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鳳凰山公園
河北唐山市中心區的綜合公園
鳳凰山公園位於河北唐山市中心區,面積19.75萬平方米,是唐山市建園最早、功能設施完備的公園。園內山清水秀,亭台上台閣榭,樣樣精緻。
鳳凰山
唐山鳳凰山公園
公園以“穿行”作為設計概念,將公園邊界向城市打開,穿越公園的路徑將風景編織進市民的生活,公園與城市和社會生活緊密聯繫。“穿行”豐富和擴展了公園的功能,使公園不再是一個傳統意義的“園”,而是融於城市中的一段美好的生活體驗。我們提倡市民步行或騎自行車穿越公園到達城市的各個角落,同時使其擁有更多可供交往、令人愉悅的公共空間,使公園生活成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鳳凰山公園改造共實施兩項工程。一是鳳凰山公園擴綠工程,主要是拆除鳳凰山周邊的人防辦、文化宮、總工會、園林局機關、個體商用房進行擴綠,擴建的綠地近19.2公頃,相當於又建了一個鳳凰山公園。二是鳳凰山公園內部景觀改造工程,面積17.9公頃,拆除有礙景觀的西大門、北大門及園內部分建築、遊藝設施和經營攤點,對公園整體重新規劃,進行景觀改造完善。
在改造上,園林部門主要是按照城市的綠地系統規劃對鳳凰山進行改造,充分展示山體自然景觀,將公園原有和新擴建的綠地有機地結合成一體,定位為文化、娛樂、休閑的中心公園,功能更加完善、合理。綜合考慮市政設施、道路、周邊公共交通及城市對景觀和公共空間的需求,通過在公園空間和景觀設計上的再創造,通過穿行於其中的道路將公園同周圍城市環境和市民生活聯繫起來,激發城市活力。公園的設計理念為“穿行”,從平面圖上看地形輪廓形似鳳凰,突出了公園的鳳凰主題。
鳳凰山公園擴綠及南北門改造工程已完成,擴綠工程共栽植喬木6171株、灌木20475株、地被植物108080平方米、硬化50950平方米。南北門改造工程共鋪裝花崗岩7462平方米,鋪裝防腐木996平方米,栽植喬木210株、灌木16453株。擴綠后的鳳凰山公園,給人以全新的感覺,進入園中可欣賞到水膜廣場、鳳凰讀書會、杏樹廣場、霧裡看花、輪滑場地、塑膠場地、超級票友會、銀杏廣場、欒樹路、玉蘭園、夢幻花園、合歡路、杏樹路、銀杏路等景觀,這些景觀通過主路、甬路、廣場連接,使公園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讓人們感覺公園生活即是城市生活。
鳳凰山公園改造景觀工程已開始。為確保公園整個區域早日對遊人開放,改造景觀工程全體建設人員加班加點,晝夜奮戰,搶工期,抓質量,加快工程建設。通過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共同努力,改造景觀工程的土建工程、市政工程、喬灌木和地被植物栽植工程、頁岩路鋪裝、防腐木鋪裝、公園給排水、電纜鋪設都已完成;主體工程鳳凰花谷亭、山亭一、山亭二、煙雨湖水榭亭已全部完成;百游廊、園廊已完成,四合院主體工程已完成;煙雨湖、菏香湖改造已完成;鳳凰山3條上山台階已全部完成;噴泉、霧森、亮化設施安裝完成;共栽植喬灌木3920株,灌木4282株,地被植物45000平方米。整個工程已於4月7日基本完工,形成了蓮魚湖、煙雨湖、百游廊、鳳凰畫中游、竹林展場、鳳凰花卉展園、綠野仙蹤等主要景點。
蓮魚湖周邊為湖岸休閑場地,環湖木質鋪裝和折線形長廊為人們提供舒適的活動場地,長廊延伸到遠處的春景花園中,一個個座椅圍合的小空間可以開展多種規模的活動。鳳凰畫中游展現了一幅自然水岸畫卷,將荷香湖原有硬質駁岸改造為軟駁岸;增加親水垂釣平台。局部種植高低錯落的水生植物,即使環境自然怡人又起到了凈化水質的作用。煙雨湖設置了遊船碼頭,浮在湖中的水榭花廳可以觀景品茗,使這裡成為一處水上休閑空間。竹林展場是利用現狀窪地設計成多功能場地,竹林圍合的空地可作為臨時展場和露天茶座使用,服務設施售賣冷熱飲,兼作存放活動桌椅和多媒體設備之用。設施完備的文化、娛樂、休閑的大型中心公園已經展現。
鳳凰雕塑
噴泉景觀為人們展示了一幅五彩繽紛優美動人的場景。荷香湖是可沉降式浮筒與噴泉設備相組合的智能控制音樂噴泉,由電腦、計算機控制集水、電、聲、光一體。南北長62米,東西寬6米,依靠自身浮力靜卧於湖面之上。其水型由2處動感孔雀開屏、37處變頻跑泉、32處一維數控噴泉、2處鯤鵬展翅噴泉以及水禮花和螺旋花組合而成。各種水型在智能控制系統下依次啟動,水柱和100餘盞LED三色燈燈光伴隨著優雅的樂曲,夢幻般地起伏交叉生輝。隨著燈光顏色的變換,熱烈歡樂的水姿令人心曠神怡、嘆為觀止、流連忘返。
鳳凰山公園
公園和新擴建的綠地有機地結合成一體,一個風景優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嶄新公園展現在市民面前。
簡意鳳凰山
唐山鳳凰山公園
晨曦鳳凰山
看到由山腳一直到山頂綿延數里竟然有幾百上千個售香的攤位,而且各個攤主信心十足準備了那麼多貨源實在令我們驚詫不已。接下去我吃驚的發現,各個售香的攤點上小包的香很少,更多的是長的大的香,一般都有一米多長,粗細不同價格不等,從十幾元到幾十元都有。有的香居然有碗口粗,當然價錢也不菲,每根300元。看來消費升級在這裡也有體現,香客們竟相攀比,都要多燒香燒高香爭先恐後要得到佛祖的寵愛。
鳳凰山廟會由來已久,知名度廣泛。就其規模而言,鳳凰山廟會在京津唐承地區乃至中國北 方堪為首屈一指,歷來被人們譽為“京東第一廟會”。民國初年,由於社會相對穩定,鳳凰山廟會一度達到興盛時期,聲名遠揚東三省、華中、華東、華南等地。後來由於軍閥混戰和日寇入侵,廟會也隨之衰落,陷入時斷時續的狀態。
建國初 期,政府對鳳凰山廟會加以重視,將鳳凰山紫竹院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撥款對其加以修繕,這對以後鳳凰山廟會的重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957年和1958年,廟會規模較大,1959年,為防止迷信活動,政府有關部門強令禁止廟會活動,1963年是“文革”前的最後一次廟會,規模空前,這年,遷西河北梆子劇團到會演出,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64年“四清”運動開始,從此停辦。1966的年文化大革命運動中。廟宇被拆毀,佛像被推翻,老道李彬被趕下山。 20世紀80年代初期,國家不斷落實宗教政策,1984年鳳凰山廟會逐漸得以恢復。
鳳凰山夜景
如今,五塊石碑的碑文內容完整的留在圖片展的牆上,“這下我可以踏實了,這些文字與石碑上的文字,可以說一字不差。”
當感覺鳳凰山的圖片收集得差不多了,唐建文又找到開灤博物館特聘研究員楊磊先生,告訴他想舉辦鳳凰山公園文史圖片展的想法,楊磊聽后大加讚賞,拿出多幅鳳凰山公園更早期的珍藏照片,並對唐建文說,鳳凰山公園與唐山城市的發展息息相關,展覽不要拘泥於公園本身,內容要以鳳凰山為核心,把眼光放到整座城市的文化發展史。
楊磊先生的話讓唐建文茅塞頓開,“鳳凰山是唐山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更是唐山人們的一種精神寄託符號,這讓我們這個圖片展有了更深厚的歷史文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