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河田鎮的結果 展開

河田鎮

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下轄鎮

河田鎮,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轄鎮,地處汕尾市東部沿海與興梅山區結合部,汕尾市東北面,位於陸河縣中部,北緯23°68’一23°28’之間,東經115°24’—115°49’之間,北回歸線橫貫縣境,東距揭西28千米,西鄰海豐50千米,北通紫金38千米,南至陸豐46千米,區域總面積79.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10月,河田鎮下轄5個社區及16個行政村。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河田鎮常住人口為96026人。

河田鎮是粵東地區的著名的商埠、陸河縣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陸河縣的行政、經濟、文化、科技、商貿、交通中心,境內交通沿深汕高速直達汕尾港潮惠高速縱穿而過,貫通珠三角。是海陸豐紅色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榕江螺河水系發源地,具有獨特的客家風情和客家文化,被譽為“客俗桃源”和紅色旅遊勝地。

2018年末,河田鎮工業企業有224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共159家。

歷史沿革


唐朝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始建河田鎮。
1958年,建立河田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撤銷公社體制,設立河田鄉。
1987年,撤區建鄉(鎮),成立河田鎮政府。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河田鎮位於汕尾市陸河縣中部。

地形地貌

河田鎮地形北高南低,四面環山,形成一個小盆地。西南部為螺河沖積的狹長平原地帶;東北部為火山嶂的緩坡丘陵地,火山嶂海拔786米,為鎮的最高峰。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10月,河田鎮下轄5個社區及16個行政村。
城北社區河田社區新城社區河南社區城南社區沙坑村溪東村高沙村河東村上徑村
甘坪村寶山村河北村寶金村布金村共聯村圳口村內洞村大徑村四中村
岳溪村

人口民族


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62923
32389
30534
家庭戶戶數12896
家庭戶總人口(總)61695
家庭戶男31614
家庭戶女30081
0-14歲(總)22452
0-14歲男12078
0-14歲女10374
15-64歲(總)36440
15-64歲男18192
15-64歲女18248
65歲及以上(總)4031
65歲及以上男2119
65歲及以上女191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50505
2018年末,河田鎮有戶籍人口8.35萬人。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
常住人口96026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河田鎮實現工業產值12.56億元,農業產值2.83億元,農村人均純收入7238元,實現固定資產投資12.44億元,完成國、地兩稅5300多萬元。

第一產業

2011年,河田鎮糧食種植面積達32000多畝,其中水稻種植面積1400多公頃,全鎮農村生豬存欄已達到4.8萬多頭,全鎮能繁母豬2746頭,禽類存欄500隻以上的養殖戶達34戶,淡水養殖四大家魚80公頃,總產量達到350噸。

第二產業

2018年末,河田鎮工業企業有224家。

第三產業

2018年末,河田鎮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共159家。

文化


別稱
唐朝時,河田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森林茂密,柳竹成蔭,河深水清,舟輯暢行,令人留連,故名留鎮、柳村。唐初以來,不少客家先民舉家陸續遷徙至河田,主要集中在一個當時名叫竹子壟的地方開基創業,故又稱河田為竹子壟。
得名
河田在歷史上因經常山洪暴發,洪水泛濫及連續發生多次森林大砍伐,丘陵、山地植被遭受嚴重的毀壞,水土流失連年加劇,河與田連成一片,致使“柳村無柳,河比田高”,故把柳村稱為河田。

非物質文化遺產

河田高景,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俗稱“河田撐景”、“出景”、“吉康廟景”,起源於當地的廣福庵酬神廟會,現主要分佈於陸河縣河田鎮河田圩一帶。“河田高景”產生於漫長歷史時期和粵東山區交通相對閉塞的特定地理環境,是河田客家先民遠離中原祖地,南下遷移“離根戀祖”精神狀態下所形成的獨具地方特色的客家民俗,是傳統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完美結合、交融的民俗結晶。
河田高景一般由景床、景梗、景物三部分組成,其製作的最大特點是景旦懸在7—8米的高空,遠遠超過古民居屋脊高懸於空中,並由高而顯“險”,而且高景各有機單元巧妙組合,奇特考究,真景橋往往由有真有假的(道具)的人物、動物、景色相組合的多托景物組成,因而顯得更“巧”,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河田高景是河田客家先民繼承傳統、傳承文化、創造美好生活的智慧結晶,充分體現河田人民傳承文化、酷愛藝術、渴望祖國富強的鮮明個性和人生追求,突出河田客家人“集體創作、團隊協作、友誼競拔”的團隊精神,對啟迪民智、傳承歷史等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和現實價值。

特產美食

河田鎮有擂茶、米、糍粑、黃酒釀豆腐等客家飲食。

社會


教育

截至2011年,河田鎮有小學21所,初級中學2所,專職教師800多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9%。校舍建築面積6萬多平方米。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河田鎮有醫院2所,衛生所16個,鄉村醫生37人。2002年河田衛生院被評為“市級優秀護理部”。

城鎮概況

河田鎮是汕尾市陸河縣人民政府駐地,是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全鎮總面積79.2平方公里,轄16個村民委員會和5個居委會,總人口6.5萬人。河田鎮山清水秀,環境優美,自然資源豐富,礦產資源主要有礦泉水、錫礦、稀土礦硅礦、花崗石等。水力資源豐富,陸河縣主流螺河起源於陸河與紫金交界處,穿過縣城,注入南海,全長102Km。鎮屬電站3座,仍有1200千瓦水力資源可開發利用。
政府開發的城南和城北兩個規模較大的工業區,基礎設施配備完備。全鎮市場繁榮,購銷活躍,在建的省森林公園——火山嶂森林公園和黃金坑溫泉度假村將是人們旅遊的好去處。同時加大投入,改善教育環境,全鎮有中學3所,小學21所,在校中小學生1.32萬人,兒童入學率達99.8%。

基礎設施

河田鎮鷹嘴峰“冰臼”群
河田鎮鷹嘴峰“冰臼”群
大力實施興修農業水利設施工程。籌集資金89萬元,完成長塘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投入資金247萬元,完成19.3km圳渠和23宗水陂的整治、維護任務。繼續加快交通公路基礎設施建設。共籌集資金900多萬元,完成內洞至富梅防洪公路、河田經上徑至水唇公路、上徑至甘坪公路,河北土地前村、布屋村、寶山青龍背至墩下自然村等道路共21km的水泥路面鋪設。

道路建設

先後開通竣工13條公路32公里,總投入資金2180萬元。完成自然村道共16公里,總投資64萬元。2014年已100%完成了以縣城為中心,通往各行政村主幹公路鋪設水泥路面任務。河田鎮已於2004年全面完成通行政村公路和通自然村公路硬底化。至2011年,開通了北環公路,鋪設了教育園區路口50米大道。

新農村建設

已規劃高砂新寨文化廣場,河西公路內洞至圳口路段兩旁綠化美化,建設綠化帶,規劃建設以河西公路為依託的河西走廊,對圳口山水田林路進行綜合整治,改善城鄉的面貌。投入資金800多萬元,先後興建了城南、新城、河南等三個社區老人活動中心(居委辦公樓)和河北、布金、寶山、上徑、高砂、寶金等6個村委會辦公樓。
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20字方針和“六個五”要求,開展新農村建設。聘請廣州番禺區市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對先行點進行規劃,提出概念性規劃方案;高砂村開展“志願者植樹造林”活動,共種植樹苗1000多株;共聯村委籌措資金,安裝路燈200多盞;河北村全面完成村道水泥硬底化建設任務,建成麻竹頭下籃球場;寶山村辦公樓、粵電高砂村民文化活動中心完成主體及裝修工程。通過開展新農村示範建設,使農村人居環境得到了改善,村容村貌大大改觀。

文化建設

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提高鎮城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質,成立了河田民樂團、海焰樂隊等群眾性娛樂組織,積極開展群眾娛樂活動,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創建“文明小區”、“生態文明村”等活動。“河田高景”這一極具河田特色的民間文化藝術,已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明遺產”。精神文明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全鎮累計評出文明村40個,文明戶3000戶。
河田鎮鷹嘴峰有“冰臼”群,冰臼是指冰川融水攜帶冰碎屑、岩屑物質,沿冰川裂隙自上向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對下覆基岩進行強烈衝擊和研磨作用,形成似我國古代用於舂米的石臼,故稱之為“冰臼”。它是古冰川遺跡之一,是古冰川運動存在的有力證據。

社會事業

平安創建工作穩步推進。採取各項有效措施,完善治安防範機制,治安形勢得到了改觀。認真接待群眾的來信來訪,及時處理群眾來信來訪事件。層層落實責任,強化安全生產工作,開展各種專項檢查,做好森林防火、夏季防洪、防垮塌、學校安全管理和排危等專項治理工作,並對境內兩個非法開採稀土礦場予以堅決取締。舉行了“迎春杯”籃球比賽、“電影進農村”放映活動、“紀念星火計劃實施20周年暨科技下鄉活動”、“實踐先進性,信息服務進農村,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主題日活動、以“創和諧鄉土文化,樹文明鄉村新風”為主題的“送戲下鄉”活動、“省農業科技下鄉巡展活動”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群體活動,全面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建設。舉辦了果樹高產栽培、沼氣技術應用等農業技術講座,提高了廣大農民的種養技術水平。強化辦學特色,努力構建和諧教育,加強鞏固和提高“兩基”成果,全鎮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8.67%,初中適齡少年入學率為95.95%。加大計生基礎設施財政投入,完善“一校一會兩室三欄”陣地建設。圍繞“婚育新風進萬家”主題,全方位開展計劃生育宣傳教育服務,免費開展“三查一治”活動,送葯上門,提供保健服務。人口與計生工作獲“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先進集體”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