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晾鷹台的結果 展開
  • 清朝帝王狩獵和訓練兵馬的場所
  • 晾鷹台

晾鷹台

清朝帝王狩獵和訓練兵馬的場所

南海子內一共有大小16座台,其中比較重要的台有10座。清代大閱兵的場所多在晾鷹台。清朝時,晾鷹台是帝王狩獵和訓練兵馬的重要場所。

詳細介紹


南海子的囿台

”天子有三台:靈台以觀天文,時台以觀四時施化,囿台以觀鳥獸魚鱉。“南海子是元、明、清三代畜養禽獸,”因農隙而校田獵“的皇家苑囿。因此,南海子中的”台“,應統稱為囿台
南海子內一共有大小16座台,其中比較重要的台有10座。這些台均為黃土堆築。在南海子西北隅、東北隅各有3座台,分稱大檯子、二檯子、三檯子。此外,清代在南苑南紅門的東側還建有一座”望圍樓“,供皇太后、皇帝等登臨觀望八旗將士行圍狩獵之所。南海子里各台主要功能是供帝王后妃來南苑行圍狩獵時,用以登高望遠,觀看圍獵的壯觀場面。其中西紅門內的殺虎台、南紅門內的晾鷹台還具有閱兵的功能。清康熙朝在南苑舉行大閱的地點一般在殺虎台和晾鷹台。
晾鷹台建於元代,位於今大興區南宮西北1.5公里處。晾鷹台”台高六丈,徑十九丈有奇,周徑百二十七丈。“據1956年9月實測,晾鷹台佔地約60畝,頂部略平,約廣15畝。由於後來在附近取土、造田,到1982年時,晾鷹台台高10餘米,佔地約40畝,較前略有縮小。晾鷹台是元、明、清封建統治者在南海子行圍打獵的重要場所。明朝大學士李東陽曾用”落雁遠驚雲外浦,飛鷹欲下水邊台“的詩句,形象地再現了封建帝王在晾鷹台狩獵時的情景。

大閱兵的場所

清代大閱兵的場所多在晾鷹台。”凡大閱吉期,由欽天監選擇。先期二日,武備院設御營帳殿於南苑晾鷹台。“乾隆帝在清乾隆四年(1739)、二十三年(1758),在晾鷹台檢閱八旗兵陣。”駕出,作鐃歌大樂,奏壯軍容章。“因此,晾鷹台又有練兵台之稱。今北京故宮博物院乾清宮還保存一幅《乾隆皇帝大閱圖》。”大閱戊寅畫像斯,據鞍英俊儼鬚眉。“這幅大閱圖是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乾隆帝在晾鷹台閱兵時的真實寫照,為清宮廷畫家義大利人郎世寧所畫。畫中乾隆帝擐甲踞鞍,腰佩弓矢,威武雄壯,栩栩如生。
”南苑殪虎宜何處?往例晾鷹台陳旅。“晾鷹台還是清代帝王觀看虎槍營侍衛獵虎、熊之地。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乾隆已83歲高齡,還興緻勃勃地在侍衛們的簇擁下到晾鷹台觀看獵虎。元代時,在晾鷹台還經常舉行詐馬活動。”詐馬宴開挏酒香,割鮮夜飲仁虞院。“延續到清朝時,已經被賦予了較多的政治色彩。清朝皇帝長駕遠馭,恩威並施,宴請少數民族部落盟長時,請他們觀賞”詐馬之戲“,”馴而習之於驅策之中,意至深遠也。“

愛國主義教育

南海子內大部分台在清末的開發活動中即逐漸被夷為平地,或開墾成耕地,或在其舊址建成村莊。南海子西北部的大檯子和東北部的三台山因分別建成村莊,故使大檯子和三台山作為地名一直延留到今天。如今,在南海子一帶還保留下兩座台,即南海子東北隅三台山的南台和南海子南紅門北部的晾鷹台。1988年晾鷹台被列為大興縣(今大興區)第一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晾鷹台不僅是一處著名的遊覽勝地,也是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課堂。

東方斗獸場


從丰台區東高地往南,沿著104國道驅車南行,在大興南宮西北1.5公里處,離北普陀影視城不遠的公路右側,平地凸現一座方圓數十畝的高台。在幾百年前,皇帝在這裡閱兵演習,這高台就是皇帝檢閱部隊、炫耀實力的地方。 16座高台 現在只剩下兩座 現在這座高上面長滿了楊樹和灌木、雜草。但是在元明清時期,這卻是皇家苑囿(yòu)南海子的一部分,它的名字叫晾鷹台,又叫練兵台。
在我國古代,帝王常常要在皇家園林中設置一些四面高而頂部平的建築物,這就是“台”,今作“台”。漢許慎五經異義》載:“天子有三台:靈台以觀天文,時台以觀四時施化,囿台以觀鳥獸魚鱉。”南海子是元、明、清三代畜養禽獸,“因農隙而校田獵”的著名苑囿,因此,這座晾鷹台應歸類於“囿台”。
南海子內一共有大小16座台。這些台均為黃土堆築,其中比較重要的台有10座。在南海子西北隅、東北隅各有3座台,西北隅分稱大檯子、二檯子、三檯子;東北隅的3座台又合稱為三台山。西紅門東北部有殺虎台;東紅門西部涼水河畔有單檯子;南紅門北部有晾鷹台;還有鹿圈村東的1座台,俗稱土樓子。南苑南大紅門的東側還建有一座“望圍樓”,專門為皇太后、皇帝等觀望八旗將士行圍狩獵之所。
在清末南海子內大部分“台”逐漸被夷為平地,或開墾成耕地,或在其舊址建成村莊。如南海子西北部的大檯子和東北部的三台山,但“大檯子”和“三台山”作為地名一直流傳到今天。
如今,在南海子一帶還保留下兩座台,即南海子東北隅三台山的南台和南海子南紅門北部的晾鷹台。其中晾鷹台在南海子的歷史上最為著名,現在保護得也比較完整。
康熙親演射箭
八旗勁旅山呼萬歲
清朝時,晾鷹台是帝王狩獵和訓練兵馬的重要場所。據《大清會典》等史籍記載,清順治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等都經常在晾鷹台舉行盛大的閱兵活動。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正月二十,康熙皇帝在晾鷹台大閱八旗勁旅。清晨7時許,康熙皇帝從今天的舊宮起駕來到晾鷹台,官員隊伍在晾鷹台西邊分兩翼排列,接受康熙皇帝的檢閱。康熙皇帝閱兵后,命令在晾鷹台下設立箭靶,張弓搭箭,“親射五發,中三矢。”然後又命令諸大臣、侍衛依次較射。康熙皇帝檢閱他們射箭后,又翻身上馬飛馳,在馬上搭箭張弓,猛回身,瞄準箭靶,“一發即中”,八旗將士山呼萬歲。當時參加會閱的還有科爾沁、扎薩克、巴林鄂爾多斯等15個民族部落的首領。因此,晾鷹台又有練兵台之稱。清嘉慶、道光同治皇帝等都在晾鷹台舉行過大閱之典。下一頁>>
如今,晾鷹台雖然已成遺跡,但是有關清朝大閱的歷史畫卷仍然保存在北京故宮。在故宮博物院還珍藏著一幅義大利宮廷畫家郎世寧繪製的《清乾隆皇帝大閱圖》,畫中乾隆帝擐甲踞鞍,腰佩弓矢,威武雄壯,栩栩如生。這幅畫是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11月,乾隆皇帝在晾鷹台舉行大閱之典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