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工業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哈爾濱工業大學二級學院
哈爾濱工業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成立於1993年,依託學校形成了"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模式,目前,我院具有城市規劃編製甲級和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編製甲級資質。我院承接規劃設計任務的範圍包括城市發展戰略研究、區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與分區規劃、城市設計、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綜合交通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居住區規劃與設計、景觀規劃與設計、近現代建築修繕設計、城市建設項目策劃等各類規劃和諮詢項目。
我院現有全職專業技術人員120餘名,國家註冊規劃師21名,由各專業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形成的規劃設計骨幹近30名。目前,已經形成了六個不同專業方向的規劃設計所和一個具有國際視野的創作研究中心。
近年來,我院完成了大量高品質的城鄉規劃設計項目和科研項目,獲得國家級優秀規劃設計一等獎1項,三等獎3項,省優秀規劃設計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數十項。在中國建築學會的“2012年全國人居經典建築規劃設計方案競賽活動中榮獲規劃建築雙金獎”。在規劃設計過程中,我院一直堅持精品意識,對規劃設計成果質量嚴格把關,在黑龍江省城市規劃編製單位規劃成果檢查中,我院一直被評為規劃編製優秀單位,2012年7月,我院榮獲“全國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評選活動最佳組織獎”。
2011年,建築學、城鄉規劃學和風景園林學被國務院學位辦批准為三個獨立的國家一級學科,作為向一級學科邁進的實驗室平台之一,我院在城鄉規劃學的學科建設、學生培養、國際交流、科研創新、規劃培訓、規劃新技術新方法研究方面將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我院依託哈工大大土木學科群優勢、建築學院雄厚的師資力量、建築設計院強大的技術支撐、各級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站在更新更高的起點上良性、健康發展,迅速提高我院城鄉規劃專業品質和社會聲譽,成為學校城鄉規劃學和風景園林學的科技成果轉化和海內外學術交流培訓的基地,成為寒地區城鄉規劃技術創新的實驗平台。
主管領導
趙誌慶:哈爾濱工業大學城市規劃研究院院長
高級規劃顧問
俞濱洋教授 劉松茯教授 劉德明教授 金 虹教授 林建群教授
徐蘇寧教授 趙天宇教授
1958年 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系
1958年---1959年 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系黨總支幹事
郭恩章
1997年 任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
現任 城市設計研究所所長
社會兼職:
1、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設計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黑龍江省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
3、黑龍江省城市規劃技術鑒定委員會委員
4、黑龍江省科技經濟顧問委員會專家
5、哈爾濱土建學會城市設計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6、哈爾濱城市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
學科
建築設計及理論
研究方向
論著成果
1、城市設計實踐的體驗 《東北城市規劃》2000.1
2、趙都·綠網《城市規劃》 2000.7
3、對城市廣場設計中幾個問題的思考 《城市規劃》2002.2
4、做好城市設計,為城市經營服務 《哈爾濱市城市規劃論文集》2002.8
5、城市居住小區規劃設計原則、選址及質量評價研究 2000
6、唐山市中心城區總體城市設計研究 2000
7、邯鄲市主城區總體城市設計研究 2001
8、哈爾濱市中心城區總體城市設計研究 2002
9、哈爾濱市道外傳統商市風貌區規劃設計研究 2003
10、威海市體育中心體育館、體育場設計 1998-2001
1978-1982:畢業於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建築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金廣君
1992-1997: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 副教授
1997-1999:哈爾濱建築大學建築學院 教授
1999-目前: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學術兼職:
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中國城市設計專業委員會委員;
黑龍江省城市規劃學會理事;黑龍江省城市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
哈爾濱市人民政府經濟發展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
《規劃師》編委(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編委。
學科
建築設計及理論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領域為城市設計。城市設計既是產品設計,也是過程設計。作為產品設計,主要研究不同規模的城市形體環境的設計理論與方法,重點研究城市特色、城市生態、舊城改造、濱水環境等;作為過程設計,主要研究城市設計的實施與管理,重點研究城市設計與開發、管理和法律的結合,包括城市設計實施過程中的各種控制和引導手段。此外,還開展了對城市設計教育問題的研究,包括全日制教育和繼續教育,教學法和課程體系等。以上的研究注重建築學、城市規劃和景觀建築學三個學科的交叉與滲透,強調研究梯隊應具有不同的學術背景和密切合作的團隊精神。
論著成果
1. 金廣君“試論影響城市設計的社會因素和經濟因素” 《哈爾濱建築大學學報》1997.5
2.金廣君“論城市設計的基本框架” 《華中建築》1998.3
3.金廣君“論城市設計成果的可持續性”《城市規劃》1999/2/9
4.金廣君“從概念到形式--哈爾濱市臨江廣場設計構思”《哈爾濱建築大學學報》 2000.5
5.金廣君“建築教育中城市設計教學的定位”《華中建築》 2001.2
6.金廣君“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 CHINA: SOME SIGNIFICATIVE GOOD PRACTIC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01,Italy. 7.金廣君“當代城市設計詮釋” 《規劃師》2000.6
8.金廣君“美國城市設計導則介述” 《國外城市規劃》 2001.2
9.金廣君“大慶市薩爾圖火車站廣場及周邊地區改造” 《中國當代城市設計作品集》2000.11
10.金廣君“論城市設計師的知識結構” 《城市規劃》2003.1
書籍:
1.金廣君《國外現代城市設計精選》 哈爾濱市,黑龍江科技出版社 1996;
2.金廣君《圖解城市設計》 哈爾濱市,黑龍江科技出版社 1999;
職務/職稱: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導
徐蘇寧
主要成果:主要集中在城市規劃與設計理論的研究方向上,其研究方向是城市規劃與設計學科的重點研究方向之一。近年來從城市形態構成、城市災害預防、地域文化保護、城市類型分析、城市美學創造等角度開展了相關性的研究,形成了系列的研究成果,本人也成為國內城市設計美學研究領域的開創者之一。
職務/職稱:教授(博導)
學術兼職:
全國高等學科城市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 委員
黑龍江省城市規劃技術鑒定委員會 專家委員
哈爾濱市城市規劃委員會 專家委員
研究方向:城市住區規劃理論與方法,城市景觀與風景園林規劃
主要成果:
居住區規劃標準研究(國家十五攻關)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一等)
哈爾濱市學府路城市設計研究 黑龍江省優秀規劃設計一等獎
城市殯葬設施建設標準研究 國家科技部(國際領先水平)
修補城市-哈爾濱博物館區域改造設計 城市規劃2006.12
歷史文化街區復興規劃設計中的新元素 華中建築2006.11
社區生活廢品回收問題與規劃探討 哈工大學報2008.4
社區高齡者出行特徵與需求研究 哈工大學報2008.4
職務/職稱:教授、博導
學術兼職:中國建築史學學會學術委員
劉大平
主要側重中國建築歷史相關課題的研究工作,包括中國傳統建築庭院空間、傳統建築色彩、傳統建築景觀、傳統建築室內空間研究、傳統建築裝飾研究、黑龍江渤海國唐代建築復原設計研究等。並承擔哈爾濱近代歷史建築保護的相關科研課題十餘項。其中包括:哈爾濱猶太新老會堂復原研究、哈爾濱道台府復原保護規劃研究、哈爾濱731侵華遺址保護規劃研究、哈爾濱保護建築普查、哈爾濱保護建築測繪、哈爾濱道外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開發利用研究、哈爾濱近代歷史建築復原設計等多項。
作為哈工大南北校區互動合作的平台之一,哈工大規劃院將堅持“兩校區、雙基地”的發展戰略,同時,充分發揮海峽兩岸三地——哈爾濱、深圳、台北的城市規劃與城市設計專業優勢和人才優勢,力爭起到橋樑和紐帶作用,把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及哈工大校本部的城市規劃專業的學科建設和實驗室建設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哈工大規劃院將依託哈工大大土木學科優勢、建築學院雄厚的師資力量、哈工大建築設計院的強大的技術支撐、各級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站在更新更高的起點上良性、健康發展,迅速提高哈工大規劃院城市規劃專業品質和社會聲譽,成為我校城市規劃學科的科技成果轉化和海內外交流培訓的基地,成為高寒地區城鄉規劃技術創新的實驗平台。
重慶西永城市副中心城市設計
基本情況
用地面積 : 3.27平方公里
設計人員 : 宋聚生、王耀武、金廣君
重慶西永城市副中心城市設計
詳細介紹
西永城市副中心是重慶主城六大城市副中心之一,是重慶西部新城的核心組成部分,承載重慶高科技產業、大學城、鐵路物流及城市綜合新區的城市功能,其核心區是為大學城、高科技產業以及物流園提供公共服務的現代化城市中心。本片區位於中梁山、縉雲山之間、寨山坪以北區域,東起襄渝鐵路,西至陳家橋,南起科技大道,北至土主鎮。
方案從東西二區來考慮,東區從特有的資源出發:豐富的地形變化,還有為數眾多的山體,將這些大自然的產物與新城建設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獨具特色的城市中心區。因此,方案提出東區的設計主題為:“共生 —— 城市與自然共生、工作與休閑共生”。西區是城市與大學城功能疊加的中心區,兩種類型中心區的特質彙集並得到強化,以“文化綠舟·活力核心”為設計概念,彙集校園與社會之精神,實現校園與社會相互融合。因此,方案提出西區的設計主題為:“共享 —— 校園與社會共享、文化與生活共享”。
在規劃中,堅持建設以保護生態資源、強化特色資源為前提的、生態優先的、用地緊湊的、人性化的、24小時有活力的現代化新城為發展目標。力求突出為高等教育及其產業文化融合的功能以及利用生態資源發展新住區的功能。
牡丹江江南新城區總體城市設計
設計人員:李罕哲、薛濱夏、胡佳勇、張麗燕
用地面積:4.7平方公里
獲獎情況:競賽中標
牡丹江江南新城區總體城市設計
牡丹江江南新城位於牡丹江市南部,北起牡丹江右岸,南至興隆鎮躍進村;東起東山,西至海浪機場路。現狀建設總用地4.7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8萬人。東側有東小河,西側有興隆河,匯入牡丹江;現狀建設用地集中在沿江地帶,其餘部分是耕地。
規劃中,本著“立足當前,著眼未來”的原則,實施“工業立市”戰略,立足牡丹江與外部環境的現實,建設對俄貿易工業園區。充分利用當前的比較優勢,加強新城區的資本積累。並對該區域內現有傳統工業進行限制改造。同時在建設時序上充分掌握了時效性。
遼寧省法庫物流經濟區總體規劃
基本信息
設計人員:劉生軍、趙傑、羅維、劉征、楊策、于振波用地面積: 5.96平方公里
獲獎情況:競賽中標
竣工時間: 2007年10月
詳細介紹
法庫物流經濟區是一個融貨物儲運、配送、加工及交易、展示功能於一體的,功能分區合理,配套設施完善,交通便捷,環境優美,特色鮮明,以中轉集散物資為重點,以多個產業集群為支撐的區域型物流中心。
在規劃中,以堅持可持續發展為原則,以突出區域總體協調發展為思路,強化空間布局規劃和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理念,運用控制和指導相結合的方法,圍繞打造“北方物流第一縣”為目標,力求拓展城市空間,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環境質量,塑造城市形象。逐步把規劃區建設成為設施完善、倉儲集中、物流配送、信息交易、多式聯運、初級加工及商住休閑的綜合型物流經濟區,逐步把法庫打造成遼北區域性商貿中心和物流中心。
哈爾濱征儀路農科院及周邊地段城市設計
基本信息設計人員:劉生軍、張麗燕、胡佳勇、王丹、劉潔新、李爽、練超、王繼成
用地面積: 163.19公頃
獲獎情況:競賽以第一名的成績中標
竣工時間: 2010年4月
詳細介紹
地塊位於哈市南崗區南部,東至哈平路、西至學府路、北至科研街、南至躍興街。規劃地塊原本是城市的邊緣,隨著城市化的加速,以及城市的“南拓”政策的提出,使得地塊變成了“中興”向“南拓”轉折的重要節點。使原本是教育科研用地的用地性質替換為城市綜合開發建設用地,將省農科院遷移,利用土地級差效應以求得更好的土地經濟效益。
君子比德如玉,玉如意的堅潤不渝的美德和玉如意的吉祥寓意都是我們所要傳達的“如意城”的理念初衷。即趨利避害,發揚優勢、彌補地區的功能缺失。創造如意的空間、如意的環境進而打造如意生活。使地區成為藏風聚氣的風水寶地。
在規劃中,堅持以建設有寒地特色與區域優勢的、生態優先的、用地緊湊的、人性化的,24小時有活力的高品質的綜合性生活空間為發展目標,力求打造城市公共設施完善,生活配套設施齊全,生態環境優美的、適合普通百姓居住的城市綜合社區。
哈爾濱松江電機廠保健路及周邊地段城市設計
基本信息設計人員:劉生軍、張麗燕、胡佳勇、胡金萍、李爽、王丹、劉潔新、練超 用地面積:120公頃
獲獎情況:競賽以第一名的成績中標
竣工時間:2009年2月
詳細介紹
哈爾濱松江綠苑處於哈爾濱市區東南部,是哈爾濱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基地佔據哈爾濱新香坊區老工業區改造核心的戰略位置,是哈爾濱“北躍、南拓、中興、強縣”戰略中南向發展軸上重要的城市節點。基地北鄰進鄉街,南鄰孫家火車站並與地鐵3號線、城市二環、三環與地塊緊密相鄰,可達性較好。基地臨近植物園、勞動公園,生態資源良好。現狀用地性質主要為三類工業用地及四類居住用地,規劃設計面積為120公頃,其規劃人口為63000人。
規劃中,以功能複合、經濟發展、生態優先、文化共享為原則,將活力(Active) 、生態(Biological)、文化(Cultural)等元素植入社區,塑造高水準都市生活空間,凸顯綠色生態廊道。打造一個集商業、辦公、文化、娛樂、休閑為一體的具有時代氣息的,24小時活力的以及具有“ABC”特質的宜居綠色高品質城市社區。
優秀規劃設計及論文獲獎成果
序號 | 項目名稱 | 頒獎部門及文件號 | 獲獎 等級 | 獲獎 時間 | 主要獲獎人員 | 備註 |
1 | 伊春市中心城總體城市設計 | 黑建規【2005】21號 | 一等 | 2005 | 郭恩章﹑呂 飛﹑徐蘇寧﹑戚建峰﹑趙延飛﹑張 威 | |
2 | 哈爾濱市道外區中部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 黑建規【2005】21號 | 一等 | 2005 | 郭恩章﹑陸 明 | |
3 | 哈爾濱市城市建築風格控制性規劃 | 黑建規【2005】21號 | 二等 | 2005 | 徐蘇寧﹑呂 飛﹑劉生軍﹑陳蘇柳﹑段 毅 | |
4 | 牡丹江望園居住小區規劃設計 | 黑建規【2005】21號 | 三等 | 2005 | 趙誌慶﹑李罕哲﹑劉 磊﹑張毓渤﹑王雨冰﹑趙 傑 | |
5 | 基於“冬季生態”的寒地城市規劃設計研究 | 黑建函【2006】156號 | 一等 | 2006 | 冷 紅﹑袁 青 | 同時獲第十五次東北三省城市規劃學術交流論文一等獎 |
6 | 嚴寒地區村鎮住區規劃的氣候應對策略研究 | 黑建函【2006】156號 | 二等 | 2006 | 袁 青﹑冷 紅﹑李 衛 | 同時獲第十五次東北三省城市規劃學術交流論文二等獎 |
7 | 城市的健康與安全 | 黑建函【2006】156號 | 二等 | 2006 | 徐蘇寧﹑呂 飛﹑趙誌慶 | 同時獲第十五次東北三省城市規劃學術交流論文二等獎 |
8 | 對哈爾濱城市設計歷程的認識 | 黑建函【2006】156號 | 二等 | 2006 | 郭恩章﹑呂 飛 | 同時獲第十五次東北三省城市規劃學術交流論文二等獎 |
9 | 哈爾濱市學府路地段城市設計 | 黑建規【2006】34號 | 一等 | 2006 | 趙天宇﹑袁 青﹑冷 紅﹑程 文﹑李惟科﹑楊 揚﹑孫青林﹑周海濤 | |
10 | 河北省涉縣中心城區總體城市設計 | 黑建規【2006】34號 | 二等 | 2006 | 徐蘇寧﹑呂 飛﹑郭恩章﹑吳遠翔﹑張 桓 .付衛軍﹑孟新波﹑高全平 | |
11 | 綏化市中心城總體城市設計 | 黑建規【2008】2號 | 一等 | 2007 | 陸 明﹑邢 軍﹑曲學軍﹑李樹華﹑趙曼麗﹑李冬梅﹑魯英燦。晁 軍 | |
12 | 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核心區總體設計及外部環境景觀設計 | 黑建規【2008】2號 | 一等 | 2007 | 徐蘇寧﹑趙誌慶﹑曲國輝﹑劉生軍﹑於 英﹑陳蘇柳﹑林 松 | |
13 | 哈爾濱遁園詳細規劃設計 | 黑建規【2008】2號 | 二等 | 2007 | 徐蘇寧﹑趙誌慶﹑李 衛﹑單 丹﹑裘 知﹑馬 聃 | |
14 | 方正縣總體城市設計及重點地段環境整治規劃 | 黑建規【2008】2號 | 二等 | 2007 | 徐蘇寧﹑呂 飛﹑黃世波﹑呂洪波﹑ 張 望﹑林朝暉﹑于振波﹑ 羅 維 | |
15 | 綏化市市民休閑中心修建性詳細規劃 | 黑建規【2008】2號 | 三等 | 2007 | 邢 軍﹑陸 明﹑張曉峰﹑蔡籽焓﹑王 勇﹑李冬梅﹑魯英燦﹑晁 軍 | |
16 | 牡丹江蓮花公園景觀規劃設計 | 黑建規【2008】2號 | 三等 | 2007 | 趙誌慶﹑劉曉光﹑金 凱﹑王雨冰﹑張毓渤﹑劉璽君﹑桑曉磊﹑張麗燕 | |
17 | 牡丹江江南新城濱水綠帶景觀規劃設計 | 黑建規【2008】25號 | 一等 | 2008 | 李罕哲﹑王雨冰﹑趙誌慶﹑張毓渤﹑顧 雪﹑王 鵬﹑劉璽軍﹑裘振華 | |
18 | 北京市延慶縣康莊鎮大王莊村新農村規劃 | 黑建規【2008】25號 | 二等 | 2008 | 冷 紅﹑袁 青﹑程 文﹑段 剛﹑吳廣軍﹑付玉華﹑諸 筠﹑劉曉燕 | |
19 | 黑河市西部城區詳細規劃設計 | 黑建規【2008】25號 | 二等 | 2008 | 陳柏安﹑孫青林﹑鄭樹強﹑方 旭﹑周海濤﹑朱燕飛﹑隋家旭﹑關 巍 | |
20 | 鐵力市景觀風貌特色規劃 | 黑建規【2008】25號 | 二等 | 2008 | 郭 嶸﹑趙叢霞﹑邢 軍﹑蘇萬慶﹑崔 禹﹑常 兵﹑楊安生﹑韓天祥 | |
21 | 吉林省樺甸縣河東新區概念規劃及生態島景觀規劃 | 黑建規【2008】25號 | 二等 | 2008 | 徐蘇寧﹑呂 飛﹑王海軍﹑韓 濤﹑單 丹﹑馬 聃 .劉生軍﹑于振波﹑ | |
22 | 大安市嫩江生態旅遊度假風景區規劃 | 黑建規【2008】25號 | 三等 | 2008 | 袁 青﹑冷 紅﹑程 文﹑王吉勇﹑易維良﹑王 昊﹑田 禹﹑陳萬軍﹑ | |
23 | 通河岔林湖公園景觀規劃設計 | 黑建規【2008】25號 | 三等 | 2008 | 趙誌慶﹑許洪江﹑李繼明﹑李福森﹑黃一濱﹑李 衛﹑段全猛 任欣欣 | |
24 | 涉縣玉帶河濱水景觀規劃設計 | 黑建規【2008】25號 | 三等 | 2008 | 呂 飛﹑徐蘇寧﹑劉生軍﹑單 丹﹑馬 聃﹑董文麗﹑韓偉捷﹑孟新波 | |
25 | 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碧霞山公園景觀規劃設計 | 黑建規【2008】25號 | 三等 | 2008 | 劉曉光﹑齊 君﹑趙誌慶﹑劉艷芳﹑李罕哲﹑席靖雅﹑朱慧超﹑劉 暢 | |
26 | 重慶市西永副中心城市設計 | 中國城市規劃協會 | 三等 | 2009 | 宋聚生、王耀武、金廣君 | |
27 | 哈爾濱市學府路地段城市設計 | 中國城市規劃協會 | 三等 | 2009 | 趙天宇﹑袁 青﹑冷 紅﹑程 文﹑李惟科﹑楊 揚﹑孫青林﹑周海濤 | |
28 | 基於緊湊城市理念的城市土地利用規劃研究---以哈爾濱市群力新區為例 | 第十六屆東北三省城市規劃學術交流會優秀論文 | 一等 | 2009 | 郭 嶸、盧 軍 | |
29 | 基於循環文化觀的舊城區空間 保護與再利用 | 第十六屆東北三省城市規劃學術交流會優秀論文 | 二等 | 2009 | 於 英、徐蘇寧 | |
30 | 寒地城市環境景觀設計中植物造景對策 | 第十六屆東北三省城市規劃學術交流會優秀論文 | 二等 | 2009 | 邢 軍、陸 明、蔡籽焓 | |
31 | 北京市延慶縣張山營鎮下營村村莊規劃 | 黑龍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 一等 | 2009 | 冷 紅、袁 青﹑程 文﹑王 玲、吳廣軍、劉友晨、付玉華、趙 楠、 | |
32 | 中國雪鄉旅遊風景區詳細規劃設計 | 黑龍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 一等 | 2009 | 程 文﹑趙天宇﹑馬 力、袁 青﹑何湘源、顧莉莉、金 香、 | |
33 | 大慶市林源新城概念規劃設計 | 黑龍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 一等 | 2009 | 金廣君、趙誌慶、李罕哲、薛濱夏、張麗燕、胡佳勇、胡金萍、吳曉潔、 | |
34 | 北京市延慶縣文物保護單位保護控制規劃研究 | 黑龍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 一等 | 2009 | 袁 青﹑冷 紅、程 文﹑張志光、邢少華、吳廣軍、劉友晨、羅麗娥 | |
35 | 嫩江縣中心城總體城市設計 | 黑龍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 二等 | 2009 | 邢 軍、陸 明、郭 嶸、孫景江、閆春梅、梁為公、吳遠翔、楊勝男、 | |
36 | 松花江沿江風景帶城市設計景觀提檔升級規劃 | 黑龍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 三等 | 2009 | 蘇萬慶、郭 嶸、趙從霞、劉生軍、楊安生、李旭峰、王 璠、呂大偉、 | |
37 | 哈爾濱松江綠苑生態住區城市設計 | 黑建規[2010]55號 | 二等 | 2010 | 劉生軍、薛濱夏、張麗燕、李爽、劉潔新、任欣欣、王繼成、王清戀 | |
38 | 湯旺河中心城區總體城市設計 | 黑建規[2010]55號 | 二等 | 2010 | 徐蘇寧、呂飛、劉學進、秦鳳友、馬敬軍、劉生軍、王繼成、王作為 | |
39 | 方城縣城市總體規劃(2009-2020) | 黑建規[2010]55號 | 三等 | 2010 | 榮玥芳、郭思維、趙天宇、王成恆、占曉林、於保才、崔太海、杜東方 | |
40 | 哈爾濱市城市公共藝術規劃 | 黑建規[2010]55號 | 三等 | 2010 | 蘇萬慶、郭嶸、李仂、常兵、李旭峰、邱天怡、范雲飛、高野 | |
41 | 哈爾濱道外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旅遊發展規劃 | 黑建規[2010]55號 | 三等 | 2010 | 陸明、邢軍、周志宇、王岩、李冬梅、崔婧琦、康君、金春花 | |
42 | 保定市長城汽車產業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 黑建規[2010]55號 | 三等 | 2010 | 趙誌慶、張國濤、劉生軍、姜洪濤、胡佳勇、劉潔新、吳鳳婷、于波 | |
43 | 吉林農業大學校園修建性詳細規劃 | 黑建規[2010]55號 | 三等 | 2010 | 馮志行、宋聚生、趙天宇、邢軍、余洋、陸詩亮 | |
44 | 哈爾濱征儀路及周邊城市設計 | 黑建規[2010]55號 | 三等 | 2010 | 趙誌慶、劉生軍、李罕哲、胡佳勇、張麗燕、李爽、胡金萍、金鵬 | |
45 | 尚志市東浦新區城市設計 | 黑建規[2010]55號 | 三等 | 2010 | 蘇萬慶、郭嶸、常兵、李仂、呂大偉、王璠、范雲飛、高野 | |
46 | 安徽省宿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千畝苑”居住區規劃設計 | 黑建規[2010]55號 | 三等 | 2010 | 劉生軍、趙誌慶、胡建輝、昌盛、耿嘉蓉、夏鑫、練超、王銳 | |
47 | 北京市延慶縣媯河沿線村莊鄉村風貌研究 | 黑建規[2010]55號 | 三等 | 2010 | 袁青、冷紅、張志光、趙繼紅、甄瑋、吳廣軍、劉友晨、付玉華 |
優秀規劃設計先進個人獎
序號 | 姓名 | 頒獎部門及文件號 | 獲獎等級 | 獲獎時間 | 備註 |
1 | 趙誌慶 | 黑龍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 全省城鄉規劃設計先進工作者 | 2010 | |
2 | 呂飛 | 黑龍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 全省城鄉規劃設計先進工作者 | 2010 |
成立於2010年, 作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外事部門和行政服務部門, 國際交流合作部承擔著包括外事接待, 同海外業界同行和院校進行聯繫和溝通, 組織院內人員和國內技術人員赴海外培訓和考察, 重大國際項目的輔助支持以及重大國際性學術會議的組織等一系列外事活動。
部門成立之初, 已形成了基本的分工體系和組織結構。同時,依託哈爾濱工業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技術優勢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的學術優勢, 海外交流合作部將建立同多家境外設計機構和優秀院校的聯繫, 成為推動哈爾濱工業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市場國際化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