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長神經
胸長神經
胸長神經(longthoracicnerve)是胸長神經系脊神經之一。自臂叢的鎖骨上部發出,沿前鋸肌的外側面下降,支配此肌。此神經較短,如受到損害,則前鋸肌的運動和感覺功能可受到損害。胸長神經是臂叢鎖骨上部的分支,含有第5~7頸神經前支的纖維。發出后在胸壁外側,沿前鋸肌表面下降,分支佈於前鋸肌。
胸長神經,起自第5~7頸神經,當這些神經剛出椎間孔時發出。其中,從第5、6頸神經來的纖維,穿經中斜角肌,即合為一束;而第7頸神經的纖維(有時缺此纖維),經中斜角肌前面,至前斜角肌上部,同第5、6頸神經來的纖維合為一干。此干下行,穿經臂叢和腋動脈第一段的後面進入腋窩,再沿著前鋸肌的腋窩面下降,最後分成許多小支,分佈於前鋸肌各肌齒。胸長神經的頸后三角部分,常因肩部擔負過重的壓力或頸部受重擊而受損傷,引起前鋸肌癱瘓,使患者上肢推向前方抵抗阻力,則患側肩胛骨內側緣向背側突起,變成“翼狀肩”。
胸長神經卡壓綜合征:
【概述】
胸長神經卡壓綜合征是由於胸長神經卡壓而引起的一種以肩部疼痛、肩外展無力及抬臂困難為主要癥狀的疾病。胸長神經是人體最長的純運動神經,起源於C5、C6、C7神經根,支配前鋸肌。大多數肩胛背神經在C5的起始與胸長神經的起始合干,合幹部分穿經中斜角肌的腱性起源和腱性纖維環,起源於C5的胸長神經也可與肩胛背神經一起受到卡壓。
【針刀應用解剖】
1.頸肩脊-肢表面解剖:
肌性標誌:中斜角肌。
2.頸肩脊-肢靜態弓弦力學單元:
(1)弓
①頸椎
②肋骨
(2)弦
②頸部筋膜:可分為頸固有筋膜、臟器筋膜和頸血管鞘等3部分。
③頸項部韌帶:項韌帶、黃韌帶、棘間韌帶、橫突間韌帶、關節囊韌帶等。
3.頸肩脊-肢動態弓弦力學單元:
(1)弓:同靜態弓弦力學單元。
(2)弦:中斜角肌,起自頸椎橫突,止於第1肋骨。作用:上提第1肋,助深吸氣。如肋骨固定,一側收縮可使頸屈向同側;雙側同時收縮,使頸前屈。
【病因病理】
可致胸長神經損傷的因素很多:多種運動性牽拉傷可致胸長神經損傷;重複性背負重物或用肩部較多的重體力勞動,也可導致胸長神經損傷;腋區手術或第1肋切除時,易損傷胸長神經導致胸長神經的麻痹;臂叢牽拉傷引起的瘢痕反應以及放射性組織硬化等也可致胸長神經卡壓綜合征的發生。[1]
【臨床表現】
1.病史和癥狀:
(1)患者可能有頸部不適或“頸椎病”病史。
(2)胸前、胸側壁和腋下不適,有脹痛、針刺樣痛,如在左胸壁酷似心絞痛。
(3)如合併肩胛背神經卡壓,患者可能有背部向心前區的放射痛。
(4)心內科檢查排除心絞痛。
2.體征:
(1)胸鎖乳突肌后緣中點上下壓痛顯著。
(2)叩擊胸前可能誘發胸前刺痛。
(3)合併肩胛背神經卡壓時有肩胛背神經卡壓的體征。
(4)翼狀肩胛是胸長神經損傷的典型體征。翼狀肩胛的檢查方法:伸臂、推牆時,可誘發翼狀肩胛的發生。
【診斷要點】
如果頸部痛點局部封閉后癥狀消失,要高度考慮到胸長神經卡壓的可能性。肌電圖檢查有助於診斷。
【鑒別診斷】
本病需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1.心絞痛:左胸前的疼痛必須和心絞痛鑒別,做有關心臟的檢查。
【治療】
1.針刀治療:
(1)體位:俯卧位。
(2)體表定位:中斜角肌后緣中點,Tinel陽性點。
(3)麻醉: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4)刀具:使用Ⅰ型針刀。
5)針刀操作在中斜角肌后緣中點處附近,以Tinel征陽性點定位,針刀體與皮膚垂直,刀口線與上肢縱軸一致,按四步規程進針刀,針刀經皮膚、皮下組織、淺筋膜,當刀下有落空感時,即到達胸長神經在穿中斜角肌腱性結構時引起的卡壓點,稍提針刀0.3cm后,縱疏橫剝3刀,範圍不超過0.5cm,以松解中斜角肌腱性結構對胸長神經的卡壓。
2.手法治療 針刀術后,俯卧位,做頸部伸屈、側屈活動2~3次。
【針刀術后康復】
1.目的:針刀整體松解術后康復治療的目的是進一步調節頸肩脊-肢弓弦力學系統的力平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局部的新陳代謝,有利於損傷組織的早期修復。
2.原則:胸長神經卡壓綜合征行針刀術后48~72小時可選用下列療法進行康復治療。
3.方法:
(1)中藥離子導入法
(2)康復鍛煉
對抗式:15分鐘×2組,每日2次×30日。
壓胸式:5分鐘×2組,每日2次×30日。
搓腰式:10分鐘×2組,每日2次×30日。