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祿·克勞狄烏斯·德魯蘇斯·日耳曼尼庫斯

羅馬帝國第五位皇帝

尼祿,全名尼祿·克勞狄烏斯·愷撒·奧古斯都·日耳曼尼庫斯(拉丁語:Nero Claud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公元37年12月15日—公元68年6月9日),原名路奇烏斯·多米提烏斯·阿赫諾巴爾布斯或尼祿·克勞狄烏斯·愷撒·德魯蘇斯·日耳曼尼庫斯(Lucius Domitius Ahenobarbus或Nero Claudius Caesar Drusus Germanicus)。羅馬帝國第五位皇帝,朱里亞·克勞狄王朝第五位亦是最後一位皇帝,公元54年10月13日—公元68年6月9日在位。

公元54年,皇帝克勞狄烏斯駕崩,尼祿憑藉其母小阿格里皮娜此前的諸多謀划,順利即位為帝。尼祿是古羅馬乃至歐洲歷史上著名的暴君。公元68年,高盧西班牙諸行省先後爆發了反對尼祿的叛亂,尼祿在不明戰況的狀態下,以為深陷窮途末路的境地,遂倉皇逃離首都羅馬。元老院獲悉后當即宣判尼祿為“國家公敵”,承認率軍起義的西班牙行省總督加爾巴為皇帝。

公元68年6月9日,尼祿被迫自盡。尼祿的死標誌著羅馬帝國的第一個王朝、由奧古斯都開創的朱里亞·克勞狄王朝至此終結。

大事件

0037-12-15

出生

公元37年12月15日出生於義大利安提烏姆(Antium)(今義大利安齊奧和內圖諾)。

0054

即位為帝

公元54年,皇帝克勞狄烏斯駕崩,尼祿憑藉其母小阿格里皮娜此前的諸多謀划,順利即位為帝。

0064-07-17

教唆手下去縱火

64年7月17日羅馬城發生大火,這一場大火的真正原因一直都是千古的歷史疑案,據當時的流言所稱,縱火者應是尼祿皇帝本人,其原因乃是因尼祿皇帝欲擴建宮殿,然而都城皇宮的周圍都住滿羅馬平民,幾乎難以開工建造,因此乘著夜深人靜的時刻教唆手下去縱火,以遂其所願。

0064

建造了著名的華麗“金宮”

64年羅馬大火之後,他建造了著名的華麗“金宮(Domus Aurea)”。

建造了著名的華麗“金宮”
0068

爆發了反對尼祿的叛亂

公元68年,高盧、西班牙諸行省先後爆發了反對尼祿的叛亂,尼祿在不明戰況的狀態下,以為深陷窮途末路的境地,遂倉皇逃離首都羅馬。元老院獲悉后當即宣判尼祿為“國家公敵”,承認率軍起義的西班牙行省總督加爾巴為皇帝。

0068-06-09

被迫自盡

公元68年6月9日,尼祿被迫自盡。尼祿的死標誌著羅馬帝國的第一個王朝、由奧古斯都開創的朱里亞·克勞狄王朝至此終結。

人物生平


從小登基

尼祿頭上塑像
尼祿頭上塑像
皇帝克勞狄烏斯與前妻美撒里娜生有一女一子:長女克勞狄婭·屋大維婭、幼子不列塔尼庫斯。但尼祿過繼到克勞狄烏斯家族時為12歲,較8歲的不列塔尼庫斯年長,再加上尼祿的母親、皇后小阿格里皮娜的積極斡旋,於是尼祿便成為皇位的繼承人。尼祿在此時進入政界擔任公職,數次在元老院以拉丁語和希臘語發表演講,並以自己的名義舉辦了大型賽會與斗獸表演,以獲取人民的關注,贏得他們的支持與擁護。
54年10月13日,皇帝克勞狄烏斯因食物中毒死亡(人們懷疑可能是尼祿之母、皇后小阿格里皮娜下毒),17歲的尼祿順利繼承皇位。這使得尼祿成為羅馬帝國即位年齡最小的皇帝,直到218年,埃拉伽巴路斯於14歲時即位為止。尼祿的老師及顧問塞內加準備了尼祿以皇帝身份在元老院的第一次演講。在這次演講中,尼祿談到了“消除前政權的弊病”,“承諾遵循奧古斯都的統治模式,結束所有秘密審訊,嚴肅處理法庭上親信和自由公民的腐敗,最重要的是尊重元老院和個別元老的特權。”此舉受到羅馬元老院的普遍歡迎。

早年善政

少年尼祿
少年尼祿
尼祿執政之初,國家方針由母親小阿格里皮娜,協同尼祿的老師及顧問塞內加、先皇舊臣馬庫斯·安敦尼烏斯·帕拉斯(Marcus Antonius Pallas)與近衛軍長官布魯斯共同決定(三者皆為小阿格里皮娜的朝中親信),他們與元老院階級合作,維持前朝的穩定發展政策,在首都舉辦希臘式的賽會,並取消包稅人的苛捐與奴隸拍賣稅。此時的羅馬帝國景象十分繁榮,邊境情勢大致平綏。

殘暴荒淫

尼祿頭塑像2
尼祿頭塑像2
但尼祿在大權獨攬之後,對於元老貴族的崇敬逐漸淡滅。65年,以蓋烏斯·卡普爾尼烏斯·皮索(Gaius Calpurnius Piso)為核心的部分元老院議員及貴族策劃了一次刺殺尼祿的計劃,稱“皮索的陰謀”,但他們的計劃在事前泄漏。尼祿隨即將所有參與者全部處死,許多無辜者(包括尼祿的老師及顧問塞內加)也慘遭牽連。尼祿擴大打擊面,整肅異己,讓羅馬的上層階級隨時感受到皇帝的恐怖統治。
尼祿閹割了小男孩斯波魯斯,實際上想把他變成一個女性,並按照通常的儀式操辦婚禮,包括嫁妝和火把,極其殷勤地把他領進自己家中,待之如妻子一般。當時有這樣一句諷刺的玩笑說道:如果尼祿的父親多米提烏斯也有這樣一個妻子,世界就有福氣了。他把斯波魯斯打扮成女皇,乘肩輿去希臘參加巡迴演出和參觀商業中心,然後在羅馬遊逛西吉拉里亞大街,一路上尼祿頻繁同他親吻。
尼祿淫蕩竟達到這種程度,以至於幾乎身邊所有的人均被他玷污過。最後,他竟發明了一種遊戲;他身披獸皮,從獸籠中被放出后,攻擊縛在木樁上的男人和女人的陰部。當他的獸慾滿足之後,又表演被他的獲釋奴多律弗路斯所征服。為此,他嫁給了多律弗路斯,就像他當初娶斯波魯斯一樣。他喊叫、痛苦,模仿一個被姦汙的少女。我從某些人那裡獲悉,尼祿深信,沒有哪一個人是貞潔的,甚或他身體的哪一部分是潔白無瑕的,人們只是在掩飾自己的惡行,狡猾地給它們蓋上遮羞布。因此,凡向他供認自己淫蕩的人,他連同他們的一切其它惡行都饒恕了。
尼祿與其母小阿格里皮娜
尼祿與其母小阿格里皮娜

羅馬大火

羅馬城的大火發生在64年7月17日,然而這一場大火的真正原因一直都是千古的歷史疑案。然而大多數的人都相信,這是一場人為縱火的案件,而尼祿皇帝因暴行累累而成為最大的嫌疑者。據當時的流言所稱,縱火者應是尼祿皇帝本人,其原因乃是因尼祿皇帝欲擴建宮殿,然而都城皇宮的周圍都住滿羅馬平民,幾乎難以開工建造,因此乘著夜深人靜的時刻教唆手下去縱火,以遂其所願。
發生在羅馬的這一場大火,是由大競技場開始燒起。大競技場位於台伯河的東岸,在羅馬城的西南部,因為堆滿了帳篷等易燃物品,因此火勢一發不可收拾。再加上起火的這幾天刮西南風,更是助長火勢。大火燒毀了帝國政府官衙以及其他高樓大廈,那些四通八達的街道、商店及民房,也都化為灰燼。結果全城幾乎陷入一片火海之中,這一次的大火一連竄燒了六天七夜,結果放眼羅馬全城皆為焦土一片,羅馬共十四個行政區,三個全毀,七個半毀,僅僅四個行政區未被波及。
尼祿從安提烏姆趕回羅馬來,開放自己的宮殿安置災民,並從奧斯提亞與鄰近的城鎮運糧賑濟。但由於火災所造成的損失過於慘重,人們普遍懷疑這應該是人為縱火所致。尼祿聽聞有人懷疑是他本人暗地縱火,為了不使傳言擴大,他便宣稱這場災難是基督徒的陰謀。於是他下令逮捕基督徒,公開地將他們殘酷折磨致死——釘十字架、披獸皮讓惡獸咬死、將他們釘上柱子做為蠟燭。

第一次反叛

47年,羅馬人已經征服了不列顛的低地地區。這一年,斯卡普拉出任不列顛行省總督,他遭到不列顛人的攻擊,於是羅馬人展開還擊。斯卡普拉的反擊不分青紅皂白,連沒有反抗羅馬人的不列顛人也遭到他的打擊。
58年,波里努斯出任不列顛總督,他對不列顛的血腥統治,激起了不列顛人的起義。羅馬人的統治,帶來了沉重的賦稅和兵役負擔,此外還要承受羅馬官吏的壓榨。60年,趁波里努斯出征威爾士之際,埃西尼國王普拉蘇塔古斯的王后布狄卡發動了反抗羅馬人的大起義。埃西尼王國本來是服從羅馬統治的,但是,當國王普拉蘇塔古斯去世后,羅馬的不列顛總督波里努斯將其財產全部沒收,並且鞭打王后布狄卡,侮辱王子和公主,最終激起劇變。
埃西尼人和特里諾文特人聯合發動起義,起義軍一舉攻佔科爾切斯特,沉重打擊了羅馬人的統治。
布狄卡王后的起義,一直堅持到61年的冬天。波里努斯從威爾士回師鎮壓,數萬埃西尼人被殺,布狄卡王后不甘落入羅馬人之手,服毒自盡。就這樣,自43年克勞狄烏斯皇帝派兵登陸不列顛,前後歷經十八年,羅馬人最終征服了不列顛。
布狄卡起義雖然被鎮壓了,但並未完全失敗,起義帶來的效果是,羅馬人從此改用懷柔政策在不列顛進行統治。78年到84年,羅馬史學家塔西佗的岳父阿古利可拉出任不列顛總督。他採用一系列賢明措施,減輕賦稅,革除貪官污吏,維護教育,鼓勵建築,推廣拉丁語等等,不列顛人漸漸改變了原有的生活方式,從心理上接受了羅馬的生活方式。此後,羅馬帝國統治不列顛約三個世紀。

第二次反叛

處置猶太人
處置猶太人
是時羅馬帝國猶太行省的總督是蓋西烏斯·弗洛魯斯(Gessius Florus),此人品德低下,暴虐無道,猶太人藉此機會在鄰近的敘利亞行省總督蓋烏斯·卡斯提烏斯·加盧斯(Gaius Cestius Gallus)面前狀告弗洛魯斯的種種惡行,加盧斯遂在群眾面前允諾要懲治弗洛魯斯。當加盧斯離開耶路撒冷之後,弗洛魯斯非但沒有檢討自身行徑,反而變本加厲的迫害猶太人,期使猶太人對羅馬帝國的叛變,而自己能夠在當中作收漁翁之利。
之後弗洛魯斯強行向猶太人的聖殿徵收金錢,但猶太人拒不接受,因此弗洛魯斯藉此機會率領軍隊到耶路撒冷企圖以武力遂行所願,此舉進而引發猶太人的全面叛變。66年,猶太戰爭全面展開,敘利亞行省總督加盧斯聞訊后,率領敘利亞軍團、輔助部隊以及親羅馬的猶太王國國王阿格里帕二世的援軍共計約30000至36000人前往猶太行省平叛。加盧斯的軍隊首先輕易攻克了加利利塞佛瑞斯、西加利利的阿卡等城市,隨後率軍進入撒馬利亞,又陸續攻克愷撒利亞、雅法、呂大、安提帕底等城市。但在進軍耶路撒冷的途中,加盧斯率軍撤至海岸,於伯和侖戰役(the Battle of Beth Horon)中被猶太叛軍大敗,6000羅馬軍士陣亡,許多受傷,加盧斯放棄大軍趁亂逃回敘利亞。雖然開戰之始猶太人佔了上鋒,然而就在韋帕薌奉尼祿之命平亂后,即刻節節進逼耶路撒冷,進行“收復平亂的工作”。67至68年間,在尼祿的指令下,韋帕薌重新攻佔加利利和撒馬利亞,並且準備揮軍直搗耶路撒冷。68年,尼祿自殺身亡,聞知尼祿的死訊后,韋帕薌必須折返羅馬以應對混亂的政局。69年,韋帕薌被擁立為帝,被稱為“四帝之年”的帝位紛爭局面結束,政權最終得以穩定,韋帕薌派自己的兒子提圖斯指揮平亂,最後傾覆整座耶路撒冷。約在72年9月底,城北的部分已經完全落入羅馬人的手中,而整個耶路撒冷也全部被佔領了。猶太人與羅馬人的戰爭,最終造成耶路撒冷城破,猶太人的耶路撒冷聖殿被毀,猶太人被趕逐分散四處的結局。

高盧起義

由於尼祿受到過數次刺殺他的陰謀,變得十分多疑,動輒興起謀反大獄,讓元老貴族階級苦不堪言。68年初,路格杜努·高盧行省總督尤里烏斯·溫代克斯,以“拯救人類”的口號舉兵起義,高盧地區有許多城市響應。尼祿命令上日耳曼行省總督盧福斯率領日耳曼軍團,開赴高盧平亂。路福斯迅速地在68年5月擊潰溫代克斯的主力,溫代克斯兵敗自殺。

暴動四起

溫代克斯率兵起義后,身為塔拉哥·西班牙行省總督的加爾巴也隨即出兵,在西班牙地區響應反尼祿的行動。但加爾巴聽聞溫代克斯失敗自殺之後,反抗的聲勢大受打擊,西班牙的部隊軍心逐漸不穩,加爾巴也打算自殺。
但此時首都羅馬謠言四起,人民聽說從亞歷山大城運來的不是穀物而是角鬥士表演用的沙子,便群起暴動。尼祿不知溫代克斯已經失敗,以為高盧和西班牙都已經成功叛離,近衛軍也拋棄了他。於是尼祿以為大勢已去,便倉皇地離開羅馬宮廷,打算逃往東方。

自殺身亡

尼祿自殺身亡
尼祿自殺身亡
元老院得知尼祿離開之後,立刻決議推舉加爾巴為皇帝,並宣布尼祿為“國家公敵”,任何人都有權追捕或誅殺尼祿。尼祿逃離羅馬後,藏身於過去的獲釋奴隸的別墅里,獲悉追捕的士兵已經斷絕他的逃亡道路,68年6月9日,尼祿身邊只剩三四個僕人,最後他將匕首刺入自己的喉嚨自殺,結束了他14年的統治,終年僅31歲。元老院得知尼祿的死訊后,公布對尼祿實施“記憶抹煞”——凡是尼祿的塑像、碑文、建築物上的銘刻,都必須加以銷毀或抹除。

為政舉措


政治

尼祿向公民的施捨
尼祿向公民的施捨
尼祿在內政的措施上,基本上多是向平民大眾所傾斜的。他發明了對付偽造遺囑的辦法,限制訴訟案例辯護報酬的上限,用來防止權貴藉著法律對平民施以的不平等剝削。他降低了許多間接稅的稅賦,並公開政府的稅收記錄以防止官員貪污舞弊。尼祿壓低糧食價格,讓貧窮的羅馬公民也能夠得以溫飽。當然,普遍有學者指出,尼祿的善政應歸功於其顧問布魯斯和塞內加近年來在行政上取得的成功;而尼祿在位後期,當他不得不在危機時期自己做決定時,總是表現得很恐慌。

文化

尼祿熱愛藝術,他本人就是一個詩人、劇作者、演唱者與豎琴演奏者。他常舉辦盛大的競技賽會,並親自下場參與比賽。他贊助文藝、建築與各項工程發明,在屋大維時代之後,尼祿當政時期的帝國呈現出了文藝勃興的景象。在64年羅馬大火之後,他建造了著名的華麗“金宮(Domus Aurea)”。

外交

尼祿金幣
尼祿金幣
55年,羅馬帝國的東方屬國亞美尼亞發生政變,最後,帕提亞的勢力進入亞美尼亞,將受羅馬承認的亞美尼亞國王及朝中親羅馬的勢力驅逐出境。由於羅馬一向視亞美尼亞為其保護國,流亡的亞美尼亞人士向尼祿請求援助。於是尼祿派遣日耳曼軍團長官科爾布羅至東方,讓他全權處理東方事務。
帕提亞方面則認為亞美尼亞在文化上與波斯相近,因此決定可以自行管理亞美尼亞的事務,毋需照會羅馬。帕提亞國王沃洛吉西斯一世(沃洛加西斯一世)拒絕羅馬恢復舊王的要求,任命自己的胞弟提里達特斯為新亞美尼亞國王。58年,科爾布羅率領的羅馬軍團進入東方,與帕提亞—亞美尼亞聯軍展開一連串的戰役。59年,科爾布羅順利攻克亞美尼亞的國都,重新驅逐帕提亞的勢力,提里達特斯逃亡。羅馬方面遂擁立提格拉尼斯為亞美尼亞王。尼祿認為戰爭已經結束,便將科爾布羅調回敘利亞。
62年,被罷黜的提里達特斯,在帕提亞軍隊的保護之下,再度進入亞美尼亞。尼祿派帕伊圖斯率領羅馬軍團迎戰,但卻遭到嚴重的失敗,帕提亞再度掌控了亞美尼亞,提里達特斯再度登上王位。於是尼祿再度任命在敘利亞的科爾布羅出戰。由於科爾布羅的威名在當地具有相當的影響力,當科爾布羅在幼發拉底河建立碉堡時,引起了對方極大的恐慌。帕提亞方面不想與科爾布羅接戰,便派遣使者與尼祿商談和平條件。
63年,帕提亞與羅馬達成協議:承認提里達特斯為亞美尼亞國王,但國王的王冠必須由羅馬皇帝授予。提里達特斯進入科爾布羅的軍營,在尼祿的塑像之前,由科爾布羅代理皇帝為提里達特斯加冕。後來,提里達特斯親赴羅馬,尼祿再度為他加冕,並以盛大的慶典歡迎他。因此,尼祿在該地維持了相當良好的名譽,在尼祿自殺之後,出現過三位假尼祿,其中之一曾受亞美尼亞的尊崇。另一方面,此後羅馬帝國的東方邊境維持了約七十年的和平。
尼祿與第二任妻子波比婭·薩賓娜
尼祿與第二任妻子波比婭·薩賓娜

家族成員


關係人物
父親格涅烏斯·多米提烏斯·阿赫諾巴爾布斯
母親阿格里皮娜

軼事典故


由於尼祿留下來的軼事相當多,適合的素材豐富,因此啟發許多的創作題材。例如波蘭顯克微支《你往何處去(Quo Vadis)》。
關於他的傳聞很多,他早期的統治是很仁慈的,羅馬帝國也正處於鼎盛時期。但59年起,他變得殘暴嗜殺。有傳言說64年的羅馬大火是他操縱的,市內十四個行政區只有四個沒被波及,大火連燒了七天,數千人喪生。火災以後他曾用各種酷刑處死了許多被懷疑縱火的基督徒。尼祿愛好藝術表演,企圖以種種藝術文化表演取代傳統競技場的血腥大眾娛樂,他禁止了競技場的決鬥,引起了貴族、元老院及民眾的不滿。66年8月,尼祿前往希臘做預期一年的出訪。67年上半年,尼祿接連參加了古希臘四大競技會——Corinth運動會、Nemea運動會、Argos運動會和Olympia運動會。尼祿從中一共贏得1808項桂冠。並將贏得的獎金納入當時空虛的國庫中。在11月中,他宣布讓希臘獨立,可預期的稅收損失引起了元老院的強烈反對,尼祿之後的繼位者馬上收回這項成命。67年3月中,高盧跟西班牙總督的反叛消息陸續傳到羅馬。尼祿雖仍掌控有大部份軍權,但誤信執政官的謊言,以為幾乎所有行省總督皆已揭竿而起,於是最後逃到鄉下。68年,羅馬發生叛亂,尼祿被元老院宣判為“國家公敵”后自殺,遺體以羅馬皇帝身份厚葬。
暴君尼祿被永遠銘刻在人類文明史的恥辱柱上。各種文獻記載,他幾乎在所有領域都留下荒誕、殘酷、淫樂的足跡,一份拉丁文的編年史用非常簡潔的語言這樣總結道:“尼祿繼承了他的母親,然後吃掉了她;他強姦了他的妹妹;燒掉了羅馬的12個街區;處死了塞內加;在拉特蘭嘔吐出青蛙;把聖彼得釘死在十字架上;砍了聖保羅的頭;統治了13年零7個月;最後被狼吃掉了。”
古羅馬史學家塔西佗曾有過這樣的驚人記載:“在皇帝的私人競技場上,一些基督徒被蒙上獸皮,讓狼狗活活咬死,另一些人被緊緊地捆在十字架上,點燃後作為黑夜中的火炬。身穿馭手服裝的皇帝和人群混在一起欣賞這一壯麗奇觀。”
誰是導演這場暴行的惡魔?就是愷撒大帝的子孫,羅馬皇帝尼祿。

罪惡之家

37年,尼祿出生在羅馬附近繁華的海濱城市安提烏姆(Antium)(今義大利安齊奧和內圖諾)。他的父親格涅烏斯·多米提烏斯·阿赫諾巴爾布斯是羅馬帝國的一個劣跡昭著的官員,曾殺死過許多無辜的百姓。尼祿3歲時,父親死去,母親是卡利古拉皇帝的胞妹,稱小阿格里皮娜,是一個美如天仙而毒如蛇蠍的女人。
當時的羅馬帝國以羅馬為中心,北起不列顛,南至北非撒哈拉沙漠,西從大西洋,東到西亞兩河流域,疆域十分廣大。國家的所有權力都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羅馬軍團是這一權力的基礎,皇帝是最高統治者、立法者、法官和祭司,人民幾乎沒有發言權,元老院與公民大會形同虛設。尼祿所繼承的就是這樣一個強大而專制集權的帝國。

弒母殺妻

年輕的尼祿一登上王位后,就開始擔心14歲的異母兄弟不列塔尼庫斯會要求得到其父克勞狄烏斯皇帝的皇位,在那個曾幫助其母製備毒蘑菇殺死克勞狄烏斯(此事件在歷史上存疑)的毒品專家洛卡斯幫助下,尼祿得到了一種烈性毒藥。在一次宮廷宴會上他把毒品放進了不列塔尼庫斯的酒中。席間,當這個14歲的小孩飲進毒酒痛苦地痙攣時,尼祿一邊津津有味地繼續吃飯,一邊若無其事地解釋說,這隻不過是在發癲癇病,使在場上的人都目瞪口呆。這是他開創的第一個殺人記錄。
尼祿與其母小阿格里皮娜
尼祿與其母小阿格里皮娜
但是這時尼祿還不能隨心所欲地行使最高權力,因為他的母親小阿格里皮娜要分享他的權力,並常常以女皇的身份自居,這使尼祿十分惱恨。他策劃了一個殘暴的毒計。一次,他在海濱舉行宴會招待母親,然後用一隻特別的船送她回家。當天夜裡,這隻船在大海上破裂成碎片,但是小阿格里皮娜游到了岸邊,並派人給尼祿送信。尼祿在和信使講話時,偷偷在地上放了一把匕首,然後臉色一變說,他母親派人來刺殺他。這條罪狀便使他的母親喪了命。
尼祿的家庭生活也是血腥殘暴的。他15歲時娶了繼父克勞狄烏斯皇帝13歲的女兒克勞狄婭·屋大維婭為妻,但是他十分厭惡這個安詳的女孩子,不久就把她放逐到一個島上,後來以通姦罪名殺死了她。他後來又在第二個妻子波比婭·薩賓娜懷有身孕時踢死了他。尼祿的第三個妻子是斯塔提婭·美撒麗娜,他把她原來的丈夫殺死後迎娶她為妻。

麵包和馬戲

使史學家感到驚訝的是,尼祿統治的最初幾年竟是羅馬歷史上最繁榮興旺的年代中的一部分。如果說“麵包和馬戲”是麻醉人民的小恩小惠的話,那麼尼祿確實一度把兩者都給了他們。在競技場上,經常進行囚徒和武士斗獸表演,尼祿本人也參加戰車比賽,這些都贏得老百姓的歡心。
從童年時代起,尼祿就表現出藝術才能。他從事繪畫、雕塑,尤其對音樂很感興趣,很有天資。他能講流利的希臘語拉丁語,他的詩寫得非常流暢,人們甚至以為是詩人替他寫的。他雇傭了羅馬最好的歌手教他唱歌,並常常在街上,在皇宮花園裡露天劇場邀請平民聽他彈琴演唱。在節日里,他舉辦有獎演出並親自參加。這一切都博得人們的好感。
但是好景不長,尼祿的罪惡本性很快膨脹起來。他開始揮霍浪費,用驚人的賭注打賭,外出野遊時由1000輛華麗的馬車列隊護送。國庫空虛時,他把私人財產充公,他曾殺死北非和西班牙的幾十個土地主,掠奪他們的財產。他還廢除了早年制定的減稅法以及對老人和窮人的補助法,霸佔神廟財產,貶值貨幣。很快,他激起了人民的不滿與反對。

恐怖統治

64年7月18日夜晚,羅馬城發生了大火,整整燒了一個星期。城中14個區有三個全部燒光,七個嚴重毀壞。雖然當時住在安齊奧的尼祿星夜趕回救火,把公共建築物和私人花園開放讓無家可歸的人棲身,並採取措施阻止投機活動,但是仍然謠言四起,說尼祿是縱火者。有些人甚至宣稱看見他站在高塔上穿著戲裝,面對下面一片火海,彈奏著里拉琴,演唱他那關於特洛伊陷落的民謠。
火災之後,尼祿大興土木,為自己建造了金碧輝煌的宮殿。人們對他更加反對了。公開說他放火是為了自己建造皇宮。面對這種指責,尼祿選中了基督徒來承擔責任,先是指控他們縱火,後來又指控他們“仇視人類”。因為當時這些基督徒大都是窮人、奴隸和異鄉人,迫害他們最容易。但是尼祿殘酷屠殺基督徒的行為最終引起羅馬人民的反對。
這時尼祿對周圍的人不斷產生懷疑,他認定有一個陰謀集團在反對他。在極度瘋狂和恐懼中,他宣布全國進入戒嚴狀態。整個羅馬籠罩在一片恐怖氣氛中。只要他提出一個人的名字,就可以把他處死。許多元老院議員、名人和衛隊官員都被處死。一些人被斬首,一些人被迫自殺,還有些人以切開動脈血管的方式自殺或被殺。甚至他的教師和顧問塞內加也被勒令自盡。

眾叛親離

尼祿的恐怖統治、瘋狂屠殺和對基督徒的殘酷迫害,激起了元老院的反對,人民大眾的奮起反抗。尼祿的雕像被玷污,牆上出現咒罵他的塗寫。68年,高盧行省總督溫代克斯率先起兵造反,西班牙諸行省的駐軍也在各自總督的率領下叛變,各路軍隊向羅馬挺進,地方官員紛紛宣布背叛尼祿,最終,近衛軍也背棄了尼祿。
雖然溫代克斯率領的叛軍被擊潰,溫代克斯自殺身亡,然而尼祿仍然面對四面楚歌和眾叛親離的危境。在不了解各地叛軍具體情況的狀態下,尼祿要求宮廷衛隊幫他逃走,遭到拒絕。他寫了一封信,要求人民寬恕他,但他不敢走出宮廷交給人民。最後他在半夜穿了一件斗篷,帶著四個僕人騎馬落荒而逃,逃到羅馬郊外一個叫法恩的家奴房子里。他坐在地下室里,讓僕人在房子後面為他挖掘一個墳墓。這時一個信使送來通知:元老院宣布尼祿為“國家公敵”。
絕望的尼祿望著兩把鋒利的匕首,沒有勇氣自殺。他要求一個隨從先自殺,給他作示範,但誰也不服從他。天快亮時,遠處突然傳來人喊馬叫聲,他藏匿的地方被發現了。尼祿把一隻匕首放在一個隨從的手裡,然後抓住這隻手向自己的喉嚨刺進。他大叫一聲,倒在血泊里,結束了他的一生。
68年6月9日,尼祿自殺身亡,終年僅31歲,在位14年。尼祿死後,由奧古斯都開創的朱里亞·克勞狄王朝宣告終結。羅馬人念他是愷撒家族的最後一個統治者,為他舉行了規模很大的葬禮。帝國衛隊宣布老邁的加爾巴為皇帝,但不到七個月就被暗殺了。接下來登基的是奧托,不久自殺身死。下一個是維特里烏斯,最終為韋帕薌推翻處死。69年,在尼祿死後的不到一年中,羅馬帝國出現了四個皇帝,史學家稱這一年為“四帝之年”。

後世紀念


尼祿節

尼祿17歲就登上羅馬帝國的皇位,他登基伊始還給羅馬帝國帶來一定的繁榮,可沒過多少年便暴露其虎狼之心,其執政記錄不堪入目。他在羅馬帝國實施恐怖統治,濫殺無辜,先後毫無道理地殺死兩任妻子;據傳,他還為大興土木建造宮殿而製造羅馬大火併且嫁禍於基督徒,大火整整燒了一個星期,使羅馬城的數個行政區葬身火海;他還為搶奪他人財產大開殺戒、貶值貨幣,尼祿的暴君形象成為歷史的永恆定格。
史書記載,尼祿在殘暴的一面以外還是個多才多藝的文藝青年,他樂忠於詩歌創作等藝術活動。古羅馬時代的藝術相當繁榮,在文字創作方面,除了印刷出版以外,傳播這些作品的一個重要手段是朗誦,羅馬經常舉辦朗誦、唱歌、拉琴等各種豐富多彩的比賽活動。
尼祿頭塑像3
尼祿頭塑像3
尼祿在位期間,為了自我表彰,於60年創辦了“尼祿節”。“尼祿節”每五年舉行一次,他召集了羅馬城內的藝術家與他一同展示才藝,與民同樂。在第二屆尼祿節上,再次憑藉自身的才華成為歌唱和演講比賽的獲勝者,並成功地參加了音樂比賽。尼祿多才多藝,一生獲得的獎項有一千多項。
既然皇帝放下尊貴的身份親自參加比賽,觀眾們報以熱烈氣氛更是理所當然。尼祿常常以士兵強迫觀眾積極熱烈地鼓掌。此外,他還配備了窺視鏡監視觀眾的一舉一動,只要有厭煩或疲倦情緒的觀眾都會遭受厄運,後來的皇帝韋帕薌曾因在尼祿的表演上打盹而被流放。
隆重宏大、彰顯盛世的“尼祿節”一共舉辦了兩屆,還沒有等到第三屆開幕,尼祿就死了。68年,尼祿為近衛軍與元老院背棄,被迫自殺,年僅31歲。

人物評價


總評

史學家的評價
由於羅馬史料的編寫與整理者,多為帝國的上層階級。因為尼祿統治的中後期對該階層的統治相當殘暴,於是流傳後世的史料多以負面的觀點看待尼祿的一切施政。因此他的事迹便大多留下負面解釋的刻版印象了。
尼祿本人喜愛奢華,對身邊的親人與臣屬殘暴不仁。但他執政時期的功過評價,研究早期羅馬帝國史的專業人員根據諸多各種史料,得出許多不同的結論。
克勞狄烏斯是因意外而登基為帝的。41年,皇帝卡利古拉遭到刺殺后,近衛軍擁立這位克勞狄烏斯家族的中年男子,並受到元老院的承認而繼位為羅馬皇帝。
基督教會評價
基督教早期教會的發展,正值尼祿當政之時。然而基督教在當時的羅馬帝國是相當受到歧視的宗教,因此受到官方與人民的反感與誤解。而尼祿誣指64年羅馬大火的元兇為基督徒,對教徒施以公開的迫害與殘殺,使徒保羅和彼得也是在他手中遇害,因此教會的記載多將尼祿視為反基督教的暴君。尼祿是第一個大規模公開迫害基督教的羅馬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