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髖骨的結果 展開

髖骨

針灸穴位

髖骨,經外奇穴名。出自《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別名髓膏,髖市,髓骨,體骨。

名稱釋義


髖,指髖骨,組成盆骨之大骨;骨,骨頭。此為中醫學名詞命名之穴名。
髖骨
髖骨

定位


位於大腿前外側,髖骨中線上3寸,股直肌外緣左右各旁開1.5寸處,當梁丘穴兩旁各1.5寸處,每側2穴,共計4穴。

解剖


外側穴穴下皮膚,皮下組織,股外側肌。淺層布有股神經前皮支和股外側皮神經。深層有股外側動、靜脈降支的分支或屬支。內側穴穴下皮膚、皮下組織、股內側肌。淺層布有股神經前皮支。深層有股深動脈的肌支等。

主治


膝關節紅腫疼痛,歷節風痛,鶴膝風,下肢痿軟無力,癱瘓,腳氣等。

操作


直刺0.5-1寸,針感為局部酸麻並向膝部放散;灸3-7壯,或溫灸5-15分鐘。亦可按摩,用拇指、食指指腹按揉髖骨,每次1-3分鐘,可以強健腿部肌肉,預防腿部疾病。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下肢癱瘓、膝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等。

配伍


膝關透膝眼治鶴膝風;配陽陵泉、足三里、犢鼻治膝關節炎;配髀關、陽陵泉、懸鐘、足三里、太沖治下肢癱瘓等。

附註


歷代文獻記載略有出入,今從《奇效良方》等定位。
經外奇穴名,即足少陽膽經環跳穴,見《針方六集》

相關論述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髖骨:膝蓋上一寸,梁丘穴兩旁各五寸。”
《醫經小學》:“髖骨四穴梁丘旁,各開寸半治腿痛。”
針灸大成》:“髖骨四穴,在梁丘兩旁,各開一寸五分,兩足共四穴。治腿痛。灸七壯。”
《類經圖翼》:“髖骨,在膝蓋上,梁丘旁外開一寸。主治兩腳膝紅腫痛、寒濕走注、白虎歷節風痛、腳丫風痛舉動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