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宮鎮

龍宮鎮

龍宮鎮是貴州省安順市龍宮風景名勝區所轄的一個鎮,位於龍宮風景名勝區所轄內,距市區27公里,總面積93.8平方公里。龍宮鎮資源豐富、山川秀美、人傑地靈、歷史悠久。

龍宮鎮距安順市區約27公里地處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山區,境內地形地貌複雜,水土流失嚴重,土地和自然資源有限,屬省級二類貧困鄉鎮。龍宮鎮同時又是國家5A級風景區——龍宮風景名勝區的所在地。龍宮鎮位於西秀區西南面,距市區27公里,總面積93.8平方公里,轄23個行政村,76個自然村,137個村民組,總戶數6616戶,常住人口18906人(2020年),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40.94%,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總耕地面積17083畝(其中:田10190畝,地6893畝),森林覆蓋率達40.7%.23個行政村中,省級一類貧困村19個,三類貧困村1個,屬省級二類貧困鄉鎮。龍宮鎮位於西秀區西南面,距安順市區約27公里地處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山區,境內地形地貌複雜,水土流失嚴重,土地和自然資源有限,屬省級二類貧困鄉鎮。龍宮鎮同時又是國家5A級風景區--龍宮風景名勝區的所在地,全鎮總面積93.8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17083畝(其中:田10190畝,地6893畝),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等。

區域概況


該鎮旅遊資源豐富、山川秀美、人傑地靈、歷史悠久,集旅遊、防洪、灌溉為一體的省級重點工程——油菜湖水利工程基本完工,鎮中心所在地和風景區所在地龍潭村在100多年前的《安順府志》就已經有了記載,蔡官村的地戲和下苑村的臉譜雕刻在全國久負盛名。
現鎮轄23個行政村,76個自然村,137個村民小組,總戶數5661戶,常住人口18906人(2020年),鎮內居住有苗、布依、仡佬等少數民族。現有中小學27所(其中:中學1所、中心完小三所、村小23所),教師152人,在校初中生536人,小學生3231人。

歷史沿革


近幾年來,該鎮理順了鎮域經濟發展的思路:依託四大發展機遇(一是依託龍宮二至五進的深度開展;二是依託被列為省級二類貧困鄉鎮的機遇不放;三是依託油菜湖工程的開發建設;四是依託鎮列入省級綜合改革試點鎮),圍繞一個目標(即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著眼兩個行業(旅遊服務業和種養業),發展三大基地(大牲基地;經果茶種植基地;民間雕刻工藝品加工基地);實現四個成效(扶貧開發見成效,鄉鎮企業發展見成效,龍宮新型小城鎮建設見成效,油菜湖旅遊開發見成效)。幾年來,該鎮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2003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完成1258萬元,財政收入215.6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25元,分別比建鎮的九二年增長362.54萬元、150.71萬元、360元。全鎮實現了行政村村村通公路,電力、水利、通訊等基礎設施已初具規模,夯實了鎮經濟發展的基礎。

民間文化藝術


龍宮鎮多山、多峽谷、多暗河、多湖泊小溪、多民族共居的顯著自然、人居特點,孕育了龍宮鎮多姿多彩,風格各異的民族民間文化。除馳名中外的屯堡性質的蔡官屯堡地戲外,還有滿寨村的苗族蘆笙、苗族歌舞,下苑村的面具雕刻,隴嘎村的仡佬服飾,石頭村的根雕,龍潭村的耍龍(也稱“拉龍”)、陷塘、馬頭村的花燈、響隴村的蠟染、火麥村的布依山歌,等等。如果你是節假日來到龍宮鎮,並且願意走村入寨的話,你就會發現,龍宮鎮確實是一個民族民間藝術的原始宮殿,其原創、拙質、樸實、粗獷的原始風格,叫你不知道“此間是何世”.
驅車從安順往南12公里,就進入龍宮鎮的“龍頭”--滿寨行政村。滿寨村90%以上的村民是苗族,是典型的苗族村,全村共有蘆笙80餘支,幾乎每戶一支。春節正月、端午節等節日期間,苗族男女就匯聚於寨中場地進行蘆笙歌舞表演,或自娛自樂,或群舞群樂,增加了節日的喜慶氣氛。其實,滿寨蘆笙還有懷念故人,抒發情懷,祭祀先人,祈天賜福等功用。除蘆笙和歌舞外,滿寨的嗩吶也獨具一格,頗有特色,仔細品酌,回味無窮。除滿寨外,龍宮鎮的石頭、納庭、下苑、響隴、上板、下板等村寨亦屬苗族村寨,也有豐富多彩的苗族民間文化藝術寶藏。
龍宮鎮的舞龍不叫舞龍,而叫“拉龍”,主要在布依族村寨盛行。由於龍宮鎮水文狀況複雜。旱、澇災害頻發,對“龍”的情感也變得複雜多樣。旱時求龍降雨灌溉,澇時怨龍降水過多,所以對龍王是“拉”來“拉”去。布依人“拉”龍主要在“六月六”節。農曆“六月六”的布依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過“六月六”的布依族同胞,除年青的姑娘小伙要進行布依山歌比賽外,幾乎家家戶戶都要殺狗祭神龍,然後聚集到一起“拉”龍玩耍。每過“六月六”節,布依人要滿邀親朋相聚,看對山歌,賞“拉”龍表演,大碗暢飲米酒,大塊吃熱騰騰的狗肉。另外,龍宮鎮的布依族服飾也可稱一絕,花邊緊身的短上衣,艷色綴花的長筒褲,精巧別緻的婦女頭巾,能將開朗多情的布依族姑娘打扮得如花似玉。龍宮鎮的布依族聚居地有北部的山嘎、羊卜、新苑、小仡佬等村寨,中南部的龍潭、小苑、響隴、木廈、火麥、六萬等村寨。鎮境內布依族都喜對山歌,布依山歌內容健康、積極向上、曲調優美、動聽,是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中的一朵嬌艷奇葩,值得發揚和開發。
為龍宮鎮人引以為驕傲,並享譽海內外的民間文化藝術瑰寶是龍宮鎮蔡官屯地戲和下苑村臉譜雕刻。地戲俗稱跳神,有軍演、祭祀、娛樂等功能,是安順地方的獨特劇種,被學術界稱為戲劇中的“活化石”,為安順屯堡文化之核心。整個安順地區原有地戲近二百堂,但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的發展,電視普及率的提高,這一古老的戲種--地戲也面臨著衰退和斷層的危險,大多數村寨的地戲已然封塵,不再表演,有的甚至被銷毀賣掉。無獨有偶,龍宮鎮的蔡官地戲卻逐漸興盛繁榮,獨秀一枝。
1987年應邀赴法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演出時,其原始、粗獷、拙樸的演出品質深深將歐洲人震撼,得到法國總統夫人的讚許並與蔡官地戲隊演員合影留念。1998年又赴日演出,被日本早稻田大學授予“中國貴州安順蔡官訪日演出紀念”獎,在國內,於1988年被中央民族學院授予“地戲第一村”稱號,貴州省文聯授予“民間藝術之光”獎,安順市委宣傳部、文化局聯合授予“貴州天龍屯堡大型民間廟會”演出一等獎,2008年11月,被中國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等榮譽。至2008年12月,蔡官地戲累計獲各種獎項二十餘次,可謂享譽國內外。蔡官地戲在其它地戲走入低谷,無發展希望之時獨領風騷,彰顯民間文化藝術之風采,顯示其原始、質樸的魅力,衝出省、市,領譽國內外,讓人們看到了民間文化藝術的未來希望,也發現了蔡官地戲這朵民間文化藝術之奇葩的潛在產業價值。
其實,龍宮鎮還有與“蔡官地戲”一樣齊名,一樣享譽國內外,一樣有潛在產業價值的民間文化藝術--下苑村臉譜雕刻。臉譜,就是地戲的面具。起初,下苑人雕刻臉譜面具是為了供應周邊村寨的跳神(地戲)之用,後來,特別是龍宮風景區開發並對外開放旅遊后,一些有眼光的商販將下苑面具放於景區的旅遊商品銷售點,殊不知,這一形象生動、形態各異、表情大膽誇獎、雕工精湛、著色豐富的臉譜工藝頗受遊客喜愛,一時間供不應求,價格節節攀高。逐漸地,下苑雕刻人數猛增,達到家家戶戶有雕匠,男女老少皆雕工的程度。隨著面具的日益暢銷,走入國際市場,下苑人的雕刻技術越來越精湛,出現了黎洪秀、楊正洪、楊正坤等一批具有專家級別的雕刻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