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柱

原中共湘贛省委軍委書記、紅八軍軍長

李天柱(1898-1935),漢,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黃埔軍校畢業,為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湘贛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和領導人。開闢了贛南、閩西、湘贛革命根據地,參加了討伐軍閥陳炯明的東征、北伐戰爭、南昌起義、湘南起義、春江鋪阻擊戰、五次反“圍剿”、謝坊伏擊戰等。

人物生平


李天柱,別名振湘,號挽天,中共著名紅軍將領,著名革命烈士,歷任武漢工人糾察隊隊長、耒陽縣蘇維埃政府軍事委員會主席、紅六軍(后改稱紅三軍)第二縱司令員、江西省蘇維埃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湘東南獨立師師長、中共河西(湘贛)臨時總前委委員、中共湘贛省委候補委員兼獨立第一師師長、紅八軍軍長、湘贛省委委員、湘贛軍區副總指揮兼第一指揮部指揮、中共湘贛省委軍委書記、中共湘贛省委婦委會書記、粵贛邊軍政委員會委員。
1926年夏,李天柱隨葉挺先遣獨立團北伐,在汀泗橋戰鬥中身上六處受傷。北伐軍佔領武漢后,他又去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政治科進行短期學習,后擔任武漢地區工人糾察隊中隊長和大隊長。
1927年初,李天柱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汪精衛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后,他去賀龍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任連長,參加了南昌起義。
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廣東潮州、汕頭等地時,李天柱又一次在戰鬥中負傷,與部隊失去聯繫。他輾轉到了香港,在同鄉理髮師劉世昌家裡養傷。傷愈以後,他返回廣東三河壩找到朱德、陳毅率領的部隊,被任命為營長。
1928年1月,湘南起義時,李天柱奉派回到耒陽,從事組織農民武裝的工作。他與縣委書記鄧宗海調集各地游擊隊,於3月5日配合朱德率領的湘南起義軍攻克耒陽縣城。耒陽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后,他負責軍事工作,組織縣赤衛團和各區鄉赤衛隊3000多人,在哲橋、三益圩、春江鋪等地阻擊國民黨軍隊向耒陽的進攻。從3月20日開始的半個月內,李天柱指揮農民浴血奮戰,與強敵打了20餘仗。4月,李天柱隨朱德、陳毅上了井岡山,在工農紅軍第四軍第二十八團當營長,參加過五斗江、草市坳、龍源口等地的戰鬥。
1929年3月,李天柱隨紅四軍進入贛南、閩西。團、營改稱縱隊、支隊,他擔任第二縱隊第五支隊隊長。9月,他繼任第二縱隊縱隊長。1930年11月,他又被調往湘贛邊接任湘東獨立師師長。該師有指戰員1000多人,是湘贛邊區的主力紅軍。李天柱上任后,注重戰士的軍事訓練,運用井岡山紅軍的戰術,嚴格要求,刻苦操練,使部隊如虎添翼,戰鬥力不斷增強。
在李天柱的指揮下,湘東獨立師經受了戰鬥的考驗,打了許多勝仗。這年12月,他率湘東獨立師在蓮花城東南的礱山口,擊潰國民黨軍第十六師的輜重部隊;接著又殲滅第六十師一部,一度佔領安福、太和兩城。1931年1月29日,他率部在茶陵的嚴塘殲敵一個營,於第二天襲占酃縣縣城,全殲守敵一個保安團;接著於2月3日,在彭公廟擊潰資興縣保安團,佔領資興縣城;2月6日,擊潰永新縣“挨戶團”,佔領永新縣城。這個月中旬,中共湘東南特委將湘東獨立師改稱為湘東南獨立師,李天柱繼續任師長。
在第二次反“圍剿”戰鬥中,李天柱率領部隊越戰越勇,也充分展現了他的指揮藝術。在爭奪永陽的激戰中,他及時發現敵軍一個營向獨立師後面迂迴,立即組織戰士反擊,將迂迴之敵擊退,保證獨立師順利地收復永陽鎮,繳獲一批武器彈藥。在攻打安福不易得手的情況下,他就率部佯為敗退,在廖塘橋、古田地區設伏,圍殲追敵700餘人。6月,他率部來到湘南一帶,相機殲滅敵九縣聯防“挨戶團”兩個團,先後佔領茶陵、攸縣、酃縣等縣城。8月,中共湘贛臨時省委將湘東南獨立師改稱中國工農紅軍湘贛獨立第一師,他繼續任師長。9月,在收復永新縣城的戰鬥中,他沒有採取強攻,而是將敵人圍困在城內,斷其補給,襲其崗哨,使敵人坐卧不寧,並用喊話和散發傳單等方式動搖其軍心,然後消滅部分突圍之敵,使部隊毫無損失收復永新縣城。接著,他又取得圍攻永陽之敵的勝利,俘敵團長畢衛漢以下近千人。10月18日,他出席了在蓮花縣召開的湘贛省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併當選為省委候補委員。此後,李天柱又在洮水、上猶和崇義等地打了一些勝仗,組建了贛南獨立團,擴大了獨立第一師的武裝力量。12月中旬,他揮師奇襲酃縣,活捉縣長譚仲梅,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獨立第一師威名遠播。
1932年1月,中共湘贛省委決定成立湘贛軍區,李天柱被任命為第一指揮部指揮,管轄茶陵、攸縣、蓮花、萍鄉四縣地方武裝,仍兼任獨立第一師師長。2月,獨立第一師與獨立第三師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他代理軍長,不久又擔任軍長。5月,他率紅八軍攻克茶陵縣城,又在攸縣網嶺殲敵900餘人;8月,在攸縣官田擊潰敵第十五師一個團,殲滅縣保安團300餘人;接著,在沙子嶺將圍困之敵第六十三師殲滅大部,繳獲槍支彈藥甚多,隨即在安福殲敵第一五六旅一個營。9月,他率部在五福嶺阻擊從茶陵進犯湘東南特委所在地永新的湘軍王東原師,將其擊潰。11月,他調任湘贛省軍區副總指揮。
這時,由於“左”傾錯誤的領導,常常迫使紅八軍頻繁出擊,得不到休整,雖然殲滅了不少敵人,但自身的損失也很慘重,所轄3個師已不滿2000人。李天柱對此深感憂慮和不安,曾對一些“左”傾錯誤作法提出不同意見,並指示軍區各縣就地整頓地方武裝,採取一些補救措施。他的這一做法,卻引起一些執行王明“左”傾錯誤路線領導的不滿。1933年春,他被調到紅軍大學學習,尚未結業,又將他調到紅七軍團十九師五十團任團長。
1934年7月,中共中央為宣傳和推動抗日,減輕國民黨軍對中央根據地的壓力,決定以紅七軍團組成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向閩皖贛邊前進。李天柱率部隨軍團長尋淮洲從江西瑞金出發,轉戰閩浙贛皖4省邊界地區,歷時4個月,行程3200餘里。
1935年1月12日,抗日先遣隊在德興縣港頭村遭敵軍伏擊,李天柱率領的團部被敵包圍於皖南懷玉山地區,大部分指戰員壯烈犧牲。2月,他率部奉令突圍,4月中旬到達江西省尋鄔縣境,在天子嶂又被敵軍包圍。突圍前夕,李天柱擦槍不慎走火,腹部受傷,由於缺醫少葯,不幸逝世於沿途山林中,時年36歲。

人物評價


1959年2月,陳毅在《回憶三年游擊戰爭》一文中,高度讚揚他是 黨和人民軍隊的優秀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