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青海花兒的結果 展開
- 青海民歌
- 2019年安戰軍執導電視劇
青海花兒
青海民歌
“花兒”是一種民歌,“花兒”又稱“少年”,男青年唱的叫“少年”,女青年唱的稱“花兒”。流傳在青海、甘肅、寧夏的廣大地區以及新疆的個別地區,譽為大西北之魂,是國家級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9月被聯合國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青海是“河湟花兒”的發祥地之一,海東市則享有“花兒之都”的美譽,這些年海東迅速發展與花兒有著密切的關係,“花兒”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歷史悠久,曲令眾多,歌手輩出。2006年國務院頒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的全國8個花兒會中青海省互助縣丹麻的土族花兒會、大通縣老爺山花兒會、樂都縣瞿壇寺花兒會、民和縣七里寺花兒會榜上有名。
幾百年來,聚居在青海東部地區的漢、回、撒拉、土等民族,各自創造了獨具特色的“花兒”歌曲,花兒除了農事勞動和山野運貨等勞動場合歌唱外,各地還有“花兒會”的習俗,目前主要花兒會有:西北五省(區)花兒演唱會、中國·青海老爺山花兒會等。
青海花兒[青海民歌]
花兒又名少年。花兒是盛行於青海,併流行於青、甘、寧、新等地區的一種山歌,唱詞浩繁,文學藝術價值較高,被人們稱為西北之魂。花兒發源於臨夏,由於流行的地區不同,加之在發展過程中受到西北各民族文化的影響,因此形成不同的流派和藝術風格。
就是其中的一種。回族群眾喜愛花兒,是花兒的創造者、演唱者、繼承者和傳播者。花兒是心頭肉,不唱由不得自家,可見回族對花兒的喜愛程度。
流行於固原地區的花兒主要有兩類:河州花兒和山花兒(俗稱乾花兒)。
委婉動聽,基本調式和旋律有數十種,變體甚多。形式上有慢調和快調。慢調多為4/4或6/8拍,唱起來高亢、悠長,曲首曲間和句間多用襯句拖腔,旋律起伏大,上行多用四度調進,高音區多用假聲。快調多為2/4或3/8拍,相對緊湊短小。河州花兒多為五聲徵調,在文學上自成體系。一般每首詞由四句組成,前兩句常用比興,后兩句切題。字數上單雙交錯,奇偶相間,不像一般民歌那麼規整,故更加自由暢快。但是,固原回族多唱山花兒。
在旋律上起伏較小,較多地應用五聲羽調和角調,襯詞襯句使用較少,段尾或句末用上滑音。在文學上除具有河州花兒的一些特徵外,還派生出一些變體,有時也採用信天游或一般民謠體。演唱形式有自唱式和問答式。曲目無令之稱,屬抒情短歌。花兒音樂高亢、悠長、爽朗,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鮮明。不僅有絢麗多彩的音樂形象,而且有豐富的文學內容。反映生活、愛情、時政、勞動等內容。用比、興、賦的藝術手法即興演出。雖然大部分花兒的內容與愛情有關,但在歌頌純真的愛和控訴封建禮教及社會醜惡現象給戀人造成生死苦難的同時,深刻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語言樸實、鮮明,比興借喻優美,有比較高的文學欣賞和研究價值。20世紀80年代,花兒的演唱形式已發展到花兒歌舞劇。
青海“少年”有159種曲調:
河州大令(Ⅰ)、河州大令(Ⅱ)、河州大令(Ⅲ)、河州二令(Ⅰ)、河州二令(Ⅱ)、河州二令(Ⅲ)、河州二令(Ⅳ)、河州二令(Ⅴ)、河州二令(Ⅵ)、河州二令(Ⅶ)、河州三令(Ⅰ)、河州三令(Ⅱ)、河州三令(Ⅲ)、河州三令(Ⅳ)、河州三令(Ⅴ)、河州三令(Ⅵ)、河州三令(Ⅶ)、河州三令(Ⅷ)(19種)
阿姐令(Ⅰ)、阿姐令(Ⅱ)、阿姐令(Ⅲ)(3種)
撒拉直令(Ⅰ)、撒拉直令(Ⅱ)、撒拉直令(Ⅲ)、撒拉直令(Ⅳ)、撒拉直令(Ⅴ)、撒拉直令(Ⅵ)、撒拉直令(Ⅶ)(7種)
尕馬令(Ⅰ)、尕馬令(Ⅱ)、尕馬令(Ⅲ)(3種)
水紅花令(Ⅰ)、水紅花令(Ⅱ)、水紅花令(Ⅲ)、水紅花令(Ⅳ)、水紅花令(Ⅴ)、水紅花令(Ⅵ)、水紅花令(Ⅶ)(7種)
撒拉大令(Ⅰ)、撒拉大令(Ⅱ)、撒拉令(Ⅰ)、撒拉令(Ⅱ)、撒拉令(Ⅲ)、撒拉令(Ⅳ)、撒拉令(Ⅴ)、撒拉令(Ⅵ)、撒拉令(Ⅶ)、撒拉令(Ⅷ)、撒拉令(Ⅸ)(9種)
邁麗艷令(Ⅰ)、邁麗艷令(Ⅱ)(2種)
乃曼宮令(Ⅰ)、乃曼宮令(Ⅱ)、乃曼宮令(Ⅲ)(3種)
街子宮令(Ⅰ)、街子宮令(Ⅱ)(2種)
三花梢令(Ⅰ)、三花梢令(Ⅱ)、三花梢令(Ⅲ)、三花梢令(Ⅳ)(4種)
五葷人令(Ⅰ)、五葷人令(Ⅱ)、五葷人令(Ⅲ)(3種)
紅花姐令(Ⅰ)、紅花姐令(Ⅱ)(2種)
阿姐喲令、尕肉兒令、白多各令、雜令(4種)
孟達令(Ⅰ)、孟達令(Ⅱ)、孟達令(Ⅲ)、孟達令(Ⅳ)、孟達令(Ⅴ)、孟達令(Ⅵ)(6種)
抹青棵大令(Ⅰ)、抹青棵大令(Ⅱ)(2種);抹青棵二令(Ⅰ)、抹青棵二令(Ⅱ)、2抹青棵三令;1
保安令(Ⅰ)、保安令(Ⅱ)、保安令(Ⅲ)、保安令(Ⅳ)、保安令(Ⅴ)、保安令(Ⅵ)、保安令(Ⅶ)(7種)
尕阿姐令(Ⅰ)、尕阿姐令(Ⅱ)、尕阿姐令(Ⅲ)、尕阿姐令(Ⅳ)(4種)
大眼睛令(Ⅰ)、大眼睛令(Ⅱ)、大眼睛令(Ⅲ)(3種)
好花兒令(Ⅰ)、好花兒令(Ⅱ)、好花兒令(Ⅲ)、好花兒令(Ⅳ)(4種)
干散令(Ⅰ)、干散令(Ⅱ)(2種)
黃花姐令(Ⅰ)、黃花姐令(Ⅱ)(2種)
啦啦令(1種)
二牡丹令、白牡丹令(Ⅰ)、白牡丹令(Ⅱ)(3種)
嗆啷啷令(Ⅰ)、嗆啷啷令(Ⅱ)(2種)
金晶花令(1種)
尕麻姑令(Ⅰ)、尕麻姑令(Ⅱ)(2種)
高廟令(Ⅰ)、高廟令(Ⅱ)、高廟令(Ⅲ)(3種)
馬營令(1種)
古鄯令(Ⅰ)、古鄯令(Ⅱ)(2種)
清水令(Ⅰ)、清水令(Ⅱ)(2種)
繞三繞令(Ⅰ)、繞三繞令(Ⅱ)、繞三繞令(Ⅲ)、繞三繞令(Ⅳ)、繞三繞令(Ⅴ)(5種)
花兒妹妹令、乖嘴兒令、一溜蓮花落令(3種)
少石令(Ⅰ)、少石令(Ⅱ)(2種)
門源令、菊花開令(2種)
湟源令(Ⅰ)、湟源令(Ⅱ)(2種)
下四川令、六六兒三令(2種)
梁樑上浪來令(Ⅰ)、梁樑上浪來令(Ⅱ)、梁樑上浪來令(Ⅲ)(3種)
哎喲喲令(Ⅰ)、哎喲喲令(Ⅱ)(2種)
艾西干散令(Ⅰ)、艾西干散令(Ⅱ)、艾西干散令(Ⅲ)(3種)
土族令(Ⅰ)、土族令(Ⅱ)(2種)
楊柳姐令(Ⅰ)、楊柳姐令(Ⅱ)(2種)
下馬關令(Ⅰ)、下馬關令(Ⅱ)(2種)
隴中令(Ⅰ)、隴中令(Ⅱ)、隴中令(Ⅲ)(3種)
蓮花山令(Ⅰ)、蓮花山令(Ⅱ)、蓮花山令(Ⅲ)(3種)
啊歐令(Ⅰ)、啊歐令(Ⅱ)(2種)
花兒對唱(Ⅰ)、花兒對唱(Ⅱ)(2種)
【花兒會】
青海花兒會盛況
西寧鳳凰山花兒會 多於農曆四月八舉行。屆時艷陽高照,滿目青山,歌手們攜情侶,帶酒食,三五成群,邊飲美酒邊賽歌,歌聲傳遍四野,氣氛熱烈至極。
民和縣峽門花兒會 歷史悠久。每年五月端陽節(又稱端午節)在滿山遍布眼眼清泉的亂泉灘舉行。人們頭戴楊柳帽,手提節日飯,痛飲清泉水,放聲唱花兒,別是一番情趣。
樂都縣瞿曇寺花兒會 每年農曆六月十四至十六日舉辦,十五日是高峰。歌手們一邊領略瞿曇寺勝景,一邊引吭高歌,心情格外激動,歌聲格外動聽。
五峰山花兒會 於農歷六月六日在素有“風景勝地”之稱的五峰山澄花泉邊舉行。
此外,丹麻花兒會在農曆六月十一至十五日舉行。
十分有趣的是,各地的花兒會,不僅風情各異,而且都和特別美麗而動聽的傳說,獨特的習俗連結在一起。欲知花兒事,想觀花兒情,還是親臨其境中採擷吧
青海花兒王子馬俊
馬俊從小唱著花兒長大,上學讀書時常參加文藝演出。1985年民和縣舉行花兒調演,馬俊參賽並獲一等獎,l986年在海東地區民歌調演中再次奪魁,他英俊灑脫的形象,粗獷、奔放、富有魅力的歌聲,在表演場上贏得了雷鳴般的掌聲,也引起了縣、地、省有關部門的重視。同年8月他代表青海省參加了“全國第三屆民間音樂舞蹈調演”,獲得二等獎。之後被留在青海省民族歌舞團,成了一名專業的花兒歌唱者。他拜朱仲祿先生為師,開始向歌唱花兒的高峰衝擊。1988年,青海崑崙音像出版社發行了馬俊主唱的《青海花兒》;1989年陝西省西部音像出版社發行了他與蘇國英、溫桂蘭的無伴奏男女聲對唱《青海花兒干咂》等盒帶,對人們了解花兒的對唱和徒歌的風味,是很有幫助的。馬俊演唱的《河州三令》、《撒拉令》、《花兒尕連手令》等,最為人們所稱道,被人們稱為花兒王子,在海東迅速走紅。金秋10月,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各類展演節目正如火如荼地舉行,一股來自青海高原的清新之風,更是令觀眾為之陶醉,這就是從10月20日開始的《神奇的青海——青海文化周演展系列活動》。一周之中,大型民族歌舞《青溜溜的青海》、花兒風情歌舞《六月六——高原花兒紅》和《江河之魂——青海歷史文化展》《高原奇葩——青海民族民間工藝美術品展覽》《夢境映象——青海攝影展》等相繼亮相,引領上海市民走進了神奇的青海。主要獲獎情況:1986年,馬俊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民歌比賽中嶄露頭角、力拔頭籌。在這一年,參加由文化部和廣電部舉辦的“全國第二屆民族民間音樂舞蹈比賽”,以一曲《尕妹是才開的牡丹》榮獲聲樂二等獎翌年,從京城載譽歸來的馬俊又以優異的成績在“青海花兒杯大賽”上喜摘二等獎。 1989年,在“上海至巴黎世界歌唱比賽國內選賽”上,馬俊又以一曲黃恩榮作詞作曲的《麻青稞》贏得擲地有聲的“優秀獎” 1993年擔任了“青海省花兒藝術團”的團長,躋身國家二級演員的行列。
花兒新秀索南孫斌
青海民和人,今年24歲。小時候在山裡放牛時,聽到老人們漫花兒,覺著好聽,就悄悄得跟著學:
尕雞娃瘦了毛長了,毛長了上不去架;阿哥們活著孽障了,哥妹們看不上了。
他愛聽花兒,特別愛聽花兒王子馬俊唱的花兒。為了拜馬俊為師,他到西寧飯館打工,打聽馬俊在哪兒。找到馬俊后,他唱了一首白牡丹令:
白牡丹白(者)耀人哩,紅牡丹紅(者)破哩;尕妹的身旁有人哩,沒人時陪你(者)坐哩。
馬俊說他嗓子很好。他就又在馬俊的飯館里幹了半年多,一面拉麵,一面學唱。
不斷學習,不斷進取,是他的追求。後來,他又報上青海文化藝術學校成人中專,在丹措老師門下學習發聲方法、真假聲結合。畢業后,曾被青海省民族歌舞劇團聘為演員。去年10月,在浙江仙居舉行的首屆中國南北民歌擂台賽上,他榮獲最佳音色獎。
青海花兒[青海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