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白櫟的結果 展開

白櫟

山毛櫸目殼斗科植物

白櫟(學名:Quercus fabri Hance)是殼斗科,櫟屬落葉喬木或灌木狀,高可達20米,樹皮灰褐色,冬芽卵狀圓錐形,芽鱗多數,葉片倒卵形、橢圓狀倒卵形,葉緣具波狀鋸齒或粗鈍鋸齒,葉柄被棕黃色絨毛。花序軸被絨毛,殼斗杯形,包著堅果;小苞片卵狀披針形,排列緊密,在堅果長橢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果臍突起。4月開花,10月結果。

分佈於中國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生長在海拔50-1900米的丘陵、山地雜木林中。

白櫟木質堅硬,樹枝可培植香菇,果實可食用,果實的蟲癭可入葯,有著較高的利用價值

形態特徵


白櫟
白櫟
落葉喬木,高達20米。小枝密生灰色褐色絨毛。葉倒卵形,倒卵狀橢圓形,長7-15cm;頂端鈍,基部楔形至窄圓形,緣有波狀粗鈍齒,背麵灰白色,密被星狀毛,網脈明顯,側脈8-12對;葉柄短,僅3-5mm,被褐黃色絨毛。殼斗碗狀,徑0.8-1厘米;苞披針形,排列緊密。堅果長橢圓形,長1.5-1.8厘米,徑0.8-1厘米,果臍隆起。種子含澱粉,澱粉植物,或作飼料。
澱粉,樹皮及總苞含單寧,可提取栲膠
白櫟
白櫟
白櫟 一名青罔樹,或叫橡櫟,屬山毛櫸科植物。果實名橡子,富含澱粉,可釀酒或制豆腐、粉絲等。亦入葯。
性味苦、微溫、無毒。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幼芽、嫩芽、新枝、花及果實有毒,牛、羊,馬、豬和兔等動物長期大量採食后常引起中毒,主要損害消化道,使泌尿機能紊亂,並繼發局部皮下水腫。牛中毒后的主要癥狀為:失神呆立、陣發顫慄、食慾減損或廢絕、反芻多消失、瘤胃蠕動嚴重減弱以至停止、腹痛、便秘、尿頻至無尿,從而出現皮下水腫和體腔積水。死亡率高達16%。以上。
雄花序長6-9厘米,花序軸被絨毛,雌花序長1-4厘米,生2-4朵花,殼斗杯形,包著堅果約1/3,直徑0.8-1.1厘米,高4-8毫米;小苞片卵狀披針形,排列緊密,在口緣處稍伸出。堅果長橢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直徑0.7-1.2厘米,高1.7-2厘米,無毛,果臍突起。花期4月,果期10月。
成分 種子含澱粉,殼、樹皮含原質、槲皮素

生長特徵


喜光,喜溫暖氣候,較耐陰;喜深厚、濕潤、肥沃土壤,也較耐乾旱、瘠薄,但在肥沃濕潤處生長最好。萌芽力
白櫟
白櫟
強。在濕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至微酸性沙壤土上生長最好,排水不良或積水地不宜種植。與其它樹種混交能形成良好的干形,深根性,萌芽力強,但不耐移植。抗污染、抗塵土、搞風能力都較強。壽命長。

產地分佈


廣佈於淮河以南、長江流域至華南、西南各省區,多生於山坡雜木林中。產中國湖北、湖南、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

用途


白櫟枝葉繁茂、終冬不落,宜作庭蔭樹於草坪中孤植、叢植,或在山坡上成片種植,也可作為其他花灌木的背景 樹。木材具光澤;花紋美麗。紋理直;結構略粗,不均勻;重量和硬度中等;強度高;干縮性略大。耐腐。常做地板用材。

繁殖方法


播種:採種和育苗。花期4-5月,堅果10月成熟。殼斗杯狀,包果約1/3,高4-8毫米。小苞片卵狀披針形,排列緊密。果長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長1.7-2厘米,徑7-12毫米。果熟后即播,或藏於地窖,或潤沙貯藏,來年春播。種子來自邵武,出種率67.8%,千粒重1110克,發芽率76%。
幼苗生長形態:留土萌發,主根在土中不規則伸展、較細,彎曲。側根發達,褐色。根的萌發反映了烏岡櫟忍耐惡劣環境的能力。主根長,側根少、纖細、短,故在幼苗期應進行切根移栽。可切去主根長度的1/3-1/2,即切即移植,成活率可達100%。這種做法可促使主根萌發3條以上較粗的側根,可提高造林成活率。

栽培技術


苗期管理:同一般闊葉樹苗。培育1-2年,可出圃造林。
造林方法:白櫟為陽性樹種,適應性強,無論是山區、丘陵均可造林,在土壤瘠薄幹燥之處亦能生長,惟以土層比較深厚、肥沃的陽坡山地,生長更為良好。栽植密度,可因經營目的的不同而定,以用材為主的,適當稀一點,株行距1.5米×1.5米-1.7米×2米;以採收果實或割取綠肥為主,培育矮林,應密植,株行距1米×1米即可。
撫育管理:白櫟在正常的撫育管理下,不僅可以速生,而且能長成大樹。紅壤低丘陵的白櫟,之所以形成矮林,除了自然條件外,主要是缺乏管理,平茬次數過多,多代萌條,以致成不了材。為此,用材、薪柴宜區劃經營,以發揮其生產潛力。作為用材林經營的,幼林期間的中耕除草,中期的疏伐撫育,以及病蟲害防治等,都應跟上。

主要價值


食用

白櫟的堅果是“橡實”的一種。橡實作為一種傳統的野生木本糧食資源,在食品、飼料、醫藥等方向的研究日益廣泛。橡實澱粉無毒,能達到澱粉的食用標準。在中國福建省,白櫟因其澱粉含量高,質地和口感較好,營養豐富,成為中國福建省最主要的橡實資源之一。福建省建甌、屏南等地農民有採收白櫟的傳統。農民將白櫟果實採收后,攤開曬乾,將果與殼斗分離,去除蟲眼、霉爛果實。將經精選后的果實,放入桶中浸泡10多天,並每隔1-2天換水,以去除果實中單寧等的澀味。將浸泡后的果實水磨成糊漿,按一定比例將果實與水進行稀釋,然後分次裝入布袋中攪拌,去除細渣,進行過濾沉澱,製作出黃褐色的白櫟澱粉。在福建省閩西北農民將白櫟多用於製作豆腐。在福建省閩東地區,農民多把白櫟果實製成粉絲,尤其在屏南縣,白櫟粉絲也稱為“鴛鴦面”,是當地的一個特色美食。福建省屏南山區農民在每年白櫟果成熟期到山上摘果實進行加工,生產出大量的白櫟粉絲。

材用

白櫟木材堅硬,花紋美觀,耐磨耐腐,可供傢具、裝修、車輛等用材。白櫟嫩葉可飼養柞蠶,老葉可用來作綠肥。櫟材及其枝丫是很好的薪炭材。利用櫟木可培養香菇及木耳等。白櫟適應性強、耐乾旱、耐瘠薄、用途廣泛,有著既能做用材林,又能做薪炭林,也能做餌料林及用果林等諸多優點,同時由於為深根性樹種且根系發達,枯枝落葉層厚,能有效地改良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是中國福建省優良的經濟、生態兼用型樹種。

藥用

白櫟果實的蟲癭可入葯,用於治小兒疳積,大人疝氣急性結膜炎

觀賞

白櫟萌芽力強,樹形優美,秋季其葉片季相變化明顯,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可以作為園林綠化樹種。可通過孤植、叢植或群植,展示個體美或群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