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了

罷了

罷了,漢語詞語,拼音是bà le,語氣詞,用在陳述句的末尾,有“僅此而已”的意味,出自《金線池》、《琵琶記·書館悲逢》。作賓語。

釋義


語氣詞,用在陳述句的末尾,有“僅此而已”的意味,對句子的意思起沖淡的作用,前面常跟“不過”、“無非”、“只是”等詞呼應,表示容忍,有勉強放過、暫時不深究的意思。

辭彙辨析


意思

1.猶算了。有表示容忍,不再深究之義。
2.表示遇到危難,無法解免。
3.指事情使人感到為難。猶言難住。
4.助詞。猶便了,就是了。用於句末,表示肯定或允諾語氣。
5.陝西方言,表示不難,比較容易。

出處

元·關漢卿《金線池》第四折:“他委實不肯便罷了,教我怎生斷理?”
明·高明《琵琶記·書館悲逢》:“他把我嘲,難恕饒,你說與我知道,怎肯干休罷了?”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我不說你也罷了,你還問我這些話,這也可笑!”
劉大白《洪水》:“人也漂流去,倒也罷了;剩下這沒飯吃沒屋住的人們,是洪水底洪恩嗎?”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三回:“只見枯草叢中鑽出兩隻大蟲來,武松道:‘阿呀!我今番罷了!’”
《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這可就罷了我了!慢說我沒有這樣的家當,便有,我也不肯這樣做法。”
西遊補》第五回:“你四人回去罷了,千萬替我謝聲。”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九:“鳳官人還問我姐姐。你只打點迎親罷了。”
《儒林外史》第十九回:“每日清早上是我弟媳婦出來屋后抱柴,你明日眾人伏在那裡,遇著就搶罷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二回:誰又參禪,不過是一時的玩話兒罷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二回:“我也不過俗中又俗的一個俗人罷了。”
魯迅《兩地書·致許廣平二》:“我相信寫了出來,未必於你有用,但我也只能寫出這些罷了。”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三回:“哥哥,罷了!罷了!我們遇著鬼了!”
《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罷了!我上了這小畜生的當了!”

例句


1.這不過是我的一點學習心得罷了——表示容忍,有勉強放過、暫時不深究的意思。
2.他不願意去也就罷了。
3.這道題很難嗎?罷了。——陝西方言,表示不難,比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