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倫理-秩序與活力

儒家倫理-秩序與活力

《儒家倫理-秩序與活力》是2002年齊魯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宗賢

內容介紹


本書第一篇《傳統哲學思維方式的反思—談中國哲學天人合一和真善美統一的特點》就是我在後來幾年經反覆的思考與研究,對中國哲學主要是儒道兩家特點的闡述。本文提出的儒、道兩家在天、人關係上各以“人”和“天”作為宇宙觀點的出發點,儒家“以人事附天道”,道家“以天道觀人事”,二者又“相互刺激、交互影響”的觀點,表明了我對中國哲學主流的看法,為後來進一步研究儒家哲學的倫理特色作了鋪墊。
本書第二部分是我為研究儒學與現代化問題而設計的一個重點項目的名稱。其思路一開始是有感於儒家倫理型文化注重和諧、追求社會安定的取向和在社會動蕩中進行道德文化整合以維護社會穩定的機能。我以為這種機能是建築在儒家以倫理道德為核心的哲學思想基礎上的。儒家文化有重秩序、重整合的特點本是學者的共識,但論者對此往往從消極方面分析多,從積極方面評價少。我以為目前中國社會處於現代化的轉型期,市場經濟道德滑坡、價值觀的調控與導向、新時期道德理想與信念的重建,以及職業道德社會公德企業倫理等問題,都突出地提出了市場經濟條件下重建道德與秩序的問題。因而在發掘傳統文化優勢的過程中應該重新估價儒家思想在重秩序、重整合方面的價值。
之所以以“儒家倫理——秩序與活力”為本書書名,因為這是全書的核心思想,書中諸篇論文都圍繞這一核心。本書第三、四部分編選了筆者有關“宋明儒學與文化”和“齊魯文化”的部分論文,因這些論文也與全書主題相關。

作品目錄


敘言
中國傳統思維方式
傳統哲學思維方式的反思
孔子的道德觀
孟子的先天道德論
孟子的道德學說及其對傳統文化的影響
傳統哲學的倫理特性與中華民族的內向性格
略論孟子的“心性”說與王陽明的“良知”論
儒家倫理——秩序與活力
儒家倫理精神及其現代意義
孔子仁學的社會倫理導向
孔子仁學的雙重建構
儒家人文思想群我關係的辯證機制
孔子思想的人文精神底蘊
儒家人文思想的當代價值
——關於“儒家倫理與當代中國社會穩定和文明發展”課題的研究報告
附錄一 中國特色與民族文化傳統
附錄二 孔孟仁學與民族精神
儒家“仁—禮”機制與光威集團公司的企業管理
宋明儒學與傳統文化
宋初儒家學術思想的繁榮
宋初學術的文化整合傾向
周敦頤的理學思想及其在宋明理學中的地位
從朱熹到王陽明:“性理”與“心性”的理論轉換
陳白沙的人生哲學
論王陽明心學的聖凡平等觀
李贄的叛逆性格與反傳統思想
齊魯文化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論齊魯兩種文化的不同氛圍和特點
試論齊文化的開放性特點
荀子思想是齊學化的魯學
管子》四篇的意識論
儒家文化對山東婦女影響的辯證觀
儒家文化傳統與山東人的精神
儒學21世紀
儒學與世紀之交的文化思索
21世紀:儒學的地位及儒學研究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