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泰和

石泰和

石泰和,(?~1944.4.28),回族,邱縣新馬頭鎮西常屯村人,幼聰敏,性沉靜,善長讀書,即務實用,嚮往真理尤切,1938年參加共產黨。

人物簡介


翌年參加革命,歷任邱縣抗聯幹部、縣工會副主任、晉冀魯豫邊區參議員。一生儉樸,廉潔奉公,平易近人,關心群眾,以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為已任,立場堅定。倭寇侵凌,八年抗戰,泰和勇赴國難,生死以之,雖臨百險,樂然不疲,1944年28日,日寇掃蕩,合圍於邱縣大槐樹村,泰和被二地主分子出賣,受盡狼狗撕咬,鞭笞、石擊、刀戳之酷刑,寧死不屈,終損軀報國。

人物生平


民族脊樑
馬德榮
石泰和,亦作太和,又名振興,回族,1904年生於邱縣西常屯,抗日戰爭時期曾任晉冀魯豫邊區參議員。1944年4月在反日寇掃蕩中,慘遭敵人殺害,壯烈犧牲。
泰和從小喪父,和其母相依為命,艱辛度日。邱城高小畢業后,因家境困難,無力升學,便回村務農。結婚成家后,生1子6女,兒子不滿周歲夭折。家中無其他勞力,里裡外外主要靠他一個人。他勤儉持家,每天起早貪黑地耕作,爭得一些好收成。他精打細算,合理安排生產生活,從不浪費一分錢。這樣,一家8口人得以溫飽,在當時貧窮的農村,還算得上是殷實人家。為人忠厚、正直、精幹,曾在本村當小學教員和村長,在周圍村莊特別是回族群眾中很有威信。在舊社會黑暗統治下,勤勞能幹沒有給他帶來好運,一個個災難反而落在他的身上:無緣無故兩次被縣衙抓進監獄,在縣太爺的大堂上挨過板子,遭受皮肉之苦,後來只得忍氣吞聲,出錢取保獲釋;他的五女兒石秀珊,被歹徒綁票又花幾百塊大洋贖回……泰和憎恨那個吃人的世道,自己又無能為力扭轉乾坤,只得默默地忍受著苦難,盼望著光明和幸福。
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大舉進攻中國,北平失守,華北淪陷,整個中華民族面臨危亡。1937年11月15日,日本侵略軍的鐵蹄踏進了邱縣,縣官們早已聞風而逃,邱城百姓800餘人慘遭殺害,許多婦女遭受凌辱,商店、民宅被搶劫一空,大街小巷被火焚燒,貧困的人民雪上加霜。人民在仇恨、悲痛、絕望之際,共產黨來了,回漢群眾有了依靠和希望。1938年冬,中共邱縣縣委組織部長韓覺得(回族)開始與泰和接觸,說說笑笑,談古論今,倆人通過了解,彼此相信,他們像親兄弟一樣,情投意合,無話不談。韓覺民向其講述當時政治鬥爭形勢,敘說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艱苦環境,談論共產黨八路軍英雄抗日事迹,介紹敵後根據地情況,並給他看有關反映根據地情況的刊物和文件。以後又倡導泰和與幾位愛國志士於1938年10月30日組織了“邱縣回民抗日救國會”,推選富有民族氣節的清末拔貢馬雲(陳村人)為會長,宣傳股長石國都,泰和任教育股長。“回救會”成員數百人抗著紅纓槍、大刀、土槍,到邱縣城內遊行示威,激勵了回漢各界群眾的抗日鬥志和熱情。在這段時間裡,泰和閱讀了根據地出版的進步刊物,了解到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偉大壯舉,看到了共產黨的抗日行動和實行的民族平等政策,思想覺悟大大提高。1939年春經韓覺民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創建了西常屯村黨支部並任支部書記。西常屯村是抗日根據地,是革命活動的堡壘村,其家是抗日政府主要活動地點。抗日政府主要領導和冀南軍區主要領導人宋任窮、王任重、陳再道等領導在家召開秘密會議,指導邱縣抗日工作。他帶領黨支部的同志改造了村政權,發展了地方武裝,積極地開展了抗日鬥爭。1939年7月,參加縣抗日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簡稱戰委會),積極宣傳群眾、發動群眾、組織民眾、武裝民眾、引導群眾積極參加抗日組織,加強擴大抗日武裝力量,實行全民武裝。同年底,根據黨的工作需要,泰和脫產參加了革命工作,1940年春,先後任邱縣“工救會”秘書、副主任,1942年秋起,任二區抗聯主任、縣抗聯代表。他帶領全縣的長工、僱工和廣大貧苦農民,一面堅持對日偽鬥爭,一面向剝削階級開展減租增資運動。他的工作成績顯著,受到了冀南行署和軍區領導的信任和表揚。西常屯村被譽為“抗日模範村”。該村基幹民兵“模範班”經常到“封鎖線”上監視敵人,割電線、拔電桿、送情報,堅持清野,除奸,破路,挖防護溝,配合部隊作戰,對敵進行不懈的鬥爭。冀南軍區政委宋任窮誇獎說“西常屯村模範班了不起”。冀南行署主任王任重和宋任窮等領導曾住在泰和家,同西常屯的回漢族人民建立了親密的友誼。據泰和的五女兒石秀珊回憶說“王任重、宋任窮都很平易近人,和藹可親,領導人的馬給我們運過肥耕過地,他們住我家南屋,在北屋裡開會時,母親和我們小孩都去放哨。”
在泰和革命征途中,有一段不同尋常的經歷:1940年他與韓庄回民王子玉冀南參議員身份被選為晉冀魯豫邊區參議員,翌年7月兩人赴山西遼縣(今左權縣)桐峪鎮,參加了歷時40天的晉冀魯豫邊區臨時參議會成立大會。聽取了楊秀峰主席的報告,討論通過了《施政綱要》、《土地法》、《婚姻法》……泰和還以《敵後民主政治的建設和民族平等的實現問題》為題,發表了很好的意見,受到大會的好評。泰和對邊參會感受很深,他說:“參加這麼一次會,比上十幾年學還強呢!我黨的民主精神,‘三三制’政權的組織原則,真堪稱中國民主的楷模,經過此次大會,我對黨的政策更深刻地了解了一步。”他尤其贊成共產黨優待少數民族的政策。會間,少數民族參議員受到了特別的照顧,在當時物質條件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還為回民參議員單獨立灶做飯,增加了菜金。他深深體會到共產黨民主政府的偉大,與國民黨的“大漢族主義”真是天壤之別。在回歸的長途行軍中,泰和吃苦在前,處處愛護關照非黨參議員,受到同行參議員的稱讚。回邱縣后,他向全體幹部和回民聚集村的群眾,傳達“邊參會”的精神,講自己的親身感受,進一步密切了回族群眾與黨的關係,使廣大回民認識到只有跟著共產黨、毛主席走,才是唯一的光明之路。1942年日寇為了“以回制回”,從濟南派來一個回民為偽縣長馬何先,但未起到任何作用,其陰謀被泰和一一揭穿,不得不自認以失敗而告終,掃興而歸。
抗日戰爭血與火的鍛煉,黨組織的教育和培養,使泰和和政治覺悟日益提高,思想境界不斷升華。他公而忘私,不顧小家顧國家;他堅持原則,把黨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他脫產後,一心撲在革命工作上,從不計較個人和家庭的得失,土地有村裡代耕,家裡事很少過問,三女兒得病後,他沒拿出時間及時請醫生治療,生活上也很少關照,一個聰明伶俐的15歲的小姑娘過早地離開了人世。他嚴以律己,廉潔奉公,仗義執言,敢於同違背黨的紀律的言行作鬥爭。縣農會一名負責同志的愛人,沒脫產就吃公糧,他多次給在一起工作的同志說,這種作法屬貪污行為,應該讓他講清楚……。關鍵時刻,為了保護黨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1943年借糧鬥爭中,他有很強的群眾觀念和旗幟鮮明的階級立場,既能掌握政策又不心慈手軟。他關心群眾疾苦,作風平易近人,僱工有困難愛給他講,農民有事願找他商量。在群眾心目中泰和是個好乾部、農民的貼心人。他積極領導和參加李馬寨的借糧鬥爭。借糧鬥爭結束即轉入雇傭運動,深入發動群眾,開展僱工增資、佃農增佃運動。在七方村一帶組織群眾,向七方的封建地主(五大院)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總結出地主反減租增資的十大廖論與各色各樣的陰謀手段,揭穿地主階級的鬼把戲,使減租增資運動順利進行,取得了勝利,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愛戴。1944年4月28日,泰和代表縣抗聯到一區領導民主反霸鬥爭時,遇到了日寇掃蕩。他得和敵情后,就帶領群眾迅速轉移,到大槐樹、潘官寨村一帶不幸被敵人包圍,他當即把黨的文件撕碎,用嘴嚼爛咽到肚裡。開始,日寇不知道群眾裡面有沒有黨員幹部,只是亂喊“誰是八路,快快站出來”。人群中一片沉靜,一個鬼子隨手把泰和從人群中拉出來,問他是不是八路?泰和搖搖頭說我是老百姓。鬼子正在猶豫時,一個在民主反霸中被批鬥的地主分子站出來說“他是石參議,邊區參議員,八路的大幹部”。日寇聽說是八路的大幹部發瘋似地拳打腳踢,逼著泰和承認自己的身份,供出黨的領導人在哪裡,說出人群中誰是黨員、民兵、村干。泰和堅定地說“他們都是老百姓。”兇狠的敵人又放出狼狗向泰和身上亂抓亂咬……此時,泰和已遍體鱗傷,血跡斑斑。但他全然不顧,此時他唯一的想法是保護群眾,保護一起落難的同志,保護黨的領導機關和組織機密。泰和看到潘官寨村附近有一口水井,便奮力跑去跳進井裡,以死抗爭。鬼子隨即跟上去,用磚頭、石塊向井裡砸去。鬼子頭目不肯罷休,讓鬼子兵下井把他撈上來,繼續施以酷刑,妄想從這位“八路的大幹部”身上撈取他們想得到的東西。但泰和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閉口不語,臨危不懼,大義凜然、寧死不屈,始終不肯說出黨的機密和人群中黨的幹部。敵人的一切招數都失敗了,氣急敗壞的鬼子兵嚎叫著用刺刀捅進了他的胸膛,泰和就這樣英勇地犧牲了。
泰和犧牲的消息傳開以後,全縣幹部群眾和冀南行署黨政軍領導人無不悲慟萬分。邱縣抗日縣政府於5月1日在烈士家鄉西常屯召開追悼大會,並將西常屯村改名為泰和村。宋任窮等領導人還到家裡看望安慰泰和的親屬,他親切地撫摸著石秀珊的頭說“五丫頭,以後要好好上學,繼承父親的遺志。”
時光飛逝,泰和離開我們已經幾十年了,他捨生取義的民族氣節和大元畏的革命英雄主義,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1990年9月時任中顧委副主任宋任窮說:“石泰和同志是在抗日戰爭艱苦日子裡犧牲的,是位回族的共產黨員,應當紀念他。”1993年5月30日邱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集會,決定立碑紀念石泰和烈士,許多領導人和鄉親題詞、撰文、發言頌揚他的獻身精神。
第一任縣委書記王秋白題“石泰和烈士永垂不朽”。第二任縣委書記老戰士韓覺民題“忠烈為國死,志厲敵膽寒”,時任縣委書記史增海題“人民英雄,黨員皙模”。
“臨難忘身不畏死,氣貫長虹照千秋”。這是原二炮紀檢書記、中紀委委員馬鐵軍撰文,是對石泰和烈士革命精神、人生價值的忠實寫照和高度評價。他那高尚的情操,愛憎分明的立場,堅貞不渝的革命精神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那無私無畏的共產黨員形象將永遠放射出絢麗的光芒。安息吧,泰和同志!我們正在踏著你的血跡前進!沿著社會主義道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開創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奮鬥!
石泰和同志永垂不朽!
寧死不屈人稱讚,浩然正氣貫鬥牛。
先賢英烈數不盡,而今猶為泰和謳。
忠烈英名照千秋
鬼怪妖魔害世間,翻江倒海挽狂瀾。
鋼筋鐵骨忠誠漢,赤膽紅心熱血男。
寧肯犧牲酬壯志,敢拿生命換新天。
流芳百世人民贊,有口皆碑頌大賢。
(采《回族傑出人物》黃成俊文《大義凜然的參議員石泰和》陝西人民出版社。有增刪)
憶邱縣回民參議員——石太和同志
韓覺民
陳村是邱縣回民敢多的一個大村莊,一九三八年的冬天,全縣的回民在該村建立了自己的抗日組織——回民救國會,這時我與太和同志熟悉了。前後相處的一個月中,於工作閑暇之際時常聊天。他雖是一個中年人,卻很易接受新事物,每當談到共產黨八路軍的奇迹——兩萬五千里長征,及其各種主張時,他總是追問究竟,興趣頗大。我介紹了一些敵後根據地出版的刊物與文件給他看,他非常高興,學習情緒很高,因此工作也就更積極負責了。
從與他的經常談話中,我了解到他是一個高小畢業生,是邱縣西常屯村人,富農成份,幼年喪父,出校回家后,即主持家務,在生活中養成了勤儉治家,刻苦耐勞的習慣。他一接觸社會,即對本縣的國民黨嚴重的不滿,他有幾個同學因當了縣黨部的要人,即吃喝嫖賭起來,正因為如此,一接觸到共產黨的真理主張,就決心追求光明,立即走出了家庭,投入抗日救國的努潮中。由於一個月的思想進展與工作考驗,即被黨內確定為發展黨員的一個對象,於1939年春即被吸收入黨,自此成了我的更親密的戰友,並肩作戰達七年之久。
一九三九年秋,太和同志參加動委會工作,一貫積極負責,深入實際,從來沒計較過個人的享受。當一九四0年全縣開始僱工增資運動時,由於他在工人中有威信,被選為縣工會秘書。在一九四三年的借糧鬥爭中,太和同志代表縣抗聯,領導二區工作,曾親自參加指導李馬寨借糧鬥爭,創造了許多切實的經驗,他也就成了那帶村群眾所掩護愛戴的領袖。借糧鬥爭結束,即轉入了雇佃運動,他又在七方村一帶組織了工人運動,向七方的封建地主“五大院”展開了鬥爭。當時封建地主及一部分富農,為了抵抗我們減租增資的法令,曾用盡心機進行破壞,軟硬兼施,公開與秘密並用,太和同志因為與工人打成了一片,就與工人一起隨時揭破了地主的陰謀花樣,他總結出地主反減租增資的十大謬論與各色各樣的陰謀手段,揭穿了地主的鬼把戲,提高了工人覺悟,發動了貧苦群眾。
一九四一年夏,晉冀魯豫邊區的人民開始建立了自己的統一政權“聯辦”,召開代表全邊區人民意見的參議會,太和同志是被選的邱縣回民參議員。當時我於太行山的桐峪鎮與太和同志見了面,他對四十天的邊參會觀感非常好,他當時這樣告訴我說:“參加這麼一次會,比上十幾年學校還強呢,我黨的民主精神,‘三三制’政權的組織原則,真堪為全國民主的楷模。經過此次大會,我對黨的政策更深刻地了解了一步”。他表示一定要把邊參會的精神帶回去,到廣大回民中去宣傳。共產黨扶植弱小民族的政策,他非常贊成,並受到極大的感動。在邊參會上,少數民族的代表,受到特別的照顧與優待,在物質條件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還為回民參議員單獨立了個火食,並增加了菜金,他很深刻的體驗到共產黨、民主政府的偉大,與國民黨的“大漢族主義”真是天壤之別。在回平原的長距離的行軍中,太和同志一路上都是表現吃苦在前,尤其對非黨參議員,更是倍加愛護,頗得同行參議員的稱讚。
他到處宣傳邊參會的盛況,向邱縣全體幹部傳達了邊參會通過的土地法、婚姻法……等重要文獻,邊參會在邱縣幹部與回民群眾中的印象,非常深刻,這與太和同志積極宣傳的功績是分不開的。回民群眾自邊參議后,與黨及抗日民主政府的關係更加親密了一步,大家進步明確了跟毛主席共產黨走才是出路。一九四三年敵人為了拉攏利用邱縣的回民,曾經從濟南派來一個回民縣長馬XX,但未起到任何作用,不得不自認失敗,掃興歸而。
一九四四年我在太行山上,忽聽到太和同志在館北反“掃蕩”中壯烈犧牲了,噩耗傳來,頓覺若有所失,七年並肩作戰時常生活在一起的老戰友,竟長辭永別了。他是在國民黨特務暗害中,犧牲於日本帝國主義刺刀下的。太和同志被捕時,為了保守黨的秘密,曾將黨的文件撕碎,用嘴嚼爛,使敵人隻字未得。被捕以後,因為國民黨特務的對證,敵人曾使用了三次的電刑審訊,但太和同志忍痛含淚,堅定不移,表現了共產黨員高尚的氣節,始終未暴露黨的絲毫秘密。太和同志抱定了為黨為人民犧牲的決心,來經受敵人發覺隨即撈了出來,繼續在太和同志身上施以非刑,並以洋狗撕咬,企圖迫使太和同志屈服,探得黨的秘密,但敵人在太和同志堅定不移的意志下失敗了,最後就使用了他沒辦法的辦法,用刺刀慘殺了太和同志。
永別了,我的戰友!安息吧,太和同志!我們正在踏著你的血跡前進,完成你未竟的事業。(采《冀南烈士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