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河田鎮的結果 展開

河田鎮

福建省長汀縣轄鎮

河田鎮是福建省長汀縣轄鎮,福建省長汀縣河田鎮有31個行政村,東鄰南山鎮,南與塗坊鎮濯田鎮接壤,北與新橋鎮相連,西與策武鄉交界。

2019年,全鎮土地總面積2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26萬畝,山地面積3.24萬畝)。轄31個行政村,8萬餘人,是閩西人口最多、密度最大的農村鄉鎮,是長汀南部20餘萬人口以及周邊區域的物流集散中心。

歷史沿革


河田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河田鎮始建於唐朝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當時這裡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森林茂密,柳竹成蔭,河深水清,舟楫暢行,令人留連,故名留鎮、柳村。唐初以來,不少客家先民舉家陸續遷徙至河田,主要集中在一個當時名叫竹子壟的地方開基創業,故又稱河田為竹子壟。歷史上因經常山洪暴發,洪水泛濫及連續發生多次森林大砍伐,丘陵、山地植被遭受嚴重的毀壞,水土流失連年加劇,河與田連成一片,致使“柳村無柳,河比田高”,故把柳村稱為河田。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河田鎮位於素有"紅色小上海,客家首府"之稱的長汀縣中部,東經116°16′-116°30′,北緯25°35′-25°46′,東鄰南山鎮,南與塗坊鎮、濯田接壤,北與新橋鎮相連,西與策武交界。
現轄31個行政村,168個自然村,367個村民小組。

自然資源


概述

全鎮低山高丘環繞四周,中部開闊,呈鍋形地貌,是長汀縣最大的河谷盆地。海拔300~500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均氣溫17~19.5℃,歷史上最高氣溫39.8℃,最低氣溫-4.9℃,年無霜期265天,年降雨量1700毫米。水、光、氣、熱配備良好,適宜各種亞熱帶、溫帶作物生長,具有高產優質的自然優勢,且具有山、水、田、園多種類型兼而有之的土地結構。

人口民族


人口

(2000年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50926
24891
26035
家庭戶戶數11321
家庭戶總人口(總)50245
家庭戶男24406
家庭戶女25839
0-14歲(總)18061
0-14歲男9171
0-14歲女8890
15-64歲(總)29231
15-64歲男14221
15-64歲女15010
65歲及以上(總)3634
65歲及以上男1499
65歲及以上女2135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49797
2017年,常住人口52242人。
2021年,長汀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河田鎮常住人口為38446人。

經濟


綜述

2002 年,全鎮社會總產值達41145萬元(90年不變價,下同),比1999年31348萬元增加9797萬元,年均遞增
河田鎮
河田鎮
10.4%;農業總產值達27661 萬元,比1999年的19900萬元增加7761萬元,年均遞增13%;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16324萬元,比1999年12334萬元增加3990萬元,年均遞增10.78%;財政收入達464萬元,其中增值稅26.5萬元,工商稅130萬元,農業稅55萬元,特產稅252.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 2668元,比1999年的2549元增加119元,年均增長1.56%。

農業

河田鎮是農業大鎮。物產豐富,品類繁多,糧食及經濟作物主要有水稻、花生、地瓜、薯類、檳榔芋、油菜、茶葉、板栗、油奈、臍橙、蘆柑、圓金柑等。糧食產量及農業產值均佔全縣的六分之一,是長汀縣主要的糧食基地之一。2003年河田鎮加大無公害蔬菜、河田綠A香稻、烤煙種植和果業產業發展力度,重點培育河田雞養殖、瘦肉型生豬和引進網箱養鰻養殖等產業,使該鎮的主導產業不斷發展壯大。2003年,無公害蔬菜種植568畝,實現產值113.6萬元;綠A香稻種植8530畝3190噸,實現產值415.7萬元;收購烤煙2.8萬擔,其中有稅烤煙2.06萬擔;果業種植7200 畝,實現產值558萬元;瘦肉型生豬出欄2400頭;網箱養鰻28個網箱560的平方米平方米。為了實現河田雞
河田鎮
河田鎮
生產專業化、產品商業化、上檔次、成規模、大發展,河田鎮制定了2008年的遠景目標。到2008年,全鎮養殖8000萬羽,農民人均140羽,建立20個專業村,400戶養殖戶,實現年創產值2.4億元,人均增收600元。
2020年5月26日,河田鎮入選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工業

河田鎮根據地廣人多,交通便捷的實際,制定優惠政策,創造優良環境,吸引各方人士投資辦企業。幾年來,先後引進香港南益針織廠、台灣茶葉精製廠、石板材廠、廈門鉅鵬集團、汀紅木業有限公司、恆盛服裝廠、裕豐針織廠等數十家大型企業,共引進外資5600萬元。2003年全鎮鎮辦、村辦、聯辦等個體企業已有3000多家,實現稅利1305萬元。2003年,河田鎮工業的重頭戲是發展輕紡針織企業,充分利用閑置的廠房和建築,加大引進力度,新增6家針織企業,新上380多台針織機,使全鎮針織機數量達到1000台,解決近千餘人的就業問題,還推動了該鎮飲食、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

文化


文物古迹

宗祠一條街
河田宗祠一般認為是江南十幾姓氏的總祠。唐初以來,各姓氏始祖輾轉從中州繼續徒至河田開基創業。當時,遷入河田墾荒的姓氏達28個之多。其中,以李、俞、丘三氏繁衍最快,到清末,每姓均達萬人。他們的先祖從舉家舉族遷離中原的第一天起,便盼望著有朝一日重返故土。然而,無情的戰火和災荒,驅使他們客途為家,越遷徙離故土越遠,最終定居河田,反客為主。等到自己要辭世了,只好把重返故園的遺願託付給兒子來完成。兒子又託付給孫子,孫子再託付給曾孫子,子子孫孫,一代又一代,月圓月缺,一晃已千年!後代們有了自己新的家園,成了地道
河田鎮
河田鎮
的南方人,再也不可能返回祖先的故鄉了。為了緬懷祖祖輩輩的先人,寄託後人的哀思,子孫們在結廬的地方選擇風水寶地,建祠蓋廟,祭祀英靈。各氏後人在古老而又狹長的街道上,相繼興建了不同姓氏的祀廟,把綿延了幾百上千年的家庭史,都濃縮在一塊黑色的宗禮牌上。逢年過節,全族各房各戶男丁,按輩份從大到小,臨牌而拜。

特產美食

河田雞
河田雞,產於河田鎮游坊村,是世界五大名雞之一。肉質細嫩,皮薄骨細,肉色潔白,口感鮮嫩,味道鮮美。1997年經國家醫藥總局、福建省微生物分析測試中心檢測分析,河田雞蛋白質和氨基酸含量高,牛磺酸的含量是普通雞的37.8倍。河田雞長期被人們視為益血補虛的滋補上品。還具有性能成熟早、早期發育快、耐粗飼等特點。
河田雞外貌具有"三黃、三黑、三叉"的特徵。全身羽毛皮膚與脛部為主黃色,羽毛以成黃色為主,尾羽與鐮羽為閃亮黑色,主翼羽為鑲有金邊黑色,雞喙的基色為褐色,而喙尖則淺黃。頭部清秀,雞冠的單冠直立後分叉。
河田雞在農業部、科技部等國家九部委聯合主主辦的第四屆中國際博覽會上被認定為"名牌產品"。河田雞標本在全國農業展覽館和中國農業博物館永久珍藏。

社會


綜述

客家母親河--汀江貫穿境內,水資源豐富,紅畲、馬坑、東方紅等三個小(二)型水電站和窯下11萬伏變電站為全鎮提供豐富的電力資源。已建成完整的金融保險體系,可為廣大客戶提供各項存、貸款,國際國內結算業務,涉及財產、人壽、徠養老、失業、工傷、醫療等保險業務。全鎮有中學3所、小學27所、幼兒園2所。河田一中開辦普通高中、職業高中、初級中學。使我鎮與閩東沿海開放城市的聯繫更加緊密,物業四通八達,將形成良好的開放格局。

教育

全鎮有中學3所、小學27所、幼兒園2所。河田一中開辦普通高中、職業高中、初級中學。河田二中開辦的初級中學。蔡坊中學開設初級中學和小學。鎮內有一所中心衛生院,佔地面積16012平方米,建築面積5702平方米,集醫療服務、預防保健、社會衛生服務、計劃生育、健康教育、衛生行政功能為一體。交通、信息的便利與發達,使該鎮與閩東沿海開放城市的聯繫更加緊密,物流四通八達,將形成良好的開放格局。

環境保護

河田是全國的嚴重水土流失區。由於歷史的林權糾紛,大規模的砍伐林木資源、縱火燒山以及一些人為因素,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四周山嶺儘是一片"紅色"。四十年代初與陝西長安、甘肅天水被列為全國三個重點水土保持試驗區,素有"火焰山"之稱。1983年普查流失面積19.23萬畝,佔山地面積55.4%,流失面積之大、程度之嚴重居全國之首。
河田鎮嚴重的水土流失,曾引起政府與各方的重視。四十年代初,國民黨政府曾在河田建立水土保持試驗站,進行水土保持有益的探索。建國后,黨和政府組建了水保機構,動員和帶領社會各界做了大量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1983年,原省委書記項南的重視和支持下,省農業廳、林業廳、水電廳、水保委、林學院、林科所、龍岩行政公署和長汀縣政府等八大家分別掛鉤治理,利用國家補助,以工代賑,實施生物措施為主,農業技術措施和工程措施為輔,以煤代柴等方式,闖出一條以草灌先行、草灌喬結合,以封為主,封造結合的路子。項南書記還結合河田情況和實踐經驗對河田水土流失治理總結出水土保持"三字經":"責任制,最重要,嚴封山,要做到,多種樹,密植好,薪炭林,喬灌草,防為主,治抓早,講法治,不可少,搞工程,講實效,小水電,建設好,辦沼氣,電飯煲,省柴灶,推廣好,窮變富,水土保,三字經,永記牢"。
1998年,河田朱溪河流域被列入國家水土保持汀江流域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完成耕地改造2000畝,投資50多萬元興建朱溪橋頭坡,種草500畝,城關學區、廣電局、河田學區、河田二中、中學等有關部門在河田投資種植果樹1000餘畝。
2000 年1月,福建省委、省政府把長汀以河田為中心的水土流失治理列為2000年度為民辦實事項目,撥款1000萬元,龍岩市政府配套資金174萬元。堅持開發與治理相結合,實行標本兼治,實施封禁,推廣改燃節柴,加大"豬-沼-果"生態模式建設力度,走出一條治理水土流失與經濟發展的新路子。2000年共青團省委投資117萬元在河田鎮游坊村建立青年世紀林500畝,主要種植楊梅等果樹,治理面積1000多畝。全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19萬畝,其中封育治理37292畝,種樹種草3127畝,種果1535畝,果園改造1258畝,崩崗治理43處,鄉村道路、果園道路31.7公里,蓄水池171口,沼氣池 705個,排洪溝22.6公里,煤補2581戶,建立水保監測站一個。
1988 —2003年間,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0萬餘畝。河田的生態環境面貌有了明顯改觀,昔日的"火焰山"已披上了綠裝,到處是一派綠浪滾滾,花果飄香的景象,取得了明顯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交通


綜述

319國道穿境而過,與省道洋萬線公路、鎮道交錯縱橫,即將開通的贛龍鐵路設河田站站點一處,已經完工的龍(岩)長(汀)高速在河田設有切口,鎮內31個村村村通公路,20個村鋪上了水泥路,形成了交通網路的“百足蜈蚣”。
龍長高速、贛龍鐵路、319國道和205省道等“三縱一橫”幹線貫穿全境,並建有龍長高速互通、火車客貨運站點。

旅遊


景點

河田溫泉
源於集鎮柳村,俗稱"燒水塘",河田溫泉出露於第四系沖積層中,底部基岩為燕山早期黑雲母花崗岩,構造屬於華夏系構造與桃溪旋卷構造複合區,儲量大,溫泉露頭分佈範圍約3000平方米,水溫高達70~80℃,流量為16.4升/秒,含有氟、偏硅酸、硫化氫氣體及多種微量元素,對人體具有良好的醫療保健功能,當地百姓長期利用溫泉沐浴,宰殺禽畜。河田鎮利用溫泉資源,開發溫泉澡堂五家,1994~1999年新建兩家溫泉澡堂,內設高、中、低檔浴池,衝浪等,每天接待來客3000多餘人。同時,利用溫泉進行鰻魚、溫水魚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