5)μm×(3.5-4)μm。
子實體多呈馬蹄形,或不規則瘤狀,與樹榦著生面扁平,直徑8-30cm以上。表面淡黃色或灰棕色,較粗糙,有時可見同心環紋或不規則裂隙,邊緣鈍。管口面類白色或淡黃色,管口圓形,每1mm間3-4個。縱剖面可見菌管多層。質輕,疏鬆,易碎,並有粉塵飛出。氣微,味苦、微甘。
內服齒孔酸,對胃有刺激作用。
治療慢性氣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