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公勝之亂

白公勝之亂

白公勝之亂是特指發生在公元前479年(楚惠王十年)楚惠王在位期間,由王室內部成員熊勝(史稱白公)發動的一場政治動亂,白公一度稱王,但在葉公(子高)的努力下,很快平息了這場動亂,白公勝自殺身亡。

基本信息


白公勝之亂是特指發生在公元前479年(楚惠王十年)楚惠王在位期間,由王室內部成員熊勝(史稱白公)發動的一場政治動亂,白公一度稱王,但在葉公(子高)的努力下,很快平息了這場動亂,白公勝自殺身亡。

相關人物


1,白公勝(?─前479年) 春秋末期楚國大夫,楚平王的嫡孫,楚太子公子建之子。因為楚王族內部事變,熊勝(白勝)曾隨父子建攜全家出逃至鄭。不久,其父為鄭人所殺,勝由鄭入吳,僑居30餘年。直到楚惠王二年時返回楚國。封於白地(位於今安徽巢縣境內),故號曰白公。熊勝欲伐鄭報仇而未能,遂痛恨楚之君臣。公元前479年(楚惠王十年),在填邑擊敗來犯的吳軍,繳獲大批軍械輜重。同年7月,以獻戰利品為名,帶兵進入郢都,殺子西(斗宜申)、子期(子綦),劫走了楚惠王,史稱“白公勝之亂”。隨後,被葉公(子高,楚大臣左司馬沈尹戎之子)率軍打敗,自縊而死。
葉公(子高)對白公勝是這樣評價的,記載在《國語—楚語》中:
“其為人也,展而不信,愛而不仁,詐而不智,毅而不勇,直而不衷,周而不淑。復言而不謀身,展也;愛而不謀長,不仁也;以謀蓋人,詐也;強忍犯義,毅也;直而不顧,不衷也;周言棄德,不淑也。是六德者,皆有其華而不實者也,將焉用之。”又說“彼其父為戮於楚,其心又狷而不潔。若其狷也,不忘舊怨,而不以潔悛德,思報怨而已。則其愛也足以得人,其展也足以復之,其詐也足以謀之,其直也足以帥之,其周也足以蓋之,其不潔也足以行之,而加之以不仁,奉之以不義,蔑不克矣。”
“夫造勝之怨者,皆不在矣。若來而無寵,速其怒也。若其寵之,毅貪無厭,既能得入,而耀之以大利,不仁以長之,思舊怨以修其心,苟國有釁,必不居矣。非子職之,其誰乎?彼將思舊怨而欲大寵,動而得人,怨而有術,若果用之,害可待也。余愛子與司馬,故不敢不言。”
接下來子西(斗宜申)與葉公(子高)還有一段對話:
子西曰:“德其忘怨乎!余善之,夫乃其寧。”
子高曰:“不然。吾聞之,唯仁者可好也,可惡也,可高也,可下也。好之不逼,惡之不怨,高之不驕,下之不懼。不仁者則不然。人好之則逼,惡之則怨,高之則驕,下之則懼。驕有欲焉,懼有惡焉,欲惡怨逼,所以生詐謀也。子將若何?若召而下之,將戚而懼;為之上者,將怒而怨。詐謀之心,無所靖矣。有一不義,猶敗國家,今壹五六,而必欲用之,不亦難乎?吾聞國家將敗,必用奸人,而嗜其疾味,其子之謂乎?”
“夫誰無疾眚!能者早除之。舊怨滅宗,國之疾眚也,為之關籥藩籬而遠備閑之,猶恐其至也,是之為日惕。若召而近之,死無日矣。人有言曰:‘狼子野心,怨賊之人也。’其又何善乎?若子不我信,盍求若敖氏與子干、子晳之族而近之?安用勝也,其能幾何?”
2,沈諸梁,原為羋姓熊氏,後為沈尹氏,名諸梁,字子高。約生於前529年。春秋末期楚國軍事家、政治家。沈諸梁因其被楚昭王封到古葉邑(今河南省葉縣舊縣鄉)為尹,故史稱“葉公”、“葉公子高”。葉公好龍的故事現在成為了成語。今湖北襄陽有諸梁洲,有唐詩詠此。
葉公生於楚國王室之家,其曾祖父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其父沈尹戌吳楚之戰中屢立戰功。秦國助楚抗吳,出兵擊退吳軍后,楚昭王把沈諸梁封到楚國北疆重鎮“方城之外”的葉邑為尹。沈諸梁受到了楚國朝野及四境諸侯的敬重,時年24歲。葉公到了葉地之後,採取養兵息民,發展農業,增強國力的策略,並制定出了修建東西二陂的工程計劃,發動葉邑百姓開工興建。西陂主要用於攔洪,東陂主要用於蓄水。東西二陂的修建,可以說開創了我國古代小流域治理的先河。至今東西陂遺跡尚存。
楚惠王十年(公元前479年),楚國發生了白公勝叛亂,楚國一時戰雲密布。消息傳到葉邑,葉公決心從葉地起兵平息叛亂。原來被白公召去參與叛亂的將領,見葉公的軍隊人強馬壯,軍紀嚴明,紛紛陣前倒戈,隨軍一起殺入城中。葉公的隊伍救出了楚惠王,恢復王位,收拾殘局,重整朝綱,因此,葉公被楚惠王封為令尹與司馬,身兼軍政大權於一身,這在楚國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
公元前475年,是中國歷史上春秋與戰國分界的年份。此時的葉公,感到年輕一代朝氣蓬勃,如果把權力交給他們,會更有利於楚國興旺。於是他毅然把令尹一職讓給了公孫寧,把司馬一職讓給了公孫寬,此即楚國歷史上有名的“葉公讓賢”。然後,葉公回到葉地,安度晚年。
葉公終老葉地后,其後裔為紀念祖上之德與祖居之地,部分改沈為葉,是為葉姓之一源。因此,葉公沈諸梁又是海內外葉姓華人公認的始祖。每年清明前後,澧河之濱葉公墓前,來自海內外的葉姓子孫紛紛回鄉祭祖,已成為中原文化旅遊的一大景觀。
2,沈諸梁,原為羋姓熊氏,後為沈尹氏,名諸梁,字子高。約生於前529年。春秋末期楚國軍事家、政治家。沈諸梁因其被楚昭王封到古葉邑(今河南省葉縣舊縣鄉)為尹,故史稱“葉公”、“葉公子高”。葉公好龍的故事現在成為了成語。今湖北襄陽漢水中有諸梁洲,有唐詩詠此。
葉公生於楚國王室之家,其曾祖父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其父沈尹戌在吳楚之戰中屢立戰功。秦國助楚抗吳,出兵擊退吳軍后,楚昭王把沈諸梁封到楚國北疆重鎮“方城之外”的葉邑(今河南葉縣)為尹。沈諸梁受到了楚國朝野及四境諸侯的敬重,時年24歲。葉公到了葉地之後,採取養兵息民,發展農業,增強國力的策略,並制定出了修建東西二陂的工程計劃,發動葉邑百姓開工興建。西陂主要用於攔洪,東陂主要用於蓄水。東西二陂的修建,可以說開創了我國古代小流域治理的先河。至今東西陂遺跡尚存。
楚惠王十年(公元前479年),楚國發生了白公勝叛亂,楚國一時戰雲密布。消息傳到葉邑,葉公決心從葉地起兵平息叛亂。原來被白公召去參與叛亂的將領,見葉公的軍隊人強馬壯,軍紀嚴明,紛紛陣前倒戈,隨軍一起殺入城中。葉公的隊伍救出了楚惠王,恢復王位,收拾殘局,重整朝綱,因此,葉公被楚惠王封為令尹與司馬,身兼軍政大權於一身,這在楚國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
公元前475年,是中國歷史上春秋與戰國分界的年份。此時的葉公,感到年輕一代朝氣蓬勃,如果把權力交給他們,會更有利於楚國興旺。於是他毅然把令尹一職讓給了公孫寧,把司馬一職讓給了公孫寬,此即楚國歷史上有名的“葉公讓賢”。然後,葉公回到葉地,安度晚年。
葉公終老葉地后,其後裔為紀念祖上之德與祖居之地,部分改沈為葉,是為葉姓之一源。因此,葉公沈諸梁又是海內外葉姓華人公認的始祖。每年清明前後,澧河之濱葉公墓前,來自海內外的葉姓子孫紛紛回鄉祭祖,已成為中原文化旅遊的一大景觀。

事件緣由


昭王二十七年春,吳攻陳,楚出兵救援保護國陳國,十月平王之子楚昭王熊珍病在軍中,遂召集所有的公子大夫,交待後事,先欲讓位於大兄弟公子申,不受;又欲讓位於二弟公子結,不受;於是讓位於三弟公子閭,閭五次推辭,才佯裝答應。不久,庚寅日昭王卒,子閭於是和子西子綦共同商議,外松內緊,一面埋伏軍隊切斷道路,防止吳軍進攻;一面派人去迎接越女所生的兒子熊章,立他為楚君,這就是楚惠王。然後退兵回國安葬昭王。
惠王二年,子西派人從吳國召回平王太子建的兒子白勝(熊勝),任命他為巢地的大夫,他是惠王的堂兄,昭王的侄子,總想要為父親報仇,帶兵去攻打鄭國,因為其父親逃亡鄭國時,被鄭國人所殺,他本人才又逃亡吳國。
惠王六年,子西答應了他的請求,但沒有派兵。惠王八年,晉伐鄭,鄭向楚告急,楚派子西救鄭。惠王十年,子西接受了鄭國的大量賄賂后回國。白公聞訊大怒,於是和幾位勇士一起到朝堂之上劫殺子西和子綦,趁機又劫持了楚惠王。惠王逃入昭王夫人宮中,白公自立為楚王。一個多月以後,葉公組織軍隊來郢都勤王救援。打敗白公,白公兵敗無奈自殺身亡,事件平息。

史籍記載


左傳》(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
(以下括弧內文字為註釋內容)
楚大子建(即太子建,字子木)之遇讒也,自城父奔宋。又辟(躲避)華氏之亂(指宋國華定華亥等殺宋群公子,劫持宋公元之亂)於鄭,鄭人甚善之。又適晉,與晉人謀襲鄭,乃求復焉。鄭人復之如初。晉人使諜(間諜)於子木,請行而期焉(請示行動日期)。子木(太子建的字型大小)暴虐於其私邑(私人宅邸),邑人訴之。鄭人省之(發覺),得晉諜焉。遂殺子木。其子曰勝(即熊勝,后封於白,又稱白公),在吳。子西(斗宜申的字型大小)欲召之,葉公(沈諸梁的封號)曰:“吾聞勝也詐而亂,無乃害乎?”子西曰:“吾聞勝也信而勇,不為不利,舍諸邊竟,使衛藩焉。”葉公曰:“周仁之謂信,率義之謂勇。吾聞勝也好復言,而求死士,殆有私乎?復言,非信也。期死,非勇也。子必悔之。”弗従。召之使處吳竟(竟,同境),為白公(白地,位於今安徽巢縣境內)。請伐鄭,子西曰:“楚未節也(未走上正軌,內部未理順)。不然,吾不忘也。”他日,又請,許之。未起師,晉人伐鄭,楚救之,與之盟。勝怒,曰:“鄭人在此,仇不遠矣。”
勝自厲劍(磨劍),子期(子綦的字型大小)之子平見之,曰:“王孫(指白勝,因其為楚平王之孫故)何自厲也?”曰:“勝以直聞,不告女(同:汝),庸(難道)為直乎?將以殺爾父。”平以告子西。子西曰:“勝如卵,余翼而長之。楚國,第(如果)我死,令尹、司馬,非勝而誰?”勝聞之,曰:“令尹之狂也!得死,乃非我。”子西不悛(讀作:qun意為覺悟覺醒)。勝謂石乞曰:“王與二卿士,皆五百人當之,則可矣。”乞曰:“不可得也。”曰:“市南有熊宜僚(白公網羅到的一位同夥)者,若得之,可以當五百人矣。”乃従白公而見之,與之言,說(同:悅)。告之故,辭。承之以劍,不動。勝曰:“不為利諂,不為威惕,不泄人言以求媚者,去之。”
吳人伐慎(楚邑,今安徽潁上縣西北),白公敗之。請以戰備(戰爭物資,戰利品)獻,許之。遂作亂。秋七月(指惠王十年,前479年秋),殺子西、子期於朝,而劫惠王(楚惠王熊章)。子西以袂掩面而死。子期曰:“昔者吾以力事君,不可以弗終。”抉豫章(拔了一顆樟樹)以殺人而後死。石乞曰:“焚庫弒王,不然不濟。”白公曰:“不可。弒王,不祥,焚庫,無聚,將何以守矣?”乞曰:“有楚國而治其民,以敬事神,可以得祥,且有聚矣,何患?”弗従。葉公在蔡,方城之外皆曰:“可以入矣。”子高(葉公沈諸梁的字型大小)曰:“吾聞之,以險僥倖者,其求無饜(讀作:yan),偏重必離。”聞其殺齊管修(楚之賢大夫,管仲的七世孫)也而後入。
白公欲以子閭(楚平王之子,白公的叔父熊啟的字型大小)為王,子閭不可,遂劫以兵。子閭曰:“王孫若安靖楚國,匡正王室,而後庇焉,啟之願也,敢不聽従。若將專利(私利)以傾王室,不顧楚國,有死不能。”遂殺之,而以王如高府,石乞尹門(把守府門),圉公陽(同黨人名)穴宮(把宮牆挖了個洞),負王以如昭夫人(楚昭王妃)之宮。葉公亦至,及北門,或遇之,曰:“君胡(為何)不胄(不穿甲胄)?國人望君如望慈父母焉。盜賊之矢若傷君,是絕民望也。若之何不胄?”乃胄而進。又遇一人曰:“君胡胄?國人望君如望歲(歲收收成)焉,日日以幾(同:冀)。若見君面,是得艾(心安)也。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奮心,猶將旌(宣傳褒揚)君以徇(遍告廣為告之)於國,而反掩面以絕民望,不亦甚(過分)乎?”乃免胄而進。遇箴尹固(人名,一位楚武官),帥其屬將與白公。子高(葉公字型大小)曰:“微(要不是)二子(子西子期)者,楚不國矣。棄德従賊,其可保乎?”乃従葉公。使與國人以攻白公。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藏匿)之。生拘石乞而問白公之死焉,對曰:“余知其死所,而長者(此處指白公)使余勿言。”曰:“不言將烹。”乞曰:“此事克(勝利)則為卿,不克則烹,固其所也,何害?”乃烹石乞。王孫燕(平王之孫白公之弟熊燕)奔頯黃氏(頯,讀作:kui頍,吳邑,位於今安徽宣城縣境內)。諸梁兼二事,國寧,乃使寧(子西之子)為令尹,使寬(子期之子)為司馬,而老於葉(老,終老。葉,葉公的封地,位於今河南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