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寨鎮
甘肅省靈台縣下轄鎮
邵寨鎮在行政上隸屬於甘肅省靈台縣,全鎮轄13村129社,截至2018年末,邵寨鎮戶籍人口16232人。面積220平方公里,有耕地4.6萬畝,林地及果園3.2萬畝,有工商企業12戶,個體工商戶256戶。境內土壤肥沃,物產豐富,地處全國蘋果優生帶內。歷史悠久,是古代商貿重鎮和醇觚文化的發祥地。
西魏至唐初,曾為鶉觚縣治所,宋以後稱韶寨鎮。
1949年以前,為邵寨鄉。
1949年以後,為邵寨區。
1957年撤區並鄉時,復設邵寨鄉。
1958年,設邵寨公社。
1983年,公社改鄉。
1998年,撤鄉建鎮。
邵寨鎮地處黃土殘塬溝壑區,南高北低,中部和東南部為塬區,西南部為丘陵山區,東北部為溝壑區。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989~1296米之間。塬面地勢平坦,處於最高點;溝壑道路崎嶇,位置較低。
邵寨鎮屬暖溫帶季風區中的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0.4℃,1月平均氣溫-3℃,極端最低氣溫-22.4℃(1991年12月28日);7月平均氣溫18.79℃,極端最高氣溫38.8℃(2006年6月17日)。平均氣溫年較差21.7℃。生長期年平均206天,無霜期年平均187天,最長224天,最短131天。平均日照時數2025小時。平均降水量694.1毫米,極端年最大降水量966.4毫米(1992年),極端年最少降水量327.8毫米(1995年)。
邵寨鎮境內屬靈台縣達溪河水系。達溪河橫穿雷家河全村,從中台鎮流入邵寨鎮,全長3.7千米。
邵寨鎮的自然災害主要自然災害有強降水、地震、冰雹、霜凍、伏旱等。最嚴重的一次強降水是2010年7月23日,致使境內部分農戶房屋、院牆倒塌、農作物倒伏,供電、通信設備損壞,雷家河村多數群眾房屋受洪水浸泡受損。2011年7月17日,遭受最嚴重一次冰雹災害,降雹時間持續30分鐘,集中降水70分鐘,致使9村72社11233人受災,全鎮25743畝農作物受損,直接經濟損失1690萬元。
邵寨鎮境內礦藏資源主要以煤炭為主,已探明和預測的煤炭地質儲量34億噸,探明地質儲量2.4億噸,其中精查儲量為1.4億噸。
2011年末,邵寨鎮轄東郭、干槐樹、三坡、東坪、三聯、新民、什字、光輝、白崖、東庄、石坊、雷家河、黎家河13個村民委員會。
截至2020年6月,邵寨鎮轄1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三坡村。
邵寨鎮區劃詳情 | ||||
東郭村 | 干槐樹村 | 三坡村 | 東坪村 | 三聯村 |
新民村 | 什字村 | 光輝村 | 白崖村 | 東庄村 |
石坊村 | 雷家河村 | 黎家河村 | / | / |
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 | 城鄉分類 | 名稱 |
620822101201 | 220 | 東坪村委會 |
620822101202 | 220 | 干槐樹村委會 |
620822101203 | 220 | 東郭村委會 |
620822101204 | 220 | 三坡村委會 |
620822101205 | 121 | 新民村委會 |
620822101206 | 220 | 吳家什字村委會 |
620822101207 | 121 | 三聯村委會 |
620822101208 | 220 | 光輝村委會 |
620822101209 | 220 | 白崖村委會 |
620822101210 | 220 | 東庄村委會 |
620822101211 | 220 | 石坊村委會 |
620822101212 | 220 | 雷家河村委會 |
620822101213 | 220 | 黎家河村委會 |
2011年末,邵寨鎮總人口1767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50人,城鎮化率3.7%。另有流動人口572人。總人口中,男性9264人,佔52.4%;女性8407人,佔48.6%;14歲以下2562人,佔14.5%;15~64歲13913人,佔78.7%;65歲以上1196人,佔6.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7575人,佔99.5%;有回族96人,佔0.5%。2011年,人口出生率9.8‰,人口死亡率5.6‰,人口自然增長率4.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49.8人。
截至2018年末,邵寨鎮戶籍人口16232人。
2011年,邵寨鎮財政總收入9萬元,與上年持平。
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593元。
邵寨鎮有耕地面積43759畝,人均2.57畝。2011年,邵寨鎮農業總產值7063.9萬元,農業增加值4861.6萬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
2011年,邵寨鎮生產糧食10462噸,人均612.4千克,其中小麥5331.7噸,玉米2763.8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蘋果。
2011年底,邵寨鎮全鎮共有果園11439畝,主要品種有紅富士優系、煙富品系,配置嘎啦、秦冠作為授粉品種,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按5:1配置,採用株間,以提高結果率。
邵寨鎮畜牧業以飼養牛、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牛飼養量7900頭,年末出欄3864頭;羊飼養量2094隻,年末出欄1412隻;生豬飼養量1505頭,年末出欄1926頭;家禽飼養量2.79萬羽。
邵寨鎮的工業以建材製造、肉製品加工為主。
2011年末,邵寨鎮全鎮共有工業企業6家,從業人員189人,工業生產總值4375萬元,比上年增長21%。上繳稅金37萬元,同比增長16.8%。
2011年末,邵寨鎮有個體商業網點256個,從業人員621人。
2011年,邵寨鎮的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7680萬元,比上年增長23%;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6571萬元。
截至2018年末,邵寨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7個。
2011年末,邵寨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4920萬元,比上年增長14.6%;各項貸款餘額5730萬元,比上年增長8.3%。
靈台邵寨鎮
邵寨文化薈萃,周、漢文化源遠流長。境內有文王大殿、醇觚亭、滾龍寺等古建築物,是遠近聞名的文化景觀和旅遊景點。邵寨歷史文化名勝尤以文王山文王大殿最為馳名,文王山位於距靈台縣城東10公里處之達溪河南岸,在鎮轄石坊村境內,古名九峰山,又名寶岩山。初春之時,冰雪消融,懸崖處瀑布飛流,蔚為壯觀,為古靈台八景“瀑布春融”之所在。據史書記載:“早在公元前11世紀(約1076年)商朝西北候姬昌(后即周文王)率大軍西來伐密,戰捷歸師途經靈台縣城,築“靈台”祭天地,之後沿河東下,途中見一山,其勢卓爾,四周八峰圍拱,河水自足迂繞,即登峰頂,預演八封,以卜討紂大計。自此九峰山始有文王山之名。相傳文王演卦之時,忽有電閃雷鳴,後山間有一童哭叫,姬昌命差收養為義子,即后扶佐文王建立周朝的雷振子。文王臨走,山民感念其宣揚德化之功,夾道相送,不舍依依,也從此有了雷家河、告王河之地名”。(雷家河、告王河現分別為邵寨鎮和相臨鎮轄村名)。文王山幾經歷史風雨,早在明初即建有文王大殿等,后經不斷修葺,至文革前已成較大規模的古建築群,遊客紛至,聞名遐邇。
邵寨物產豐富,土特產具多。特產尤以“邵寨手工面”譽滿隴塬大地,有著悠久的歷史根源和文化內涵。本地村婦利用本土特產小麥麵粉精心製作的麵條細而又長,爽口淡雅,回味無窮,受到了縣內外賓客的青睞,手工面製作者曾多次獲省、市、縣美食比賽獎。
相傳商紂時北伯侯崇侯虎在此鎮守,周武王伐紂時廢崇封邵公代守,因此得名曰邵寨。
邵寨鎮於1998年建成邵寨客運站,日發送客車18班次,日客運量500餘人次。
2011年末,邵寨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3個,各類文化專業戶45戶,村圖書室13個。音樂、書法、美術、秦腔、攝影及文學業餘愛好者115人。
2011年末,邵寨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266人,專任教師7人;小學11所,在校生1008人,專任教師9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初中在校生4100人,專任教師6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邵寨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54.5萬元,比上年增長16.7%。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為19%,比上年增長6.5%。
2011年末,邵寨鎮有白崖、東郭、石坊3個科普示範村,培養科普示範戶65戶,其中,培養科普典型示範戶10戶,開展科普技術培訓班4期,累計培訓農民1020人(次),培養農民技術員165人。
2011年末,邵寨鎮有文化體育廣場1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1%。
2011年末,邵寨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4個,其中村級衛生所13所,鎮衛生院1個。床位21張,固定資產總值12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3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4人。
2011年,邵寨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6萬人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7036人,參合率99.7%。
2011年,邵寨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7戶,人數42人,支出99036元,比上年增長4.7%;城市醫療救助83人次,支出16900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40人次,支出2300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500戶,人數2745人,支出245.73萬元,比上年增長8.5%;農村五保供養59人,支出12.04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28人,發放撫恤金13.75萬元。
2011年末,邵寨鎮有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371人,參保率86.2%。
● 廣播電視
2006年邵寨鎮開通有線電視,2007年開通有線電視,2010年7個村實施“村村通”電視工程。
2011年末,邵寨鎮有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150戶,入戶率8.3%。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邵寨鎮有郵政局1個,征訂報紙、期刊0.3萬份(冊),業務純收入13萬元。電信服務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000門,固定電話用戶45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56%;行動電話用戶4170戶;寬頻接入用戶21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32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