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重

詞語

威重,為威嚴莊重之意,引自《後漢書·李恂傳》:“﹝ 李恂 ﹞遷 張掖 太守,有威重名。”

基本解釋


威嚴;莊重。

引證詳解


1.威嚴
《後漢書·李恂傳》:“﹝ 李恂 ﹞遷 張掖 太守,有威重名。”
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六:“王公貴人,辱詈其僕從,在僕從未必辱,而自己反損威重矣。”
姚雪垠《燕遼紀事》:“這使他不能不放下總督大臣的威重氣派,儘力做到平易近人。”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吳起楚悼王 立法,卑減大臣之威重。”
葛洪 《抱朴子·詰鮑》:“夫服章無殊,則威重不著;名位不同,則禮物異數。”
司馬光 《乞不揀退軍置淮南札子》:“朝廷欲姑務省事,復為收還,則頓失威重。”
3.威嚴持重的神態、氣度
《漢書·王商傳》:“﹝ 王商 ﹞為人多質有威重,長八尺餘,身體鴻大,容貌甚過絕人。”
《三國志·魏志·崔琰傳》:“琰 聲姿高暢,眉目疏朗,須長四尺,甚有威重。”
4.指威嚴持重的人
《魏書·袁翻傳》:“是以鎮邊守塞,必寄威重;伐叛柔服,實賴溫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