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地質科學與礦產資源學院

蘭州大學二級學院

蘭州大學地質科學與礦產資源學院(School of Earth Science Lanzhou University)是蘭州大學二級學院

蘭州大學地質科學與礦產資源學院的歷史可追溯到國立蘭州大學1946年創辦的地理系。1958年地質學本科專業設立,同時地理系更名為地質地理系;1984年地質學部分從原地質地理系分出,獨立成系;1999年由地理科學系、地質學系和大氣科學系組建成立資源環境學院。2011年9月10日,蘭州大學地質科學與礦產資源學院正式揭牌成立。

根據2020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有2個本科專業,有專任教師41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11人,講師13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有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文化傳統


院徽
蘭州質科礦產資源院院徽整背景圖案采藍、,背景球,圖館、鑽石、縮核元素,圖案院及稱。設計簡潔凈,觀,易識,蘭州校徽設計涵、呼。核元素釋義:
圖館—蘭州圖館圖案。征校,征蘭州,征論識,征育傳承。達院致展領球科研究,培養流球科;
SESLU—學院英文縮寫,用作圖書館主體,以點狀圖案象徵窗戶和燈光,表達蘭大地礦學子夜以繼日,探索知識的進取精神。同時直觀形象,便於學院進行國際交流;
鑽石—代表礦產資源,表達學院將積極開展應用研究,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滿足國家戰略需要。地球(東半球)—簡明、清晰標識學院學科專業特色,傳達學院今後發展思路,寓意蘭州大學地礦學院居於一隅,放眼全球,致力於在全球大視野下進行地球科學研究,積極融入國際地球科學研究群體。 
院訓
大道無垠,精誠致遠
“大道無垠,精誠致遠”,通過上下句的相互承接,實際上構成了二層邏輯遞進關係。
第一層意思彰顯出蘭大地質人前赴後繼、生生不息、勇攀高峰的學術傳承精神;第二層含義表達了蘭大地質學人對人類社會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諸學科領域之真諦的探索和追求,並較全面地反映了蘭大地質學人在追求人類社會普世價值、追求科學真理的大道上孜孜不倦,上下求索,追求卓越,不斷進取的精神狀態和精神訴求。

歷史沿革


946年,國立蘭州大學創辦地理系。
1958年,地質學本科專業設立,同時地理系更名為地質地理系。
1984年,地質學部分從原地質地理系分出,獨立成系。
1990年6月,新增古生物學與地層學碩士點,新增環境科學本科專業。
1999年,由地理科學系、地質學系和大氣科學系組建成立資源環境學院。
2000年6月,新增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碩士點、地質學獲准自行審批碩士學位授權專業。
2003年,新增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博士點,地球化學、構造地質學碩士點。
2011年9月10日,蘭州大學地質科學與礦產資源學院正式揭牌成立,地質學獲批甘肅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地質部分從資源環境學院中分離,獨立成院新增地球化學,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

學術科研


科研平台
根據2020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6個省級科研平台,其中甘肅省技術創新中心1個,甘肅省重點實驗室2個,甘肅工程研究中心1個,甘肅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 
甘肅省技術創新中心:甘肅省環境地質與災害防治技術創新中心
甘肅工程研究中心:甘肅礦山環境與城市地質工程研究中心
甘肅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地質災害預警與防治甘肅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甘肅省重點實驗室:甘肅省西部礦產資源重點實驗室、甘肅省地下水工程與地熱資源重點實驗室 
科研成果
截至2019年7月,學院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省級科技一等獎1項,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二十萬年來軌道至年際尺度東亞季風氣候變率與驅動機制(2014年,參與)、晚中新世以來青藏高原東北部隆升與環境變化(2011年)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名譽院長湯中立
學術院長丁林
黨委副書記、院長孟興民
黨委委員潘福生
黨委副書記胡澤蕙
副院長王炳光、戴霜、閆德飛

學術委員會


地質科學與礦產資源學院學術委員會,成員名單如下:
名譽主任委員:湯中立
主 任 委 員:王金榮
副主任委員:孫柏年
委 員:湯中立 宋春暉 張銘傑張平中張成君 閆德飛 范育新

本科專業


地質學專業:培養具有堅實的地球科學基礎知識和實驗技能,獲得科學研究初步訓練,能在地球科學、地球與環境科學及空間科學領域從事科學技術工作的教學、科研及工程型人才。畢業生適宜在地質、地震、冶金、石油、煤炭、建材、城建、國防、環保等研究單位及高校和生產部門工作。
地球化學專業(含石油天然氣、礦產資源、化學地球動力學3個方向):培養具有地球化學基礎和化學分析實驗技能,獲得科學研究初步訓練,能在地球科學、能源與資源科學與環境科學領域從事技術工作的工程型人才。

研究生專業


一、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一)學科概況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是地質科學中有關地球物質組成的一個重要基礎和應用分支學科,礦物學研究礦物的成分、結構、形態、性質、成因、用途和內在規律,岩石學研究地殼和地幔分佈的岩漿岩變質岩沉積岩的岩石學、岩石化學與岩石地球化學、流體地球化學、岩石的成因演化規律、地質構造環境與礦產間的關係,礦床學研究非傳統礦產資源、非常規油氣的地質特徵、地幔岩漿事件及大規模成礦作用規律、成礦預測與礦產資源環境信息技術等,隨著地球科學的發展,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地球化學相互交叉融合為一門新的學科—地球物質科學,為解決地球動力學和人類面臨的資源、環境問題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學科研究範圍
根據學科發展、切合國家發展戰略方向和社會需求,本學科主要研究礦物的化學組成、晶體構造、物理化學性質、形成條件、礦物的利用和人工合成;研究各類岩石的組成、性質、產狀分佈、形成過程、岩石化學與岩石地球化學、岩石的實用價值及與礦產資源、環境和大地構造的關係,研究地幔岩漿事件及大規模成礦作用、非傳統礦產資源、地球深部流體、大陸動力學、非常規油氣的物質組成、地質特徵、形成機制、分佈規律、礦產資源及環境綜合評價。
(三)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堅實的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基礎理論和分析實驗技能,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獲得科學研究的基礎訓練,掌握該學科前沿領域和發展方向,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技能,具備理論和應用研究、教學、生產和管理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四)主要研究方向
1. 礦物岩石材料學
2. 岩漿岩及成礦
3. 沉積盆地與成長動力學
4. 區域成礦學與礦床成因學
5. 岩石大地構造學
6. 地質災害與環境地質學
(五)專業主幹課程
高等岩石學;地幔岩石學與地球化學;現代地層學與沉積學;第四紀地質與地貌;板塊構造學與大陸動力學;成因礦物學與找礦礦物學;岩漿岩與成礦專題;變質岩石學與實驗岩石學;岩石大地構造學;地質流體與成礦作用;高等地球化學;同位素地球化學與年代學;化學地球動力學;
二、地球化學
(一)學科概況
地球化學是研究地球、部分天體的化學組成、化學作用及化學演化的學科,是地球科學和化學的交叉性邊緣學科,著重研究化學元素及其同位素在地球演化歷史過程中的分佈、遷移的規律,並運用這些規律來解決有關的理論和實際問題。隨著現代分析測試技術的不斷提高,地球化學研究方法理論不斷拓展深化,在分子、元素原子及同位素級尺度認識宇宙、地球演化規律,服務於國家社會經濟建設、環境保護及災害防治等領域;同時應用於眾多學科領域,使各學科領域的科學研究步入微觀、定量研究階段,已成為現代地球科學中應用最廣、最具可靠性,同時又是最具發展潛力的基礎性支柱學科之一。
蘭州大學地質科學與礦產資源學院
蘭州大學地質科學與礦產資源學院
(二)學科研究範圍
現代地球化學研究領域不斷擴大,研究內容不斷深化。其研究領域從地上轉向宇宙天體、從地錶轉入地下深部、從大陸轉向海洋,已成為現代地球化學的前沿領域。地球化學的分支學科不斷湧現和建立,有同位素地球化學、微量元素地球化學、有機地球化學、地幔地球化學、區域地球化學、水圈地球化學、生物地球化學、環境地球化學、構造地球化學、勘查地球化學、土壤地球化學、水文地球化學等各分支學科。這是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地球化學的要求,也是地球化學發展的必然結果。
(三)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堅實的地球化學基礎理論和分析實驗技能,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獲得科學研究的基礎訓練,了解學科前沿進展。畢業生應能在石油天然氣、地球科學、空間科學、環境科學、礦產資源、地質災害、城市建設、國防領域承擔科學技術研究、高等教育和政府管理方面的工作。
(四)主要研究方向
1. 元素與同位素地球化學
2. 油氣與有機地球化學
3. 環境地球化學
4. 成礦作用地球化學
5. 宇宙化學與化學地球動力學
6. 勘查地球化學
三、構造地質學
(一)學科概況
構造地質學是研究岩石圈物質成分、結構與構造、地球歷史及地球動力學等主要支柱學科之一。運用地層學、岩石學、年代學、地球化學、地球物理、數理模擬及遙感信息、空間高新技術等查明各種岩石單元的空間分佈和其間的相互關係,通過幾何學運動學、動力學分析揭示地質構造形成機制與條件、形成的構造背景,建立科學的構造模型和理論,反演地球層圈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學過程以及地殼發展演化的物質及動力學來源。
(二)學科研究範圍
本學科的主要研究範圍:研究岩石圈(層)物質的結構構造和動力學來源,揭示岩石圈、地殼的形成和發展,探索地球演化的規律。在研究地質構造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解決地質學中的前沿性理論問題和應用問題,並研究資源能源地質、環境演變、地質工程、災害地質、水文地質、地震地質等與國民經濟有關的構造地質課題。
(三)培養目標
本學科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構造地質學的專門人才。畢業生應具有良好的構造地質學及其相關學科的理論基礎和技能,了解本學科研究領域的發展動態,基本上能獨立開展與本學科有關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能夠應用計算機技術開展科學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應能在較高級別的學術刊物上發表;學位獲得者適合在地質、冶金、環境災害、能源資源、工程、海洋、地震等領域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業等部門的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
(四)主要研究方向
1.造山帶地質與沉積盆地
2.新構造與地球表層系統
3.盆地分析或盆地構造學
4.岩石大地構造學
5.區域成礦學與構造地球化學
三、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含:古人類學)
(一)學科概況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是地球科學最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包括古生物學、地層學和沉積學三大內容。古生物學研究地質歷史時期生物的特徵和演化;地層學研究層狀岩石的層序、年代關係和成礦特徵;沉積學研究沉積物的形成、沉積及成岩規律。隨著科學的發展,古生物與現代生物學相結合,向著更高層次的系統化和理論化發展;地層學以建立統一地層為目標,向著全球性精確對比和高解析度年代地層系統的方向發展;沉積學在全球變化和資源及能源問題的研究上起著重要的作用。當前的研究為氣候和環境預測、構造動力學演化、國土整治、環境保護、資源開發和工程建設等領域服務,並為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依據。
(二)學科研究範圍
本學科的主要研究範圍包括:地球上早期生命的形態和進化,各地質時期生物群面貌和生物演替規律,重大生物絕滅事件,生物活動與環境的關係,古植物作為全球環境變化的指標,地層的形成及其變化規律,區域地層系統的建立、對比及相互關係,地層與礦產尤其是與石油的關係,沉積學與石油地質學,陸相油氣地層和井下油氣地層的劃分與對比,地層學與資源勘查,沉積—成岩作用,沉積盆地的形成及演化,沉積環境及岩相古地理,高解析度地層學等。
(三)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古生物地層、資源勘查、沉積學與石油地質學、環境考古等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具有良好的地質學深厚理論基礎及一定的數理化和生物學基礎,掌握古生物學、地層學、沉積學等基礎理論及專門知識和技能;精通本專業某一研究方向的理論與方法。至少掌握一門外語,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能用外文進行科技論文寫作,並具有國際學術交流能力。學位獲得者適合在地質、地理、生物、環境、海洋、能源與礦產等領域的研究機構、高等學校、博物館和企業部門從事科研、教學和高層技術管理工作。
蘭州大學地質科學與礦產資源學院
蘭州大學地質科學與礦產資源學院
(四)主要研究方向
1新生代地質與環境
2古植物與環境變化
3區域地質調查與資源勘查
4沉積學與石油地質學
5沉積環境與沉積相
6生物化學與環境考古
(五)專業主幹課程
全球變化;古環境研究進展;新生代生物地層學;演化古生物學;第四紀年代地層學與現代沉積環境分析;古生物學原理;沉積相與沉積盆地;環境古植物學;石油地質學進展;沉積盆地分析;新生代生物學與哺乳動物化石;高等岩石學;高等地球化學;同位素地球化學與年代學;現代地層學與沉積學;第四紀地質與地貌;板塊構造學與大陸動力學;成因礦物學與找礦礦物學;岩石大地構造學;

傑出校友


楊恕 1997年7月任蘭州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2001年12月至今任蘭州大學副校長,併兼任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所長。2007年9月卸任蘭州大學副校長,仍任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所長。
方小敏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盆地與資源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蘭州大學翠英學者特聘教授。
張虎才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辦學條件


院系設置

根據2020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地質學(包括地質學、資源勘查工程、環境地質方向)和地球化學2個本科專業。 
師資力量
根據2020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專任教師41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11人,講師13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3人,甘肅省領軍人才6人;有兼職教授28人,其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8人,外籍兼職教授6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湯中立
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丁林、張宏福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張銘傑、范育新等 
甘肅省高校教學名師:孫柏年 
教學建設
學院活動(3張)
根據2020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聯合)、9個實踐教學基地,1個甘肅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甘肅省高校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聯合):環境地學實驗教學中心 
甘肅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地質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甘肅省高校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地球歷史及其生命的奧秘 
學科建設
根據2020年11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學院地質學科是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雙一流”學科群建設學科及甘肅省重點學科。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地質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地質學
二級學科博士點: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地球化學,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一級學科碩士點:地質學
二級學科碩士點: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地球化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構造地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