韜奮故居

名人故居

偉大的愛國者鄒韜奮先生,是我國近代歷史上傑出的新聞記者、政論家和出版家。他一生為民族解放、為民主政治、為進步文化事業奮鬥不息,他的影響是巨大的。

2021年3月11日,入選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

故居介紹


韜奮故居
韜奮故居
偉大的愛國者鄒韜奮先生,是我國傑出的人物,他同時擔任幾個角色:新聞記者、政論家和出版家。他一生為中國民族解放、為民主政治、為進步文化事業奮鬥不息,他的影響是巨大的。
韜奮原名恩潤,祖籍江西余江,1895年11月5日生於福建永安。韜奮年青時代家境清寒,靠自己的努力才在上海讀完了大學,1926年他開始主編《生活》周刊。由於他革新刊物內容,聯繫實際,聯繫群眾,周刊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銷數突破當時全國期刊的發行量。1932 年他又在《生活》周刊的基礎上創辦了生活書店,以後發展成為出版發行進步書刊和馬列著作的重要文化陣地。

歷史經歷


韜奮故居
韜奮故居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的嚴重民族危機,促使韜奮及他主編的刊物在立場和言論上發生了急劇的轉變。他開始以極大的愛國熱忱支持和反映全國人民抗日救國的要求,並於1933年 1月參加了“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因而遭到國民黨政府的迫害。7月間他被迫出國流亡,在海外先後考察了英、意、法、德、比、荷、蘇聯和美國,對比了兩種不同社會。
1935年8月,韜奮從國外歸來,繼續高舉抗日救亡旗幟,創辦《大眾生活》,全力支持和高度評價“一二 .九”學生救亡運動,促使大批青年走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族解放的大道。
1936年11月韜奮因積極參加和領導“救國會”運動,被國民黨政府逮捕,直至抗戰爆發,救國會七君子”始獲釋。在“八 .一三”凇滬抗戰炮火中,他主編《抗戰》。上海淪陷前夕,他轉赴武漢、重慶,繼續主編《全民抗戰》周刊,同時以國民參政員身份與國民黨的投降分裂活動作公開、合法的鬥爭。在此期間,他多次會晤周恩來同志,直接聆聽黨的指示,更好地開展抗日救亡的文化工作。
1941年皖南事變后,韜奮再次被迫流亡。他到香港恢復出版《大眾生活》繼續戰鬥。同年12月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香港淪陷,韜奮在黨的關懷下,由香港經廣東東江游擊區,歷盡艱險,到達蘇北抗日民主根據地。不久,韜奮因患腦癌秘密回上海醫治。他在重病時刻仍心懷祖國,懷念同胞並堅持以戰鬥的筆和國民黨頑固派作艱苦的鬥爭。
1944年7月24日,韜奮逝世,臨終時提出入黨請求。中共中央接受韜奮的請求,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紀念意義


韜奮故居
韜奮故居
韜奮把一生獻給了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其精神將長在人間,其著作將永垂不朽”,這是中國共產黨對韜奮的崇高評價。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葉劍英、宋慶齡等國家領導人先後為韜奮先生題詞紀念。1958年黨和人民政府為了紀念韜奮先生,決定在他生活和鬥爭過的地方:上海重慶南路萬宜坊(205弄)53、54號建立紀念 館。54號是韜奮先生1930-1936年在上海的故居,現已恢復原貌。室內陳列的都是原物。供瞻仰的有卧室、會客室和寫作室。館額為沈鈞儒先生題字。53號是介紹韜奮的思想發展、革命事業和戰鬥歷程的文物資料陳列室。陳列品有珍貴的韜奮手稿,他主編的報刊,各種版本的著作,生前所用的遺物及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筆題詞。

圖片列表


門票價格
交通提示
17、24、36、146、575、780、781、786、864、869、933、932、隧道八線、大橋一線均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