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天然
唐代時期禪僧
丹霞天然(739~824),唐代禪僧。法號天然,曾駐錫南陽(河南省)丹霞山,故稱丹霞天然,或丹霞禪師。籍貫不詳。原習儒業,應科舉途中偶遇禪僧,乃轉入佛門。首參馬祖,后禮石頭,隨侍三年,披剃受戒,再往謁馬祖,受‘天然’之法號。曾駐錫天台山華頂峰三年,其後至餘杭徑山參禮道欽。唐·元和年間(806~821)至洛陽龍門香山寺,與伏牛自在結為莫逆之交。師曾有燒木佛取暖之奇行,有譏之者,師應答無滯礙,以此為人所知。《五燈會元》卷五雲(卍續138·166下)︰‘(師)後於慧林寺遇天大寒,取木佛燒火向,院主訶曰︰何得燒我木佛?師以杖子撥灰曰︰吾燒取捨利。主曰︰木佛何有舍利?師曰︰既無舍利,更取兩尊燒。主自后眉發墮落。
丹霞和尚怒扔石頭。師諱天然,少親儒墨,業洞九經。初與龐居士同侶入京求選,因在漢南道寄宿次,忽夜夢日光滿室。有鑒者雲:“此是解空之祥也。”又逢行腳僧,與吃茶次,僧雲:“秀才去何處?”對曰:“救選官去。”僧雲:“可惜多功夫,何不選佛去?”秀才曰:“佛當何處選?”人提起人提起茶碗曰:“會摩?”秀才曰:“未測高旨。”僧曰:“若然者,江西馬祖今現住世說法,悟道者不可勝記,彼是真選佛之處。”
二人宿根猛利,遂返秦游而造大寂,禮拜已,馬大師曰:“這什麼來什麼什麼摩抬”抬抬抬上襆頭,馬祖便察機,笑而曰:“汝師石頭摩?”秀才曰:“若與摩則與某甲指示石頭。”馬祖曰:“從這裡去南嶽七百里,石頭上石頭石頭上頭,你去那裡出家。”秀才當日便發去,到石頭參和尚。和尚么:么么什麼處來?”對曰:“某處來。”石頭曰:“來作什麼摩?”秀才如前對,石頭便點頭曰:“著槽廣靡。靡靡執靡役。經一二載餘,石頭大師明晨欲與落髮,今夜童行參時,大師曰:“佛殿前一搭草,明晨粥後鏟卻。”來晨諸童行競持鍬钁,唯有師獨持刀水,於大師前跪拜揩洗。大師笑而剃髮。師有頂峰突然而起,大師按之曰:“天然矣。”落髮既畢,師禮謝度兼謝名,大師曰:“吾賜師父何師父師父”師父曰:“和尚豈不曰‘天然’耶?”石頭甚奇之,乃為略說法要,師便掩耳雲:“太多也。”和試試試用看。”師遂騎聖僧頭,大師雲:“這阿師!他后打破泥龕塑像去。”
師受戒已,而大寂耀摩尼於江西,師乃下岳,再詣彼,禮謁大寂。大寂問:“從什摩處來?”石頭石頭上石頭上石頭上來。”大寂曰:“石頭路滑,還弛倒也無?”對曰:“若弛倒即不來此也。”大寂甚奇之。師放曠情懷,濤違順境,樂乎雲水,去住逍遙。至洛京,參忠國師。初見侍者便問:“和尚還在也無?”對曰:是看客客看客是看客客。”師曰:“大深遠生!”侍者曰:“佛眼覷不見。”師曰:“龍生龍子,鳳生鳳子。”侍者舉似國師,國師便打侍者。師尋上鄧州丹霞山,格調孤峻,少有攀者。爰有禪德遠來問津,山下遇見師,遂輒申問:“丹霞山在什摩處?”師指山曰:“青青黯黯底是。”其曰:“莫只這個便是不?”師曰:“真師子兒,一撥便轉。”次於天台,居花頂峰三載。又禮國一禪師。以元和初上龍門香山,與伏牛禪師為莫逆侶。後於惠林寺,遇天寒,焚林佛以御次,主人或譏,師曰:“吾茶毗,覓舍利。”
主人曰:“木頭有何也?”師曰:“若然者,何責我乎?”主人亦向前,眉毛一時墮落。有人問真覺大師:“丹霞燒木佛,上座有何過?”大師雲:“上座只見佛。”進曰:“丹霞又如何?”大師雲:“丹霞燒木頭。”
師有時到山院寄宿,見老宿共行者同床坐。師父放下衣缽便問訊二人,二人都不顧視。直至來朝,遂見行者將一鐺飯向堂中心著,共老宿吃,又不喚師。師亦自向前共吃。行者見師向前,便顧視老宿雲:“莫言侵早起。”老宿向老宿曰:“這個行者,何不教伊?大無禮生!”老宿雲:“好個人家男女,有什摩罪過?點污他作什摩!”師雲:“適來有錯放過。”
丹霞天然山的天然禪師,不知是哪裡人。他本是一儒生,打算去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在路上偶然遇到一位禪客,問天然:“您到哪兒去?”天然回答:“趕考去。”禪客說:“趕考怎比得上選佛。”天然道:“選佛的話應該到什麼地方呢?”禪客說:“現今江西馬大師出世,他那兒是選佛的場所,您到那裡去吧。”於是,天然就直奔江西。
剛見到馬大師,天然就用手推推帽子的前沿(表示要剃度)。馬大師看了一眼說:“南嶽石頭是你的老師。”天然立刻就到南嶽,還是用手推推帽子前沿。石頭禪師說:“到草場去吧。”丹霞就在伙房做了三年的燒火工。
有一次,大夥都在佛殿前鏟草,大家都拿鍬帶鋤,只有丹霞天然拿了只盆子,當著石頭的面洗起頭來。石頭見他哈哈大笑,於是為他剃度。
後來,丹霞天然禪師在惠林寺遇上天氣奇寒,便焚燒木佛禦寒,院主譏諷他:“你怎麼可以燒佛像呢?”禪師說:“我燒木想找舍利子。”院主說:“這是木頭東西,哪裡有什麼舍利子?”禪師說:“既然不能燒出舍利子,那麼把這兩座山也拿來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