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重慶之眼的結果 展開
- 2017年范穩創作的抗戰小說
- 城市建設
重慶之眼
2017年范穩創作的抗戰小說
《重慶之眼》是作家范穩創作的抗戰題材長篇小說,首發於2017年的《人民文學》。
抗戰日期,重慶遭受日機無差別轟炸長達6年,重慶人沒有退縮。小說通過藺佩瑤、劉雲翔、鄧子儒在戰爭中的苦難經歷和曠世愛情,展現堅強不屈、愈戰愈勇的民族精神,以及重慶人樂觀、開朗、豁達的性格特徵。
該書以“重慶大轟炸”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藺珮瑤、劉雲翔、鄧子儒之間的曠世愛情與婚姻家庭生活,以及“重慶大轟炸”受害者原告團赴日民間索賠、控訴侵略者戰爭罪行的故事;全景式再現了“重慶大轟炸”這段震驚中外的悲壯歷史;表現了中國人民在文化抗戰的強大精神力量支撐下,堅韌不屈、愈戰愈勇的民族氣節和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2015年,為創作《重慶之眼》,范穩專程從雲南來到重慶駐紮採訪、搜集資料和體驗重慶城市生活,尋找抗戰時期的市井百態以及這個城市獨具特色的文化底蘊,期間四處奔波採訪“重慶大轟炸”見證人和受害者,取得大量珍貴的一手材料。
整整耗時一年,其間五易其稿,范穩最終完成了這本近30萬字的《重慶之眼》。
在日機長達6年多的無差別轟炸下,市民龍舟賽面對敵機掃射仍以旗為槍擊鼓競渡,“霧都話劇”在殘垣斷壁的大劇院旁照常排練上演……作品生動展現了主人公藺珮瑤、劉雲翔、鄧子儒在戰爭中的苦難經歷和曠世愛情。《重慶之眼》既深切回望了歷史上重慶大轟炸中震驚中外的戰爭苦難,又對日本掩蓋戰爭暴行的醜陋行徑作了深刻審思。
《重慶之眼》以濃郁的愛國主義為底色,無論是賽龍舟、演話劇,還是大隧道慘案以及最後的審判,在小說中任何一個重要的時間和事件結點上,作者所看重並著力表現的都不是憤懣悲傷,而是一個古老而日新的民族藐視一切苦難,在任何挫折和損毀面前都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硬氣與正氣。
結合21 世紀中國民間方興未艾的對日戰爭損害索賠活動,描繪了“重慶大轟炸”期間中國人民的抗日救亡運動,反映了二戰結束半個多世紀后中國人對戰爭的反思、對和平的堅守,以及維權意識的覺醒。本書還意在通過一群“重慶大轟炸”中戰爭受害者的經歷,探討戰後歷史遺留問題的癥結所在,日本政府為什麼不反思認罪,中國戰爭受害者的勇氣、尊嚴如何得到社會的認同和理解等問題。
敘事重點的選擇
作者在文本創造的過程中,立足於“重慶大轟炸”事件背景之下,相比於其他抗戰類型的文本小說將寫作重點放在對日軍的殘酷行徑下,作者將敘事重點放在了重慶居民遭遇轟炸下仍舊不屈不撓,敢於鬥爭的抗爭精神之上。《重慶之眼》不僅通過對國內人物的生活狀態的刻畫來表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抗爭精神,如市民龍舟賽中,面對日軍長達數年的戰略轟炸,仍舊揮舞手中旗杆面對空中戰鬥機的掃射擊鼓競渡,霧都話劇表演團在已是殘垣斷壁的劇院外依舊認真地排練著,在高度緊張惡劣的生存環境中,重慶居民依然對生活包含激情,充滿著希望;此外,作者還另闢蹊徑描寫了日本國內的反戰人員的抗爭行為,採用新穎的寫作視角表達了日方國內對於戰爭行徑的厭惡與反對。
敘事角度的安排
《重慶之眼》突破了以往以單個人物視角的敘事方式,各個事件的發展既有著本身清晰的敘事脈絡,同時各個事件又可以有機串聯起來。《重慶之眼》不乏對大場面如龍舟賽、話劇團排練、隧道慘案等重要時間節點中大事件的刻畫,本身龍舟比賽和排練表演等項目應該是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可恰逢日軍敵機的突襲,兩種強烈的氛圍反差在讀者頭腦中營造出一種奇特的畫面,讓讀者在情景交融中感受到小人物與大事件的細微關聯,反思日本侵略的殘酷。另一方面,文中也有對小的事件節點上的細節描寫,如大審判來臨時人們臉上細微的表情變化和心理描寫,讓全文在濃郁的愛國基調下批判了日軍侵略者的不恥行徑和重慶居民內心強大的精神力量,渾身散發出的一身硬氣,展現出強大的藝術張力。
寫作亮點的分析
國際反法西斯題材創作很多,但以往抗日題材類小說往往著眼於反侵略這一點,缺乏了一定的人性反思和深度。《重慶之眼》則是在做了全方面的實地考察后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精神乃至文化都花費了大量筆墨進行描寫,這在近幾年的抗日題材中的小說中實屬罕見。飽經創傷的城市卻沒有摧毀人們樂觀向上的精神和態度,例如文中有一位穿著旗袍的女士站在已被炮彈炸毀的劇院門口,手中拿著殘缺的鏡子正在化妝,不遠處躺著發黑的屍體。而小姐卻反諷到:“劇院被毀了正好,趕著我愁著看劇院還要買票排隊呢。”文中類似於此類的俏皮話還有很多,反映出了當地居民對內心苦悶的宣洩,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彰顯了作者的人性情懷和社會擔當。
中國作協小說委員會副主任胡平:抗戰題材創作是國際反法西斯題材創作的一部分,過去我們對於此類題材的創作較弱,寫抗戰時,往往著重表現反侵略這一主題,缺乏人性深度。因此,范穩的《重慶之眼》意義重大。
中國作協理論批評委員會副主任吳秉傑:《重慶之眼》對民族的心理、民族的文化、民族的精神都作了深入書寫,非常有價值。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白燁:與以往抗戰小說不同的是,《重慶之眼》中有大事件、大轟炸、大人物、大活動,也有很多小細節、小人物、小情感。“這種反差與小說中人物的家國情懷和個人命運相連,讓人們看到了日本侵華戰爭的殘酷性和非正義性,這在近年來的作品中並不多見。”
2018年4月23日,該書入選“2017中國好書”圖書書目。
范穩是四川人,現為雲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作家。其作品三度入圍茅盾文學獎,多部作品被翻譯成法文、英文、德文、義大利文在國外出版。
第一幕 國破山河在
1. 狼煙
2. 星光照耀下的小草
3. 一九三七之夏
4. 玄都觀里桃千樹
舊聞錄(之一)
5. 世界主義者
第二幕 城春草木深
6. 豈曰無衣
7. 與子同仇
8. 前度劉郎今又來
9. 打向老師的耳光
舊聞錄(之二)
10. 山城之燈
第三幕 感時花濺淚
11. 陪都孤兒
舊聞錄(之三)
12. 空軍墳
13. 咫尺天涯
14. 我本將心向明月
15. 落在劇院里的炸彈
第四幕 恨別鳥驚心
16. 黑太陽
舊聞錄(之四)
17. 洗罪
18. 私奔
19. 昔日王謝堂前燕
20. 大隧道之殤
21. 相助
22. 搖籃旁邊的堅持
23. 守望
第五幕 此情可待成追憶
24. 告知函
舊聞錄(之五)
25. “V”
26. 組織
27. 背叛
28. 不死的證言
29. 一直在你身邊
後記 致敬重慶
女主人公藺珮瑤是一個愛情至上的亂世佳人,其滄桑巨變的人生更多的是一個女人青年時被兩個男人所愛的幸福與煩惱,是中、老年家道中落後撫養四個子女自食其力、安享晚年的快樂與無奈。作為重慶市沙坪壩區區長藺孝廉的頗具江湖俠氣、愛慕虛榮的幺女,她總是特立獨行,做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鄧子儒死後,她生命不息、索賠不止,發出了“我只是要告訴你們,一個女人一生的愛,被你們的轟炸毀滅了!重慶大轟炸這一段血淚史,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你們可以刻意抹殺,假裝忘記。但請記住:只要我們還活著,我們就是歷史的證言;我們死去,證言留下”振聾發聵的錚錚誓言。
一個是她愛的初戀戀人劉海,他們在南渝中學讀高中時就相互欣賞、兩情相悅,演繹著“生死挈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青春浪漫。因為門不當戶不對,他為了愛情心甘情願被裝入豬籠沉過嘉陵江。在藺孝廉的威逼下毅然離開戀人,傳聞他在一次江難中喪生,實則遠赴了抗日前線。後來,劉海改名為劉雲翔成為空軍戰鬥英雄后遇到了藺珮瑤,作了如下自我介紹:“請不要稱我為大英雄,我叫劉雲翔,劉備的劉、雲天的雲,翱翔的翔。這是我現在的名字,也是我戰死後的名字。”此話自然是特意說給藺珮瑤聽的,你過去的劉海哥已經死了,現在的劉雲翔也隨時會戰死;表面上是想與藺珮瑤一刀兩斷,實質是劉雲翔無法忘懷的另類表達。
鄧子儒是號稱“鄧半城”的重慶商界老大、江湖老大鄧玄遠的獨子,作為一名具有濃郁愛國主義的重慶儒商、重慶大學法律系的高材生,他有切膚至骨的苦難,有一輩子無法癒合的戰爭創傷。在傳聞劉海在一次江難中喪生藺珮瑤心死後,他用捐贈飛機支持抗日義舉逐漸打動藺珮瑤的心,進而喜定良緣抱得美人歸。當炸彈從天而降把一切炸得支離破碎后,他繼承父親遺志成為商界大佬,勇挑重擔想方設法做大鄧氏家族生意,在生活中處處讓著忍著愛著藺珮瑤,是一個胸襟開闊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